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霓裳羽衣 第22章 京都 大孤注寺
翌日。
白送再次被招入宮中,菀兒陪同面見太后。
宮殿內,站着兩名兵部主事及監正陵道沖和協律郎關雎。
太後身前檀香案上放着三本奏摺,其中一本本白送所呈。
太后就奏本中所言詳細詢問。
白送一一作答。
少許。
太后懿旨,着白送掛兵部大印,殿中四人從旁協助,擬寫督參制,儘快呈報太后。
白送等人出了太后寢宮,立刻撰寫,夜間也加班加點,如此三個晝夜,初見成文。
其制簡意,兵部設督參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下至各州府、邊軍設下屬督參分院。戰時兵權指揮交給前線將軍,戰後兵權收回兵部。
考察各處學宮學子及官宦仕家子弟,凡精通兵法謀略之人,入邀督參院。再行選派,下駐各州府,邊軍。
又先於京都各處招收新兵,將原有的禁軍及各處京中守備人員抽掉出一半下駐州府,將州府原有的強兵抽調至邊軍,將邊軍中的弱兵或遣返回鄉或回補各州府。
同日,白送又令兵部掛出招賢榜,廣邀各界人有勇武熱血參軍報國之士加入軍營。
白送將書寫成文的督參制和集中兵權的策略上呈太后,獲得太后首肯,即刻頒佈實施。又建議太後向周邊鄰國派了議和使臣,為實施軍改騰出時間,能達成議和固然最好,若不能達成,則可一項一項慢慢談,爭取時間,對方即是無理要求獅子大開口也無妨,到時以回朝上報回由,調回使臣,一口回絕。
那南北兩宋近年來被黍國強兵欺辱,別說議和,結盟的心都有。至於黍國,要求任他提,讓他空歡喜。反正兩國間也是年年兵禍不斷,不怕再起兵戈。
出了太后的寢宮,白送意氣風發,料想如此只需三月,便可將兵權集中皇權,屆時兵強馬壯,風氣煥然。
過淑和宮前,見那入宮守護菀兒的女將萬里青梅正在宮門前方演練槍法。
白送一時來了興趣,走上前來,道:“姐姐好興緻,小子陪你過上幾招,如何?”
萬里青梅將槍一收,冷臉道:“不好!”說完便準備回宮。
白送見她要走,故作無賴,大聲道:“既然姐姐同意了!那小子就不客氣了!”
說完白送抽出長劍,以綿密的劍招打向她。
萬里青梅提槍回擋,抵開他的劍后,幾招大開大合的槍法后,將白送逼退,又欲收槍回走。
白送有意看她的槍法,哪肯就此放她離去,當下便又糾纏過去,劍勢也變得更加地犀利不留空隙。
萬里青梅一雙丹鳳眼中藏怒,槍出如龍,只見其遠時雙把進,近時上滑槍,鑽劈橫炮崩,已與白送鬥了無數招,白送這才見識了槍法的威猛。
一個女子竟將長槍武動得如此虎虎生風,若不是以伯陽子教他的身法急進急退,此刻怕是早被萬里青梅一槍打翻了去。
正不知該如何收場,見到時常靜立於太後身側的冷麵女子羽生兮沫此時獨自從淑和宮中走出。
這一分神,只見萬里青梅將槍身倒轉,槍桿點在白送的前胸,將他擊倒在地,冷聲道:“你輸了!”
“這個不算,我們重新打過。”
“我若用的是槍尖,此刻你怕是已經死了,死人是沒有機會說這個不算的!”
萬里青梅說完,收了槍,向淑和宮走去,與羽生兮沫路過相錯間,兩個冷麵女子誰也不曾瞧過誰,徑直走過。
白送從地上站起,看向走來的羽生兮沫。
羽生兮沫依舊冷着面無視他,走過後,向太后的寢宮而去。
白送想這兩個冷麵的女子也真是有趣,即使給人的感覺都很冷,但這冷也不相同:一種是桀驁的冷,丹鳳眼中自帶威嚴的冷;一種是安靜的冷,置身事外,事不關己的冷,過於清冷的冷。
白送回神,看向自已手中的長劍,劍身花紋繁複,劍脊敦實,一邊刃長,鋒利,一邊刃窄而寬厚,劍尖仿耕田的鐵犁型制。心想那日伯陽子曾說:“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我教你時藏了劍招,你自已去悟,悟到了便是你自已的,悟不到也別來問我,我不會說。”
這個吝嗇的老頭!
再瞧這劍,似槍又似唐刀,卻明明又是一把劍的形制,難不成藏的劍招,便是這槍法與刀法?
看來得找個耍刀耍的好的人,再瞧瞧刀法。
當下白送收劍入鞘,走入淑和宮,去見菀兒。
因為在他的謀划中有個繞不開的一環,這便是這宗族。宗族在京城中的勢力不容小覷,甚至能關乎軍改的成敗。
有菀兒的陪同,倆人前往京都大孤注寺。
這宗族的族長便在這寺中隱世修行,是寺中的長老。
京都大孤注寺。
金頂廟宇前,一名帶髮修行的俗家弟子正望着山下的林木,思緒飛逝,暗慕的眼神中流露出傷心與釋懷的兩種交織參雜后的痛楚……他在想她……
他與她曾兩心相印,起願相守……
後來在他修百相功初成時,招人重傷,導致眉眼移位,相貌變醜,躲在廟中不敢見她,等傷好后,聽聞她已嫁為人婦……
再相遇時,他不願再靠近她,只望着她遠遠投來的含情脈脈的目光……轉身,回寺……
也正因為這深情的目光另他痛苦不堪,長跪佛前,改修斷情法……
他後來沒再去見她,只聽聞她過的幸福美滿,生完一胎,生二胎……
此時,那名俗家弟子從山下收回目光,將手中的一本《二十四件仙衣·神仙》撕去幾頁后,丟到山下的叢林之中,這是他沒有寫完的書,他不想再寫下去了……
因為他心緒不寧,難以靜心。
做完這些后,那名俗家弟子正欲返身入金頂,遇上了前來的白送和菀兒,兩人身後跟着名丹鳳眼的女將,與兩人隔開一段距離,走上山來。
白送認得這人,前些日子登山時曾與其談論過佛法,喊了聲:“文言,我們來求見你師父。”
俗家弟子將兩人引入禪房中。
長老和藹可親,菀兒說明來由后,長老點頭同意,留兩人用齋,此事快進中,不詳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