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1216大明人口謎題
“那好,既然他們不能聯合起來對抗織田信長,那就讓那些大名內鬥也是一樣的效果,反正都是死倭國人。”
魏廣德馬上調整思路,開口對劉守有說道。
知道現在倭國大名都已經對織田信長心生懼意,那也就意味着織田信長事實上已經掌控了倭國。
雖然,一些人認為此時的倭國還是大名割據時代,織田信長算不得真正的統一,因為不少大名還沒有選擇向他投降。
而之後的豐臣秀吉就不同了,幾乎所有倭國大名都在他面前跪倒,那才叫一統倭國。
從薩摩藩發生的大友家和島津家大戰就能看出,他們沒有勇氣抵抗織田信長,但是相互之間內鬥的底氣還是有的。
反正最終目的就是削弱倭國,那和誰打有區別嗎?
貌似,沒有吧。
“給派出去的人傳遞消息,儘可能讓倭國內亂,讓那些大名相互廝殺。
既然他們不敢對織田信長,那就讓他們相互打,還有那個倭國的國王那裏,也要嘗試下。
知道衣帶詔的典故吧,如果能夠策動倭國國王參與進來”
雖然後世一般都稱其為天皇,可這是在大明帝國,皇帝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大明皇帝陛下。
倭國天皇,自始至終在大明的官方文書里,只能被叫做倭國國王。
要讓倭國國內真正大亂,非得把水攪渾不可。
而要讓倭國從下到上都亂,還得從名義上的倭國國王這裏出手。
“哦,末將明白了。”
劉守有微微愣了片刻,就理解魏廣德的意思了,這是非把倭國搞亂不可,那怕不是針對織田信長,那也得讓那些大名相互廝殺,死更多的倭國人。
不過這樣也好,反正死的是倭國人,這幫倭寇,讓他們在內戰里死去,也好過飄洋過海到大明來禍禍。
“對了魏閣老,之前你要搜集的關於倭國銀礦的消息,這次和此前已經送來一些,真的不查不知道,倭國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礦山,產量還都極大。”
這時候,劉守有好似才想起來般,繼續彙報道。
“說來聽聽。”
魏廣德來了興趣,他只知道倭國石見銀山產量很恐怖,又說倭國有大量金銀礦,每年金銀產出極大,但更具體的就不清楚了。
當初他提起倭國銀礦,目的就是勾起大明對倭國的興趣,免得因為覺得是偏遠之地就完全不在乎。
在知道倭國礦藏以後,他相信大明朝廷上下,對那裏感興趣的人會不知凡幾,到時候都不需要他出面,就會有人對倭國產生想法,進而推動出兵倭國的事。
大明,太缺錢了,否則萬曆皇帝也不會派人不遠萬里跑到呂宋去找金銀礦。
要是萬曆皇帝知道打的倭國就有這些礦藏,怕是援朝戰爭也不會那麼容易結束。
到時候就不是豐臣秀吉擴大戰爭,而是大明主動擴大戰爭,把戰火直接燒到倭國去。
最起碼,明軍已經用實力證明了,他們可以擊敗倭國軍隊。
要攻上倭國本土,不過就是繼續砸錢,砸軍隊進去,根本就不是難事。
聽到魏廣德詢問,劉守有自然很樂意述說。
說真的,當初他看到這些資料的時候也是嚇了一跳,萬萬沒想到倭國礦藏居然如此富饒,簡直說就是邊地黃金也不為過。
“倭國的金銀礦主要分佈在倭國沿海和附近島嶼上,可開採量大的驚人。
現在倭國最大銀礦叫石見銀礦,位於石見島上,是五十年前發現並凱愛的,年產銀高達百萬兩,還有數萬兩黃金。
據我們的人說,只要那裏有足夠的勞力,產量繼續提高也是可以的。
而且就他們打聽到的消息,石見銀礦現在已經確定的礦藏,足可以支持目前百萬兩產量百年以上。
那可是上億兩白銀,幾百萬兩黃金的巨大礦藏。”
劉守有直接拋給魏廣德一個大炸彈,當初他看到時也是被雷的不行。
開玩笑,就一個鳥不拉屎的小島,居然這麼值錢,是真開眼界了。
“其次還有個佐渡金礦,年產銀也接近百萬兩,只是據說規模可能比石見銀山小,但是含金量更高,產量也是不菲。
倭國其他地方也有不少這樣的銀礦,只不過規模沒有這麼大,但許多年產銀也多在十幾二十萬兩上下,因為太多,開採時間也有前有后,特別是一些老礦礦脈已經瀕臨枯竭,實在難以統計。
不過我還是讓他們盡量把倭國這些礦藏都找到,之前倭國內戰,那些大名巨大的軍事開支,多依靠這些礦藏維持,所以要探查到消息也是非常困難。
這些消息,都是我們錦衣衛密探從外圍了解到的情況,真實情況恐怕也只有那些礦山的主人,那些大名才知道。”
劉守有說完話,就目光炯炯看着魏廣德,不知道魏閣老會怎麼吃驚。
想想也是,現在掌握的情報,倭國年產銀量怕是比大明帝國歲入還多。
按照現在他的估計,每年至少可以開採出白銀三百萬兩以上。
現在大明朝每年歲入白銀也不過這個數字了,能不嚇人嗎?
“倭國有多少人口?查過沒有?”
魏廣德隨口問道。
其實,他也知道,倭國怕是就連他們的天皇或者幕府將軍都說不清楚人口數量,就好像大明皇帝陛下怕也不知道自己的臣民有多少一樣。
戶部能拿出一個數字,但這個數字的水分有多大,大家心知肚明。
“這個.“
劉守有沒有看到魏廣德驚訝的表情,反而被魏廣德接連的問題問懵了。
“我知道準確數字可能誰都不知道,就連他們的國王怕是也不知。”
魏廣德開口道,算是給劉守有解除尷尬,“我只要一個大概數字就行,不一定準確,有幾百萬還是上千萬,這很重要。”
魏廣德要知道倭國人口,其實也是在估算倭國國內動員兵的大致數量。
單純以為倭國全部可動員兵力就是幾十萬人,這顯然是不準確的,不能因為豐臣秀吉往朝鮮派了幾十萬人,就以為倭國只能動員這麼多人。按照魏廣德的印象,好像倭國敢於挑戰大明,敢於向朝鮮出兵,就是因為其狹小國土上承載了太多的人,據說上千萬,已經讓倭國難以為繼,所以這才選擇向外擴張。
要知道,大明擁有巨大的土地,明面上也就六千萬人口。
朝鮮半島最為相鄰的土地,自然就成為倭國主人眼裏的美食。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若沒有大明介入,朝鮮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成為倭國的領地,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抵抗幾十萬倭國軍隊的進攻。
劉守有對於魏廣德的問題,依舊不敢作答,只好低聲說道:“稟魏閣老,關於倭國人口幾何,並沒有數字報到末將這裏,實在不好回答。”
魏廣德看了眼劉守有,知道不是做假,只好點點頭,笑道:‘知道了,倭國的情報上心點,我當初要的那些數字,有了結果,不論水分,先報到我這裏。’
“是。”
劉守有馬上就答道。
“對了,錦衣衛可有我大明人口的數字?”
魏廣德突發奇想,又開口問道。
一開始,他以為劉守有吞吞吐吐是因為人口數字太過敏感而不敢回答。
實際上,歷史上的大明王朝的人口,一直都是一個謎題,沒人能說得清道的明,只能說很玄學。
魏廣德也能看到戶部每年年末上報的數字,六千萬,非常可笑的一個數字。
明朝是一個有着許多未解謎團的歷史朝代,比如建文帝生死去向之謎、明仁宗無疾驟崩之謎、明光宗離奇死亡之謎,以及《永樂大典》正本失落之謎、《金瓶梅》作者之謎,甚至還有被並稱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之一的天啟年間王恭廠大爆炸事件。
但是若論謎團的規模、持續的時間以及所產生的影響,那麼明朝最大的謎團莫過於它的真實人口數量之謎。
有些明朝的當時人說,官方統計的總人口數比真實總人口少了9000多萬人。
近代以來研究明史的中外學者中,有人說官方統計所遺漏的人口數至少有1億,而更大膽測算的結果是明末有接近3億人口是黑戶。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明朝在兩百多年的漫長時間裏,始終有巨量的人口如同“幽靈”一般,遊離於朝廷的官方統計之外。
如果能夠解開明朝中晚期的人口之謎,或許就能夠解開明帝國衰亡的真相和清朝人口奇迹般暴增的真相。
在明朝官方資料,也就是《明實錄》中記載了戶部上報的數據,明朝初期的洪武十四年(1381年)人口總數是5987萬人,在正德元年(1506年)為4680萬人。
也就是說在戶部的統計數據里,明朝從初期到中期的人口變化是出現了超過1307萬的人口負增長。
這樣的人口變化軌跡是難以令人信服的,人們找不到理由相信這是明朝歷史發展的真實結局。
更重要的是《明實錄》中的官方人口記載,有着許多極度違背人類認知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其中所呈現的明朝“人口減量”的超級水準。
《明實錄》記載的明朝人口峰值出現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為7185萬人,人口谷底數據出現在正德元年(1506年)為4680萬人。
要知道,此前可是剛剛經歷所謂的弘治中興。
這兩組官方數據展現了一個殘酷的情形,明朝在短短27年的時間裏瘋狂減少了2500多萬人,減幅超過了34%。
這種飛流直下的人口縮減符合常理嗎?
然而最最匪夷所思的情況是,明朝“人口減量”的巔峰成就似乎正是弘治中興的收官之作,因為弘治十七年(1504年)《明實錄》記載的人口總數是6015萬人,這個數字在兩年後的正德元年(1506年)巨幅縮減為4680萬人。
也就是說,在27年間2500多萬的人口減量中,有1335多萬人是在弘治時代的2年尾聲中消失的。
而要在2年時間裏完成1335多萬的劇烈人口減幅,即使不考慮人口出生也要有22%以上的人口死亡率才能辦到,但這麼高的死亡率在自然狀態下基本不可能出現。
在這27年間,明朝既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災荒或疫病,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刑殺或戰爭,這種情況下的人口發展趨勢表現為增長才是合理的,絕無可能出現大規模的縮減。
實際上,大明人口的謎題,不僅魏廣德知道,張居正也知道,甚至滿朝王公大臣都知道。
也難怪後世中外許多學者喜歡研究古代中國的人口增長率,他們不是為了研究中國人多能生育,而是試圖揭開明朝人口這個謎題。
按照對比多個朝代的人口變化情況,以及比較讓人信服的,在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中國總人口達到3.01億,以此倒退一百多年時間中國人口變化情況。
大部分人都傾向的認為即使在明末,應該超過2億,這還是考慮到戰亂導致人口劇減的情況。
也就是清朝建立之初,中國應該還有2億人口,經歷百多年的戰亂和發展,在乾隆年間可以突破3億大關。
其實,魏廣德倒是有自己的看法,按照崩山堡的情況,他就知道大明的人口至少隱瞞了一半下來。
這還是他老爹比較保守、穩妥的前提下發生的,而在其他地方,官紳勾接更緊密的地方,這個數字就更大了。
大明的人口,保守估計現在也有1億到1.5億人,而之所以會出現只有六千萬人口的戶部數字,其實那只是代表着向朝廷承擔賦役的人的數量。
也就是,納稅人。
是的,大明只統計了納稅人的數量,而對那些黑戶,沒有納稅,所以不當人,自然沒有統計。
實際上,按照人口推算的話,即便按朱元璋不加賦的政策,人均承擔的人頭稅就要減少至少六成。
“你們錦衣衛也沒有計算過那些白冊數字嗎?”
魏廣德忽然發問道。
朝廷手裏只有黃冊,但是錦衣衛是有辦法拿到地方官府手裏白冊的。
或許,也只有白冊才能稍微真實的反應大明的人口數據,畢竟真正隱世是不可能的,地方上,特別是那些鄉老,他們不會不知道哪些人沒有在戶籍上。
劉守有依舊是沉默,沒有吭聲。
“唉。”
魏廣德嘆口氣,知道劉守有是有顧忌,其中牽扯太大,即便張居正擺出改革的苗頭。
“悄悄的,派人查查地方上的白冊,我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
魏廣德輕聲下令道。
雖然,他知道這個數字或許也不準,但總比看戶部的東西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