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緩慢轉變

353 緩慢轉變

由於國士院的存在,華夏聯盟的大政方針基本都是在國士院決策,內閣負責執行,當然作為各部尚書,多少都會做出一些傾向於自己黨派的事情,這也是當前制度不成熟的體現。

而在國士院中,雖然復興黨成員只排次席,但是更強烈的民主意識和組織能力,使得他們能夠提出更多具有實際意義的提案,並且準備充分,在國士院的辯論中佔盡上風,通過合縱連橫,往往能在投票中獲得多數通過。

儒黨雖然都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在民主政治方面,他們的表現還很稚嫩,往往表現出清流的潛質,總是提出一些大而空的提案,譬如儒黨提出要規範綱常、管制輿論、打擊投機倒把等等,但是又提不出具體的方法,所以通常的結果就是表決后提交立法院完善。

太平黨在國士院中的表現也和儒黨差不多,他們很少能提出條理清楚、詳盡完備的提案,往往也需要立法院進行完善。

不同黨派提出的議案,相互間多少會有些衝突,這就在國士院中形成紛爭,最後通過投票來解決,儒黨和太平黨基本上沒有交集,而復興黨則會根據情況的不同,選擇支持或者反對,在復興黨的引導下,國士院的運作也逐漸變得有條理。

無黨派的容閎掌管的立法院通常被看成是復興黨的機構,因為這個部門的官吏大多是具有新學或海外背景的法學學生,當然也補充了一些傳統地刑名。他們的工作就是向國士院提出一份又一份法律提案,以完善到處都是空白的華夏法律。

由於爭論比較激烈,立法院的一些法律甚至以通過一條、公佈一條、執行一條的方式,在逐漸豐富,而按察院就會根據這些法律去執法。

當然。聯盟地政策要推行到地方,會面臨較大的阻力,特別是地方擁有較大的自治權,上面的一些事情底下很難執行。

比較起來,各省對中央政策的執行又有所不同,福建、江西是最徹底的,包括隨後加入的上海道,相對來說,隨着新成員蘭芳、上海、河南的率先加入,復興黨的勢力變得更加強大。一躍而成為國士院第一大黨,對政策的影響更大。雖然不會變成一言堂,但確實可以有選擇地接受或者拒絕其它兩黨提出地議案。

中央必須加強對地方的影響力,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葉楓對湘淮的保守是非常不滿的,好在江北有半壁掌握在復興黨人手中,成為影響湘淮的突破

葉楓知道新政要真正紮根下去,還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他現在能做的就是讓這個政府更接近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並且避免發生分裂。所以葉楓還是要牢牢將軍權控制在手中。

太平黨掌握着兵部,相當於原來華夏地國防部,擁有兵員、訓練和裝備後勤方面地權力,但實際上只能管到江西,以及李世賢在江西整編出來的一個甲等師、兩個乙等師和幾個民兵師。

復興黨提出成立都督府,相對獨立於內閣,掌管軍隊的調動和作戰,並將復興軍四十個師轉進來,而地方上的民兵師則交給兵部管理。

復興黨願意讓出復興軍,葉楓當仁不讓會成為都督府大都督。雖然說還是控制着軍權,但是畢竟名義上受到國士院的制約,在同意不會強迫要求節制各省現有軍隊的情況下,這個議案也順利通過。

葉楓將原復興黨軍務部的班子全部移植到都督府中,在都督府下面又設參謀部、政治部、裝備部、陸軍部、海軍部和情報局,成為聯盟中又一個實權部門。

陸軍部成立以後很快提出了整軍計劃,在這個計劃中。華夏陸軍依然會被區分為三個等級。國防軍、警備軍和預備役民兵。

按照陸軍部的計劃,江西李世賢的三個整編師、福建和廣東原太平軍各一個整編師、河南捻軍兩個整編師、復興軍二十個甲種師和三個乙種師精銳會編成國防軍十個軍三十個師。餘下十七個乙種師和原太平軍、捻軍整編七個師會編入警備軍。

陸軍部同樣給予湖南、江北的湘淮軍各一個國防軍、一個警備軍地番號,一個師八千人,一個軍三個師加上直屬營和配屬部隊,大概是兩萬五千人左右,也就是給湘淮軍十萬兵額。

第一次聯盟會議結束以後,不管李世賢擔心什麼,他還是沒有選擇地前往北京上任,在傳統的古都中,南京在洪秀全手中,還不屬於華夏,而黃河流域的西安、洛陽、開封都已經不復繁華,不管怎麼說,還是北京最適合作為新的聯邦的首都。

以北京為核心,周圍駐紮了三個師的兵力,原屬三黨的各一個師,而在周圍,山東、東北、山西、蒙古這些地方,至少還有十個老華夏師在攻城略地。

太平軍在廣東、福建、江西地軍隊和捻軍都同意接受聯盟地整編,都督府和兵部聯合提出軍事整編的議案,遭到儒黨地反對,儒黨是擔心整編中會失去對軍隊的控制權。

結果這次整編還是在原定的十個軍中進行,只不過經過這次整編,湘淮軍的實力更加顯得薄弱,雖然也有十幾萬人,但肯定無法和這十個軍二十幾萬虎賁相比,就算是原太平軍、捻軍整編出來的那幾個師,至少也都是百戰老兵,優中選優挑出來的。

對於湘淮的保守,葉楓的策略就是只要他們不添亂就行,用高速的發展拖垮他。

沈葆楨依然還是產業部尚書,這一次他要面對是五個省,以及不久后的九省一道,可以統籌的資源變得更多,但福建、廣東,包括上海的產業優勢已然非常明顯,其它省份也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只能以這幾個地方為龍頭,帶動其它地區的發展。

而工商業要發展,交通是必須要考慮的,這個時代最方便的無疑還是火車和輪船,上海、福建、台灣的造船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

浙江、上海的鐵路也順利聯網,並且在向江西、福建延伸,另外一段連接蘇福,而在江北省合併以後,海州通往徐州的鐵路就可以通過安徽連接南方的江都,向北經山東、天津直達北京,這將是華夏規劃中的首條縱貫南北的鐵路動脈。

而在葉楓的規劃中,以徐州為核心的鐵路還應該向湖廣延伸,連接武昌、重慶、成都,成為一條東西方向的大動脈。

產業部還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勘探礦產,原本南方的幾個省資源都不是特別豐富,如今有更大的地盤可以發揮,商人們自然不甘寂寞。

儒黨精英人物對於鐵路的修建和產業發展雖然也有疑慮,但總體上還是抱着支持的態度,因而在政府層面推行得還算順利,當然具體要做起來,涉及到遷祖墳、破壞風水這樣的事情,處理起來也相當麻煩,還好在文宣部控制的報刊的引導下,鋪天蓋地的輿論宣傳還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其中發揮作用最大的,卻還是不起眼的有線廣播。

有線廣播雖然直接廣播的距離較短,網絡建設成本太高,但是這東西用起來很方便,就算是儒黨也覺得有了這東西,宣傳教化起來會更方便,也大力支持建設,而地方上不少村落城鎮都主動發起購買,搭建小型的廣播網絡。

在一些人口密集地區,各村鎮的廣播網絡被連接起來,就成為了一張更大的網,葉楓組織了一個廣播電台,製作節目在廣播裏播放。

這個時代還缺乏錄音設備,不過就在葉楓讓研究人員研究磁記錄電的時候,遠在美國的愛迪生卻搞出了錫箔留聲機,讓葉楓的先見之明在這個項目上失去了先機。

好在研究人員對電磁轉換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而愛迪生也早就被設在美國的研究分部網羅到旗下,所以將兩項成果一結合,雖然電磁留聲機還沒搞出來,膠質唱片機卻很快投入了使用。

使用這種唱片,用專門的設備就可以將聲音錄製下來,然後通過針式唱片機播放,當見到這個產品時,葉楓並不覺得有什麼,他就錄了一段音樂,然後拿到國士院上播放。

雖然說這時候的唱片、播放機、揚聲器的品質都是差得一塌糊塗,但是當一個盒子中響起音樂的時候,大家都愣住了。

因為唱片和音樂盒不同,他的聲音更大,能放不同的聲音,能將聲音記錄下來,等聽說了留聲機的具體作用,國士院一下子就轟動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發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發明
上一章下一章

353 緩慢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