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眼鏡蛇或龍王

雜文——眼鏡蛇或龍王

今天逛知乎,看到一個關於污染治理舉報問題的評價時,忽然看到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名詞——眼鏡蛇效應。

我之前沒怎麼聽過這詞,於是就趕緊去百度查了一下。

百科是這麼寫的:

眼鏡蛇效應指的是針對某問題的解決方案,反而使該問題惡化。

然後給出的例子是這個:

在印度的某個地區,當地野生的眼鏡蛇非常泛濫。眾所周知,眼鏡蛇有劇毒,又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給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這可怎麼辦呢?於是當地政府頒佈了一個懸賞令:上交一條眼鏡蛇的屍體就能領一筆賞金!

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懸賞令下達不久之後,每天都有群眾上交眼鏡蛇的屍體。

按照常理來說,隨着人們的大規模捕殺,當地的野生眼鏡蛇肯定變得越來越少,畢竟它們繁衍的速度是趕不上人類捕殺速度的。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政府發現眼鏡蛇的實際數量並沒有明顯減少,但每天還是有很多人上繳眼鏡蛇的屍體。

政府感到很困惑:難道眼鏡蛇學會了分身術?或者說,眼鏡蛇的繁衍速度居然如此可怕嗎?

經過一番認真考察后,當地政府終於發現:原來,有些居民為了領取賞金,居然開始大量飼養眼鏡蛇:

當地政府發現自己被欺騙了,十分生氣,立馬取消了懸賞令。

隨着懸賞令的取消,原本飼養眼鏡蛇的居民發現無利可圖,於是開始大量放生眼鏡蛇到當地山林中去。

就這樣,大批的養殖眼鏡蛇被放生到了野外,當地野生眼鏡蛇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比政策頒佈之前更憑空多出許多來。

…………

不吹牛,很認真的說,幾乎是剛看完百科上的解釋后,我就突然想起來了一個咱們這邊流傳着的一句話,一句實質相同但更加有中式特點的話:

龍王賣傘,焉有晴日?捉鼠有賞,鼠定不絕。

你先看這話的後半句,捉老鼠這塊,是不是跟抓眼鏡蛇的這個例子很像?只是換了一種動物罷了。

然後我再簡單解釋下前半句。

…………

龍王爺是幹嘛的?

龍王爺是管行雲布雨的神仙,他說這地方得下雨,那這地方就得下雨,對吧?

下雨了當然就要打傘嘛,不然一直淋着的話,遲早得被淋出問題來。而且傘這玩意,也就只有下雨時好賣吧?

大晴天的時候,誰會想起來買傘?

基於以上,可以知道,越是雨天,傘就越好賣,且能賣的越貴。

…………

就好比我妹高考那年,數學考到一半時忽然下雨了,很多家長沒帶傘。

為了不淋到孩子而耽誤後續考試,家長們都是豪氣無比,只要考場附近有賣傘的,不管老闆抬多少價,都直接付錢拿下,生怕掏錢晚了就買不到了。

我爸那天就花了百十塊錢給我妹買了一件平時不過賣二三十的雨衣,然後冒雨騎着電動車把我妹從考場帶了回來。

就這價錢翻了好幾倍的劣質雨衣,能買到都屬於我爸眼疾手快了:老闆張口就是一百一件,我爸絲毫沒猶豫,直接掏錢買下了。

而那些嫌貴想要講價的家長,基本都沒搶到雨傘和雨衣,只能跟孩子一起在考場外等着雨停(人太多了,出租車打不到)。

…………

然後龍王爺如果賣傘且掌雨的話,為了賣傘賺錢,他肯定要盡量讓雨多下點,這樣才好賣傘。

那怎樣下雨能讓傘賣的最多呢?

毫無疑問,一直下雨唄。

只要雨不停,那大家就離不開雨傘,起碼每個人都得買個一兩把。

所以就有了這句俚語的前半句:龍王賣傘,焉有晴日?

…………

把龍王的傘和眼鏡蛇的賞金放一塊來看的話,有沒有發現,它們其實很相似?

抓眼鏡蛇就有錢拿,所以大家就都開始養蛇,直到最後導致了眼鏡蛇的泛濫情況比之前更嚴重。

賣傘有利可圖,所以龍王天天下雨,最後導致壓根就不會有晴天了。

當然,中間的步驟略有不同:眼鏡蛇最後泛濫是因為突然沒了賞金,沒晴天是因為傘一直能賣錢。

但它們的起點跟終點:好的出發點卻帶來了更不好的結果,大致還是一樣的。

…………

殊途同歸啊!

中式的俗語描述也罷,西方的什麼什麼效應也好,終歸還是相通的,是同一本質的不同表述。

此類例子想來還有很多:西邊什麼亂七八糟的,聽起來高大上的新名詞,原來都是咱們老祖宗幾千年前就總結出來的,玩剩下的小玩意。

啥叫深厚底蘊啊?啥叫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大國啊?(戰術後仰-六老師表情限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栗子故事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栗子故事會
上一章下一章

雜文——眼鏡蛇或龍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