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棉田與棉布
和平的時光總是會過得比較快,或許華夏帝國之外的勢力依然水深火熱,不過在華夏帝國內部,百姓卻感受到三年的和平時光。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公元203年,年初的時候,華夏帝國皇帝表示要改年號,於是公元203年,也就成了華夏帝國‘維新’元年。
三年的沉澱,使得這個新生的帝國變得更加成熟起來。
官員已經徹底適應新的政治制度,地方也建立武警和警察衙門,法院也單獨設置,意味着各州各郡各縣的主官,從此不再負責審桉這塊。
三年下來,最大的變動就是刺史正式成為各州主官。
本來漢末就已經有這個趨勢,孫暠也只是讓它正規化起來。
“陛下,鎮南將軍黃蓋,已經讓五溪蠻徹底歸化。從奏摺來看,超過兩百萬五溪蠻開始接受歸化教育。”兵部尚書劉曄出列彙報,“同時魯都督在羌地,已經成功建立一座新城,並且在勘探選址,一邊推進一邊繼續建設。”
這三年,黃蓋不留餘力的去招撫五溪蠻和板楯蠻。
去年全滅板楯蠻,歸化近三百萬人。今年終於收服五溪蠻,有兩百萬歸化。
兩年前,針對軍隊討伐胡人的規定,孫暠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軍隊招降歸化的胡人越多,那麼獎金越高,與殺胡令的要求正好相反。
主要是經過群臣的討論,覺得已經有殺胡令這個最強的大棒,也要有招撫這個棗。
管他大不大,甜不甜,不吃的話就一棒下去,保管嘴裏一甜。
“打散安置,與歸化的越人,南匈奴和羌人混居。我們華夏要加把勁,努力促進民族融合。”孫暠隨口說道。
長得還可以的女性,優先配置給華夏的男性,其他配置給歸化的異族,半強迫的進行民族融合。
四五代以後,匈奴不是匈奴,羌人不是羌人,山越不是山越,南蠻不是南蠻。
血統民族都亂七八糟,非要逮着父系種族思想那無可厚非,就那十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血統,還那麼叫囂的,不是被忽悠瘸的傻子,
要麼就是野心分子。
融合到這個程度,哪還有什麼xx民族,非要算大家都是華夏民族。
對於孫暠的惡趣味,群臣不好說些什麼,反正這幾年都在做,反正受傷的也是剛歸化的胡人。
“板楯蠻也好,五溪蠻也罷,能殺之不盡,有以前朝廷的軟弱因素,也有缺乏開發和治理兩個蠻族活動區域的因素。江南這三年開發得很好,板楯蠻活躍的地方也在開發,五溪蠻也不能落後。”孫暠隨即補充。
“荊州刺史已經在安排這部分的工作,同時他還上奏,說希望能從武陵開一條路到江州。預算方面,將由荊州和益州共同承擔。”劉曄繼續彙報。
孫暠在腦子裏面回憶一下華夏輿圖,點點頭表示准奏。
準確的說交州也能加入進來,首先在五溪蠻活躍的區域,建設兩到三個城市,然後以這三個城市為節點,構築一條南來北往的通道。
如此一來,三州的溝通至少能多一個選擇。哪怕短期內沒有水路方面,問題後續可以配套軌道車,三州之間的交流會更方便。
三年前他就想過,入蜀的通道只要多幾條,那麼從漢中入蜀的通道,看誰還敢輕易毀掉。
“先不說那些,兩年前,探險隊從印度帶回了什麼,各位應該知道吧?”孫暠看向群臣。
兩年前,探險隊從印度順利返回,並且帶回從那邊帶回的奇花異草。
抵達交州休整后,就迅速運送到洛陽這邊。自然的,被孫暠挑選一番,送到水晶宮裏面。
這次送來的作物裏面,孫暠對兩種作物是最看重的。
其中一種是禁藥,按照探險隊的說法,當地宗教的巫醫會用來治病。
根據自己的‘記憶’判斷,這玩意的確在各個領域都有藥用價值,可它的副作用才是讓人頭痛的。只能先帶回來嘗試改良品種,提升藥用價值,降低致幻效果。
若這種植物失去致幻效果,它的確是一種寶貴的醫用植物,甚至是調味品。
反倒是另外一種作物,這才是他派遣探險隊去印度探險的主要目的……
群臣跟着孫暠出去,這種上朝期間突然被帶出去的情況,這三年也逐漸習慣了。
無非是路上繼續彙報,也不耽誤什麼。
“朝議差不多這樣吧!”一番彙報,植物園也到了,孫暠示意散朝。
只是在車上散朝,這感覺的確有些怪異。
大朝會是十天一次,一個月也就三次,集中處理軍國大事。孫暠覺得一個月一次完全可以,或者一個季度一次。畢竟軍國大事級別的朝議,在太平時期很少。
基本是定下一個目標,然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
最後新的問題還沒有出現,舊的問題也沒有解決,於是十天一次的朝會,就成了進度彙報會,偶爾穿插一兩件新的問題。
又不是說只有大朝會才辦公,扣除一天休沐,其他九天不都在各自的衙門辦公?
孫暠就算是皇帝,也是天天在御書房辦公的。
植物園已經抵達,三年的建設,這邊初步具備規模。農學院已經安排人過來維護,同時也在管理這裏的作物。今年開始對外開放,每三天開放一天,引得不少百姓過來查看。
畢竟皇家的植物園免費開放,好奇皇室生活的百姓,自然好奇這裏是怎麼樣的。
“看看那邊……”到了地方,孫暠指了指前面那片白花花的田地。
眾人也看到了,只是看到這一片白茫茫的,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
在華夏的風俗裏面,這把白茫茫的感覺,多少給人一種不祥的意味。
“這是棉花,從印度那邊引種的。看看這花朵,有沒有覺得像什麼?”孫暠走了過去,采了一朵棉花,遞給群臣。
“木棉?”黃承彥試探着問道。
畢竟這玩意的名字叫棉花,再加上這絮狀的纖維,讓人立刻想到木棉樹的果子。那果實裏面也有大量的棉絮,也用於作為枕頭,衣服的填充物,用於保暖。
只是木棉樹的果實產量低,於是這種‘棉衣’的價格,基本與一般老百姓無關。
對於孫暠來說,木棉的棉絮容易壓實,變形,恢復性差,彈性稍差,並且由於不易吸水,所以也不容易吸汗。最糟糕的是不具備普及性,價格很不友好。
“對,朕把這個作物取名棉花,就是參考木棉的果實。”孫暠點頭,“不過各位也看到了,棉花的產量更高,目前這裏栽培的,就是第三代品種。”
兩年培養出第三代品種,那也是孫暠花了不少新血的結果。
少不得命人把一匹棉布拿過來,群臣紛紛上前觸摸,入手細膩綿軟,難得保暖的感覺還不錯,群臣立刻不澹定了。
難怪陛下會那麼緊張,這玩意若是加厚,那麼冬季保暖就有着落了!
“棉籽朕已經命人收集起來,今年列個章程,明年開始分發下去栽培!”孫暠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