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活命的劉仁恭
劉仁恭不想救劉守光么?
當然不是!
哪怕兒子睡了自己愛妾,那也是親生的!
父子哪有隔夜仇!
再說平州是自己的地盤,又是北方門戶,若是放契丹進來,豈不是要威脅到幽州,所以哪怕劉仁恭不管兒子,也一定會派兵來。
可劉仁恭為什麼沒來?
因為他實在沒空啊!
劉守光遠在邊關,不知道的是,自從今年開春,整個中原已經打起來,而他老爹劉仁恭,已經被人家打到了家門口了。
他爹都自顧不暇了,哪有空來救他!
而他爹劉仁恭人在大安山中抱着美人,為什麼還會被人打上門,這就不得不說他有個坑人的鄰居魏博節度使羅紹威。
話說自唐朝末年,宦官專權,皇帝無能,藩鎮坐大,又逢黃巢起義,攻入京師,宦官攜皇帝棄臣民逃入蜀中,一時間,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其後二十年,藩鎮割據,相互吞併,及至天復四年,朱溫北拒李克用,南抗楊行密,東平王師範,西敗李茂貞,弒昭宗而立新帝,改元天佑。
中原還存藩鎮者:梁王朱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和名義上依附朱溫實際牆頭草的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成德節度使王鎔、魏博節度使羅紹威、盧龍節度使劉仁恭。
朱溫自從成為中原霸主后,和歷代霸主一樣,自然想着一統天下,所以一直秣馬厲兵,打算找個合適的借口,就一舉滅掉北方殘存的幾個節度使,趁機一統北方,再順勢得到天下。
可身為朱溫眼中釘的幾個節度使也不傻,岐王李茂貞一改往日的囂張,伏低做小,和朱溫打起溫情牌,晉王李克用不會伏低做小,於是大修晉陽城,龜縮在晉江城閉城不出,其他幾個牆頭草則是隨風狂搖,朱溫老大你說什麼都對。
一年多朱溫愣是沒找到理由出兵。
就在朱溫着急上火時,他出嫁的大閨女病死了,他女婿來報喪,還送來一封信,朱溫一拍桌子,理由來了!
朱溫的長女兒叫安陽公主,女婿叫羅延規,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羅延規他爹,是魏博節度使羅紹威!
而這封信,是羅紹威請親家出兵,幫自己誅殺自己手下的牙兵!
牙兵,節度使親兵也。
請別的節度使誅殺自己的親兵,這羅紹威是老糊塗了么?
當然沒有!
在大唐,有一句家喻戶曉的歌謠。
“長安的天子,魏博的牙兵,天子不一定管用,魏博的牙兵卻一定管用!”
魏博的牙兵,最喜歡就是宰了自己不順眼的節度使,重立一個順眼的!
魏博牙兵自立自廢了數任魏博節度使,使得每個魏博節度使活的都心驚膽戰的,而恰在此時,魏博牙兵又看自己頂頭上司魏博節度使羅紹威不順眼了。
羅紹威:……
羅紹威在滅掉其中反叛牙將李公佺后,越想越恐懼,於是趁著兒媳婦的死,去給親家朱溫報喪時,寫了一封信,求朱溫派兵密謀殺掉自己的牙將。
甚至為了讓朱溫來的光明正大,羅紹威還特地派正使告訴朱溫,劉仁恭和劉守文據有幽、滄兩地,桀驁不馴,如今正積蓄兵力,準備攻打魏博,請朱溫看在死去女兒的份上,出兵來援,並將這個消息在魏博治下六州魏州、博州、相州、貝州、衛州、澶州廣為傳播。
一時間,魏博六州牙兵都以為劉仁恭將要出兵魏博。
於是,朱溫發兵十萬,來救他“可憐”的親家魏博節度使羅紹威。
(劉仁恭、劉守文:啊??)
朱溫先是派遣自己的客將馬嗣勛帶了一千人,甚至還有工匠和一大批東西,全都身穿孝服,說要替女兒搭靈堂和祭棚。
岳父疼惜女兒早逝想把女兒葬禮辦隆重些本就是人之常情,何況死的還是梁王朱溫的女兒,再加上來的只有一千人,魏博牙將不疑有他,就恭恭敬敬迎了進來。
而客將馬嗣勛進來后,果然帶着一千人大修祭棚,魏博牙兵一看放心了,都回去了,等着祭棚修好,想着來哭哭靈就行了。
結果等到半夜,羅紹威突然關閉城門,然後帶着親信和馬嗣勛合成一軍,馬嗣勛拿出藏在建祭棚材料中的刀箭,突然攻向睡夢中毫無防備的魏州牙兵。
及至天明,魏州城內七千牙兵,包括其家屬中老弱婦孺悉數被殺。
天明,朱溫聞事成,即刻率騎兵進駐魏州。
當時魏博有六州魏州、博州、相州、貝州、衛州、澶州,其他五州包括一部分魏州牙兵正在最靠近滄州的魏博境內小心預防劉守文進攻(劉守文:啊?),聞魏州之變,心神俱喪,六州俱反,魏州在外牙兵當即回師,直撲魏州,其他五州也立刻回軍,死守城池,並且遙相呼應。
如果魏博牙兵對的是羅紹威,那一百個羅紹威也不夠死的,可惜他們對的是朱溫。
朱溫可是帶着十萬大軍來的!
魏博牙兵雖然兇狠,可每州才幾千人,又群龍無首,各自為戰。
所以朱溫僅用不到兩個月,就平定了魏博六州,然後帶着大軍,直奔滄州。
劉守文看着突然兵臨城下的朱溫,登時傻眼了,慌忙關閉城門死守滄州,然後八百里加急求他爹劉仁恭救命!
劉仁恭接到兒子求救,也不在大安山玩愛妾了,立刻領五萬精兵來救,結果還沒到滄州,就和朱溫的大軍遇上了,然後一戰而潰。
劉守文見其父援軍不來,只能一邊加急向他爹求救,一邊接着死守滄州。
其實這時朱溫正在忙着揍劉仁恭,壓根沒看上城裏的劉守文,劉守文為什麼還這麼急呢?
劉守文不急不行啊,他城中斷糧了!
朱溫的女兒是正月死的,朱溫出兵是二月,朱溫平完魏博六州來圍滄州正好是四月初,而每年糧食中最早收的是麥子啊!
麥子是五月收!
滄州上年的糧食一個冬天已經吃的差不多,正等着五月收城外的新麥呢,結果現在被朱溫堵在城裏了。
所以劉守文急跳腳,派親衛拚死突圍向他爹求救!
劉仁恭接到劉守文的求救,心急如焚,數次想要帶糧草衝進滄州,可次次都被朱溫大軍揍回去。
接應劉守文不成的劉仁恭,心裏明白,朱溫圍劉守文是假,想要滅他們父子倆才是真。
於是,劉仁恭開始不要臉去找恨自己入骨的李克用和幾乎沒交往的李茂貞求救!
李克用和劉仁恭,那就是農夫和蛇的故事,當初劉仁恭本來在上上任盧龍節度使手下當將軍,上任節度使把上上任節度使攆跑了,劉仁恭自然也無家可歸,於是跑到了李克用地盤,李克用人比較實誠(好騙,這傢伙被朱溫騙了一次,被田太監的事騙了一次,又被劉仁恭騙了一次,還被耶律阿保機騙了一次……他本來是所有藩鎮中最強的,比朱溫實力還強,現在被朱溫吊打。),待劉仁恭極好,不僅給了高官厚祿,還賜宅院錢財,不過劉仁恭可不是去李克用手下當將軍的,而是想請李克用出兵趕走上任盧龍節度使,讓自己當節度使。
本來李克用不想摻合這事,不過劉仁恭多次請求,李克用最終礙於情面出兵趕走上任盧龍節度使,扶持劉仁恭當了盧龍節度使。
而劉仁恭,當了盧龍節度使,等地位穩了后,立馬翻臉,把當初李克用留在盧龍的所有人手全部宰了。
李克用大怒,立刻派兵來打劉仁恭,卻不想劉仁恭早有準備,反而打敗了來的晉軍。
當時李克用正和朱溫打仗,沒辦法,只能忍了。
於是李克用恨劉仁恭入骨。
所以當劉仁恭派人去向李克用求救時,李克用直接就打算讓朱溫弄死劉仁恭算了,可此時,一個人卻站了出來。
那就是說李克用的長子,年方二十一歲的李存勖。
李存勖勸他爹,如今朱溫已經佔下七成,又新得了魏博,整個黃河以北能和朱溫對敵的,只有咱家和劉仁恭了,若劉仁恭被滅,朱溫越發勢大,對咱家不利。
李克用一咬牙,救!
於是李克用派大將養子李嗣昭領精兵直擊朱溫屬地潞州,打算圍魏救趙。
哪怕恨,也得拚命救,唇亡齒寒啊!
而另一支求救的到了鳳翔后,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雖然正月才恭維了朱溫一頓,雖然他和劉仁恭都沒見過面,可看到使者,立刻派養子領精兵五萬,出兵鳳翔,直擊朱溫屬地北面。
理由同上。
於是,本來朱溫打滄州的,立刻變成朱溫和劉仁恭在東面主打,李克用打北面,李茂貞打西面,朱溫腹背受敵。
可朱溫是誰啊,和李克用李茂貞打了二十年,李克用李茂貞打什麼算盤,朱溫用腳趾頭都能想到,朱溫反手讓靠近鳳翔最近的年輕將領劉知俊去西面堵李茂貞的養子,至於北面李克用,朱溫壓根沒管,他來之前就留了幾元大將堵着那。
所以雖然援軍救劉仁恭很拚命,劉仁恭仍然被朱溫壓着打。
劉仁恭也知道這是生死存亡之際,於是盡征治下之民,凡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男丁,全部自備乾糧,兵器,全部充入軍隊,為了防止人逃跑,百姓全部在面上紋上“定霸都”,甚至連文人都不放過,不過好歹讓了一步,所有文人在胳膊上紋上“一心事主”,幽州所有文人頓時倉皇出逃,一日之間,文人落髮成僧的不下百人。(古代做官要看臉,真紋了身,那是一輩子恥辱。)
一時間,劉仁恭居然聚起二十萬大軍,靠着人數,扛住了朱溫。
可是,很快,第一個噩耗傳來,朱溫手下的年輕將領劉知俊以五千兵馬,大敗李茂貞養子,並且殺了李茂貞精兵三萬,正追着剩下的二萬,差點都打到鳳翔去了。
劉知俊一戰成名!
接着,第二個噩耗傳來,李克用養子李嗣昭雖然有勇有謀,可朱溫堵在晉陽路上大將太多,李嗣昭打了一個還一個,還沒到潞州呢,不過李嗣昭已經派人求他義父李克用增兵了……
然後,第三個噩耗來了,就是劉守光八百里加急。
劉仁恭看完二兒子的求救信,當場眼一黑。
兒啊,爹和你大哥都快玩完了,拿什麼去救你!
※※※※※※※※※※※※※※※※※※※※
友情提示:本文人物眾多,可能有些眼花,大家不用記人名,只要知道發生什麼事就行了,還有四方勢力巨頭:①朱溫②李克用③李茂貞(這個忽略,以後他打醬油)④劉仁恭
其他所有將領直接忽略就行。
劉仁恭、李克用、李茂貞三人一夥pk朱溫,還被吊打。
小劇場:
劉守文:你打我不是借口嗎?
朱溫:沒關係,來都來了,正好順路!
劉守文:爹,救命啊!
*
其實劉守文知道朱溫要來打他嗎?
當然知道,朱溫那麼大動靜,可是知道也沒辦法啊,他爹知道也沒辦法,劉守文和劉仁恭都打不過朱溫,所以他知道也沒用。
*
各藩鎮位置:
岐:岐王李茂貞,治地鳳翔,在長安西面,也就是朱溫西面;
晉:晉王李克用,治地晉陽(原來他地盤比較大,現在只有山西),在朱溫地盤正北面(地圖上正上方。)
盧龍:盧龍節度使劉仁恭,治地幽州(他的地盤是現在的河北右半邊,他在朱溫右上方)。
魏博:魏博節度使羅紹威,魏博和成德和盧龍是河北三鎮(唐朝鎮是片的意思,就是把河北切了三塊)
其他北方,都是朱溫的。
所以從地圖看,鳳翔在朱溫左邊,李克用在朱溫正上面,盧龍在朱溫右上角,朱溫正好在中間,按理說他雖然地盤大,但腹背受敵最不好,但人家手下將領如雲,兵力強壯,厲害啊!
*
劉知俊其實之前就有些名氣,這傢伙是天才式帥才,不過沒這麼出名,直到開始揍李茂貞一家,那真是天下聞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