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向西戰略
對於如何接待格萊汗的使者,滿清內部也有分歧,一部分滿蒙親貴認為格萊大汗也是蒙古後裔,大家都是滿清一系,有什麼事都能坐下來談。實在談不攏,再動刀兵也不遲。
不過大部分人都是持堅決打擊的態度,雖然說這克里米亞汗國是蒙古後裔建立的汗國,可是無論是信仰,還是文化習俗,他們已經與真正的蒙古人有了很大的區別。
更何況這麼多年與本地人通婚,這些蒙古後裔的無論膚色、行為都已經看不出多少蒙古人的影子,我們還是不要用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
康熙也是傾向於和這些已經異化的蒙古人劃清界限,只有劃清界限動起手來才能毫無顧忌,趁着有華夏的支持,一鼓作氣將克里米亞汗國徹底征服,大清才能有效統治這片土地。
遷徙到這裏之前,康熙還有些不情願,覺得華夏是不想背負屠戮的惡名,藉著遷徙的手段流放大清,可是真的到達了這片土地,康熙徹底的喜歡上了這一片肥沃的土地。
蒙古人只知道放牧牛羊,即使是耕種也是毫無規矩可言,收成可想而知。這樣肥沃的土地落在大清手中,用不了多少年就能開墾成膏腴之地。
真沒想到,從長安向西萬里竟然能有如此好的土地,可見這天下之大,又豈止華夏一隅,只要大清在新京勵精圖治,用不了多少年,大清就能重回巔峰,到時候是打回東方,還是在西方繼續擴張都可以進行考慮。
有了這樣一片肥沃的土地,滿清上下原本因為被逼遷徙的憤懣之情一掃而空,滿漢群臣都鼓足了精神,準備在新的土地上建立功勛,為子孫謀上一份萬世基業。
隨着滿清步步為營的擴張,與克里米亞汗國的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雙方終於在卡吉貝伊爆發了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
克里米亞汗國在奧斯曼人的幫助下,利用槳帆船將人馬從黑海運送到卡吉貝伊偷襲了滿清設立在這裏的定居點。
讓克里米亞汗國軍隊沒想到的是,偷襲的軍隊在移民面前吃了大虧,滿清從遷徙開始,一路上的風餐露宿,讓八旗大爺們復活了祖輩的武勇。
滿清到了新京就施行了全民皆兵的政策,就連婦女兒童都能彎弓射箭,青壯更是人手一桿火銃,有了華夏的援助,原來滿清綠營中的鳥銃等火器全部淘汰下來,這些淘汰下來的武器全部分到了青壯手中。
這些青壯移民就算在耕田的時候都背着鳥銃,隨着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格萊汗的軍隊以為一群耕田的農夫能有什麼戰鬥力,結果一頭扎進去,被農夫們一頓排槍打死打傷幾百人灰頭土臉地逃了回去。
格萊哪裏能夠咽下這口氣,於是開始繼續集結軍隊,滿清也不甘示弱,很快雙方軍隊的主力就達到了上萬人的規模。
格萊汗的快馬彎刀沒有敵過滿清的排槍射擊,很快在滿清的排槍排炮的打擊下,軍隊死傷慘重,不得不退往海邊,在奧斯曼人的接應下退回巴赫奇薩賴。
經此一敗,格萊汗的收起了傲慢的態度,親自前往新京拜見康熙與滿清展開談判。康熙就給了格萊汗兩個選擇,要麼滅亡,要麼內附。
滅亡不用解釋,那就是不死不休,內附的條件是滿清將克里木半島封給格萊汗做封地,滿清不干涉格萊汗在封地的做為。
滿清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格萊汗的私人武裝不能超過一千人,這樣的條件已經是滿清開出的最好條件,到了現在格萊汗能夠控制的土地只剩下了克里木半島。
對於這個條件格萊汗有些心動,可是又擔心若是徹底的放棄了武裝,滿清能不能保證在奧斯曼與羅剎人的夾擊下生存下來。
若是過不了幾年滿清在奧斯曼與羅剎人甚至相隔不遠的波蘭-立陶宛聯邦也很有可能會插上一腳,這些東方面孔的傢伙能夠挺得住這麼勢力的輪番進攻嗎?
格萊汗沒有立刻答應滿清的條件,在互相追憶一番幾百年前大蒙古帝國的輝煌后,返回了巴赫奇薩賴。格萊汗的大敗震驚了周邊的勢力,他們沒有想到這個外高加索一霸的格萊汗竟然敗在了東方人的手裏。
這個消息很快隨着商人的傳播在整個西夷之地蔓延,西夷們不禁想起了一個他們不願想起的名詞——‘上帝之鞭’。
與西夷的緊張不同的是奧斯曼帝國在經歷了格萊汗失敗的錯愕之後,奧斯曼帝國大維齊爾科普魯律.法佐.穆斯塔法帕夏馬上想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若是能夠將這個東方闖入外高加索的勢力拉攏過來,就能在帝國北方牽制帝國的敵人,帝國就能從容佈置,將帝國的敵人逐個擊破。
很快奧斯曼的使者就來到了新京,見到了康熙,滿清來到新京已經好幾年的時間,自然是知道奧斯曼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大清剛剛擊敗的格萊汗不過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小跟班兒而已。
康熙非常熱情地接待了奧斯曼的使者,雙方相談甚歡,在談及領土問題時,康熙承諾大清國的領土不會向高加索山脈以南繼續擴張,不會與奧斯曼帝國爭奪黑海的控制權。
奧斯曼使者也承諾承認滿清目前所佔領的土地屬於滿清,未來滿清向北向西擴張都會得到奧斯曼帝國的支持,雙方達成一個有限的軍事同盟。
這個同盟正合康熙之意,滿清現在也沒有能力大幅擴張地盤,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是鞏固現有地盤,就算是有餘力也是向西向北擴張。畢竟滿清沒有海軍,向南擴張沒有海軍的支持,隨時都有可能被敵人的海軍截斷退路。
滿清雖然沒有海軍,但是有華夏的軍事顧問給康熙提供成熟的軍事建議,保證滿清在擴張的過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隨着滿清在外高加索站穩腳跟,兵鋒漸漸威脅到了羅剎國南方的軟肋,羅剎國再也沒有精力東顧,迫不及待地與華夏簽訂了邊界條約,全盤接受了華夏提出的劃界方案。
——————————
十年後!
滿清所有的軍民全部遷徙出去,華夏境內的新政也已經推行完成,經過一系列的洗牌重組,各地形成了一個個大型的農場。
農業從業人口大量轉移到海外,或者進入城市謀生,使得鄉村人口大為減少尤其是黃河上游水土流失嚴重的陝北地區,幾乎被遷徙成了無人區。
在遷徙人口的同時,大量的勞改犯以及對外戰爭的戰俘被運送到這裏進行植樹造林,種植的樹苗除了考慮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流失的問題之外,還要兼顧經濟利益。
陝北氣候乾旱,日照時間長,生產的水果口感甘甜,延安的紅棗就是一大特產。
隨着華夏的統一,西北乾旱,以及西南群山中的人口不斷向外遷徙,一些山高皇帝遠的土司部落與官府之間的矛盾日漸尖銳。
官府用優厚的條件,不斷吸引各個土司部落百姓下山選擇去更加舒適的平原地區生活,沒有了普通百姓給土司頭人創造利潤,這些頭人靠什麼享受優渥的生活。
於是!
各種詆毀官府的謠言在各個土司部落傳開,讓一些不知真相的百姓對官府避之如蛇蠍,然而謊言終歸是謊言,在已經下山的百姓現身說法之下,頭人們的謊言終歸是紙里包不住火。
一些不甘心自己富貴日子就此衰敗的土司頭人,開始互相串聯,想在西南的大山裡給華夏官府致命一擊,可惜的是,華夏官府以及軍隊根本就不進大山。
就在大山各個要道佈置兵馬對大山內的土司施行經濟封鎖,山裏的土司若是不與平地上的漢人交易,連吃飯的油鹽醬醋都無法滿足。
尤其是食鹽更是人體必需品,沒有食鹽山裏的山民如何能夠乾重活。一些無法忍受山裡苦日子的山民,不顧土司的阻攔,一批批拖家帶口的逃下山向官府投誠。
土司們也嘗試着向山下突圍,打破官府的封鎖,然而缺衣少食裝備破爛的土司武裝怎麼可能是裝備精良的官府軍隊的對手。
每一次下山突擊不過是給官兵增加幾分功績,實在受不住封鎖的土司們,一個接一個地選擇了投降,有強力的軍隊和充足的財政做基礎,華夏在西北的植樹治河,在西南的改土歸流都進行的非常順利。
鄭經很清楚,不趁着他還活着的時候,將這些難題全都做了,等到子孫繼位,利益集團成長起來,再想推行這些影響後世幾百年的國策會難如登天。
可是隨着新政不斷的推進,新政在西南顯露出了弊端,那就是人口少了之後,國家對於邊防的投入不得不大力投入,原本可以就地籌措兵員,現在只能從更遠的地方調兵。
鄭經知道這是一個陣痛,只要道路交通的基礎設施提高之後,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此國家開始大力投資鋼鐵、水泥、煤炭,加大了道路交通的資金人力的投入。
內閣第一批同時開工了五條官道的拓寬、加高、硬化工程。
第一條從京城出發經宣府、大同、綏遠、一直延伸到哈密、迪化、塔城,終點到巴爾喀什湖華夏的邊境地區。
第二條從京城出發經宣府一路北上延伸到庫倫,終點到北海城。
第三條從京城出發經永平府、過山海關一路延伸到海參崴。
第四條從京城出發經天津、過山東、一路向南過江南、閩浙,終點是廣州府。
第五條從京城出發經保定府、真定府、一路延伸到西南,終點是雲南府昆明城。
這五條官道有的是原本就有官道路基,有的完全是新開道路,同時開工這些道路需要大量的勞工,華夏現在勞動力嚴重不足,只好將目光鎖定到了南洋土著身上。
大量捕奴隊活躍在南洋的各個地區,大肆捕獵土人,這些被捕獲的土人一部分賣到了各個農場成為農奴,大部分都進入各大修路工地,為華夏的基礎建設添磚加瓦。
這個時代使用奴隸是普遍現象,沒有人會拿這些事指責這些事,不過華夏方面給所有進入華夏的勞工承諾,只要在華夏服務十年,華夏就會將他們找一塊土地,讓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建國。
同時華夏官府對於這些勞工也沒有太過苛刻,每天勞役的時間不會超過六個時辰,而且在生活上遠比他們在家鄉的叢林裏日子過的更好。
這些土人沒想到來到華夏,雖然每天要不停地勞作,但是卻過上了不愁吃喝的日子,這樣的日子是他們在叢林中想都不敢想的。
有了這些土人勞工的加入,華夏的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快速展開,在定下五條官道的建設計劃時,群臣普遍希望優先修建這條官道,然後再慢慢修建其他幾條純投入的官道。
鄭經力排眾議首先開始興建的是京城到西北、西南的兩條官道,通往西北的官道沿途都是荒無人煙的隔壁、草原,修建這樣的高等級道路單純為了國家邊防需要。
通往西南的官道沿途都是崇山峻岭,單單一個勘測地形,就讓華夏的交通部門的大匠苦不堪言,與西北荒漠草原公路的寂寞相比,西南官道充滿了危險,這樣一條高等級的公路,在沒有工程機械輔助的時代,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可是這樣的戰備道路,其價值遠不是經濟價值所能衡量,只要這兩條道路修通,西北西南這兩塊華夏最不穩定的地區將會牢牢地掌握在華夏手中,成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向北海以及向東北方向的官道對於華夏掌握草原各部,以及未來開發這片土地上的自然資源有着重要的價值,這些長遠價值一時半會還無法顯現出來。
五條官道真正能夠實現盈利的只有一條從京城通往廣州的南北大通道,這條官道幾乎囊括了華夏最發達的地區,中間還要跨越黃河、淮河、長江等華夏重要的大河,可以說是聯通華夏南北的大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