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就此別過
一夜激戰暮落,山谷一片沉寂。遠處的天邊露出破曉的微光。
為天風老道擋下致命一擊的喚心,在過度的神經刺激下已經昏迷在了天風老道的懷裏。一旁的小白狐也偷偷地溜了過來,小腦袋趴在喚心的身上,關切的看着這個長相精緻的孩子。
一聲鳥鳴劃破了寂靜的長空,遠處的天空露出一片魚肚白。
幾乎兩敗擊傷的金敖和天風老道,都在原地狼狽的調節着氣息。若不是剛剛金敖的偷襲得手,正面較量的金敖斷然不會是天風老道的對手。而剛才喚心擋住的致命一擊也讓金敖反噬不僅道行受損,差點讓他歸西了,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力量讓金敖感到絕望。
他不由想起,千年前那個救他與水火,給了他一場造化的人。那是他的恩人了,曾以一人之力鳳翔府力拚絕世魔尊的男人。而眼前這個男孩又是誰呢?為什麼會有他的力量?
金敖不解的看着一旁不遠的天風老道,疑惑地問道:“是他嗎?”
天風老道一聲長嘆:“不全是!”
“不全是,是怎麼講?”金敖更加疑惑。
天風老道此時也有些疑惑,喚心的情況恐天下也就只有本門自己的師兄和師弟三人知曉,但聽金敖的意思,好像知道其中的一二,不由問道:“你曾經與他相識?”
金敖一臉地惆悵,帳然若失抬頭望着遠處即將破曉的天空,千年前的一幕幕又重新浮現在了眼前。
千年前,還是北宋年初。金敖那時還是青城山下,得天地氣運修行剛一百年的小金莽,此時的金敖還是初出茅廬的小妖精。比起同樣青城山下傳說中的白素貞直接不值一提。有一日,在金敖出山尋覓吃食之際,碰見了一隻成了氣候的黑虎精,金敖自然不是對手。就金敖無處可逃準備受死的時候,從天而降一位白袍少年,此少年身背一把長劍風度翩翩,一表人才,只用了三招就擊退了令人聞風喪膽的黑虎。從而也救下了年少的金敖,白衣少年就起傷痕纍纍的小金莽,念其修行也不易,便帶在身邊悉心照料的起來。
一晃三年小金莽跟隨白衣少年走南闖北,遇鬼降鬼,遇妖降妖。也被少年細心指導,功力突飛猛進,後背少年打通了玄光天靈,僅百年道行,確已封正。金敖心中也是感激不已,把少年當成了自己的主人看待。
可好景不長,又過了三年少年帶着白蛇來到了當時的鳳翔府地界,也是此時一件事的發生改變了少年與白蛇命運。
感慨到此,天風也聽明白的大概,原來金敖就是本門祖上,千年前的師祖畫像上的那條金色小蛇,可不明白的是為何日後金敖嗜殺成性,成為了為禍一方的害蟲?
便問道:“你既然與他相識,日後如何變得如此兇殘,為禍人間?”
金敖一聲長嘆,緩緩的說道:“當年恩公是帶我入正道之人,我也秉承着恩公之志,懲惡揚善,不曾干過傷天害理之事。可在明末之際,此時天下大亂,我也遁入深山之中不理俗世,一心只想着修行,可就在我棲身的山上,那一日來了一個人。”
天風老道似乎想起了什麼,打斷金敖問道:“你說的是那個黑衣僧人?”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慢慢灑在了金熬的臉上,金熬露出一臉苦澀的表情深深地陷入了回憶中:“你跟他交過手,當年的你風頭正盛,雖然只是交手百招,以當年的你,你感覺你能否勝他?”
天風有些皺眉的說到:“沒錯,當年雖然交手我一直佔據上風,可感覺對方並無心戀戰,只是一昧的牽制我,而給你製造機會逃跑。”
緊接着,天風不緩不慢的看着金熬,低聲的問道:“此人功力絕不在我之下,到底是誰?”
金熬眼神深邃的凝視着天風,嘆了一口氣緩緩說出:“姚廣孝。”
啊?
這個名字一出,天風老道表情也是十分的複雜,先是驚訝,再是恍然,一臉的不可思議。
姚廣孝,明朝永樂大帝的的第一國師,法名道衍,人稱“黑衣宰相”。當年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王朱棣,日後幫扶朱棣上位,也是一手策劃“靖難之役”。朱棣成功上位后,退居幕後,還有一件鮮為人知的事,就是他一手規劃了京城的佈局風水。
雖然以儒僧自居,可風水,謀士,醫學,占卜也是無一不精通。在當世也是萬中無一的大能之人。日後對其死因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的病故,也有人說的下落不明,更有人說是一步一步走向了西天,總之歷史已然塵埃落定,此等高人也是以明朝文臣位列太廟的明朝唯一一人。
天風長嘆一聲,有些疑惑不解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只見金熬艱難地從地上站了起來,深深吸一口氣,胸口撕心裂肺的痛讓他一臉的痛苦,隨後說到:“幾百年前,大概明朝中期吧,我在嶺南一座深山修鍊,此時也是到了瓶頸之處。你也知道我們妖怪,光靠吸收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修鍊的是有多艱難。不吃人,不吸人精氣修鍊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可當時的我還是可以恪守本心。直到有一日我碰見了一位黑衣僧人,此人的道行之深也讓我心生忌憚,可是他並沒有傷我,反而看出了我修鍊的問題,隨後他給了我一套修鍊的法門。”
“自從修鍊了這法門,我確實實力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也很快衝破了瓶頸。可體內的戾氣似乎慢慢的加重了不少,我的心智也漸漸變得暴戾嗜血。我冷靜時也察覺事情不對,就在嶺南四處尋找,找了幾日又找到了這位黑衣僧人。此時我才知道他就是明初曾經風光無兩的黑衣宰相——姚廣孝。”金熬接著說道。
天風和一旁的狐妖夫妻也在這個清晨,靜靜地聽着這隻成精千年的巨蟒,緩緩講述着幾百年前的過往,真是光陰如梭,往事依然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