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羅伯特·金凱

一九六五年八月八日

早晨,羅伯特·金凱鎖上了他在華盛頓州貝靈漢的一所雜亂無章的房子裏三層樓上一套兩居室公寓的門,拎着一個裝滿了照相器材的背包和一個衣箱走下樓梯,穿過通向後門的過道,他那輛舊雪佛萊小卡車就停在住戶專用的停車場上。車裏已經有另一隻背包。一個中型的冷藏箱。兩套三腳架。好幾條駱駝牌香煙。一個保暖瓶和一袋水果。車廂里有一隻結他琴匣。金凱把旅行袋放在座位上,把冷藏箱和三腳架放在地上。他爬進車廂,把結他琴匣和衣箱擠到一角,把它們跟旁邊一個備用輪胎系在一起,用一條長帆布繩把衣箱琴匣和車胎緊緊捆牢,在舊車胎下塞進了一塊黑色防雨布。

他坐進駕駛盤後面,點起一隻駱駝牌香煙,心裏默默清點一遍:二百卷各種膠捲——多數是柯達彩卷、三腳架、冷藏箱、三架照相機、五個鏡頭、牛仔褲、咔嘰布短褲、襯衫、照相背心。行了,其他東西如果忘了帶,他都可以在路上買。

金凱穿着褪色的萊維牌褲子。磨損了的野地靴。一件咔嘰布襯衫。桔黃色背帶,在寬寬的皮帶上持着一把帶刀鞘的瑞士刀。

他看看錶,八點十七分。第二踹火時卡車開始發動,他倒車、換擋,在霧蒙蒙的陽光下緩緩駛出小巷。他穿過貝靈漢的街道,在華盛州第十一號公路上向南駛去,沿着皮吉特海岸線走上幾英里,然後剛好在與第二十號美國國家公路相交之前順着公路缶東轉。

現在他朝着太陽駛去,開始了穿越喀斯喀特山脈的漫長而曲折的路程。他愛這國土,從容不迫的走着,不時停下來作一點筆記,記下將來有可能值得再來的地點,或者拍下一些他稱之為“記憶快相”的照片。這些照片的目的是提醒他有些地方他可能還想重遊,作更認真的採訪。傍晚時分他在斯波坎的地方向北轉走上了美國第二號國家公路,這條公路可以穿過美國北部一半路程到達明尼蘇達州的德盧斯。

他一生中曾千百次私心竊望有一條狗。或許是一條金色的獵狗,可以伴他作這樣的旅行並且在家裏同他作伴。但是他經常外出,多數是到國外,這對狗來說太不公平。不過他總是想着這件事。再過幾年,他就要老了,不能再做這種艱苦的野外作業了。“到那時我也許要弄條狗來”,他向車窗外排排退去的綠樹說道。

這樣的驅車旅行總是使他隱入沉思狀態。想到狗也是其中一部分。羅伯特·金凱真是名符其實的孑然一身——他是獨生子。父母雙亡,有幾個遠親久已互相失去聯繫,沒有親密的朋友。

他知道貝靈漢街角市場老闆和他購買照相器材的那家商店的老闆的名字。他還同幾家雜誌編緝有着正式的業務關係。除此之外,沒有什麼他熟悉的人,人們也不熟悉他。普通人很難和吉普賽人交朋友,他的點像吉普賽人。

他想到瑪麗安。她同他結婚五年之後九年前離開了他。他現在已五十二歲。那她就是剛好不到四十歲。瑪麗安夢想成為音樂家,做一名歌手。她會唱所有韋弗作的歌曲,在西雅圖的咖啡館裏唱得不錯。往日裏,他在家的時候常驅車把她送到爵士樂演奏會上,坐在聽眾席上聽她唱。

他長期外出——有時一去二三個月——使婚姻生活很艱難,這點他知道。當初他們決定結婚時,她是知道他的工作的,他們隱隱約約地覺得可以設法處理。結果不行。一次他從冰島攝影回來,她不在了。紙條上寫着:“羅伯特,沒能成功。我把的弦結他留給你。保持聯繫。”

他沒和她保持聯繫,她也沒有。一年以後離婚協議書寄到,他簽了字,第二天就乘上一班飛機到澳大利亞去了。她除要自由之外,什麼要求也沒提。

深夜他到達蒙大拿州的卡列斯佩爾,在那裏過夜。“愜意旅舍”看上去不貴,也的確不貴,他把他的裝備帶進一間房間,有兩座枱燈,其中一座燈泡燒壞了。他躺在床上讀報,能聞出當地造紙廠的味道。早晨起來跑步四十分鐘,做五十個掌上壓,把相機當作小舉重器完成日常鍛煉的功課。

他駛過蒙大拿的山頂進入北達科他州,那光禿禿的平原對他來說的群山、大海一樣引人入勝。這個地方有一種特別樸實無華的美,他幾次駐足,架起三腳架,拍攝了一些農家房屋的黑白照片。這裏的景物特別迎合他的幾何線條藝術的口味。印地安人的保留地使人有壓抑感其原因人人皆知而又無人理會。不過這類保留地在華盛頓州西北部或其他任何他見過的地方都不比這裏好多少。

八月十四日早晨,離開德盧斯兩小時之後,他插向東北,上了一條通向希賓的那些鐵礦山的後路。空氣中紅色塵土飛揚,那裏有專為把礦砂運上蘇必利爾湖雙港的貨船而設計的巨大機器的火車。他花了一下午時間巡視希賓。覺得不喜歡那個地方,儘管這裏出了個鮑勃齊默曼迪倫。

他唯一喜歡過的是迪倫的歌。他會彈唱這支歌,他離開這到處挖着巨大紅土坑的地方時哼着這首歌詞。瑪麗安教給他幾種的弦的彈奏一些基本的琶音來為自己伴奏有一次在亞馬遜河谷某處一家名叫麥克勞伊的酒吧中他一個醉醺醺的輪船駕駛員說,她留給我的比我留給她的要多。這到是事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廊橋遺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廊橋遺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