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戰端再起
夏楚兩國訂立的和約,從一開始就註定只是一張廢紙。南楚允諾的糧秣以各種借口遲遲不予兌現,楊致允諾的退軍自然也不了了之。
張博虎的心機、演技皆屬當世一流,只因與楊致相互知根知底,二人才直來直去,忽悠楚帝與譚重元還是沒有太大難度。
連張博虎都未必清楚秦氏偷運出楚的黃金具體數目,楚帝與譚重元就更不用說了。這二位仁兄只知道南楚確確實實沒有花費一個子兒,又平平安安的過了一年好日子卻是真的。那個瘸子既不爭功又不求官,反而自告奮勇的留在江夏,幫助文煥章整軍備戰。這年頭像他這樣懂事的傷殘人士實在不多,他愛幹嘛就幹嘛吧!
楊致對兩國訂立的和約同樣未曾放在心上,也談不上有什麼言而無信的顧忌。趙啟可謂與他心有靈犀,楊致不急於開戰的因由,正是慮及到了戰後南楚諸多百姓賴以活命的基本生計。
楊致始終未忘初衷,這些年來拼死拼活,都是為了讓全家老小過上安穩自在的日子。若是上升到什麼心懷天下百姓的高度,連他自己都會覺得太過扯淡。他只是覺得,不能因為自己想過好日子,就斷了數以千萬計的百姓的活路,搭上無數條無辜的性命。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只要是有戰爭,總會要付出代價。這些道理楊致並非不懂,他絕對不會迂腐到濫做好人,但也不會一味冷血、全然不顧。世事紛繁,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事實上自從新年伊始。便密令各部向南楚腹地廣派細作,儘力搜集各地春耕播種的情況。作為頭等軍機大事定期回報。
進入夏曆隆昌四年三月以來,楊致便着手部署下一階段的大戰。
三月初六日。傳令諸軍各部,整軍集結。
三月二十八日,以六百里加急向諸軍各部將領傳達作戰帥令:其一,令沈重所部前出荊州,張得勝所部水師配合協同,攻佔江陵。擺出向楚都長沙門戶重鎮巴陵的進攻態勢,以牽制駐守巴陵的重兵集團無暇分身他顧。
其二,令衛飛揚所部主力前移,與麾下部將錢放統率的先鋒部隊合兵一處。攻佔江州。
其三,令葉闖親率所部主力駐守撫州,另遣麾下重將領兵兩萬,向南昌攻擊前進。但只許攻至南昌城外西南方向一百里處,不許攻城。
其四,令中軍行轅本部及陳准所部共計十萬人馬,不惜代價,攻取南楚重鎮江夏!
開戰的理由,只要想有。它就會有。理由就是現成的,主動請和的是你,不守信用履行和約的也是你,你不就是欠揍么?所以理所當然的揍你沒商量。
江夏是通往南楚腹地的屏障。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南楚不僅在江夏駐有重兵防守,還囤積了大量糧秣軍械。江夏一失。南楚與大夏對峙相持的本錢喪失大半,再無翻盤的可能!這也是楊致下令不惜代價的原因。
自夏軍攻佔孝感之後。文煥章便將中軍行轅後撤到了江夏。換句話說,文煥章與張博虎將南楚的前線總指揮部設在此地。將原有的基礎上,將江夏經營成了一塊無比堅硬的鐵骨頭。
這是有史以來,夏楚兩國之間第一場真正的惡戰!
江夏水路通達,南楚水師戰力全面佔優。正因如此,楊致不僅集結了十萬重兵,還調集了五百門火炮,三千具重弩,火藥六萬斤。
從四月初三日夏軍開始進攻起,此役歷時整整五十八日,直至六月初一日方才攻取江夏。
在爭奪江夏的這場大戰之中,雙方皆是損失慘重。江夏城池幾乎被夷為平地,先前囤積的糧秣軍械,在楚軍兵敗後撤之前,已被澆上火油付之一炬。夏軍傷亡近四萬人,楚軍主力折損過半,有十萬餘人戰死。
由於戰事從仲春延續到孟夏,天氣漸熱,為免引發大範圍的疫病,僅是燒埋兩國將士的屍首,就動用了五千軍士,花了半個月的工夫,耗費石灰近二十萬斤。此戰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
皇帝得報,獨自在御書房呆了足有半日,未發一言。皇太后鑾駕親往長安的大慈恩寺,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法事,以為超度亡靈及夏軍將士祈福。這還只是一個江夏,日後若是攻取楚都長沙呢?
楚軍在江夏失守之後,便兵分三路。文煥章的中軍行轅撤至巴陵,以拱衛楚都長沙。張博虎自領三萬軍士退守咸寧,另遣一將領兵兩萬增援南昌。
相比之下,除衛飛揚所部,其餘諸軍各部進展還算順利。
四月初八日,沈重所部攻佔江陵,傷亡未及萬人。
四月十二日,葉闖所部兩萬軍士,依令攻擊至南昌城外指定地點,傷亡僅只不到三千。
衛飛揚所部則直至四月二十九日,付出了傷亡三萬餘人的代價,才攻克江州。
楊致與陳准鏖戰江夏之時,陸續收到各部戰報,下達的帥令卻是一模一樣:原地休整待命,開始就地招募兵員、自行補充。
七月初十日,楊致中軍行轅移駐鄂州,命陳准所部留駐江夏,等待糧秣軍械補充完備。
楊致謀划的滅楚之戰第二階段戰役,至此宣告落幕。
早在一個多月之前的六月初五日,皇帝又一次收到楊致送呈的八百里加急軍報:南楚再度遣使求和。
打不過了、打得痛了就來求和,你當是小孩子過家家么?早幹嗎去了?趙啟這次的回復十分乾脆:不允。
都說打鐵要趁熱,楊致這一次僅只令諸軍各部休整了三個月。陳准所部因為火器補充配屬的特殊原因,加之在江夏一戰耗時過久,戰損太大,不在此列。
中軍行轅移駐鄂州的次日,楊致下達了第三階段的作戰帥令:命沈重、張得勝兩部水陸協同,從江陵進軍攻佔華容,爾後堅守待命,不許繼續攻向巴陵。
命衛飛揚所部自江州南下向南昌進發,與先期抵達南昌城外的葉闖一部兩萬人馬匯合,爾後由衛飛揚擔任主將統一指揮,攻佔南昌。
命葉闖所部主力兵出撫州,沿樂安、吉水一線,攻佔吉州。視戰損自行休整之後,爾後揮師西向,務必於十月之前攻佔衡州。
八月十九日,命陳准所部從江夏直取咸寧。
九月十二日抵達咸寧城外后,陳准吸取了在江夏的慘痛教訓,搭築了三百餘座與咸寧城牆齊平的木製高台。因火炮過於沉重吊運不便,且不易固定,其後坐力反而會導致高台毀損,是以只在每座高台上架設了一具重弩,並配屬了相應數量的夾雜碎石的火藥包。
恐怕連陳准自己都沒想到,咸寧雖是一座城防不是太為堅固的小城,但先前駐守一萬楚軍,加上張博虎親率的三萬楚軍,外圍與內城一共有四萬大軍防守,而他卻創造了大夏戰史上的一個奇迹。
從九月十四日至九月十八日,陳准僅用了一個萬人的標配攻擊軍團,便基本肅清了咸寧外圍楚軍,絞殺大部之後,將餘下楚軍悉數逼入城內。九月十九日辰時,開始從三面攻城。地面火炮轟擊城牆與城門,高台重弩配火藥包仰射內城。是日申時,城破。張博虎率萬餘殘部棄城而走,退往巴陵。
常言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自古以來,但凡攻城,往往傷亡極大。而陳准從咸寧呈送鄂州的戰報,卻令楊致難以置信,甚至啼笑皆非。
此戰,夏軍共計陣亡五百一十六人。在肅清咸寧外圍楚軍的戰鬥中,陣亡四百七十九人。其中有四百零三人死於楚軍的重弩及箭矢,其餘七十六人死於己方火炮炸膛、及重弩所配火藥包提前引爆。
攻城之時僅只傷亡三十六人,其中二十一人同樣死於重弩所配火藥包提前引爆。餘下的十五個倒霉孩子就死得很是有點冤,居然是因自己不小心掉落高台而活活摔死的!也就是說,攻城之時因楚軍造成的戰損是……零傷亡!
不僅如此,陳准還在咸寧之戰中,總結出了接近於全天候進攻作戰的一套戰法。
一是戰事緊急之時,火炮及配屬輜重大可押后,只需攜帶數量足夠的重弩以及火藥便可,這樣就能大大提高機動作戰的速度。二是既能搭築高台,也能就地搭建遮風擋雨的頂棚。管它是晴是雨,重弩都能派上用場。
這些問題在前世根本不是問題,但在相距千年以上的年代,已經算是極具前瞻眼光了。
陳准除了精熟火器運用,還擅長野戰,當然也看到了其中的弊端。火藥的防水防潮始終是個關鍵問題,火炮還是不利於快速機動,而且在雨天仍然不能發揮威力。更重要的是,敵方將領若是同樣熟諳火器運用,即便處於守勢,也會傾盡全力不會讓你順利構築陣地。
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這樣的觀點即便放在前世,直到現代才被人們廣為接受。在這個年代,通常被視為“奇淫技巧”,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楊致心裏的感受頗為複雜。自己的部屬在他的強勢引導與支持下,這些都不是問題。但是以後的大夏呢?
衛飛揚集團攻擊南昌的兵力,共有八萬之眾。歷時兩月有餘,傷亡近三萬人,於九月二十四日攻佔南昌。
撫州到衡州雖然相距千里,但葉闖集團遇到的阻力相對較小,於九月二十七日攻佔衡州。
金秋十月,正是江南桂花飄香的季節。
十月初二日,楊致再次傳下帥令:命沈重、張得勝兩部從華容向東南方向出擊,命陳准所部從咸寧往西南方向出擊,兩個重兵集團於十日之後,同時會攻巴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