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壯我華夏
半個月來,楚金聯軍對天門陣發起了數次進攻,也派人在陣外叫陣,或以箭下戰書,遼軍堅守不出,並不應戰。
金軍也曾試探過楚軍的實力,發現楚軍陣容整齊,令行禁止,與傳言相差甚遠。
完顏阿骨打終於明白傳言不可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道理,一切還是要親自驗證。
讓完顏阿骨打怎麼也想不通的是,楚國有如此實力,為何等到今天才收復燕雲十六州?
完顏阿骨打最關心的還是聲名在外的大楚的神話醫聖許仙。
真是聞名不如見面!
說真的,完顏阿骨打對許仙這種不務正業的態度非常的失望。
金軍和楚軍都在為破天門陣殫精竭慮,只有許仙的華夏軍很閑。
許仙的華夏軍都沒去天門陣前叫過陣。
許仙帶領華夏軍懸劍濟世,打土豪,分田地。
可是,上京還是遼國的地盤,雙方還未分出勝負,許仙這時候改革,逼百姓們站隊,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萬一遼軍反攻,獲得短暫的勝利,楚軍和金軍暫時撤走,那些投靠楚軍的上京百姓就慘了。
天祚帝暴戾兇殘,再加上跛腳道人的推波助瀾,肯定會殺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完顏阿骨打不明白,聲名在外的許仙為什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完顏阿骨打第二個關心的人是諸葛半山。
諸葛半山的變法,以及屢次助童貫反敗為勝的戰績,讓完顏阿骨很想見見這個人。
人是見到了,鶴髮童顏、羽扇綸巾,倒也似模似樣的,只是做起事來太不靠譜了。
許仙胡鬧,諸葛半山和八賢王竟然陪許仙一起胡鬧。
也就是說,諸葛半山和八賢王根本不在乎能否破天門陣,也不關心。
他們整天和許仙混在一起,帶領華夏軍打土豪,分田地。
其實,完顏阿骨打之所以會有如此想法,還是因為他境界太低,看問題的角度錯了,還有點自以為是。
楚金會師的當晚,陳凡和諸葛半山、八賢王研究過天門陣。
天門陣的威力不下於八陣圖,如果遼軍下定決心只守不攻,對於楚金聯軍的叫陣,採取不迎戰的方案,這仗還真沒法打。
白素貞雖然能破李家莊簡易版的天門陣,對於上京完整版,以十餘萬遼軍借天地龍脈佈下的天門陣,她真的無能為力。
金軍為了破天門陣,已經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遼軍並沒有迎戰,金軍沒辦法了,才向楚軍求援。
只是金軍,遼軍都不迎戰,現在多了楚軍,雙方的實力又拉開了一段距離,遼軍肯迎戰才怪。
明知道遼軍不會出戰,許仙,諸葛半山、八賢王就打算從別的方面入手了。
天門陣中的遼軍,大多數都是出身於草莽,他們的家人雖然在上京,因為大陣覆蓋的區域有限,無法遷入陣中,還是在陣外。
許仙通過改革,讓遼軍的家人歸順大楚,遼軍鬥志肯定大受打擊。
家人都歸順大楚了,他們再幫遼軍,豈不是陷家人於險境?
萬一華夏軍發現他們在和華夏軍作對,豈不禍及家人?
許仙當然不會因為百姓有家人在遼軍中,就遷怒他們,遼軍卻不能不這樣想。
許仙的這種分化政策,對遼軍士氣的打擊是致命的。
短時間可能不會出現嘩變,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因為分別,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在心裏滋長,由質變產生量變,遼軍的潰敗只是時間問題。
完顏阿骨打驍勇善戰,徒有匹夫之勇,在智謀方面,還是有所不及,再加上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及沒聽說過許仙先進的理念,想不透其中的緣由。
完顏阿骨打只覺得許仙、諸葛半山徒有虛名,對岳飛、韓世忠、郭藥師等人的軍事才能卻是佩服之極。
岳飛、韓世忠、郭藥師等人得到了許仙、諸葛半山等人的交代,短時間內不可能破天門陣,就當練兵,順便向金軍展示一下楚軍的實力,以壯我華夏軍威。
因此,三人對天門陣的攻勢雖然猛烈,卻沒有得失之心,他們早知道破不了陣,就當秀一下楚軍的肌肉。
因為信息不暢通,不了解其中的緣由,完顏阿骨打對楚軍的實力、毅力和城府非常的佩服。
金軍久攻不下,難免會士氣低落,甚至軍心不穩。
楚軍久攻不下,卻還是士氣如虹,雄赳赳、氣昂昂,鬥志沖雲霄。
雙方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楚國不愧為天朝上國,豈是他們這些窮山惡水出來的蠻子能比的?
因此,以完顏阿骨打為首的金軍以仰視的姿態對待楚軍。
許仙對燕雲十六州的改革,諸葛半山和八賢王等人也參與進來了。
剛開始的時候,諸葛半山和八賢王呆在軍中,為童貫出謀劃策。
隨着時間的推移,岳飛、韓世忠、郭藥師可以獨當一面了,諸葛半山、八賢王留在軍中也沒什麼用了,就參與到華夏軍的改革中來了。
對於許仙的眾生平等,自由、民主等思想,八賢王剛開始是持反對態度的。
天下真的用選舉選出最高領導人,豈不是動搖了楚國皇室的地位?
諸葛半山一直沒表態,對於許仙在燕雲十六州的改革,他很好奇,他不但對細節的研究到了一種讓許仙都佩服的地步,還會深入民間,詢問百姓們對新政的看法。
有時候,諸葛半山也問許仙,為什麼那麼在意百姓們的想法,還什麼都要通過選舉產生。
百姓們沒讀過書,看事情比較片面,思想比較單純,想法不成熟,極易被有心人利用,做出錯誤的判斷。
諸葛半山覺得,決策和官員的任命交給皇帝這樣的最高統治者,還有一幫文武大臣出謀劃策,作出的判斷會更加成熟,不容易出問題。
許仙和諸葛半山說起私心,以及最高統治者如果選擇世襲制,都難逃脫盛極必衰,改朝換代的宿命。
如果最高統治者是由百姓選出來的,百姓如果對他不滿意,可以罷免,也可以下屆不選他。
許仙又提出每隔五年選舉一次,選出來的最高統治者只能連續任職三屆,任期滿了,不可再參加選舉,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至於諸葛半山說的百姓們的知識面有限,判斷不一定準確,許仙提議推行全民教育。
推行全民教育不是那麼容易的,不但師資力量有限,百姓們的覺悟也有限。
許多家庭為生計奔波,多一個人讀書,就少一個勞動力,日子會更加艱難。
要想搞全民教育,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物質水平要先提升上來。
百姓們不為三餐發愁了,才會有心思去讀書。
良種水稻、土豆、玉米、紅薯等高產量農作物已經在燕雲十六州推廣下去了,再有個兩三年,基本上能解決燕雲十六州百姓們的溫飽問題。
聽許仙一席話,諸葛半山終於明白什麼叫真正的變法。
諸葛半山豁然開朗,悟透了變法之道,實力大漲。
八賢王也有所感悟,只是放不下心中的執念,問道:
“小友,照你這樣說,楚國早晚會亡國?”
許仙說道:
“也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比如說,君主立憲。”
君主立憲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
君主立憲制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英國的“光榮革命”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開啟了先例。
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只有個別國家實行。
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則仍為現代不少資本主義國家所採用,如英國、荷蘭、比利時、丹麥、挪威、瑞典、泰國、日本等。
君主雖然是國家元首,但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力範圍,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有所不同。
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力範圍也各不相同。
君主立憲制與一個國家的國情和文化傳統有着密切關係,它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同時也有一定的妥協性,局限性。
聽了許仙的解釋,八賢王覺得,或許,君主立憲制是一種出路。
許仙說道:
“我只是隨口說說,這只是一種理想主義,還遠着呢,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現在討論這些,沒有任何意義。”
確實沒有意義,在這個靠實力說話的時代,楚徽宗、完顏阿骨打、天祚帝都不會支持君主立憲。
許仙的新政,也只有在他自己的領地燕雲十六州和上京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