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奇怪的大雨
轉眼間,秋天即將到來,楊寒到唐朝已經一個多月了。
自從那一次鬧劇之後,楊寒決心要發奮圖強,面對那些他曾經就很討厭的文言文,他不得不耐着性子學習。
當楊寒看到那些連個註釋都沒有的書籍之後,着實頭疼了一陣時間,好在語文上他念過《論語》,算是有個大概印象,於是從四書五經,慢慢通讀,但是依舊有多處地方不理解。
古時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得起書,家境不富裕的,最多試識點字,大多數人都是文盲。古時書籍的貴重,漢代之時造紙術發明,但是紙張很貴,古人有云:洛陽紙貴,說明了紙的貴重。可見讀書,不是一般人家就可以的。
通過一個月的學習,楊寒打算拜師,沒有註釋,沒有人解答,單靠自身悟性去學習,實在太難了。書籍的印刷大都被官方控制着,古時的書不像現代,有各種疑難解答輔助類書籍。因此,有才學的老師變得極為重要。
楊德安看到楊寒的表現,病情也漸漸好轉了起來,在這一個月的修養下,配合孫思邈的藥方,總算康復的差不多了。
***********
站在窗前的楊寒,盯着外面已經開始發黃的樹葉,突然冒出一句話:“要下雨了……”
一旁的朱三聞言,疑惑道:“少爺,這天不是好好的嗎?可不能下雨……咱們百姓要收糧食了!”
楊寒指着外面道:“朱三,你看風向,來自北方,以我所知,北方寒風。現在是夏末,冷熱氣旋交替,恐怕還是一場大雨!”
朱三似乎有些不相信,道:“少爺,您還能預測下雨?”
楊寒雙手一靠,道:“這是常識!本少爺懂得多了去了。”
呼,窗外又是一陣涼爽的風吹來,樹葉開始搖擺。
“少爺,真涼快!”
楊寒見狀,道:“我說的沒錯,恐怕要真下雨了!”
原本安靜的天空,開始慢慢積累起了陰雲,風勢也漸漸加大,原本還處於炎熱之下的龍門,被這一股冷風的襲來,變得涼爽了起來。當到下午的時候,陽光已經不見了。就在楊寒還在苦惱着如何解讀書中的意思之時,院外響起了陣陣的腳步聲。
“朱三,你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是!”
不一會兒,朱三從外面回來。
“少爺,百姓們見天氣不好,都去下地瞧糧食了!”
“瞧糧食去了?”
朱三道:“其實就是在地頭給老天爺上香去了,老百姓不希望下啊,現在糧食都要熟了,如果這個時候下雨,恐怕是顆粒無收……”
話音剛落,天空響起響起一記雷聲。
不好!
“雷陣雨?希望時間不要太長!”楊寒嘀咕道,他知道雨是如何形成的,但是不知道雨會下多久,按照常識來看,雷陣雨一般下的都不會太久。朱三聽到雷聲,也不由得驚訝起來。
“少爺,還真被你說中了,下雨了!”
果不其然,院落內的地面上,已經開始出現一顆顆碩大的雨點。
啪……啪……啪……勢頭越來越大……
終於,傾盆大雨還是降下,灰濛濛的天空什麼也看不見,屋外的世界被大雨遮擋。
傍晚,雨一直在下。
是夜,雨還在下。
……
……
清晨,雨勢減小,但是卻一直沒有停下。一大早起來的楊寒,看着雨滴也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
“怎麼會這樣?梅雨只發生在長江中下游和初夏季節,怎麼在山西絳州也有!?”楊寒無法理解。
朱三看着這雨,也是愁容滿面。
“朱三,為什麼外面有啼哭的聲音?”
朱三嘆氣道:“少爺,恐怕是下雨讓他們沒了糧食,這才啼哭的。”
古人得糧,很不容易,僅僅是一年沒有收成,就要啼哭。很多時候,一旦有了災害,餓殍滿地的現象經常會有。即便是盛唐之時,也避免不了有餓死的人。古人的生存率極低,這溫飽是其一,疾病是其二。
唐朝亦是如此,更何況別的朝代呢?
楊寒嘆了一口氣,對於這事,他是在無能為力。讓老天不下雨,即便是二十一世紀也無法做到。大雨連續持續了五日。但地里的莊稼在大雨下到第四日的時候就已經全部癱倒,麥子就像頭髮一樣,貼着地面。那些還有點發青的田野間,已經預示着這些莊稼不會有收成。
大雨後,第六日。
龍門縣的大街上沒有了往日的歡快,百姓們個個愁容。
楊寒本來要在雨後出去找個沒人的地方透透氣,卻被楊德安叫了過去。到了客廳,只見楊德安正在來回踱步,表情似乎有些焦急。
楊寒連忙上前,道:“爹,你找我有什麼事?”
楊德安見楊寒已到,便嘆氣道:“寒兒,我有一件事情要和你商量。”
楊寒莫名其妙,道:“爹,你有什麼事情自己直接做主好了,不用和我商量。”
“那可不行。這次事情還是和你有關的。”
楊寒更加奇怪了,於是道:“什麼事情?”
“為父打算拿出一半家財,幫助老百姓們度過難關。之前,為父曾把家財以字據過到了你身上,雖說無妨大礙,但為父覺得還是要和你商量一下。”
楊寒恍然大悟,心中升起一絲暖流,在現代的時候,楊寒經常遭到父母的冷眼,父母也從來和他說什麼道理,他也一直認為,天底下就沒有講道理的父母,如今在唐朝,他反而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
“原來是這事,爹,你做主吧。”
楊德安欣慰地點了點頭,道:“寒兒,你和以前一樣懂事,為父倍感欣慰!”
二人將事情定下之後,楊德安便開始着手去辦。楊德安之所以這麼辦,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幫助百姓們度過災難,行行善心;二是希望藉助這個機會,重振楊家的名聲。
數日後,天氣放晴,楊德安拖人從外地購買了數萬斤糧食,然後又花了幾日運回了龍門縣,並在龍門縣建立糧倉,將糧食存入其中。
就在楊德安購置糧食的次日,龍門縣衙也傳來好消息,並張貼榜文告示,告知受災百姓,不日將開倉發糧。隨後的十天,龍門縣的糧倉都被填滿,並且陸陸續續又建立了十多個臨時儲存糧食的地方。
得知這些消息的楊寒,不禁感慨:“這才是大唐朝啊!”
楊德安這是個人行善,不需要官方下發批文之類的手續,所以楊府最先在龍門散發糧食。在面臨即將到來的秋冬季節,沒有足夠的糧食,是無法度過的。楊德安的這次善舉得到了百姓們的稱讚。但隨着糧食的不斷分發,存糧也越來越少,但是受災的百姓何其多,楊德安的糧食還遠遠不夠。
龍門楊府。
楊德安來回踱步,不知道在想什麼。
楊寒明白其中的原因,便安慰道:“爹,您不用擔心,宋圖那個笨蛋就算再牛也不敢違抗旨意,等過兩天,我們的糧食發完了,他們也該開倉了。到時候,百姓們就都有糧食了。”
“寒兒,我不是擔心這個,我是擔心加上他們的糧食也不夠。到時候,我打算再拿出來一部分家財……”
楊寒呵呵一笑道:“這有什麼,算算不就知道了。”
楊德安點頭道:“好,朱三,你把算盤拿來!”
“算盤?還要那個幹什麼,我直接口算得了!”
“口算?”
楊德安一臉疑惑。
楊寒道:“咱龍門縣受災多少人?”
楊德安沉思道:“根據榜文貼出來的看,受災人數達1萬人以上。”
楊寒有點詫異。
楊德安繼續道:“呵呵,你不用大驚小怪,這些都是為父的一個朋友告知的,他是公職,經常處理這類文件。”
楊寒哦了一聲繼續道:“如果是1萬人,按照1人100斤糧食來算,就需要100萬斤的糧食。”
“需要這麼多?”楊德安一愣,顯然不太相信,要知道100萬斤,那是何其龐大的數字,“要去掉富人、地主和商人。這些人是不在救濟名目中的……”
“哦……這些人數是多少?”
“大約兩成吧。”
“那就是8000人,實際是8000乘以100等於80萬斤糧食。”
楊德安又是驚訝道:“還有這麼多?你是怎麼算的?”
楊寒自信道:“保證沒錯,這小小的算術我要是算錯了,豈不是白當一回人了!”
楊德安一聽,十分疑惑,仔細想了想,道:“不對,如今實行的是均田之制,婦女、孩童和七十以上老者是不受田的……”
“這是什麼意思?”楊寒此時也是暗自後悔沒有好好學習歷史,他聽說過,唐朝初期實行的正是這所謂的“均田制”。
“也就是說,受災的人數是8000人,但正常情況下,實際人頭數是按戶來算,一家之中男丁有多少,就有多少人頭!”
楊寒道:“四分之一有嗎?”
“四分之一?”楊德安無法理解。
楊寒心中咯噔一下,忙改口道:“平均下來算一家4口,怎麼樣?”
楊德安沉思了一下,道:“也差不多。”
楊寒笑道:“那就是需要二十萬斤糧食……”
楊德安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你是如何算出來的?”
“口算!”
楊德安:“……”
二十萬斤糧食,這個數目應該是很靠譜的了,也只有這個數字,能夠讓百姓們安然度過這半年。
“為父只知‘九九歌’,三九二十七,四八三十二,此等算法,只是剛才說到的數,並無明顯的‘九九歌’,若是讓為父來算,藉助算盤速度可能還要比你慢上一點,只是你剛才所言‘四分之一’,為父實在是無法理解。”
九九歌,也就是現代的九九乘法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已經流行。
“爹,你就別問了,其實也差不多的,只是我比較擅長使用‘九九歌’罷了。在說了,天下之大,奇人多了去,能像我這般瞬間口算,心算的,肯定不少。”
楊德安一笑,道:“說的也是,咱龍門縣才子,王勃也是思維靈敏之人,此人也能心算,看來我兒楊寒依舊不輸於王勃啊……”
“額……爹,這算術有何難的,就算平方表咱也會……只是比起詩詞……”
楊德安聞言,嘆了口氣道:“慢慢來吧,總之為父不懂什麼‘平方表’,只要你努力,為父就很開心了!”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