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改革三省六部
整個武德十六年,幾乎都是在各種戰爭的信息之中度過的。
不過,這一年,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不少。
這麼幾年下來,不管是土豆、地瓜還是玉米,亦或是南瓜、花生之類的新作物,都已經普及到了比較高的程度。
特別是在鎮北道、遼東道、隴右道這些朝廷重點移民區域,對於新作物的推廣更是積極。
他們也是收到了這方面最大的好處。
糧食多了,百姓們最關心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
而羊毛線的普及和棉花種植的推廣,也讓大唐百姓日常用的布匹價格下降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雖然絲綢這些高端東西的價格沒有什麼下降,但是棉布價格已經到了普通百姓都能買得起的程度了。
大量蒸汽機的使用,加上棉花種植面積的擴大,讓棉布徹底成為了大唐普遍百姓最重要的衣物來源。
如今,出海貿易的船隊,已經開始將棉布作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開始大力推廣了。
“陛下,今天的賦稅收入已經突破了一萬萬貫錢,如果加上渭水新城作坊和青霉素片的各種售賣收入,這個數據還可以增加一千多萬。
如今商稅已經成為大唐賦稅收入的主要來源,農稅的比例已經不到三成了。”
快到年底了,馬周的心情並沒有因為大唐還有將士在西域作戰而變得不好。
民部已經初步統計了各方面的數據,他趕緊過來大興宮中給李承宗報喜。
“百姓們的收入提高了,東西兩市的商品價格沒有出現的大幅上漲的情況吧?”
李承宗可以見識了後世有些國家物價暴漲的場面。
所以收入提高的同時,他也是非常關注物價的變化。
如果物價的上漲幅度高於收入提高水平,那麼百姓們的實際幸福感並不會有什麼提高。
“陛下請放心,
如今各個作坊都在推廣蒸汽機的使用,各種商品的產量都大大的提高了。
與此同時,生產成本卻是在下降。再加上各種農作物產量的提高,糧食相關的食品價格一直都在下降。
這麼一來,整個東西糧食,大部分的鋪子的商品價格都是比較穩定的,甚至有所下降。”
馬周顯然也是比較清楚李承宗的做事風格,事前就已經做了不少的準備。
“民部在跟各個道的溝通過程之中,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呢?”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相應的政府機構肯定是要做一些相關的調整的。
這方面的內容,之前李承宗一直沒有怎麼動手,但是並不表示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問題肯定是有的,陛下,現在大唐百姓的人口流動比之前多了不少,各種信息的傳遞也快了很多。
相應的,許多事情也都在不斷的變化,而朝廷對於各個州縣的實際管控,往往有點跟不上這個變化。
像是上海道這些地方,朝廷非常重視,當地官員也很是得力,倒也還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天下那麼多的州縣,朝廷不可能每個地方都能及時的關注。
這麼一來,就會出現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朝廷有必要考慮進一步的提高各個衙門運行的效率。
否則的話,許多百姓對於朝廷的怨氣必然會不斷的增加,最終出現我們不想看到的局面。”
馬周思考了一下,覺得還是如實的跟李承宗彙報比較好。
這幾年,他也是在思考大唐的政治體制,也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問題。
三省六部制有他的優點,但是在處理效率上面,還是有一些問題。
“如果要改革我大唐的各級衙門,你有什麼建議嗎?”
李承宗雖然還很年輕,但是作為皇帝,他也算是經驗豐富了。
當權者往往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觀點在一開始就說出來,而是會在聽了各方面的意見之後,再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陛下,這要看朝廷想要怎麼改革了,要是不想有那麼大的波動,那就對現在各個衙門的一些具體職責進行梳理和明確,這樣子也能提高大家的辦事效率。
但是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一種方案,時間長了,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要再進一步,那就需要調整政務處理的流程,改變中央、道、州縣各級別的一些管理方法。”
馬周自然也不會傻傻的把所有的想法隨便說出來。
改革是一定會觸犯一些人的利益的。
雖然馬周不怕得罪人,但是做官不是那麼做的。
“你們幾個尚書好好的商量一下,如果朝廷要全方面的梳理改革現在的政治體制,怎麼改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對大唐發展的影響,也能讓大家更加容易接受。同時還不會帶給社會太大的衝擊。”
改革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就完成的。
李承宗準備先把風聲放出去,收集各方面的意見。
然後他再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最終落實下去。
……
機構改革是一個很敏感的事情。
特別是大規模的機構改革,更是牽扯了許多人的心。
朝廷到底是會給大家提供更多的位置,還是要削減一大堆的位置,這都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太上皇,我大唐立國才十幾年,現在就要開始進行改革了,會不會有點太着急了?”
蕭瑀這幾年雖然已經不在位了,但是蕭家這些年卻是發展很快。
不管是造船作坊還是其他的產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這方面,他們肯定是不希望看到機構有太大的變化的。
因為他不確定變化之後對自己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大郎只是讓大家討論一下現在的機構的利弊,看看有沒有什麼改進的空間。
現在並沒有說就要怎麼樣去改。”
李淵現在不是很想摻和政事了,所以隨便找了個理由敷衍過去。
蕭瑀是他的老臣,曾經的宰相,找到了自己,自己完全不搭理的話,似乎也不好。
“太上皇,雖然現在只是各個衙門在討論,但是六部那邊我聽說都已經在行動起來了。
據說朝廷有意徹底的改革三省六部制度,今後六部直接向陛下負責,陛下在宮中成立一個內閣,負責協助處理政務。
這種體制是前所未有的啊。”
蕭瑀今天過來找李淵,自然也是做了一些準備的。
要不然隨便聽到一點消息就跑過來,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的機構來適應國家的發展。如果大郎覺得三省六部制度真的不適合大唐了,那麼改革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李淵沉默了一會,再一次的表達了自己不想管事的意思。
蕭瑀倒也不蠢,看到這裏,就知道自己再說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他也不是單純的反對改革,只是害怕改革之後自己家族的利益會受到影響而已。
“陛下,今年我大唐進行了三場戰爭,其中西域的作戰現在才剛剛開始,還不知道後面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這個時候,我們更加需要的是穩定,哪怕是有需要對機構進行一些改革,微臣覺得也都是可以緩一緩的。
等到局面徹底的穩定下來再推進也不遲。”
實在不行,蕭瑀就覺得緩兵之計也是可以考慮的。
“《大唐報》上現在關於改革的文章也很多,你也可以在上面發表一下你的觀點。
大郎不是固步自封的人,大家有什麼意見,都可以跟他反饋。”
蕭瑀:……
……
“蘇我使臣,如今我們國內已經全面模彷大唐的政體進行了改革,各個地方的改革也都差不多快要完成了。
現在突然傳來大唐要進行機構改革的消息,甚至三省六部制都需要變化。
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辦,要不要把這裏的情況傳遞迴去,讓國內也跟着改革呢?”
近衛三郎這幾天有點糾結。
作為倭國遣唐使的副使臣,他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收集大唐各方面的消息。
特別是跟朝廷相關的各種消息。
現在長安城到處都在傳朝廷將要進行機構改革了,他就有點發愁了。
倭國已經舉起了全面唐化的大旗了。
這要是不跟着改,那麼這個旗幟就要立不起來了。
可是如果真的大唐實施了大規模的機構改革,倭國跟着改的話也是很尷尬的。
畢竟他們上一輪的改革才剛剛進入到尾聲,現在又立馬跟着改。
這豈不是朝令夕改?
不管是在什麼國家,朝令夕改都是一件很讓人難受的事情啊。
“這個問題我們也沒有辦法判斷,讓奈良那邊的人去頭疼吧。
我們只需要把大唐這邊的消息如實的傳遞過去就可以了。”
蘇我人見自然很清楚現在倭國面臨的困境是什麼。
但是他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希望大唐這一次的變化不要搞得那麼大。
要不然我們就真的很尷尬了。你說大唐如今發展的那麼好,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進行改革呢?”
近衛三郎發現自己在大唐待了那麼多年,但是對於這裏的很多情況,他還是不大理解。
“誰知道呢,大唐皇帝陛下的心思,你不要猜。猜了也搞不懂。”
……
“大郎,我聽說長安城裏這段時間大家都在討論着機構改革的事情,阿娘想要聽一聽你的真實想法。”
鄭觀音自然也是很關心朝政變化的。
她可以不插手,但是並不表示她可以不搭理。
“阿娘,機構改革的事情,確有其事,朕安排了六部尚書去討論一個方案出來。
不過,這個事情目前還沒有定論,朕也要結合各方面討論的情況來看。”
李承宗倒也沒有怎麼隱瞞,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我們大唐現在發展的不是很好嗎?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搞什麼機構改革呢?”
鄭觀音的這個想法,應該是非常具備普遍性的。
這些年大唐的變化,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
哪怕是五姓七望這些曾經被李承宗擠兌過的家族,這幾年在商業上卻也是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他們對朝廷的支持度其實也是在上升。
這種情況下李承宗提出機構改革,肯定是有不少人表示困惑的。
“正是因為我們大唐現在發展的很是順利,改革的阻力會更加小一點,改革的風險也會更加小一點。再說了,這一次只不過是調整各個衙門的結構和一些職能的明確。
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影響。
而對於大唐的統治來說,改革之後朝廷的影響力肯定是在上升的。
朕希望將大唐建設成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讓各個道都能成為大唐永遠的領土。
避免出現邊疆的一些地區時不時的失去控制的情況再次出現。”
李承宗倒也不介意跟鄭觀音好好的聊一聊這一次的改革。
馬周他們已經把改革的方案討論出來了一個大方向了。
李承宗準備在武德十七年到來的時候正式的公佈。
“三省六部制已經證明了他的優越性,比之前秦漢時期使用的體制更加的好。現在要取消三省六部制,還專門設立內閣,到時候內閣的權利會不會太大?”
“阿娘,給與內閣一定的權利,對於大唐的傳承其實是有好處的。
能夠進入到內閣的大臣,必定是能力超群的。
但是能夠成為大唐天子的人,卻是不見得個個都是那麼的英明。
朕可以確保下一任的皇帝可以選擇一個賢明的繼承人,但是再下一任,接着往下呢?
總有一些不肖子孫出現,到時候如果沒有內閣的一些鉗制,那麼強大的大唐很快就有可能陷入到混亂之中。
這種局面,肯定是我們都不希望看到的。”
李承宗根本就不擔心內閣會分散自己的權利。
至少自己在任的時候,那是賦予內閣足夠的權利,大唐肯定也還是自己說了算的。
至於子孫後代,權利太多,也許還真不是好事。
“萬一內閣大臣裏面有不臣之心,豈不是更加的危險?”
鄭觀音說了一個皇室很是擔心的問題。
“阿娘,只要軍權掌握在皇室手中,哪怕是內閣大臣有一些想法,也沒有辦法顛覆我大唐的政權。伴隨着三省六部制的改革,大唐的軍事體制也是會跟着改革的。”
說話之間,李承宗有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這讓鄭觀音都不知道怎麼繼續說下去了。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