第二百三十八章
面對西方各國前來求去生子丹的行為,寶珠表示開眼了,還以為這些西洋人不需要呢,沒想到一個個人高馬大的竟然都不行,嘖嘖……
胤禛在康熙還在的時候就琢磨着開海禁的事兒,為此他在海南地區開了一家船廠研究新型海船,如今已經初有成效,他印象中的蒸汽輪船成功研究出來了。
從明朝官方的明文詔令看,海禁是有明一代的基本國策,如果以“不禁止即為開放”的標準看,只有洪武、永樂和嘉靖年間等個別時期有不斷重申的海禁令。
清初下令禁止官民擅自出海貿易,如有將違禁貨物販賣到其他國家,並且通敵鄭成功或者製造船隻販賣給其他國家的,均將違抗者交給刑部按律治罪。清朝的禁海運動起始於順治十二年,終止於康熙二十三年,迫於遠在台灣的鄭氏家族的海軍入侵,不得不採取消極防範措施。
其實滿洲貴族從事海貿的不在少數,就連寶珠的母族墨爾迪勒氏也有兩條大船,每年為墨爾迪勒氏帶來的利潤不下百萬兩。但,寶珠並不覺得胤禛想要開海禁沒有阻攔者,恰恰相反,朝臣估計大半都會反對。
有過一次經歷都胤禛自然知道情況只是沒想到寶珠也猜到了,看來這麼多年下來寶珠的政治敏銳度提高了不少。
果然,胤禛一提開海禁的事兒,大部分的臣子們都表示不贊同,吧啦吧啦一堆。
首先,古有先例,不能違背祖宗定下的遺策。其次,倭寇兇猛,海禁一開沿海百姓恐遭不測……
胤禛只覺得自己聽了一堆廢話,尤其是什麼祖宗遺策,他們老祖宗還在長白山那一邊呢,如今怎麼住到京城來了?想到前世自己不管做什麼底下的臣子們都大呼“祖宗規矩不可改”,害得他每次一提點政策就要費勁吧啦的從史書上尋找“來源”。
聽着胤禛對朝臣們對譏諷,寶珠樂得哈哈直笑:“除了極個別是真的憂國憂民,其他大半都是鬼話連篇,別管他們明面上說的多麼正義凜然,實際上一個個小心思都不少。只要一天不真正的開放海禁,那些商人依舊可以偷摸摸得進行海運而且一個銅板的稅收都不用交。而充當這些商人的保護傘的大臣們就可以收取巨額財物,簡直不要太爽。”這些都是從墨爾迪勒氏一族了解到的情況,真實情況只怕更加糟糕。
胤禛心裏氣得要死,寶珠說的只是還算正常的一部分交易,甚至還有些與倭寇勾結進行鹽鐵生意,瘋狂的挖大清的牆角。
讓九弟他們私底下調查跳得最高的幾個臣子,他們最好是乾淨的要真有官商勾結的存在先抄一波家,他打算將黃河水利工程好好捯飭一番如今正缺銀子呢。
正擔憂修仙界商鋪收入的允禟直接對着這些貪官污吏重拳出擊,一番大動作讓國庫頓時“爆倉”!讓一眾朝臣看到了胤禛的決心與狠辣,接下來對胤禛提出的政策表示高度配合。
一列馬車飛快地朝着永定河而去……
允禟沒想到四哥會讓四嫂跟着自己一起整頓黃河:“四嫂需不需要休息一段時間?”
“十弟,你四嫂我可不需要休息,很快就到了永定河了,咱們到了再休息,駕——”寶珠一馬當先的朝前而去。
寶珠過來是為了永定河河底清理和沿邊植樹造林,先前得知此事兒的大臣們紛紛鬧騰,結果寶珠露了一招之後就徹底變了臉。這些人的心思寶珠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不外乎想佔便宜,不過若真有天賦不錯的人倒是可以帶到修仙界給弘曜做幫手,前提他們能夠對得起她支付的高昂交易費。
為堵塞清水潭決口,靳輔主持修築清水潭工程。康熙十八年,清水潭工程竣工。新河命名為永安河,河堤命名為永安堤。此後十多年,永安堤沒有決堤,徹底改變了高郵湖年年潰決的歷史。
寶珠也不得不佩服靳輔的治水能力,可就這麼厲害的人物也曾被冤入獄,康熙不知道對方是冤枉的嗎?知道的,可是靳輔得罪的利益團體不允許他無罪!
胤禛的意思跟寶珠一樣,他們都覺得應該給這位一生奉獻給治水的能臣一個說法。兩人預在永定河河畔雕刻一尊靳輔的雕像,讓後世之人永遠銘記他對永定河的功勞,另外,印刷出版他撰寫的《治河方略》一書。
關於雕像,寶珠嫌棄漢白玉會被雨水侵蝕便選用白水玉石。白水玉石產自深海在修仙界經常被用來雕刻宗門前輩的人像,裏面儲存修仙者的神識用來尋找繼承人。雖說用白水玉石雕刻一個普通凡人有些浪費,可誰讓寶珠擁有一大片海域呢!
不過在此之前,她要先把河底種滿幻月荷,尤記得當初在天擎大陸幻月城第一次見到種滿幻月荷的星月河的驚艷,那天夜裏的夢境中都是夢幻的幻月荷。幻月荷在月光之下散發著盈盈紫光如夢似幻,與河畔兩側的粉紫桃樹相得益彰,遠遠看過去恍如仙境,寶珠要將永定河打造成大清的“星月河”。
當然寶珠會選擇種植幻月荷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因為幻月荷有着強大的凈化能力。永定河上游流經黃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因此有“小黃河““渾河“之稱。若不儘快治理,河床將不斷抬高甚至有沖毀堤岸的風險,幻月荷強大的功能將會避免這個可能。
允禟暗暗咂舌,衝著寶珠豎起大拇指:“四嫂豪氣!”不管是幻月荷還是粉紫桃樹都價值不菲,兩者加起來的價值比此次國庫撥款可多多了。
“為防止有人好奇跌入河中,我打算在最裏邊種滿荊棘,外面再種粉紫桃樹,日後結的粉紫桃就賣錢用來建設周邊的村落。”寶珠還打算給粉紫桃樹施法免得被宵小之輩給毀了。
越來越隨性的寶珠直接當著眾人的面幻化成美人魚真身,一躍而起,直入河間。
岸邊圍觀的百姓們紛紛驚呼“神女墜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