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兄弟鬩牆
建康城,徐羨之等人密切地關注着雍軍動向,對楊安玄的行止越發重視,讓軍情司每三日彙報一次。
楊安玄東巡,六月至北青州掖縣,視察水寨,與東平侯、安東將軍、海師都督劉衷會晤密談。
接着,楊安玄乘坐龍骨戰艦在劉衷的伴隨下沿海岸線至嶗山水寨,不其城登陸南下莒縣,與北青州刺史楊孜敬會面。
科舉已經結束,今年參試的士子二千一百餘人,因為採取了縣試、郡試的緣故,讓許多聞訊從江南而來的士子進身無門,數百人聚集在吏部衙門前請願,要求一視同仁。
這些人中有不少與楊愔結識,楊愔出面向吏部尚書庾歡、禮部尚書劉倫及主考官淳于綜說情,幾人聯名奏請天子在進士科之外加試補賢試。
進士科錄中三百二十七人,補賢試錄用七十八人,共取士四百零五人。經請示楊安玄后,前三十名補充在洛陽各衙署辦差,其他人安排到郡縣為官。
七月末,楊安玄一行來到開陽縣,胡藩率三軍兒郎迎接主公到來。三天後,胡藩率一萬兵馬南下攻打即丘,楊安玄隨軍同行。
去年檀韶染疾,回歸下邳養病,即丘城由寧遠將軍方振鎮守。方振是桓家舊將,在北府軍與劉裕有舊,桓玄敗亡后劉裕並未株連方振,命其為東海太守,鎮守即丘城。即丘城距開陽不過五十里,雍軍南下首當其衝。
宋雍作戰,宋軍處於下風。劉裕病故,劉義符即位,新天子耽於玩樂、無心政務;顧命大臣的結黨相鬥流言傳到方振的耳中,方振經常暗自感嘆,主戲臣爭,宋家江山不知能堅持多久。
宋軍在即丘城北側壘有三處長圍阻擋雍軍南下,可是楊安玄隨軍行動,激勵得將士們士氣如虹,僅兩天時間就連破三道關卡,兵至即丘城前。
此行胡藩將五千斤火藥全部帶上,準備在主公面前露個小臉,西北戰局和汜水關大捷許多將士立功封賞,胡藩現在僅是陽山縣子,爵位遠落後於人,趁着主公在身邊奪下即丘城,伯侯可期。
即丘城內有六千守軍,往西南六十里的郯縣有范元之率一萬五千兵馬鎮守,兩天時間便能趕到增援,方振站在城頭看着城外的雍軍,並沒有多少畏懼。
一封勸降信從城外射入,很快交到了方振手中。信是楊安玄親筆所書,信就簡單幾行字,“劉裕身死,誰能抗雍;君若歸降,爵當封伯;君若拒守,城破族滅”。
對於楊安玄的威脅,方振可不敢等閑視之,是戰是降只有兩天時間考慮,等范元之從郯縣率援軍到來,不戰也得戰了。
說實話,方振並不認為雍軍此次能夠攻下即丘城,可是這次不成不等於將來不行,方振不是瞎子,雍軍平定西北之後實力會猛增,宋雍雙方對比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到時候雍軍含憤再來,自己身死是小,妻兒老小以及家族隨着陪葬找誰訴冤去。
思之再三,方振心中苦笑,先帝可不是臣不忠,委實是你的兒子不爭氣,幾個顧命大臣各自爭權,這樣的江山早晚守不住,所謂“君不正臣投外國”,您老人家九泉之下可別怪我。
當夜子時,方振打開北門,迎雍軍入城。天亮時分,城中百姓才驚覺城頭變幻了大王旗。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好事,打起仗來要死人,而且雍公治下的稅賦低,家中子孫可以入學,有好事之徒敲鑼打鼓抬了酒菜來迎接雍公,軍民一家親。
范元之帶了援軍氣喘吁吁地往郯縣趕,走到一半得知方振降了雍軍,趕緊折返,緊閉城門,派人給廣陵的檀道濟、彭城的劉遵考以及壽春的劉懷慎送信。
劉裕死前任命檀道濟為顧命大臣,遷升鎮北將軍,賜班劍二十人,督徐、兗之江北、淮南諸郡軍事,實際上把長江下游北面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他,劉懷慎、劉遵考都要聽從他的調遣。
檀道濟收到即丘城歸降雍軍的消息,知道範元之並不善戰,當即率五千兵馬自廣陵北上郯縣。雍軍奪取即丘后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往西攻打繒縣,溝通魯郡,與沛縣的朱齡石聯成一片。
楊安玄至沛縣,然後至睢陽,再至汝陽探親,接着至西平視察冶兵城,北上許昌游嵩山,於十月回到洛陽城,開始加快募兵,調動兵馬,準備再度攻宋。
…………
宋景平二年來到,天子劉義符依舊安心玩樂,雍軍在厲兵秣馬準備發動南攻,朝堂不安、國人驚惶不關他事,一切自由徐羨之等人做主。
劉義符不知道,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已經密議過多次,準備廢黜掉他。
三人為劉義符列舉了四條罪名。其一,居喪期間歌舞宴樂,不孝;其二,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致使國庫空虛,禍國;其三,濫用刑罰,鞭撻侍從,不仁;其四,不理朝政,不識大體,無德。
廢黜劉義符后要選擇接位者,按照順序應該是廬陵王劉義真,可是劉義真與徐羨之幾人結怨,多次口出不滿,幾人哪敢讓他上位。
空蕩蕩的錄尚書事官廨內,徐羨之對着傅亮和謝晦輕聲道:“廢黜天子前必先廢除廬陵王。”
傅亮面色沉鬱,謝晦嘴角露出輕佻的笑意,謝靈運已經去永嘉做太守,劉義真的死活便懶得理會。
恰好劉義真因徐羨之拒絕了他索要錢財的申請,向天子上疏要求返京。徐羨之將奏疏呈於劉義符,順便彈劾了劉義真的種種罪行,並暗指劉義真有謀立之心。
朝政劉義符不放在心上,皇位可不容染指,劉義符原本與劉義真不對付,於是順遂下詔:廢除劉義真廬陵王爵,貶為庶民,流放至新安郡(浙江淳安西北)看管。
朝野為之震動,為劉義真求情的奏疏不斷,指責劉義符兄弟鬩牆,有傷手足之情。劉義符大怒,命徐羨之將上疏之人貶謫。
太皇太后蕭文壽得知消息,有心找劉義符勸說幾句,可是她與劉義符並不親近。劉道規英年早逝,繼子劉裕死後,劉道憐相繼而逝,連同劉裕在內三個兒子皆已亡故。想起劉義符種種劣行,老太太悲不自勝,不久便染疾身故,這下劉義符更沒了約束,越發肆無忌憚了。
徐羨之等人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動手了,不過當初顧命大臣是四人,而且檀道濟手握兵權,沒有他同意廢立絕不可能。
五月二十日,檀道濟奉詔(傅亮所書)回歸建康,徐羨之、傅亮、謝晦又邀請了衛將軍王弘一起商議廢黜天子,王弘、檀道濟默許。
五月二十四日,領軍將軍謝晦以翻修將軍府名義集結將士,徐羨之先命中書舍人邢安泰、潘泰入宮為內應。
凌時時分,檀道濟率軍先行,徐羨之、傅亮、謝晦、王弘等人在後跟隨,從雲龍門入宮。宮中宿衛事先被邢安泰說服,沒人阻擋,大軍長驅直入。
劉義符尚在熟睡,幾名侍者聽到動靜,出殿查看,被砍殺在地。劉義符驚醒,抽劍喝問,被將士砍傷手指,佩劍落地。
檀道濟率軍一擁而入,擒住劉義符,塞住劉義符嘴巴,挾持他前往東閣,收繳了天子印信。
徐羨之派人通知文武百官,眾人方知四位顧命大臣發動政變,誰也不敢多說,只是向劉義符辭行,徐羨之下令把劉義符暫時送回太子東宮。
傅亮宣讀皇太后張氏(1)詔命,曆數劉義隆過失,收其天子印璽,貶其為營陽王,送往吳郡(今江蘇蘇州)居住。
當務之急是策立新君,侍中程道惠奏本,推立江夏王劉義恭,稱武帝生前最喜劉義恭,認為肖己。
徐羨之等人早已商議立宜都王劉義隆為帝,太史令潘越奏稱,西方出現黑龍,天際出現五彩,江陵城上有紫雲,此帝王之氣也。
於是,百官上表推舉宜都王劉義隆為繼任天子。朝廷決定派出尚書令傅亮率行台前往江陵迎劉義隆進京登基。
六月二十五日,傅亮率行台官員攜天子法駕出京前往江陵,行至尋陽,隨行的祠部尚書蔡廓染疾,不能繼續前行。
傅亮只能留下蔡廓,臨行前探望辭行,蔡廓感念當初傅亮出面推舉他為吏部尚書,屏退左右對傅亮道:“先帝以季友等人為顧命大臣,可是爾等卻廢君擅立,若是能優待營陽王尚可掩眾人之口,若是營陽王有不幸,殺君惡名恐難推脫,屆時季友恐難全於世。”
出京前傅亮等人已經商議新君進京之前除去劉義隆,聽到蔡廓的話后,傅亮忙寫信派人送給徐羨之,勸他不要動手加害劉義符。
可是,傅亮率行台剛出京,徐羨之便派中書舍人邢安泰前往吳郡謀殺劉義符,同時派刺客前往新安殺劉義真。收到傅亮的信,劉義符已然喪命。
徐羨之看到傅亮的信后,立即找來謝晦商議,大發雷霆道:“當初我等一起商議殺死劉義符,季友轉身便反悔,這是要將殺君之過推給我二人。”
謝晦亦覺心驚肉跳,略思片刻道:“唯今之計,我等只有合力自保。宜都王進京,荊州刺史空缺,徐兄不妨以錄尚書事下令,命愚接任荊州刺史,行督荊、湘、江、豫四州軍事。愚手握重兵於外,天子應不敢追究我等之責。”
江陵,劉義隆已經收到徐羨之等人廢黜天子、準備迎接自己進京繼位的消息。七月五日,傅亮率行台官員至江陵,此時劉義符、劉義真相繼遇害的消息也傳來。
傅亮率文武官員獻上天子印璽,請劉義隆登法駕前往建康登基。劉義隆驚疑不定,生怕徐羨之等人誆騙自己進京殺害,推辭不肯。
回到住處,劉義隆與親信王華、王曇首商議,是否該進京即位。
王華是王導曾孫,王廞之子,王異的弟弟。當年王廞起兵討王恭,被劉牢之和楊安玄所敗,不知所蹤。王華年僅十三歲,在軍中與父親走失,被和尚釋曇救走,后遇赦返回吳郡。劉裕掌權后聞其聲名,以王華為徐州主簿,后遷咨議參軍,領錄事,隨劉義隆鎮荊州,頗得信任。
王曇首亦是王導曾孫,王珣之子,與王異是堂兄弟,長兄便是王弘。王曇首得到大哥王弘的密信,知道徐羨之等人迎劉義隆為帝是真心,於是竭力勸劉義隆前行。
劉義隆於是召到彥之,讓他率精兵護衛自己進京。七月十五日,劉義隆留劉粹守江陵,與到彥之、王華、王曇首等人登艦東行,四周皆是荊州官吏,數十艘戰艦護衛左右,除傅亮陪行外,其他行台官員不得靠近。中兵參軍朱容子率親衛衣不解甲,日夜守衛在船艙之外。
傅亮暗暗叫苦,這位新天子擺明對自己和徐羨之等人不信任,看來蔡廓之憂要變成現實。事已至此,傅亮只能小心翼翼,一路護送劉義隆前往建康,但願能平安無事。
「注(1):史書上更有甚者記錄徐羨之等人是奉張氏之命廢除劉義符,奉母命廢其子,真是掩耳盜鈴,令人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