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洋驚濤(四)

第一章:大洋驚濤(四)

第一章:大洋驚濤(四)

自12月8日凌晨日軍在泰國最南端的宋卡、北大年和馬來亞的哥打巴魯登陸開始,遠東英軍傳回倫敦的就沒有任何好消息!

在短短兩天時間內,先是泰國、香港、馬來亞等英屬殖民地遭到日軍全面攻擊,令英國遠東部隊手忙腳亂;接着又是日軍登陸部隊在英屬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巴魯省和吉打省站穩了腳跟,並重創了那裏的空軍,迫使剩餘飛機都退回新加坡;現在卻又是z艦隊被日軍空中力量全殲,這一連串的沉重打擊實在讓英國人有些應接不暇。

且不說被英國人宣揚成“不沉之艦”的威爾斯親王號的沉沒對英軍士氣影響有多大,光z艦隊覆沒所帶來的後果就夠英國人頭疼的:新加坡這個戰略要地竟成了一個沒有艦隊的海軍基地!丘吉爾為此哀嘆道:“有多少努力、希望和計劃隨着這兩艘戰艦沉入了大海。這個消息帶來的可怕的感覺深深地滲入我的心扉。在印度洋或太平洋中,除了正在急速返回加利福尼亞的美國在珍珠港殘存的主力艦外,再沒有英國或美國主力艦了。在這廣漠的大洋上,日本獨霸,而我們則到處都是脆弱的和沒有防禦的。”

不過,丘吉爾是沒有多少時間來用於感懷的,為了能在14日按預先計劃啟程赴美,他必須在11日就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的新形勢對議會下院做詳盡說明,以堅定英國民眾取得最後勝利的信心。

在第二天的演講中,丘吉爾認為,雖然盟軍在利比亞和太平洋戰場遭受挫折,使人們感到憂慮,但大西洋的潛艇戰暫時已在控制之中,英國的損失已大為降低。他堅信,在美國對日宣戰的情況下,最後的勝利是能夠獲得的。

“z艦隊的結局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悲痛,但大不列顛王國的榮光卻令我們絕不會向卑劣的日本人屈服!”丘吉爾揮舞着他那胖乎乎的手掌,慷慨激昂地對議員們說道,“為了抗擊日軍在遠東的暴行,王國將再次向遠東派遣更為強大的海上力量,以保衛國王陛下在遠東的臣民們。而為了緬懷已與大洋同在的z艦隊和那些沉眠的勇士們,新派遣艦隊仍將使用‘z艦隊’的代號!”

丘吉爾的演講固然令議員們心中大寬,但卻令軍方人士,特別是海軍方面憂心忡忡。演講一結束,丘吉爾剛返回戰時內閣所在地,第一海軍大臣龐德上將便迎上來叫苦道:“首相,帝國海軍不但要保衛英吉利海峽,把德國人擋在大海對面,更要在大西洋上同那些該死的潛艇捉迷藏,還要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執行護航任務,實在抽調不出更為強大的海上力量去遠東了!”

在丘吉爾赴美后,將留下來負責“看家”的英國參謀總長艾倫?布魯克爵士也提醒道:“首相,以帝國海軍現有力量,即便是再向遠東派去一支艦隊,確實難以組建更為強大的z艦隊。有珍珠港事件的影響,加上美國又已對日本宣戰,麥克阿瑟又在菲律賓抗擊日軍,對於東南亞戰事,美國會更為關注。我們是不是向羅斯福總統建議一下?讓美國抽調一些力量去東南亞?”

“不!艾倫!我這次去美國的目的,就是要爭取羅斯福總統贊同‘先歐后亞’的戰略。而現在讓美國向亞洲投入過多的力量是會影響到這一戰略並波及王國本土安危的!”丘吉爾搖頭否決后,又進一步說道,“至於東南亞,則關係到王國聯邦體制的存續。在日本人入侵的影響下,加上還有中國民眾黨對印緬地區的作用,那裏很可能產生脫離王國控制的傾向!這是我們無法接受的!向東南亞派去強大的力量,是為了彰顯國王陛下和他忠實臣民們的決心,並為王國獲取最後的勝利贏得更多時間!”

經過慎重考慮,龐德和布魯克兩人被丘吉爾說服了,開始着手抽調海上力量組建新的z艦隊。按照丘吉爾的要求,新艦隊將包括兩到三艘航空母艦、五艘以上的戰列艦、八至十艘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不過,丘吉爾等不及新艦隊的組成就在14日啟程赴美,一些諸如艦隊司令任命等重要事項只能等他自美國返回后再行決定了。

就在丘吉爾向英國下院議員們發表演講的同一天,希特拉召開國會,發表了對美宣戰的演講。

“他始而煽動戰爭,繼而顛倒是非,再用基督教徒偽善的外衣把自己可恥地掩蓋起來,然後慢慢地把人類引向戰爭,賭咒發誓請上帝來證明他進攻旁人是多麼正當。”在演講中,希特拉對羅斯福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並唾沫四濺的繼續說道,“現在總算有一個國家為真理和正義遭到史無前例的無恥糟蹋而首先提出了抗議。日本政府在與這個人進行了多年的談判以後,終於再也不能容忍他的無恥欺騙了。這個事實使我們全體德國人民,我想還有全世界一切正直的人們,都感到深深滿意。

因此,我已安排好在今天把照會發給美國代辦,德國政府決定與美國斷絕一切外交關係,並且宣佈,從即日起已與美國處於戰爭狀態……”

就這樣,在日、美彼此宣戰之後,希特拉終於一改初衷,力排眾議地對美國宣戰了!

太平洋戰爭是日本主動挑起的,而根據軸心國三國條約,德國並非一定要對美國宣戰。在日、美兩國相互宣戰後,德國最高統帥部就是否對美宣戰一事產生了分歧。

軍方將領認為在同蘇、英兩國全面交戰的情況下,實在不宜另樹強敵。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也提醒希特拉,根據三國條約,只有在日本直接遭到攻擊時,德國才有義務援助日本。但希特拉麵對東條英機的一再催促,加上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又取得了新進展的刺激下,卻另有見解。

“如果我們不站在日本一邊,那三國條約在政治上就死亡了。帝國今後不但將與蘇、英兩國處於全面戰爭狀態,還要失去日本這個盟友。”希特拉揮舞着手臂,振振有詞地說道,“至於美國,從那個小兒麻痹症患者提出租借法案支持英國人對抗帝國開始,這個國家就已經在事實上與帝國處於敵對狀態!兩國宣戰不過是早晚的事!

現在,帝國的將士已經攻入了莫斯科,並正同俄國人展開巷戰,斯大林已是窮途末路了!只要能拿下莫斯科,或者堅持過這個冬季,距離蘇聯的覆滅也就不遠了!而我們甚至不需要徹底打敗蘇聯,只要控制了莫斯科並殲滅了蘇軍主力,就能從容應對英美兩國對西線的威脅。當然,我們還要派出部分兵力繼續追逐那些逃向烏拉爾山以東的失敗者!

帝國的勇士已經在基輔、莫斯科外圍創造了空前的大殲滅戰,我相信,他們同樣能在莫斯科巷戰以及今後的一切戰役中取得更大勝利!”

儘管斯大林在德國入侵不久后就發佈了總動員令,急速擴充現有部隊兵力,並組建眾多民兵師,可民眾黨武裝和日軍卻先後在中亞、外蒙、遠東等方向上,殲滅、牽制了一百五十多萬蘇軍,加上蘇軍在西線作戰不利,又在基輔等地喪失了大量兵力,致使蘇軍在秋冬季節出現兵力青黃不接的窘境,也就導致了莫斯科外圍作戰失利,令德軍攻入莫斯科市區的險惡情況。

雖然莫斯科巷戰正處於激烈狀態,德軍又因大雪蓋地以及後勤物資補給困難,一時無力繼續東進,但希特拉卻篤定德軍能拿下莫斯科。在他看來,既然德軍連蘇軍重兵防守的蘇聯首都莫斯科都能攻入,那解決蘇聯也只是時間長短問題,騰出手來應對英美兩國就更不在話下!

為了表明德國對美國宣戰的堅定立場,在11日當天,希特拉還和東條英機、墨索里尼簽訂了一個新的協定,聲稱德、意、日三國“在對美、英聯合作戰取得勝利以前,絕不放下武器”,並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決不單獨媾”。同時,三國還商定,在取得最終勝利后,締約國應根據三國同盟的精神,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事業中進一步合作。這一協定,其實質是軸心國集團為將來瓜分世界而擬定的預案!

希特拉的算盤打得不錯,可他率先對美國宣戰的行動卻解決了羅斯福的一大難題。雖然在對日宣戰之後,美國便捲入了大戰,但嚴格來說那畢竟只是美、日兩國之間的戰事,還牽扯不到軸心國集團身上。而羅斯福出於對國內民眾孤立主義情緒的顧慮,並不想率先對德宣戰從而給國內一些反對者提供攻擊政府的借口。現在既然德國拉着意大利等軸心集團國家搶先對美宣戰,羅斯福也就大大地鬆了口氣。

就在德國對美國宣戰的同日,羅斯福總統對德國和意大利的回敬性宣戰書,在國會獲得一致通過!由此,美國成了繼英國之後,同時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進行兩場大規模戰事的國家!

因德國正集中力量對付蘇聯,大西洋上的戰事一時尚無多大變化,但西太平洋戰事卻因日軍大舉南下而發生了超出英、美兩國預料的變化。

在英國的z艦隊被擊沉后,日軍在東南亞的行動越發肆無忌憚。大量的日軍士兵被船舶運到宋卡和帕塔尼的港口,加入進攻馬來亞的行列。而英國遠東空中力量,在日軍陸、海航空兵力的打擊下,除了僅剩的幾架躲到新加坡外,其他絕大多數都已損失殆盡。

唯一一次試圖阻止日軍登陸馬來亞的是一艘由荷蘭海軍科泰納上尉指揮的o-106號潛艇在11日夜間對帕塔尼港附近日軍運兵船發動的攻擊。只不過,或許是日軍運氣不錯,但更可能是科泰納指揮水平太差,面對停在那裏的四艘日軍運兵船,這艘潛艇發射的魚雷竟然沒有一個命中目標!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科泰納上尉指揮的這艘荷蘭潛艇,竟在12日誤入英軍布雷區,觸雷炸毀了!

正乘坐“約克公爵號”前往美國的丘吉爾在獲悉東南亞情況危急后,忙通過留守倫敦的英軍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爵士調集兵力增援馬來亞。除了原本要通過伊朗運到蘇聯的四個中隊的“颶風式”戰鬥機被緊急轉運新加坡外,原本要開往利比亞參與沙漠作戰的英國陸軍第十八師,也被改變行程,調往遠東增援馬來亞。不過,因要橫跨印度洋,這些緊急增調的兵力和裝備至少要到明年1月中旬才能抵達。

考慮到英、日兩國已全面開戰,日軍在控制馬來亞北部和暹羅等地后,有可能進犯緬甸或登陸印度,丘吉爾又在12日將緬甸納入遠東英軍司令阿奇博爾德?韋維爾將軍的防區,並去電提醒道:“你必須注意東方。緬甸現在划入你的防區。你必須阻止日軍向緬甸和印度推進,并力圖在馬來半島切斷他們的交通線。”

實際上,韋維爾將軍在41年7月出任印度英軍總司令后,就在9月初前往倫敦時指出印度軍事極度虛弱,不足以壓制當地的反英勢力,並要求將緬甸劃歸印度英軍總司令管轄,以統一調派兵力應對印緬日益複雜的局勢。但當時丘吉爾卻因某種考慮而未同意其請求。坐在船艙中的丘吉爾思及以往,不由得喃喃說道:“希望現在一切還來得及……”

實際上,英國人的增兵行動已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來不及了!就在11日夜間,山下奉文在瓢潑大雨中指揮日軍沿着英國人修建的柏油馬路向南急進。

原本日軍估計第十一印度師會嚴守這條通往南方的要道,以保衛附近的亞羅士機場。但因大雨,英印軍卻離開灌滿雨水的陣地,跑到附近的橡膠樹林裏躲雨去了。這使日軍極為輕鬆地突破了守軍的防線。憑着繳獲來的錫特拉城防圖,南下日軍在12日沒費太多力量就進佔了該城。

儘管英軍新加坡司令珀西瓦爾將軍在兩天前就命令前方部隊“堅決守住”,可印度士兵們面對日軍攻勢卻仍一觸即潰。不但野戰炮、重機槍等重裝備被棄置一邊,甚至連跑路得力工具卡車、裝甲車都被扔在一邊,正是望風而逃、抱頭鼠竄的真實寫照!

英軍這種敗退速度,連一向對日軍戰力過分自信的辻政信都大為吃驚。按照他原本的估計,日軍在突破英軍的防線時至少要付出陣亡千人的代價,可現在,日軍僅戰死二十七人就不但打通了通向南方的要道,更進佔了亞羅士打機場!這意味着日軍戰機可從英國人建造的機場上起飛,裝滿英國人儲存在那裏的油料和炸彈,攻擊英軍陣地!

英軍前線指揮官希思將軍也曾力圖變更部隊的部署,以阻止日軍快速南進,但日軍陸、海航空兵不斷對英軍陣地的空隙卻使他的種種佈置全然落到空處。面對頭上不斷扔下的炸彈,來自印度的官兵根本就不聽指揮官的吆喝,經常是扔下裝備就逃離陣地。甚至發展到只要日軍戰機一臨近,印度軍隊便轉身就跑的局面!

面對兵敗如山倒的形勢,希思無奈之下於15日前往新加坡司令部,要求退到柔佛后再據地而守。經過一番爭論后,珀西瓦爾司令官也只好同意希思的請求。

仍在“約克公爵號”戰列艦中航行的丘吉爾,在地圖室里看着那標註着日軍在馬來亞進展的敵我形勢圖,只覺得一陣陣心驚肉跳。除了馬來半島上日軍的進展令他瞠目之外,日軍於16日在婆羅洲北部英屬沙撈越的美里一帶登陸更是令其揪心!汶萊那邊可有的是石油,若是油井和冶鍊設備沒被破壞就落到日軍手裏,那得到充足油料的日軍可就更令人頭疼了!

或許真的是好的不靈壞的靈,由於登陸行動快,投入的兵力又比原本歷史上更多,日軍還真趕在英印軍破壞行動展開之前,搶下了大多數油井和煉油設備。當然,嚴格算起來,也要怪英國人在北婆羅洲石油基地中投入的兵力過少——只有一個來自印度旁遮普省的步兵營,與進佔那裏的日軍步兵聯隊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

英國人在東南亞的形勢堪憂,美國在菲律賓的存在也好不到哪裏。就在麥克阿瑟仍指揮美、菲陸軍抗擊日軍的時候,美國亞洲艦隊司令托馬斯?哈特,卻放棄在甲米地的司令部,率領艦隊和剩餘的海軍水上飛機向南撤走。

對於海軍的逃跑行為,麥克阿瑟怒不可遏,徑直上告到華盛頓。而哈特則辯解說,日本空軍在呂宋島上空取得了勝利,海軍撤退是為了更好的保存艦船,以利將來再戰。讓麥克阿瑟沮喪的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居然也認為,在菲律賓航空隊被日軍航空兵消滅之後,憑亞洲艦隊現有的力量是不能阻止日軍大舉入侵的。

馬歇爾承認美軍增援部隊不可能通過日本封鎖線,因此他命令橫渡太平洋把軍隊和飛機運往馬尼拉的護航艦隊改變航向,開往澳大利亞。麥克阿瑟曾一度提出抗議,並強調了菲律賓的戰略重要性,要求華盛頓將增援部隊運到目的地。不過,到12日,他也不得不承認“敵人的空軍力量佔有壓倒的優勢”,只好允許布里爾頓將軍將剩下為數不多的轟炸機和戰鬥機撤到澳大利亞北部海岸的達爾文港。

雖然馬歇爾已經意識到菲律賓局勢的危險,但他和陸軍部長史汀生尚未打算就此放棄菲律賓。面對大佬們帶有傾向性的垂詢,身為美軍戰爭計劃委員會主任的艾森豪威爾雖然曾在馬尼拉做過麥克阿瑟三年副手且與其關係不錯,但他還是非常清醒地估計了菲律賓的形勢,並對馬歇爾警告說:“即便能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增援部隊也要幾個月後才能抵達菲律賓。如果敵人大舉進攻,那麼在少量援助下,菲律賓很可能受不住幾個月。”

英、美等國已在對日作戰上形成了同盟,但到12月中旬的時候,這個同盟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或書面上,有關方面並未形成真正的協同配合。在日軍準備充分且又大舉發動的情況下,英、美兩國不但要應付大西洋上的戰事,還要應付西太平洋東南亞一帶的危局,從而造成多處陷入窘境的狀態。

不過,在12月17日,一股新的抗擊日軍的力量卻又加入進來。而羅斯福、丘吉爾兩人在暗鬆一口氣的同時,卻又有些頭疼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萬里河山別樣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萬里河山別樣紅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大洋驚濤(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