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切都是為了玩
熱門推薦:
整夜風雪,轉過天來,汴京城內外,一片銀裝素裹。
瑞雪兆豐年的氣氛下,生活在美麗熱鬧汴京城當中的黎民百姓,各人與各人的悲喜,也不盡相同。
高興快樂的那些人兒,雖說各有各的原因吧,但幸福感基本還是一致的。
而那些滿心憂慮的人兒,他們當中,有心憂炭賤願天寒的,有怕來年豐收穀賤傷農的……
總的來說,這些人為之而憂慮的事情,基本都逃不過衣食住行這幾樣。
因為…居京城大不易啊!
相比碌碌人世間操碎了心的凡人,此時此刻,垂拱殿內,端坐於龍椅上的趙恆,在渡雲軒過了一夜的他,很是神清氣爽。
貌美如花的劉娥,讓他很爽。比劉娥讓他更爽的,是自家體貼懂事又長臉的好吉兒!
...
拼音字母以及《三字經》之於這個時代有多重要,王迪比誰都清楚。
可以說,當下最困擾滿朝士大夫的,並非北方強敵,而是內部佛道二教之於皇帝的影響力。
畢竟不管怎麼說,因為燭影斧聲及金匱之盟的關係,繼承太宗先帝一脈的官家,在不少世人眼中,他確實有那麼點“得位不正”的意思。
是以,為了向天下萬民證明自己才是最名正言順的皇帝,他不得不藉助佛道二教在民間普羅大眾的影響力。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再加上宋朝立國至今不過四十五年,先前在漫長的亂世中,由於佛教思想的蠱惑能力,連許多有傳承家底的文化人都開始沉迷於佛教思辨哲學。
而那些不識幾個大字的普通人,又相信佛教的輪迴因果報應。
是以,自打在漢世宗孝武皇帝實施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原本佔據中原主流思想地位的儒家文化,因為跟不上時代潮流,說實話,歷經千年到了宋朝這,已是有點涼涼的意思了。
這在王迪的眼中,用更通俗的話語來解釋,那就是……
相較於起起伏伏被滅了數次乃至十數次的佛道二教,沒怎麼更新過版本的儒家文化思想,實在是太落伍了,已經到了不打補丁快要運行不下去的感覺了。
而這種局面,決非儒家士子…尤其是那些有着滿腔正氣的大儒想要見到的一幕。
但是呢,令人很無奈的就是,越來越多的士子,他們讀書,不過是為了謀得一官半職而已,沒什麼人去關心儒家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光大。
這可急壞了許多憂國憂民的士大夫們。
正當某些人考慮要不要進言力諫來上一波毀佛滅道的大義言辭之際,橫空出現的搭配着拼音字母的《三字經》,這一神奇創造,在許多人的眼中,用來啟蒙孩童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佛道二教不是挺能發展信徒的嘛,他們就是再厲害呢,也萬萬不能將教派經義灌輸給七八歲以下的頑童來聽。
但是呢,《三字經》卻可以!
朗朗上口,循序漸進,且僅有千百餘字,卻包含着世間諸多小故事與大道理。
再就是,很多士大夫忽然意識到,只要學會了《三字經》、《千字文》以及為數不多的二十六個拼音字母,對於那些喜好讀書有着上進心的聰慧孩童而言,就算沒有夫子手把手的教導,他們也完全有能力在幼年時期翻閱更多的書籍,知曉更多的忠孝道理。
雖說還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吧,但最起碼能從源頭改善一下儒家的影響力。
只要再過個十來年,待到越來越多經過《三字經》《千字文》啟蒙的孩童長大以後,沒準就會出現幾個像大皇子這樣的奇才,一舉改變現如今儒家的衰敗地位。
只不過,《三字經》及拼音字母越好,很多人,就愈發問心有愧。
“陛下,《三字經》…雖寥寥千餘字,卻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實乃孩童啟蒙最佳讀物…少年強,則大宋強,這是昊天上帝在佑我大宋,垂祚延萬世啊,陛下!”
連比劃帶說,言真情切的王欽若,直視着官家,一點都不在乎寇準等人投來的鄙夷目光。
“前日,臣還聽聞,大皇子身處遼軍大營昏睡之際,萬米高空處曾出現了日暈霓虹這種不詳預兆…得天之幸,幸得天佑啊!大皇子蘇醒以後,此等預示着兵禍的不祥徵兆,竟在轉瞬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陛下!臣略懂星相之術…是以,臣認為,大皇子定是那掌管世間文運的文曲星轉世,這才能夠以一己之力影響戰爭走勢,且創作出此等舉世無雙的啟蒙讀物。”
“星官下凡,造福大宋,施恩萬民,豈有將其置身於宮外泯沒於皇室的道理?”
剛被提升為資政殿大學士的王欽若,那日,跟隨官家返京的他,在見到群臣力諫官家不要違背先帝遺詔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琢磨着怎麼藉此良機打壓打壓朝堂中這些老王八蛋們。
沒錯,在王欽若的眼中,像什麼畢士安、寇準、王旦還有曹鑒、郭賢、潘伯正這些虛偽愚昧且不知變通的士大夫們,一個個的,都是老王八蛋!
想他王欽若也是才高八斗,經腹滿輪,卻只是因為出身於江外之地,在這朝堂之上,竟屢屢被這些老王八蛋們欺負排擠。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最為重要的是,在王欽若的眼裏,太祖皇帝還有太宗皇帝他倆,你說你龍馭賓天就龍馭賓天唄,瞧瞧留下來的是什麼破遺詔啊!
太宗先帝的“不許劉娥入宮為妃”,至於這麼小題大做嘛。
還有太祖皇帝留下來的“不用南人為相”,“南人不得坐吾此堂”這些遺訓,咋了,盛唐時期江外都有名相張九齡,怎麼到了大宋這,南人就不行了?
是以,對於特別想當一當宰相的王欽若而言,他要循序漸進,一點點撬動趙氏祖宗留下來的家法,以此達成自己坐上宰相位置的最終目的。
幸運的是,大皇子太給力了!
至誠至孝感動上蒼就不說了,這幾日,汴京城內沒聽過劉娥母子二人的,應該是不多了。
現在呢,再瞧瞧這朗朗上口的《三字經》,以及拼音字母這一全新的注音識字方法……
所以嘛,此時此刻,只需先人一步,動一動嘴皮子,整點錦上添花的事兒,沒準就能遂了官家的心愿。
太宗先帝的遺詔被破,那太祖皇帝的遺訓,還會遠嗎?
“陛下,臣附議!太多的且不說,臣以為,執國便如執秤,當以公而求平,不平則不穩,不穩乃是國之首禍…是以,有功不賞,非明君之道!”
“劉娥母子二人,為國,為民,為了陛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莫大犧牲與貢獻,如若還執着於先帝留下來的一份口頭遺詔…這恐非明君所為!”
言語之人,是剛被提升為三司使的丁謂。
較之王欽若,他更有才華,野心也更大。
只不過,和王欽若一樣,他也是南人。
“陛下不可!”
“陛下……”
此時此刻,郭賢和曹鑒這倆最不希望劉娥母子進宮的士大夫,他們身上的壓力不可謂不大,卻又不得不在其他人陷入猶豫的時候趕緊站出來。
然而還不待他二人把話講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就是,看不出有任何不悅神色的官家,竟然一錘定音道,“劉娥與大皇子進宮一事,以後無需再提,她二人不會入宮了……”
接劉娥母子二人進宮,趙恆日思夜想,天天盼着。
然而昨日恩愛過後,劉娥與他講了,自家好吉兒一點都不想進宮。
其一,是不想讓他這個父皇左右為難。
其二,是不想失信於阿茹娜這個救命恩人,待到春暖花開時,可以隨時隨地帶她外出遊玩。
其三,則是吉兒講了一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表達了已經過了外傅年齡的自己,想要外出遊學的念頭。
《禮記·內則》有云:“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鄭玄註:“外傅,教學之師也。”
這年頭,有點條件的大戶人家,在自家娃娃十來歲的時候,如果他本人有意向的話,基本都會供其外出遊學一波,見一見各地大好河山,拓寬一下自身眼界與學識。
很顯然,瞧見自家好大兒僅是用了兩年半的時間,便有了如此之大的造化,被說服的劉娥,輕輕鬆鬆的,又將趙恆說服了。
當然了,王迪這麼做,絕不只是外出遊學這麼簡單。遠離京城這塊是非地,這才是他最想要的結果。
畢竟不管怎麼說,提升逼格期間,他可以想像得到,朝堂中對於自己母子二人不得入宮一事,肯定是有所鬆動。
如無太大意外,頂多不超過一年時間,像郭賢這種寧可死都不願見到劉娥入宮為妃的士大夫,怕是沒有幾個了。
但是呢,就這麼入了宮,說實在的,王迪還真不稀罕。
今日,這幫蠢貨對他愛答不理,百般阻撓。
明日,他要讓這些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必須三跪九叩,言辭誠懇,自己給自己找出一大堆理由請他入宮。
少一人,都不行。
除了是死人!
當然了,之所以提出外出遊學,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
一路遊逛下來,順便收幾個稱心如意的小娘們,省得被好心辦壞事的趙恆,安排一些宗族醜女來照顧自己。
...
雪后的渡雲軒,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一步一景,煞是美麗!
抄手游廊處,倚躺在軟榻上面的王迪,披着烏黑油亮的皮氅,懷揣着精緻暖爐,斜視遠方,瞥了眼了舒捲自如的朵朵白雲,而後便將注意力放到了正在三位婢女的幫助下,堆砌着雪獅子的阿茹娜身上。
笑盈盈的臉蛋,矯健的體態,是那般得充滿活力……
若非王迪還知曉當下最要緊的事情是靜心養傷,有點快憋瘋的他,是真想瘸着腿四下走動走動,溜達溜達。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着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傷好以後,除了睡覺以外,我再也不躺着了。”
看着園中被大雪壓低了頭的枝枝青竹,稍稍側了側身子換了個姿勢以後,隨口甩出一句詩,王迪很是感慨。
而立在他身邊的李婉兒,那一瞬間,有點懵逼。
就在剛剛,大皇子還在哼哼着優美的曲調,怎麼一個轉眼間,張口就蹦出一句詩詞來。
雖說沒讀過幾本書也不識得太多字,但順着大皇子目光看過去,瞅見牆角處被大雪壓低了枝頭的青竹之後,李婉兒覺得,這詩也太應景了吧。
正不知該怎樣去表達這首詩如何應景應情呢,身後忽然傳來了婢女採蓮的溫柔軟糯聲,“大皇子,八位樂師說了,曲子已經譜好了。”
“哦,還挺快的嘛…你呢,交給你的歌詞,可是記清楚了?”招了招手,示意纖弱乖巧的採蓮站到自己身前來。
“大皇子,奴婢已經記清楚了,沒敢忘記。”邁着小碎步輕輕來到大皇子身前,言語之際,採蓮悄悄瞥了眼溫和且貴氣的大皇子。
巧的是,好似做賊般的她,忽然發現,大皇子也正看着她。
登時,採蓮的俏臉變得紅艷艷的。
“二娘,讓文兒喊幾位樂師過來…採蓮,你給我清唱一下。”吩咐完,為了不給採蓮過多壓力,倚躺在軟榻上的王迪,曬着和煦陽光,閉目養神了起來。
“煙花誒…”注意到大皇子閉上了眼睛,膽子大了起來的採蓮,柔柔唱道,“二月誒…去踏青哎哎喲,風光誒…無限誒…少年心哎哎喲哎哎喲,煙花二月去踏青嘞,風光無限少年心嘞,似水流年等閑過喂,如花美眷何處尋誒誒誒……”
無限循環,反反覆復的四句歌詞,從採蓮口子清唱出來的那一瞬間,李婉兒,還有庭院內另外兩名婢女和阿茹娜,好似已經聞到了春天的氣息。
未有多久,經由婢女文兒的安排,操持着琴、瑟、笛、簫、塤、笙、鼓還有琵琶的八位樂師,開始了1.0版本的大宋皇家樂團合奏。chap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