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兔死狗烹?
最為重要的是,陳群在當初建安年間所建議推行的九品官人法,在座的眾人都是受益者。這也是為什麼,眾人會選擇在陳群府中相聚的原因了。
有御史中丞兼禮部尚書的司馬懿和太常兼工部尚書的董昭開頭,接下來的話題便活躍的多了。
只見那平日裏以中正穩健著稱的刑部尚書崔琰,此時也緩緩的站起了身來,不緊不慢的開口說道,“二位大人所言有理,老夫也深以為是。像我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為了帝國,為了朝廷,無一不是竭盡全力。
甚至傾覆全族之力,自掏腰包創建了信都書院,資助一些寒門士子入學。可現如今呢,我們又得到了什麼。有句話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這些個挖井人到最後,竟然沒有了水吃。
這分明是東郭先生與狼的真實再現嘛,這換誰,誰又能受得了?”
這崔琰,崔季珪出身清河崔氏,也是後來清河崔氏一族的族長。其從弟崔林在前朝時,就曾經位列三公。
而他與陳群、司馬懿、董昭等人一樣,都是年輕時被家族舉薦為孝廉,或者由於家族威望,才被一些諸侯所徵召入仕的。因此,對於家族影響力的好處,他自然是最為知道不過了的。
當初朝廷推行興學國策,他看到了其中的利處,聯合博陵崔氏一同興建了天下一十三州第一所私人的書院,信都書院。後來更是得到了皇帝.曹丕的親自提匾嘉獎。並派出當時時任司徒的陳群,北上冀州親自宣讀詔書。
最後的事情,眾人自然也就知道了,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名利雙收。
一時間,信都書院的名聲,得以弘揚四海而聞名於天下。信都書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書院,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也一舉成為了實打實的北方第一大家族,就連太原王氏都望塵莫及。
北方各州的寒門子弟聞言之,也紛紛前往信都書院求學。
後來的事實也正如當初崔琰在家族會議上所說的,那些個寒門士子,即便是在後來進入了朝廷或者府衙,但也是崔氏的半個門生。而當初崔琰想要創立信都書院,其實也是為了這些。
不久后崔琰便從一個冀州刺史,遷任了司隸校尉。再之後,僅僅短短數年的時間,他又進入了朝廷中樞,擔任掌管天子親衛的執金吾。
三省六部制推行之後,皇帝.曹丕因為他的剛正不阿,更是將他提拔成為了六部尚書之一的刑部尚書,掌管天下一十三州所有的刑法。即便是博陵崔氏的族長崔昶[g],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州之長的封疆大吏冀州刺史。
這種一家出現兩個肱骨大臣,即便是在整個帝國都不多見。
現如今,朝廷要推行的科舉制,必然會動了他們這些氏族們的利益。一個人已經吃進嘴巴里的,再讓他吐出來,也必然是不可能的。
科舉制如若實行,天下寒門和普通的士子,想要入仕從官的話,就再也不需要他們這些士族們的舉薦了,而是每個人都可以投碟自進了。以前在自己面前搖尾求食的人,現如今竟然要與自己平起平坐,分庭抗禮了,這誰又能受得了呢。
所以以前平日裏一心為公的公卿大臣們,當真正涉及到自己宗族利益的時候,還是會撕下那所謂的文明的外衣,這也才是人間真實。
崔琰剛剛的一番話,也正說到了堂內眾人的心坎里去了,他的話音方落,堂內的眾人便七嘴八舌的自此討論起來。
“是啊是啊,季珪大人(崔琰,字季珪)所言甚是啊。”
“誰說不是呢,像我太原王氏,當初推行九品官人法之時,也是盡心竭力的幫助還是征北將軍的曹彰大人,而且還是曹彰大人親自上門拜訪的。可現如今事成了,用不着我們了,就想把我們甩到一邊去?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就是,朝廷和皇帝陛下把我們當成什麼了。狐兔死走狗烹乎?”
......
眼見眾人說的越來越離譜,坐在主位上的司空.陳群也終於忍不住了,隨即皺着眉頭開口道,“諸位同僚,諸位同僚請稍安勿躁。你我今日來此是為了討論和解決問題的,而並不是單純的只是來發牢騷。”
見到主人發話了,堂內交頭接耳吵吵嚷嚷的眾人也才漸漸的安靜下來。
陳群掃視了堂內眾人一圈后,繼續不緊不慢的說道,“以今日朝堂上所發生的事情看來,這科舉一制,咱們陛下是持肯定的意見的。曹氏一族和夏侯一族,這些宗族和重臣們自然也就不必多說了,肯定是要跟皇帝陛下站在一起的。
上一次,朝廷推行三省六部制之時,雖說也是那鄧士載之謀,可那太傅.曹植.曹子健大人,也還曾經在京中拿着三省六部的論策,提前挨個拜訪咱們這些個老臣,以求得咱們的支持。
可這一次,同樣是事關朝廷和國家的大事,他們竟然一點兒風聲都沒有。在座的你我無不是大魏的股肱之臣和封疆大吏,事先卻沒有一人得知這個事情的,充分說明了這件事情的不正常。
同時也說明了,陛下和曹氏、夏侯氏宗族以及那些個寒門出身的大臣們,對這一次制度推動的勢在必行。諸位應該也已經發現了,在座的你我無一不是出身各大名門士族。這也充分說明了,此次科舉制,主要針對的也是我們這些個名門望族。
據實而講,科舉一制對朝廷對天下而言,是有好處的。畢竟天下讀書的士子們何其多,而像你我這般出身士族的也不過才佔十之三四罷了,終究還是那些普通人佔了大多數。皇帝陛下這麼做,無非也就是想着讓天下一十三州所有的讀書士子,以及有特殊能力的人都能夠為朝廷所用罷了。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陳群的一番話,使得堂內的眾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沒錯,他們剛剛是義憤填膺的說了好多發牢騷的話,甚至司徒兼太常的董昭,都說出了要帶着整個家族一同致仕的話來。
可是再怎麼義憤填膺,又有什麼用呢,最終不還是於事無補嗎?
而陳群也不愧是能夠在爵位和官職上能夠略勝董昭一籌的人,要不然也不會讓他來擔任司空和掌管天下一十三州土地、人口、糧稅的戶部尚書。
也只有陳群能夠在眾人都熱火上頭的時候,還能保持着冷靜,抽身出來,站在全局的立場上面去客觀的分析當下事情。若不是沒有這份大局觀,它也不會創造出前無古人的九品官人法。
當然,同樣擁有這種大局觀能力的還有一人,那便是一旁的司馬仲達(司馬懿,字仲達)了。司馬懿能夠和陳群一樣位列曹魏四友,成為皇帝.曹丕保駕護航的從龍之臣,手中自然也有幾把刷子。
在眾人都沉浸在陳群剛剛這番話的時候,司馬懿早已經有了同樣大局觀的想法,並緩緩的開口了,“長文(陳群,字長文)剛剛所言,不無道理,我也深表贊同。
這科舉制,於天下一十三州所有的大魏百姓而言,自然是利大於弊的。可對於在座你我這樣的大家族而言,卻是弊大於利的。這些事情,在座的你我是必須要知道的。
另外,在下竊認為,無論在座的你我如何反對,可這科舉一制,最終還是要在我大魏所推行的。”
此話一出,眾人再次炸了鍋。他們本以為即便是天下寒門士子和普通讀書人佔大多數,但是現在朝中大臣和各州府的官員大部分都出身名門望族,想要組織一下這科舉制的推行應該是沒問題的。
最壞的打算無非是......
他們能夠將曹氏一族推上天下共主的位子上,自然便能夠再把他們拉下來,大不了魚死網破誰也別想好。
可是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號稱鬼才智囊的司馬仲達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又怎能不讓他們驚訝呢。一時間,整個大堂再次陷入了喧鬧之中,即便是主位上的司空.陳群,此時的眉頭也不由得更緊了一些,稍微好一些的是,他並沒有像其餘眾人那般大聲吵鬧。
而眾人的反應,似乎也都在司馬懿的意料之中,只見他緩緩站起身來,走到大堂中間,一邊伸出雙手示意着,一邊大聲道,“諸位臣公,諸位臣公,且先聽在下把話說完,再吵鬧也不遲啊。”
聽到這裏,堂內的眾人才強行壓下了心中急躁,再次安靜下來。
隨即,只見那司馬懿面帶微笑,依舊不緊不慢的說道,“諸位心中所想,在下已然盡知。可也請諸位想一想,即便是我等出面阻止,可又能如何呢?
無非是兩種局面,一是魚死網破,二是稍微遲緩一下科舉制的推行。可最終結果,依然無法改變,這科舉制既然已經面世了,就沒有人能夠阻礙它的推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