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9、絕戶計加釜底抽薪,弄垮士紳一
看着崇禎還沒有從震驚中清醒過來,楊凡繼續說道:“陛下覺得大明最大的禍患是什麼。”
崇禎想了一會說道:“是士紳,這些人形成了絕對的勢力。就是朕這個皇帝也拿他們沒辦法。他們不交稅,還兼并土地。把農民搞得破產流亡,稅基日益萎縮。朝廷財政已經處於破產的邊緣。”
楊凡繼續說道:“如果想要朝廷不垮台,那就必須讓士紳垮台。”
“只有把給他們都整垮了,才能保證朝廷不垮台。”
崇禎好像耳邊晨鐘暮鼓,猛然敲響一般,震驚的看着楊凡。楊凡在他印象里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但沒想到居然如此瘋狂,敢挑戰整個士紳階層。
可是,楊凡這是要挖大明的統治基礎啊,這是要挖老根兒啊。這麼龐大的階層是一個人可以推倒的嗎。
“楊卿,這怎麼可能。皇權都不下鄉,縣城以下都是士紳在直接統治。恐怕我們君臣累死了,也挖不動他們的根基啊。”崇禎有些沮喪的說道。
楊凡笑笑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當年魏晉門閥、五姓七家、關隴貴族、軍閥藩鎮是怎麼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里的。這世上就沒有永恆不變的特權階層。只要鋤頭揮的好,那有牆角挖不倒。”
崇禎被楊凡鼓動的立刻激動起來,說的真好啊,真提氣啊。對,這就是朕心裏想的,只要朕想做的事情,就沒有辦不成的。
“愛卿你說,士紳的這堵牆,咱們應該怎麼挖。”
楊凡笑着問道:“要對付他們,先要搞清楚他們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他們的根基到底是什麼。”
崇禎想了一會說道:“科舉,士紳是靠科舉起來的。”
“不錯,陛下說到了關鍵。從北宋開始,為了對付跋扈專權,肆意廢立皇帝的藩鎮武將,宋太祖開始,擴大的科舉範圍,增加了科舉錄取名額。用庶族地主來取代門閥士族地主。”
“尤其是錢王入朝後,吳越國投降的官員,大量進入北宋中樞,東南的工商資本集團,開始作為一支新興的正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這些都是皇帝用來取代和打擊士族門閥和軍閥藩鎮的手段。從此以後,關隴貴族、五姓七家、魏晉以來的門閥士族徹底沒落。”楊凡說道。
“可見,沒有任何一個階層是無敵的,是不可取代的,是不可戰勝的。要看想要對付他們的人,有沒有辦法,有沒有手段和能力。”楊凡冷冷的說道。
崇禎完全被震驚了。
他馬上意識到,北宋的東南來的這幫人,確實部分起到被皇帝扶持起來,對抗老舊的門閥士族和軍閥藩鎮的作用。
但他們在北宋也有一個和今天大明一樣的名字。那就是東林黨。
東林書院是北宋創建的,可不是明朝。
北宋建國之初就引進這些人,用東南來的新興工商資本勢力,來平衡關中的關隴貴族、關東的五姓七家、門閥士族,以及遍佈天下的藩鎮軍閥。
宋太祖採取兩手策略。一個是通過擴大科舉考試資格的範圍,通過加大錄取數量,並直接對接官場。這是用庶族地主的官員數量淹沒士族地主官員。
同時引入新興的工商業資本群體的力量,來對抗農業老貴族。
這也是為什麼,北宋的工商業高度發達的原因。
北宋和南宋是歷史上領土很小的朝代,南宋甚至還不如東晉呢。
可是南宋的稅收數十倍於大明末期。
這都和工商業出身的官員,善於經營經濟有關。汴梁也稱東京,商業繁華程度讓千年後的我們都為之驚嘆。
崇禎震驚的聽着楊凡講東林黨的來龍去脈。他這才意思到,原來他們當初就搞垮了北宋,南宋也是在他們的地盤上建立的。
皇帝都被他們控制,搞得九位皇帝,三個禪讓。
而且趙構一死,皇位又回到太祖一系去了。
改立皇帝不就是方便自己控制朝廷嗎。
成祖皇帝就是怕後代子孫,沒有了自己和太祖的剛毅、霸道,被他們控制,才堅持要遷都北平的。
楊凡喝了口水,繼續說道:“本朝建立后,因為前元是採取間接統治的方式,把地方上,交給了漢人世候和地方豪強來管理。把財政和稅收,拍賣給阿拉伯人,採取包稅制來管理。”
“你依賴的,最終都控制了你。”楊凡說道,“當初,用東南的這幫人來平衡北方的做大的,已經威脅到朝廷的那群人。但是這些人,在初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后。尤其是在打垮了舊勢力后,他們也做大了。成了朝廷新的威脅。”
“大明建立后,為了清除前元的歷史遺留問題。打擊地方豪強和世候。再度採取了和北宋一樣的辦法,那就是再度擴大科舉的資格範圍和錄取名額。我大明科舉三年一次,還有額外的恩科。錄取人數,每一屆進士都幾百人。規模是空前的。而科舉應試的資格也大大降低。各種明暗潛規則和門檻被廢除。平民百姓只要有才學都可以參加。”
“這些人在短短的幾十年裏,就壟斷了大明的官場。尤其是土木堡之後,勛貴集體斷代,青黃不接。他們趁機徹底的控制了朝廷。搞到現在文貴武賤,文官沒有制約。絕對的權利導致了絕對的腐敗。”
崇禎深深的吸了口氣,楊凡說的太對了。
文官貪腐到這個程度,不就是他們壟斷了朝廷官場嗎。
其他勢力全被打敗了。沒有一個能和他們對抗的。勛貴們早都廢了。外戚大明又不強。也就宦官們還能湊合著給他們添點堵。
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要尋求利益最大化!
崇禎問道:“本朝他們是怎麼做大的。”
“讀書人可以免稅啊。太祖朝還有田畝的數量限制。開始的時候,超出數量是不能免稅的。秀才可以在其名下掛很大片的田產。最高可以有80畝,不需交稅。舉人享有400畝的免稅賦。進士享有2000畝的土地免稅額。”
“這些都是太祖朝的限制。土木堡之後,限制基本都名存實亡了。至少舉人以上多少土地都不交稅了。小民就把土地投獻到他們的名下,他收到土地后反租給原來的主人,佃租只有賦稅的一半,還可以免除徭役。這些讀書人就是靠着這一條兼并土地,成為大地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