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死胡同
“一千八百萬華夏幣……”就連一向面無表情的蘇少雄,在聽到這個數字后也是徹底愣住了。
見到蘇少雄面色有些不妙,葉志華也是連忙打起了圓場:“一千八百萬華夏幣已經夠多了,你看現在華夏上哪去搞一千八百萬美金啊?”
聽到葉志華的話,沉默了半晌,蘇少雄便是深深嘆了一口氣,道:“一千八百萬,只夠開個小作坊吧……你們知道我在東門子的年收入是多少嗎?加上股權,我一年收入大概是兩百八十多萬馬克,摺合美金將近一百萬。”
“這一千八百萬華夏幣,也就是我三年左右的收入,而一套東門子最新的數控機床就是二三十萬華夏幣,先不說買不買得到的問題,總而言之,這點錢想搞機械的研發生產,完全不夠。”蘇少雄道。
儘管王向中早已做好了被鄙視的心理準備,不過這被蘇少雄一頓鄙視后,心裏也是多少有些不舒服——但也只能說,自己賺錢的速度太慢了。
不過他心裏也清楚,此次邀請蘇少雄前來並非是為了直接開始機械製造,而是打算從機械設計開始,一步一步逐漸擴張。
“蘇老,我們並非一定要從機械製造起步,咱們一開始可以只涉獵機械設計業務,從機械設計開始做起,這樣成本相對起來比較低,而且還能有效地積累技術力量。”王向中解釋道。
“機械設計嗎……”蘇少雄聽到王向中的建議,也是低頭思考了片刻,旋即又抬起頭來,道:“機械設計相比製造的利潤更低,而且做機械設計也有個問題,在華夏,恐怕並沒有哪家機械製造公司有這個需求。”
“如果找不到甲方公司,那機械設計也就成了一個空想,沒有任何意義……”
這個年代華夏的機械設備製造公司大多都是國有企業,就如同王向中父母所在的三乙重工便是如此,他們大多都擁有自己的研發設計部門,根本輪不到把設計業務外包給其它公司。
即便有外包項目,也大多都是找研究院或有實力的高校院系進行合作,市面上的小型機械設計公司,通常也只能面向個人或小型設備製造公司開展業務。
國際上出名的設備製造商,要麼就是國有資金下場支持,要麼就是數百年的老企業——機械這種東西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產物,也就是一百多年前,譬如東門子這家公司便是創立於1847年,也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後的時間點。
只有第一批佔據了市場的企業,才有資格在這個行業存活下去——就如同現在正在發生的第三次信息革命一般,前人把市場吃了個乾淨,形成了品牌效應和市場固化,後人就很難入場與其競爭。
當然這些都是表象,要深究原因的話,根本就是因為機械利潤低,研發成本高,老企業可以通過大量製造設備來分攤研發成本,但新企業不行,即使有符合主流市場的技術,但因為製造成本比老企業多得多,而且也不能做到薄利多銷……
也正是因為如此,華夏的設備製造很難與西方設備製造公司硬碰硬,作為沒有技術積累、沒有客戶資源的新公司,要麼就大量燒錢玩惡性競爭,鋪開自己的銷路和名氣;要麼只能選擇老企業看不上的邊角小業務,在舞台看不見的角落裏苟延殘喘。
但是不賺錢的生意,除了國家,誰會去做啊?
聽到蘇老的解釋后,王向中也是小臉憋得通紅,他當初還口出狂言,說這些都是小問題,如今看來,的確是自己太幼稚了。
這等於是把王向中的設想給套進了一個死胡同。
想要發展機械製造,手裏就必須有足夠的本錢;想要做機械設計業務,就必須要有靠譜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