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毒殺
過了寒露的上河村,已漸漸有了冬季的冷冽,呼呼刮來的北風,吹到人身上,真真是冷到了骨頭縫兒。
村外的大青河邊,趁着這會子農閑,圍滿了一群媳婦婆子,腳邊各自放着堆滿衣裳的圓木盆,手裏拿着手臂般粗細的棒槌,一面捶打着石板上的衣裳,一面扎堆說起一件駭人聽聞的稀罕事來
“聽說了沒?村尾老齊家有福那小閨女歡丫頭,說是病得下不了床,昨兒一日的功夫就請了三回大夫!”
“一早就聽說了。”
“說是有福媳婦作孽!前兒齊家老太太出銀子買了幾片小參片,做藥引子為那丫頭補身子,誰想被有福媳婦看到了,竟是拿了摻有馬錢子的葯偷換了小參片!”
說這話的婆子是鄒氏,她家與老齊家是出了五服的同族,平日裏和齊家老太太周氏有些來往,對於齊家發生的事還是知曉個一二的。
只聽她張嘴又道:“晚上那丫頭吃了葯便難受的厲害,老太太看了眼藥渣覺得不對,拿手扣了那丫頭的嗓子眼,一碗葯吐出來有一半,這才撿了半條命回來。”
鄒氏的這番話驚得大伙兒紛紛停了手。
“哎呦!有福媳婦可真是糊塗!那可是她自個兒的親閨女,馬錢子雖說也是味藥材,可村裡哪個不知道那玩意兒是帶着毒的,自個兒瞎吃可是要沒命的,她倒好,竟是餵給了自個兒閨女吃!”
“有福媳婦一向不喜歡丫頭,平日裏嘴上又是罵又是咒的,原以為她是刀子嘴豆腐心,誰曾想她真真是厭惡自個兒閨女……”
“這回有福媳婦可是討不了好,歡丫頭是齊家老太太的心肝肉,在齊家那是要啥給啥,這回她害了歡丫頭,齊家老太太絕饒不了她!”
“那可不!問出來的當晚老太太就把人趕回娘家了,順道送去的還有一封休書。”
“休書都送過去了?!”
“老太太說了,今兒她能為了幾片參片毒害親女,明兒她就能為了別的殺人放火。這種媳婦放家裏就是禍害,早休了早安心。”
“這話倒也沒錯。就是可惜了歡丫頭,竟攤上這麼個親娘,還有她那一屋子的孩子,往後日子怕是難過了……”
……
一群媳婦婆子們越說越起勁,既惋惜有福閨女遭受毒害,又幸災樂禍的嘲笑起有福媳婦來。
平日裏,誰不羨慕老齊家的兒媳婦們,吃得飽穿得暖,齊家老太太周氏雖說厲害,可卻不是愛磋磨人的,最為得人心的是,齊家各房掙的銀錢,人老太太也不全要,允許各房自個兒留一半。
只這一點,村裡只要屋裏婆婆還在的媳婦們,誰提了誰不豎拇指,偏偏竟是有人不惜福,真真是貪心。
聊得正興起的大伙兒,沒注意到與她們只隔了一個草垛子的後面,默默的蹲着一個捶衣裳的年輕婦人。
那年輕婦人從鄒氏說起老齊家時,便一直低着頭滿臉的羞憤氣惱,卻又一言不發的不敢露頭,只拿着棒槌用盡了力氣捶打着衣裳。
不知不覺的捶打聲越來越大,直到極其刺耳的傳進眾人的耳朵里,大傢伙兒這才發覺婦人的存在。
只瞅了一眼,有那膽小不經事的年輕媳婦子頓時變了臉。
這不是老齊家的四兒媳黃氏嗎?
得!這嚼舌根嚼到人家跟前來了。
幾個臉皮厚的婆子倒是不怕,甚至還開口問道:“有糧媳婦咋躲在那兒捶衣裳?大伙兒還能吃了你不成。方才咱們說的你也都聽見了,你跟大伙兒說說,你二嫂有福媳婦拿馬錢子換參片那事到底是真是假……”
黃氏依然低着頭不開口,臉紅得能滴血,匆匆的又捶了幾下衣裳,怯怯的收了衣裳棒槌,端着盆子慌亂的跑了。
“這……跑啥?”問話的婆子見黃氏跑了,很是納悶。
鄒氏朝她翻了個白眼:“有糧媳婦臉皮兒薄,平時都是一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你這般問她,她能不跑嘛!”
那婆子不在意的撇了撇嘴,轉臉又跟身旁的婦人說起了別的。
黃氏走後沒一會兒,陰沉沉的天空終於撐不住的再次落下了雨,嘩啦啦的又急又猛,澆滅了大傢伙兒的興緻,更是淋得人措手不及。
只聽驚叫連連,還夾雜着一兩句的罵聲,各自慌亂的收拾了衣裳盆子,紛紛朝家奔去。
……
沿着村裡寬敞泥濘的道路,一直往西走,走到一處竹林旁,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石做牆、佈局講究的三合院。
五正兩耳,左右各三間廂房,高高的院牆,連同後院在內,圍了個嚴嚴實實。
除去東西廂房和院牆是青石所建,五正兩耳的正房均是磚瓦建造。在這十里八村裡,端的是富足氣派,任誰見了,都會稱讚一句家底殷實。
這座磚石混建的大院,便是媳婦婆子們口中的老齊家。
正房西稍間裏,齊歡身上搭着一塊兩層灰麻布縫製的“毯子”,倚坐在靠窗放着的木榻上,捏着鼻子猛的灌完一大碗葯汁。
直衝腦門的苦味瞬間提神醒腦,原本還有些昏沉的腦子,頓時清醒了。
屋外院子裏,這具身體的親奶周氏還在破口大罵,中氣十足的嗓門響徹四鄰,毫無遮掩之意。
“下作的東西!果真是愛算計的!這才安生了幾年?如今你竟越發膽大起來!今兒我就跟你明說了,歡丫頭要真有個好歹,頭一件我讓何氏抵命,第二件便是讓你這毒婦陪葬!老三呢?!趕緊把這惡婦趕回張家去!留她在屋裏頭,你也不怕往後絕了后!”
周氏的話罵的極重,一道有些綿柔的女聲帶着哭腔緊跟着喊了起來。
“娘!我真是不知道二嫂要那馬錢子是為了害歡丫頭,要早知她會做出這般事來,就是借兒媳一百個膽子!兒媳也不敢給二嫂送葯啊!娘!您發發慈悲饒了我吧!”
隨即,幾聲悶悶的磕頭聲“咚咚咚”的連連響起。
齊歡結合腦子裏原主留下的記憶,聽出這聲音是齊家三兒媳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