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昏庸的皇帝終於發飆】
“臣等,參見陛下!”
無論真情還是假意,大臣們的禮儀挑不出毛病,每日早朝的第一個動作,必然是對皇帝恭敬行禮。
這叫做朝儀,代表着一種尊重。即便心裏不尊重,但是表面功夫要做好。
自古至今皆如此。
朝儀之後,分列兩班,文臣居左而立,武將以右而立,然後根據各自的官品地位,找到自己應該站立的位置。
至此,早朝正式開始。
以前早朝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皇帝第一個開口,慣例是詢問一句,諸位愛卿有本奏否?
帝王第一個開口,這似乎又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今天的情況同樣如此,只不過皇帝說的話有些不一樣。
沒有詢問有本奏否!
而是直接看向張九齡,淡淡道:“剛才張愛卿在大殿門前發出質疑,想要知道郭子儀是個什麼樣的人,這話朕沒有聽錯吧?”
張九齡走出朝班,拱手行禮道:“回稟陛下,老臣正是如此詢問。”
皇帝點了點頭,又道:“你問他是否大奸似忠,又或者天生磊落,對不對?”
張九齡毫不遲疑,再次道:“回稟陛下,正是如此。”
說著抬頭看向皇帝,臉色顯得極為肅然,鄭重道:“臣在朝堂為官多年,畢生兢兢業業操持,陛下當知臣的秉性,也知臣這輩子最擔心的是什麼……”
“臣這一輩子,最擔心的就是藩鎮禍國,擁兵自重之人,自古以來謀反者比比皆是,一旦起兵,必然肆虐,苦的是天下百姓,害的也是天下百姓。”
“以前大唐有九大藩鎮,外加一個嶺南經略使,這已經如同十個毒瘡,時刻在損害着家國……”
“然則老臣年年苦勸,陛下總是聽之任之,以至於藩鎮勢力越來越壯大,漸漸有不尊皇權跡象。”
“無奈之下,老臣只能奮起餘力,努力維持朝堂尊嚴,儘力聚集眾臣之力,勉強與藩鎮抗衡,震懾其不敢異動。”
“人力有時而窮,老臣等人已經疲累無比,幸喜一番付出有所收穫,暫時尚能讓藩鎮有所收斂……”
“究其原因,唯只一個,那就是朝堂凝聚所有力量,恰好可以和地方藩鎮力量持平。再加上佔據大義,所以能威懾藩鎮們不敢亂來。”
“但是臣現在很擔憂,這份力量持平即將打破了。”
張九齡說到這裏,猛然伸手一指郭子儀,雖然這位老宰相已經很蒼老,但是這一刻他的聲音卻無比高昂,大聲道:“這郭子儀,就是打破平衡的人……”
滿朝文武百官,瞬間全都把目光看向郭子儀。
只聽張九齡大聲又道:“從開元二十年起,大唐一直只有十大地方勢力,不曾增加,也不曾減少,而吾等朝臣聚集全力,勉強可以和藩鎮抗衡……如果彼此力量一直這麼持平下去,也許大唐仍能繼續原先的局面。”
“然而臣沒想到,陛下似乎又犯了當年的錯誤,您竟然再次重用武人,讓他在短短兩年時間崛起。”
“僅僅兩年啊,這郭子儀已經手握重兵,他麾下的一萬騎兵大軍,其中竟然有兩千個是玄甲鐵騎。”
“老臣雖然是文臣,但是老臣並非不通武略,我知道一萬大軍的力量有多強,也知道一萬大軍意味着什麼勢力。”
“古語有云,兵過一萬,無邊無沿,即使是一萬個普通的步卒,若是發起叛亂也能肆虐一方。”
“況且郭子儀的兵卒不是普通步卒,他的兵卒全都是最精銳的騎兵。”
“陛下啊,整整一萬騎兵啊。”
“此前黃河一戰的時候,他以一萬騎兵對陣五萬邊軍,竟然一戰橫掃,戰局瞬間而定。”
“整個天下嘩然,老臣的心裏則是顫抖。”
“世人只看到大唐有一個絕世猛將崛起,老臣卻意識到這又是一股藩鎮似的勢力……”
“能和老牌藩鎮硬碰硬,這難道不是藩鎮級別的勢力嗎?”
“所以臣開始擔憂,臣變得夜不能寐。”
“我害怕大唐再出現一個藩鎮,害怕這天下出現一個突然的攪局者,如果這個攪局者突然入局,臣等努力維持多年的局面必然打破。”
“事實上,已經打破了!”
“如今誰都能看出,地方勢力已經勝過朝堂,以前吾等能和藩鎮相持,現在多出一個山東的郭子儀……”
“他麾下的一萬騎兵大軍,以及被他掌控在手的山東南路五個府,若是趁亂而起,誰去阻擋於他。”
“所以臣不得不對他發出詢問。”
“臣一定要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若是大奸似忠,那麼他城府堪稱天下第一,世人皆被其矇騙,以為他是個率真的莽夫。”
“真要是這樣的人,他絕對不會潛藏太久,一旦看到時機成熟,必然會展露他的梟雄本意。”
“那時候的他,就是導致天下萬民於水火的惡棍。”
“但他若是真的天性率真,心中並沒有任何的貪婪慾望,那麼他將是大唐的擎天柱,將會成為震懾其他心懷不軌之人的一把刀。任何勢力想要叛亂,都要先想想能不能搬開他這塊攔路石……”
“所以郭子儀的心性太重了。”
“他心中藏着的意圖也太重要了!”
“老臣為了家國天下為繼,不得不謹慎對他進行甄別,到底大奸似忠,還是天生磊落。必須要問清楚,決不能放任自流。”
也許是因為長篇大論,並且聲音高昂如同怒吼,所以這位老丞相一番滔滔不絕之後,連喘息之聲都顯得十分粗重。
他太蒼老了,但卻強撐着老邁不肯放下職責。
自古老成謀國之忠,似乎就是這種老人。
……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皇帝似乎一句話都沒聽進去。
當張九齡終於說完所有的話,滿朝文武都認為皇帝必然會給予解答時,突然竟看到皇帝仰天打個哈欠,臉上顯出十分不耐煩的神情。
“剛才張愛卿的話,朕已經全都聽清。”
“既然你已說完,可以退回朝班。”
張九齡愣住!
滿朝文武很多人也愣住。
足足良久之後,張九齡才下意識高呼,急急道:“陛下,您剛才要回答老臣的話……”
“放肆!”
皇帝陡然厲喝一聲,同樣蒼老的面上雷霆暴怒,怒視張九齡道:“汝可知自己身份?安敢對朕大聲高呼?”
突然皇帝竟是從龍椅站起,高高俯視着下面的張九齡,語帶冷厲道:“既然你想要答案,那麼朕就給你答案。關於郭子儀的心性,朕給你的回答只有一個……”
皇帝說著微微一停,隨即聲音宛如震喝,道:“他心性如何,該由他的父母評定。他會不會謀反,則是朕這個皇帝擔憂的事。而你張九齡,真以為滿朝文武只你忠臣嗎?”
“你若是忠臣,就不會聚集門生故吏。”
“所謂的苦心維持朝堂尊嚴,難道不是你們掩飾派系的借口嗎?”
“藩鎮在邊境擁兵自重,爾等抨擊他們將來會禍國殃民,那麼朕想要問一句,你們這些官員聚成的派系就不禍國殃民嗎?”
皇帝似乎越說越氣,竟然直接揭破了自古以來朝堂上的潛規則。
“低級官員想要晉陞,先要經過你們的考核,若是不願意拜入門下,必然會遭受你們的打壓。”
“比如開元二十九年時,淮南一個縣令的晉陞,這縣令已經當了二十年小官,一輩子矜矜業業為民。所在之地,萬民敬仰,然而就因為他的理念與爾等不和,爾等便壓着他的晉陞不放。”
“整整二十年啊,讓他當了二十年的小縣縣令。”
“張九齡,這件事你怎麼跟朕解釋?”
“是不是在你的心裏,這個縣令也是藩鎮那樣的人,因為你擔心他未來有可能會禍亂,所以你就提前壓着他不重用?”
“爾等這些人,嘴上說的真好聽啊。”
“你們動不動就用古人云,拿古人的言論來搶佔道理。那麼今天朕不妨也用一句古人之言,我問問你們怎麼解釋‘官字兩張口’這句話……”
“這句話應該是句古人傳下來的話吧?而且還是古人老百姓流傳很廣的話。”
“就算是當今世道,怕是百姓們也經常會說。”
“那麼這句話的所指,張九齡你給朕解釋解釋。”
皇帝說到這裏,目光炯炯看着張九齡,幾乎一字一頓,無比冷厲的道:“什麼叫做官字兩張口!”
整座朝堂大殿,幾乎落針可聞。
張九齡那蒼老的臉上一片慘白。
反倒是皇帝的面色一如既往,語氣緩緩的再次開口道:“看來你是不願意解釋,那麼朕來解釋替你解釋……所謂官字兩張口,老百姓們嘲諷的就是你們這些官,黑的說成白的,忠的說成奸的。只要是於你們利益不合者,那麼在你們眼中就是有罪。”
“當年朕設立節度使,乃是因為大唐的地域太廣袤,如那西域邊境,距離長安足有五千里,這麼遙遠的距離,即使快馬疾馳也要十天十夜,並且是馬歇人不歇,經常會累死送信的信使。”
“單單一個信使,尚且要跑十天十夜,會因送信累死,然而即使把信送到也已經是十天之後。”
“那麼若是邊境出現戰亂,朕派出的大軍需要多久能到達?即便到達之後?戰局又已經拖延了多久?”
“這種情況之下,朕怎能不設置邊境藩鎮?”
“節度使這個職位雖然是朕首創,但是邊境藩鎮的割棄真是朕的首創嗎?”
“早在八十餘年前的貞觀時代,太宗陛下已經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又有朕的那位傳奇大帝姑祖父,他更是襄助大唐在草原陰山建立的鎮守之城。”
“無論是安西都護府,又或者陰山腳下的鎮守之城,距離大唐長安皆都遙遠無比,即使飛禽在天上也要飛上三天三夜。”
“張九齡你說說,諸位一直反對藩鎮的愛卿不妨也說說,如果你們是大唐的皇帝,你們該如何掌控遙遠的城池?”
“靠你們這些懂不懂抱團成派系的文官嗎?”
“恐怕朕想派你們任何一個過去都會推諉吧。”
“你們沒人願意去那遙遠之地,因為在你們文人眼中那是苦寒之地。去了是去受罪,去了是被發配……”
“你們喜歡遊覽灞橋的風景,你們享受長安的歌舞昇平,閑極無聊之時,在朝堂上發一發忠君愛國的奏疏。但是要讓你們干實事,你們一個兩個縮的比誰都快。”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朕不得不重用胡人將領。”
“朕把他們設立成藩鎮,讓他們駐守在大唐的邊境。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邊境總要有人去守。”
“或許在你們的眼中,只看到這些藩鎮擁兵自重。但是在朕的眼中,我看到的是藩鎮們每年都在和番邦打上好幾仗。”
皇帝說到這裏,語氣稍微一停,然而緊跟着再次開口,聲音隆隆道:“那些仗,並不大,有時候僅僅是邊境摩擦,參戰的士卒只有幾百人……”
“但是即便幾百人,那也是拿着刀槍在拚命。藩鎮們麾下的士卒們,每年為了我大唐都要犧牲很多個。”
“這種情況你們知道嗎?知道!”
“但是你們誰替他們向朕表功嗎?從沒有!”
“你們只是不斷的抨擊藩鎮,你們一直在勸阻朕不要重用武人……”
“那麼朕今天想要問一句,我不重用武人去重用誰?”
“是你嗎?張九齡?”
“又或者你,李林甫?”
“你們這些文臣,擅長的是官字兩張口。但是讓你們去邊境守衛國家,怕是你們立馬就要找借口推諉吧。”
皇帝說到這裏,似乎更加暴怒,陡然大吼一聲,宛如咆哮般道:“就比如一直被你張九齡抨擊的安祿山,你總是說他狼子野心意圖謀反,但你從未在朕面前說過,安祿山每年都要帶領士卒和草原打上七八仗……”
“還有河西節度使,他鎮守的西域有三十多個小國,你們真以為那些小國是從心底尊敬大唐嗎?你們真以為這麼多年的朝貢是因為人家欣慕大唐嗎?”
“不是的,是因為朕的節度使在打他們。”
“揍的他們不得不尊敬,揍的他們不得不朝貢……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節度使,所以朕才能在朝堂上聽你們大臣聒噪。如果沒有他們守衛邊境,恐怕你們早就一溜煙的躲起來了吧。”
“節度使們的功業,朕比你們任何人都清楚。至於你們抨擊的擁兵自重,至於你們說的飛揚跋扈……朕難道不知道嗎?朕知道了又有什麼辦法?”
“我若是不用他們,立馬就要迎接番邦入侵。而重用他們的結果,僅僅是有可能某個藩鎮會作亂……”
“諸位愛卿,如果你們是皇帝,那麼這個選擇該如何做,你們倒是說出個更好的辦法教教朕。”
沒人能教皇帝!
因為皇帝說的都是事實。
史書上只會記載藩鎮作亂,但卻從不會記載藩鎮作亂之前的功業,原因很簡單,掌握史書的是文官。
但是對於皇帝而言,其實皇帝才是看的最清的人。
不用藩鎮,邊境無人可守,那麼番邦立馬就要入侵,整個大唐迎接的是國與國的滅國之戰。
但若是重用藩鎮,確實會導致尾大不掉,只不過雖然尾大不掉,但是不一定所有的藩鎮都會謀反……
也就是說,還有平定的機會。
這等於是一個快餓死的人,割肉給自己吃,暫時填滿了肚子,最終會流血而死。
但在流血而死的緩慢過程中,這個人有可能會受到救助,保住一命,繼續苟活。
如果不割肉給自己吃呢?
直接就餓死了啊!
……
今日的朝堂大殿,成了皇帝的獨角戲。
誰也沒有料到,多年暮氣沉沉的唐玄宗竟然突然爆發了一次。
不但當場揭破朝堂官員的齷齪,而且還把許多潛規則直接撕破,這一幕讓很多官員心中發寒,隱隱約約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果然,下一刻!
陡然皇帝隆隆出聲,語氣無比決然的道:“今有宰相張九齡,年事已高,不適朝堂議政重負,朕以仁慈之心,賜其荊州刺史之職,即刻擬旨,即刻生效……”
嘩!
滿朝嘩然!
發配!
這是發配!
堂堂一位宰相,一位跟隨陛下多年的老宰相,竟然就這麼發配了,貶官去荊州那地方去受苦。
事情還不止如此。
只聽皇帝的聲音再次響起,更加決然的道:“既然你們抨擊朕重用武人,動不動就說朕年邁昏庸,好,今天朕就更昏庸一次……”
“郭子儀,你上前聽封!”
“今有琅琊大將軍郭子儀,武功蓋世,忠心十足,鎮守山東南路五個府,一年時間兢兢業業,招撫流民,治地清平,朕以大唐皇帝之旨,賜其淄青節度使之職,劃地餚山以東,北接范陽藩鎮,從今天開始,郭子儀是節度使。”
整座朝堂大點,突然落針可聞。
淄青節度使!
大唐又多了一個節度使!
皇帝真是瘋了啊,竟然又設立一個節度使。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皇帝似乎還沒打算結束,突然再次開聲,語氣仍舊決然道:“安祿山,郭知運……九大節度使,以及嶺南經略使,官品集體拔升,從此列為護國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