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建文元年八月,朱棣奪取北平城,上書南京要求罷免齊泰、黃子澄,朱允炆召集兩人商議,接受齊泰建議,下檄文討伐朱棣。朱允炆拜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伐燕軍。
朱棣毫不退讓,公告天下:“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
建文元年(1399)七月初八日,朱能奉命率師東取薊州守將馬宜被俘,不屈而死,指揮毛遂投誠,隨之遵化、密雲也舉城歸附。以此一役宣召靖難之決心,開始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
七月十一日,朱棣命部將襲取居庸關,守將王真兵敗退附於懷來的宋忠部。宋忠是被朱允炆派往北邊防燕的將領,起先率兵三萬及徵調的燕藩護衛精兵屯守開平,朱棣在北平起兵后,宋忠率眾部將士經居庸關移師懷來,成為北平的心腹大患。鑒於宋忠兵多勢眾,燕軍將領在商討對付宋忠的問題上發生了意見分歧,或主張出奇制勝,或主張固守以待。
中軍大帳內,朱棣看向下首眾將,問道:“宋忠手中有三萬人馬,還有徵調的我軍護衛精兵,人數不下四萬,敵強我弱,如今吾等該如何應對?”
朱能見朱棣看向自己,連忙躬身說道:“標下以為我軍接連大捷,士氣正盛,應一鼓作氣拿下懷來。”
朱棣不置可否的點點頭,看向沈清,說道:“詹林意下如何?”
沈清躬身說道:“標下以為當主動出擊。”
袁珙出列,拱手說道:“王爺,接連征戰人困馬乏,加之懷來城內,不少燕軍舊部,若是強行攻打,恐引起軍心渙散。袁某以為應固守北平。”
朱棣微微皺眉,看向道衍和尚,問道:“大和尚以為如何?”
道衍宣了聲佛號,說道:“老衲倒想聽聽懷安伯的意見。”
正當背景的崔淼一怔,隨即看向道衍,只覺得他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不懷好意,若不是眾人在場,他真想送道衍一個白眼。
“你這和尚,貫會躲懶,那就聽聽懷安伯如何說。”
朱棣都這麼說了,崔淼不能再做背景牆,躬身說道:“回王爺,標下複議清寧候之見,理應主動出擊,打出我軍氣勢。”
不待朱棣說話,道衍和尚出聲問道:“那該如何打?敵軍人強馬壯,其四分之一的人馬又是以前燕軍所屬,若當真打起來,恐軍心渙散,得不償失。”
宋忠的部隊有四分之一是抽調的燕軍軍士,他們的家大多都在北平一帶,如果兩軍打起仗來,難免會有所顧忌。
道衍直接將袁珙的擔憂拋給了崔淼,崔淼垂下頭翻了個白眼,說道:“敵強我弱,論力雖不足,智勝則有餘。懷來守軍是新集之眾,軍心渙散不一,而宋忠本人剛愎自用,若智攻必能獲勝。”
論人馬數量燕軍確實是比不上南軍,但燕軍都是常年征戰的老兵悍將,而懷來的守軍卻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戰場都沒上過,打起仗來看見漫天飛的殘肢斷體,還不嚇得屁滾尿流。而且宋忠又是個不靠譜的,所以這場仗打勝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朱棣眼睛一亮,含笑的看着崔淼,問道:“那該如何智取?”
“正如大師所說,宋忠所屬有四分之一是燕軍,我軍若攻打,必然引起軍中將士反彈。同理,宋忠所屬燕軍之部下,也必心繫其家屬,只要我們運用得法,則利大於弊,正是我們致勝之法。”
崔淼這話說進了朱棣的心坎里,朱棣不禁大悅,說道:“懷安伯果然大才!傳我軍令,大軍開拔,直取懷來!”
七月十五日,朱棣親率崔淼、徐祥等馬步精銳八千,卷甲倍道開赴懷來。因沈清另有任務無法隨行,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原本少言寡語的人,活脫脫的變成了提前更年期的婦人,讓崔淼是既窩心又無奈。
燕軍在懷來城外駐紮,城中密探傳來消息,宋忠為守懷來,不惜欺騙城中燕軍所屬,其家人已被朱棣斬殺,令城中燕軍滿懷仇恨,都憋着一口氣,要為親人報仇,士氣頓時大漲。
城外眾將得知此消息不禁惱怒異常,大罵宋忠奸佞小人,連連請戰,誓破懷來城。朱棣卻並不氣惱,看向崔淼時意味深長,說道:“真是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宋忠倒是幫了本王一個大忙。”
眾人面面相覷,臉上一片懵懂,道衍和尚則手握念珠,看着崔淼勾起嘴角,直看的崔淼一陣毛骨悚然,生生打了個寒戰。
次日,列陣的燕軍中陸陸續續走出一眾百姓,在軍士前面站成一排。崔淼將自製的擴音器遞給領頭的人,領頭的老丈拿着擴音器清了清嗓子,前一天排演的戲正式開場。
“二狗,我是你爹......”
“大牛,我是你媳婦兒......”
“爹,爹,我是大寶......”
“李大奎,我是春風樓的小桃紅......”
當懷來守軍臨陣看到熟悉的旗幟,認出自己的父兄子弟時,驚喜異常,相互問候之聲,震耳欲聾。
“爹你還沒死啊......”
“媳婦兒,你沒給我戴綠帽子吧......”
“大寶,一看這模樣就是我的種......”
“小桃紅,我想死你了......”
兩軍對壘馬上變成了認親大會,城中軍心浮動,隨着“宋都督欺誑我們”的呼喊,守軍將士紛紛解甲倒戈,投入親人懷抱。
宋忠倉皇列陣未成,朱棣卻乘機揮師渡河,守將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拒陣亡。宋忠見勢不妙,狼狽回逃入城,燕軍也尾隨其後蜂擁進城。宋忠被燕軍活捉。宋忠部將除去指揮庄得的一隊人馬及時突圍逃脫外,其餘眾將士來不及潰散的被殲殺殆盡。由朝廷派往北平周圍最強大的一支軍隊,為之消滅。懷來之役是朱棣起事後第一場大會戰,燕師以少勝多,大獲全勝,從而基本掃平了北平的圍兵,真正將北平府掌控在手中。
此一役過後,崔淼被朱棣提調為燕軍指揮使,聽命朱棣左右。諸將雖心生羨慕,但因他平日裏的人緣很好,並未遭人嫉恨。
八月,耿炳文率領大軍,抵達河北,命徐凱駐軍河間,又命潘忠、楊松駐軍鄚州,自己率大軍屯於真定。時至中秋佳節,雖有戰事,但城中百姓還是忙着過節,耿炳文仗着手中有三十萬兵馬,輕視於燕軍,令軍民共度佳節。
張玉擔任燕軍先鋒,趁南軍慶賀中秋之時,襲破雄縣,而沈清則在月漾橋設伏,生擒前來援救的潘忠、楊松,乘勝奪取鄚州。
隨後沈清率輕騎窺探真定軍營,返回后對朱棣言道:“王爺,南軍紀律鬆散,應當迅速進擊真定。”
朱能眉頭微皺,出聲說道:“王爺,標下以為南軍兵強馬壯,我們不易力敵,還是繞道拿下新樂再做打算。”
張玉說道:“王爺,標下附議清寧候之見,南軍兵馬雖多,但都是新兵。我軍乘勝直趨真定,必能破城。”
恰逢南軍大將張保來投,與諸將商定好計劃,朱棣不由大悅,豪氣干雲的說道:“好,那本王便會一會朝廷的三十萬大軍!”
諸將連忙跪倒在地,扯着嗓子喊道:“願為王爺效死!”
張保按計劃回到南軍大營,張揚雄縣、鄚州慘敗的情景,並說燕軍將要到來。於是耿炳文轉移部隊,並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敵。待耿炳文軍隊轉移之際,燕軍突然來臨,沿城攻擊。耿炳文的部隊不能成列,潰敗入城。部隊都擁擠在城門裏,造成堵塞,自相踐踏,被踩死者不計其數,可謂史上最嚴重的踩踏事件。
八月二十五日,燕軍在真定之戰中大破耿炳文,俘獲左右副將軍李堅、寧忠以及都督顧成等人,斬首三萬級。不久,張玉又擊敗安陸侯吳傑,自此燕軍軍威大振。
雖然戰爭無法避免,崔淼也身不由己,他也盡自己的努力,勸誡朱棣不要噬殺,尤其是城中百姓,應當安撫為主,鎮壓為輔。並儘力約束屬下軍士,不擾百姓生活。崔淼所為引來不少將士不滿,城破之時,正是他們大肆搜刮的大好機會,這是不成文的規定,就連大軍軍餉也是如此所得,若是放棄這樣的機會,他們將損失巨大。一開始朱棣也頗為不解,但還是採納了崔淼的建議,下令軍中上下,每過城池不得擾民,更不得藉機生事。久而久之,燕軍的聲譽越來越好,尤其在百姓中的口碑,甚至有城中百姓自發捐獻糧食,慰勞燕軍,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相信朱棣才是真龍天子。朱棣知曉此事,不禁感慨萬千,大讚崔淼是他的福臣良將。要說朱棣心中最大的隱憂是什麼,那便是造反的名聲,雖然自己說的好聽,起兵靖難是要捉拿朝中奸佞,實則就是他想要那把龍椅,謀朝篡位的名聲好說不好聽,誰不想自己是真龍天子,沒想到如今只是約束自己手下,便有這樣的效果,當真是再好不過!
耿炳文接連戰敗,三十萬大軍抵不過朱棣十萬燕軍,讓朱允炆心生惶恐,終於認識到他皇叔的可怕。他召集眾臣商議對策,接連三天朝會,文武群臣吵得不可開交。文臣認為耿炳文大敗,定是他私交朱棣,應收回兵權,捉拿回京。武將則認為耿炳文是先皇受命的老將,不可能投靠朱棣,再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只需派人增援,定能剿滅燕軍。
徐增壽最近幾日常常與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勾肩搭背,就是合歡閣也去了幾次,言語間變着花樣的誇讚李景隆,言道:“曹公如此大才,不能征戰沙場實在可惜。徐某曾耳聞朝中有人詬病曹公,言曹公有負其父大才。現下戰事吃緊,應讓那些宵小之輩看看曹公之大才。”
李景隆被徐增壽忽悠的暈頭轉向,詢問徐增壽怎樣才能得償所願,徐增壽在酒桌之上寫了個‘黃’字。李景隆瞬間會意,之後便時常出入翰林學士黃子澄的府上。於是,朱允炆的豬隊友再次發揮作用,在朱允炆麵前力薦李景隆,齊泰極力反對,難不住朱允炆的腦袋再次犯抽。
※※※※※※※※※※※※※※※※※※※※
文中史實皆參考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