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衷曲意臨別託孤
吃過飯楊雙雙自回屋休息了,留林如海跟兩個孩子說話,到了午後,她正看書,忽然聽見有人敲門,遂讓曉風開了門。
楊雙雙放下書,林如海信步走進來,坐在她對面,曉風似是沒反應過來還直愣愣站着,她只得吩咐道:“去倒杯熱茶來。”
林如海等曉風出去了才道:“明希和黛玉,就交給你了。”明希是陽哥兒的字,他大名叫林玄烏。
楊雙雙點頭,“你放心,我定會事事以他們為重。”
林如海沉吟了半刻鄭重道:“多謝了!”
楊雙雙笑道:“是我該給大人道謝。”
林如海這會兒正在翻她讀的那本宋詞兒,過了半晌才道:“陽哥兒過了年也要開蒙了,我已經囑咐了內兄,將陽哥兒送進賈府族學,我看你也通文墨,日常也可與玉兒多交流些。”
楊雙雙點頭稱是,林如海又道:“我後日一早就走,明日還要進宮謝恩,就不跟明希和玉兒當面辭了。”
楊雙雙應了,他見再沒什麼可說的,跟史太君辭了行,出了榮府。
等他走了,曉風才神秘兮兮的進來問道:“姑娘,林大人和你說什麼?”
楊雙雙覷了她一眼,她趕緊捂住了自己嘴,不敢再多說一句。
到了晚上雙雙看曉風時不時好奇看向她的目光,叫了她道:“咱們現如今不比家裏,這榮府只比東府規矩更多,當日大姐樣樣比我好,過得也小心翼翼,更何況咱們是寄住。”
楊雙雙看她霜打了茄子的模樣,想了想還是解釋道:“我早年去揚州扶靈的時候見過林大人一次,碰巧救過故去的林夫人一次,所以他很承我的情。”
曉風恍然大悟,心裏更為敬佩自家姑娘。
等到楊雙雙把林如海的消息告訴黛玉和明希的時候,兩人都是一臉失望。
楊雙雙安慰道:“不過是一兩年功夫,就當是幫你們母親在老太太面前盡孝了。”
明希說話奶聲奶氣:“父親說外祖母最疼母親了,如今母親不在了,就要明希去疼外祖母。”
楊雙雙看他乖巧懂事,點頭道:“正是,明希可要多逗外祖母開心。”
等乳母帶着明希去休息了,黛玉卻還不走,帶着幾分探視的目光看着她,楊雙雙自然知道她一副七竅玲瓏心,最是曉事兒。
黛玉過了年也十一二歲了,原書里這會兒她已經父母雙亡,客居賈府,和寶玉青梅竹馬。可因為許多陰差陽錯,她現如今不僅父親尚在,還多了一個弟弟。而且因為來賈府日子不過兩三月的功夫,注意力又常在明希身上,所以和寶玉尚未熟絡起來。
她和原著里一樣聰穎敏感,只是這些年在父母羽翼下生活得尚好,性子也未朝着書里尖酸起來。
她和黛玉的關係敏感,如今在賈府,雖說她有林夫人的名分撐腰,但到底惹得那位是寧國府的當家,她怕惹出別的事端,遂對黛玉溫言道:“我只比你大個幾歲,你若是不習慣,便把我當做姐姐一般,不用喚我母親,喚作太太即可。”
黛玉看她如此體貼自己,微微點頭,朝着楊雙雙和善一笑。
因着林如海的安排,明希自那日後開始去賈府族學上學,楊雙雙知道族學裏的人良莠不齊,叮囑明希:“大哥哥家的蘭哥兒,你也是見過的,很是用功好學,別人也罷了,蘭哥兒倒是要多來往。”
明希應了,楊雙雙親自帶他去了李紈處,託付了蘭哥兒照料他。
李紈滿口應下了,明希和蘭哥兒年紀差不多,等離開的時候,兩人已經很是親厚了,楊雙雙放下心來。
於是楊雙雙在榮府的日子就這麼毫無波瀾得過了起來,和家裏悠閑自在不同,榮府上下都有一雙富貴眼睛,她出身寒微,雖是許給林如海續弦,到底還沒行過禮,不是名正言順官太太,家裏有些眼皮子淺的婆子就怠慢起來。
賈母因看重陽哥兒和黛玉,對她一向也頗為照看,是以她的日子過得倒也不算差。
只每日她活像上下有幾百個心眼子一般的過日子,精神頗為疲憊,偶然想起小妹、想起周鴻吳威,都有種往事俱亡矣,只剩雪泥鴻爪留於心間,頗多回味。
轉眼楊雙雙到了榮府已經一月有餘了,累月榮府上下都忙得腳不沾地。
省親的院子雖大致修好了,只是院子佈置非一夕一日之功,要採買陳設、古董文玩,還要採買活物例如鶴、鹿、兔等點綴,王夫人與鳳姐兒兩房人連着丫鬟婆子都不得空閑。
楊雙雙出門子前說接母親妹妹過來玩的話,此時也不好提。
這日正好採買的十二個唱戲的女孩兒們來了,因着薛姨媽住在梨香院,離得又遠,來往也不便,索性搬到了內院,將唱戲的女孩兒安排在梨香院。搬到內院兒雖近些,只是薛蟠年歲大了,多少有些不便,王夫人只得在後頭給他另撥了一處院子。
可巧兒薛姨媽新搬的院兒正挨着楊雙雙邊上,她與秦氏素來親厚,楊雙雙少不得帶着黛玉去拜訪薛姨媽寶釵。
薛姨媽見她二人一起過來,打趣道:“這可真是線頭落針眼——趕巧了。”
楊雙雙抿嘴笑,聽薛姨媽說起那會兒從揚州到京上的舊事,一時覺得恍然隔世,那會兒她還覺得紅樓的世界離自己十萬八千里,萬萬沒想到如今自己深陷其中,不免自嘲得笑了笑。
寶釵見她如此,不知想到什麼,也抿了嘴笑道,“玉兒如今可好了,有人一起談論詩文了。”
楊雙雙聽了笑着擺手,“你可別打趣我了,我不過白認得幾個字,哪能真拿出才女做派。”
黛玉聽了笑道:“寶姐姐既然認了你當先生,你又何必自謙呢?”薛姨媽跟着湊趣,楊雙雙一時岔過這個話頭,她最怕什麼談論詩文了。
眾人說笑了一會兒。到了走得時候薛姨媽約着她一起去尤府探望秦氏,她正愁沒由頭回家,自然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