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燒制瓷器,沒有失敗的官窯瓷!
中午,天氣有些悶。
趙辰吃過午飯,坐在亭子下乘涼。
院子裏多了兩隻奶聲奶氣的小狐狸。
狐狸小的時候顏值還不太高,看起來憨憨的,像是小狗一樣,越長大身材越苗條,顏值也就越高。
兩個小傢伙在不遠處看着趙辰。
一隻小狐狸膽子很大,就蹲在趙辰的旁邊,明目張胆的盯着趙辰看。
另外一隻小狐狸膽子小很多,躲在柱子後面,探出個腦袋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外面。
那番樣子,倒有些像是一部航海漫畫裏的馴鹿船醫。
膽子大的那隻狐狸是公的,也就是哥哥,膽子小的那隻狐狸是一隻母狐狸,是妹妹。
兩個小傢伙身上都是淺紅色的容貌,四隻腳有點黑,耳朵長長地豎起來。
養狐狸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味道,另外一個是野性比較大。
其實對趙辰來說,這並不是什麼難事,山村很多動物都是散養,比如貓、狗,就連鴨子都會自己找夥伴出去玩,然後按時回家。
趙辰在後院給小狐狸開一個後門,讓狐狸平日裏自己跑出去活動,完全沒什麼問題。
反正這座山上也沒什麼熊、老虎之類的猛獸,小傢伙們都很安全。
“今天要處理瓷器,沒太多空閑的時間。”
“明天燒窯的時候,給你們做個寵物窩出來。”
趙辰對兩個小傢伙們說道。
直播間的畫面中,一座深山裏的古樸小院,一個清秀的年輕人和兩隻巴掌大小的小狐狸,畫面重疊在一起,頗有幾分世外桃源的意味。
直播間的網友越來越多,漸漸地已經150多個人了。
他的賬號推薦權重比較高,所以開播后,會有一些人在刷短視頻的時候,會刷到他的直播。
不少人選擇留下來欣賞。
趙辰回到煉製瓷器的地方,五方瓷坯安安靜靜的站在桌子上。
它們的表面細膩,因為只是修好的坯子,所以看上去黯淡無光。
不過僅是如此,大家也能看出這五方瓷坯的不凡。
它們的造型很大氣,看起來渾然一體,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
而後,趙辰小心翼翼的把這五方瓷器都抱到了屋內。
這是一處面積比較大的平房,裏面擺着很多製作瓷器的工具。
“接下來,是製作瓷器的第五個步驟,捺水。”
“捺水就是對修好的瓷坯進行全面的清洗,目的是為了洗乾淨瓷坯表面的塵土,為接下來的畫坯和上釉打基礎。”
“作用就類似於手機貼膜之前,要把手機屏幕清理乾淨,然後用貼紙把灰塵粘下來。”
趙辰一邊清理玉瓶上的灰塵,一邊向網友們解釋道。
乾燥后的泥坯子是不能沾灰的,沾一點兒灰,都會影響最終的成品。
官窯瓷的要求太高了,也正是因為如此精細的要求,才造就了官窯瓷成為華夏瓷器的代表之一,更是驚艷了全世界。
華夏的英文是China,瓷器的英文也是china,可見在老外眼中,瓷器就是東方古國華夏的代名詞。
【哈哈,和貼膜差不多,主播講得很接地氣啊!】
【這有真本事的民間手藝人,看着就是舒服!】
【真·華夏文化傳承者!】
不少彈幕都是滾動起來。
與此同時,航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作為航州的地標性建築,南宋官窯博物館位於上城區南星街道,
總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陳列面積2000平方米。
這座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事業單位,每年都有7-8萬人進入到博物館中參觀。
除了承擔保護文物的職責外,這座博物館同樣也會製作陶藝。
博物館每隔兩個月會燒制一批瓷器,一次開八窯,每窯放320件上了釉的絕好坯子。
今天,正是開窯的日子。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和幾個燒制瓷器的手藝人在外面忐忑的等待着,除了這些人外,航州瓷器協會的副會長丁武也來到了現場。
“不知道今天能出幾件成品。”
“能出十件就算謝天謝地了。”
“完美的官窯瓷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燒出來的概率太低了。”
“這次連孫茂海大師都親自來燒,肯定有不少成品的。”
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第一個燒窯被匠人打開。
此時此刻高溫早就已經停止,瓷器也冷卻完畢。
門一打開,只見燒窯內的架子上,整整齊齊的擺放着一件一件深青色的瓷器,這些瓷器表面釉色明亮,泛着微光,一看就是不可多得好東西。
大家立刻興奮起來。
接着,匠人們把瓷器一件一件取出。
為首兩個人細細打量着這些瓷器。這二人一個是博物館的燒制官窯瓷的大師孫茂海,一個是航州瓷器協會的副會長丁武。
每一件瓷器,都會先經過這兩個人的手,然後再由其他匠人過目。
接連十幾件,兩個人都是看一眼就遞給了後面。
每一件官窯瓷,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
有的釉色不明顯,有的是瓷器身上有一個部位沒有上到釉,還有的燒制過程中形狀發生變化,還有些顏色不太對。
這些瓷器,如果只是用來做平常的使用,那完全沒問題,甚至是手藝很高的藝術品。
但是,這些瓷器是南宋官窯瓷。
南宋官窯瓷,出品必定是精品,因為只有精品才能出現在世人的眼中。
在南宋的時候,修內司官窯為皇室燒制好瓷器,這些官窯瓷只能皇家使用,民間不得使用。
即便是燒制失敗的殘次品,也不會流落民間,而是全部毀掉。
修內司官窯有一個坑,叫做“窯坑”,裏面全是砸碎的殘次品,後來被考古學家發掘,這些瓷器都成了寶貝。
史書中也記載着相關的知識。
正是因為如此,後世凡是得到一件南宋官窯瓷的成品,那必定是價值連城的極品寶貝。
這個傳統,南宋官窯瓷博物館也在遵守,南宋官窯瓷協會更是如此。
沒有失敗的南宋官窯瓷。
只有成功的南宋官窯瓷,和一堆破碎的官窯瓷瓦片。
匠人們緊張的看着孫茂海和丁武。
就在這個時候,瓷器協會的副會長丁武忽然驚呼一聲:
“呦,這件不錯,胎薄釉厚,整天圓潤,顏色深青,通體釉色鋪滿,沒有一點瑕疵。”
“孫師傅,你這手藝厲害啊,這一窯就出了一件。”
聽到丁武的話,孫茂海也是神色一喜,連忙看了過去。
對於一個多年專心於燒制南宋官窯瓷的手藝人來說,能燒製成一件完美的官窯瓷,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這種瓷器太難燒制出來了,規矩多,要求多,稍有不慎就是廢品。
孫茂海接過這個花口壺,仔細的觀摩着。
“這花口壺確實成了,而且屬於難得一見的佳品。”
“已經符合展覽的標準,過段時間舉辦的航州瓷器文化節,這壺也能亮個相。”
孫茂海滿意的笑了起來。
周圍頓時響起一片鼓掌聲。
“不愧是孫大師,這麼快就出了一件佳品!”
“大師真厲害!”
“上個月我燒了200件,全失敗了,哎,南宋官窯瓷的要求真高。”
“第一窯全是孫大師的作品,說不定後面還有佳品。”
眾人紛紛議論着。
孫茂海小心翼翼的把手裏的花口壺遞給了自己的徒弟,這件佳品會被好好地保存起來。
接着,他們繼續觀摩燒制出來的作品。
從普通人的眼光看,這些瓷器都很漂亮。
但是在專業的瓷器工作者的眼中,這些瓷器幾乎都是殘次品,並且不會流入到外界。
與此同時,天目山的鄉村中,一個年輕人也正專心致志的在瓷器上勾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