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談:學會正確的愛孩子
有位叫汪浙成的老師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談及父母應該怎樣愛孩子,讀來讓人頗受啟發。
她說,她的獨生女參加中考的一段經歷,感觸良深。那天,她替女兒張羅好早點,默默地陪在一旁看女兒喝完最後一口牛奶,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我知道今天你們許多同學有大人陪着去考試。你爸和我昨夜商量再三,認為還是你一個人去好。不是爸爸不能請假,也不是媽媽不想陪你,而是覺得今天這樣的場合你獨自去面對會更好。希望你能理解爸爸媽媽的一片苦心。我們深信你一定能成功!”
女兒點點頭,什麼也沒說,帶上頭天夜裏收拾好的書包和雨具便考試去了。
那日,天公不作美,風雨交加。母親悄悄尾隨在女兒身後,遠遠地看着自己的心肝寶貝打着傘,歪斜着身子,在風雨中步履踉蹌踽踽前行,好幾次想衝上前去保駕護航。但最後還是忍住了,只是遠遠地望着女兒,直至女兒平安地進了校門。
沒想到,前些日子女兒從英國來電話竟又提到這件早已忘卻的舊事。女兒像報喜鑼鼓似的告訴母親,她最無把握的那門課程,昨天考試通過了,而且是優秀。老師同學都為她高興,紛紛前來慶賀,她激動得都流下淚來。女兒在電話里聲音發顫地問:
“媽媽,你猜,我當時想起了什麼?”
“我想起了自己中考時那個風雨交加的早晨,從我家到考場,其實並不遠,可我感覺這段短短的路程卻很長很長,我想得很多很多。我終於明白了:在這個世上生活,歸根結底要靠自己,任何人都無法替代,躲在父母羽翼下是永遠長不大的!謝謝媽媽爸爸,你們不但給了我魚吃,還教會了我捉魚和做魚的方法!”
女兒還順便告訴她,出國時帶去的那筆錢一直留着沒用。可先前沒敢說,自己一直邊讀書邊打工來維持日常生活。
這位平時在單位里被部下視作女強人的媽媽,說到此處,眼睛在鏡片後面一閃一亮。
前些日子,作者的兒子突然得了闌尾炎,與其同室的病友是一位做生意的耄耋老人,很有錢,他一看到作者的兒子就噓唏不已,因為病榻上的孩子對父母、對醫護人員都彬彬有禮,很配合,十分有教養,即使開刀后很疼也從不喊叫一聲,表現出很強的意志力,這位老人在誇讚中也為自己有個不爭氣的孫子而抱怨。他有四個兒女卻只有一個孫子,家境富庶,眾星捧月,孫子從小可謂是在蜜罐里長大,正是這種優越感讓他的孫子走上了邪路,先是不學好,抽煙、泡網吧,接下來輟學、泡妞和離家出走,半年下來,家中光替他買手機就花去近萬元,同時四處替他還賬,此次爺爺開刀住院他竟連來看都不看,反而找幾個社會不法青年回家來敲詐要錢,孫子的表現讓全家大失所望,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是孩子依然如舊,一直搞到全家都上當,都被騙去不少的錢。長痛不如短痛,全家竟作出一個“家庭決定”——誰也不準再認他。後來,老人的幾個子女終於在外面找到流浪多日的孫子,並開着車把孩子送到作者的學校,第一次見面,孩子鼻青臉腫還淌着血,父母來了一個混合雙打,把孩子“痛扁”了一頓。
與汪浙成老師相比,作者自愧不如。她懂得父母對子女要愛得其所,該熱情澎湃時就熱情澎湃,不該時就把愛深深地藏在心中,注意防止溺愛和濫愛。
與後面那位做生意的耄耋老人相比,作者又深感榮幸,因為我知道對子女要不寵不棄,不遺不離。
在現今獨生子女時代,許多父母對孩子愛得慷慨大方,愛的濃烈深沉,愛的忘乎所以,愛的不顧一切。愛孩子不是寵孩子,愛孩子不是放縱不管孩子,如果愛得不當,反而害了自己的子女。這類故事在現實中我們見的還少嗎?有人擔心愛得其所會引起子女誤解。其實,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十分敏感的一代人,他們比誰都分得清父母對自己的愛。
愛的深淺、愛的多寡和愛的對錯。即便一時理解不了,有朝一日認識到了父母這片良苦用心,就會加倍地愛你們。否則的話,倒有可能真落下一個埋怨。
怎樣才能正確的愛孩子呢?從作者接觸過大量的教子實例,成功的很多,失敗的也不少,歸結起來,有這下面三條最重要。
第一,陽光是愛,風雨也是愛!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可以都是“陽光”而不給予“風雨”;或者都是“風雨”而沒有“陽光”。有“陽光”也應有“風雨”。
陽光是什麼?不是烈日暴晒,不是紫外線灼傷你的皮膚,也不是一會陰一會陽陰晴不定。
陽光應該溫暖而和煦。
同樣的道理,風雨是什麼?不是狂風暴雨,不是霹靂閃電,也不是冰雪交加。應該提倡和風細雨,綿綿不絕。
“陽光”要充沛,“風雨”要充盈,這樣的陽光和風雨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當然,在某
些特殊的時候,風雨也可以有控制地多一些。
第二,愛要愛的得體,管要管的到位,正如前面說到的,愛不可過頭和盲目,不可以褊袒和嬌縱;管不可過死和過寬,不可以罰代管或以打代管,譬如一個孩子犯了錯誤,父母首先要弄清原委。是品德方面的問題,還是性格方面,是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再區別對待施以管教,管教中要讓孩子學會認識錯誤和重視錯誤,而不是求全責備抓住不放,或者是借口工作忙而放縱孩子,不管不問。
第三,“四心”相照,寬嚴相濟。“四心”即愛心,細心、耐心、恆心。這是作者在學校中要求每個老師都必須做到的,這樣才能愛得深,管的嚴,幫的實,做的細。一般來說,父母對“愛心”都可以做到,但是對相當多的父母來說,細心和耐心都有待提高,恆心則是更難堅持。“細心”,即要學會仔細觀察孩子日常的變化,繩鋸木斷非一日之功,所有的問題在發生之前都有苗頭,孩子所有的變化都有其漸變的過程,細心了,就會及時發現孩子變化的蛛絲馬跡,防患於未然而不是亡羊補牢;“耐心”,即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誤,特別是重複犯同一個錯誤,孩子在糾偏時,即使再聽話的孩子也難免一次就徹底改掉,要允許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反覆,以父母的寬容之愛給他們一個成長空間;“恆心”是“問題孩子”的家庭必須要學會的管理方法,“孟母三遷”,持之以恆,要相信孩子一定會改好,只有不棄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