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王陽明
“咦,這不是我們的狀元郎么~~”就在這時候,一個笑聲傳來:“怎麼今日你也來了醉仙樓,莫非是來買醉的?”
“李兄,非也非也,人家狀元郎可是一定會中狀元郎,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大才子,此次會試,必定登地,這狀元啊肯定是他~~”一個學子笑着說道。
其他人紛紛開起了玩笑,而玩笑的主角,正是一個年近三十的書生,這書生被這麼一翻開玩笑,面露慍色,顯然也生氣了。
“這位兄台,若是不嫌棄的話,可來一起喝杯酒水!”魏閑倒是有些好奇,這人長得頗為不凡,其他書生怎會如此拿他開玩笑。
“多謝兄台!”那書生聽到魏閑招呼,有了個台階下,也沒有與那些書生起爭執,而是來到魏閑這裏,看到魏閑也就十五六歲模樣,但是長得極為俊秀,一雙劍眉讓他英姿勃勃,不由好奇問道:“兄台可也是此次赴京趕考的學子?”
“正是,我乃陝西學子,姓魏名閑,字安之,兄台可叫我魏閑或者安之即可!”魏閑微笑道,同時叫來小二,添加一雙筷子,又點了三樣菜和一壺酒。
“哦,原來是陝西魏解元,失敬失敬!”那書生聞言露出驚訝之色,隨後也自報家門。
原來這書生叫王守仁,字伯安,二十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功名,二十二歲的時候就第一次參加會試,可惜考進士不中,內閣首輔對其笑道:“你這次雖然不中狀元,下次科舉必定會中狀元,試一試為下一次科舉作個狀元賦。”王守仁拿起筆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們都很驚奇他的天賦才能。
可惜,二十五歲的時候,王守仁再次參考科舉,再次落地。
“安之,你說以我才能,怎會考不中,就是無法高中狀元,登第也不成問題才是。”王守仁喝了一杯酒,鬱悶地說道。
“伯安,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之前的磨礪只是讓你這把寶劍磨礪得更加鋒利,此次你參加會試,必然高中!”魏閑安慰道。
魏閑難以想像,後世大名鼎鼎的王陽明,竟也有如今苦悶之時,要知道有名一代,在儒學上大儒不少,但是稱得上儒學第一人的卻是王陽明,其龍場悟道,為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其王陽明心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哪怕五百年後依舊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力。
最關鍵的是,王陽明不僅僅在文學上取得堪稱偉大的成就,他在軍事的成就也不小,被擢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時,親率精銳假裝撤退不意進攻,連破四十餘寨,斬殺、俘虜七千多人,不到二年時間就蕩平江西為患數十年的盜賊。後來寧王造反,王陽明緊靠着各府縣士兵,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擒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結果寧王不得不放棄攻擊南京回援南昌,結果在鄱陽湖經過大戰僅僅三天就被王陽明所俘虜。
可以說,魏閑是極為佩服王陽明的。
“那就借安之吉言!”王陽明幾杯酒下來,也和魏閑有說有笑,再看到魏閑身旁放着一把劍,王陽明好奇道:“安之也精於劍術?”
“呵呵,伯安有所不知,小時候為了強身健體,我被送入華山派學習武藝,是為華山派弟子,自然精通劍術。”魏閑微笑道,“雖然不像那些江湖巨擘那般武藝高強,不過三五個健壯士卒卻是近不得我身。”
“原來如此,我十七歲時成婚,閑逛之時遇見一道士在那裏打坐,我就向道士請教,那道士傳了我一養生術,我這些年無甚病,受益那養生術頗多,就是這冬日,體內也有一股暖流,無需像他人那般穿着厚厚的棉襖。”王守仁說道:“只是如今你乃陝西解元,代表陝西學子門面,還是不要帶劍為好,免得他人偏見,視你為莽夫。”
“魏解元,狀元郎所言不虛,我等乃是飽讀詩書之輩,豈能拿着刀劍,這不是成了那幫粗俗匹夫么!”周邊學子也是說道。
雖然魏閑是醉仙樓中年紀最小,但是當魏閑自報家門時,他們便都知道魏閑是陝西本次解元,雖然年輕,但是不出意外的話將會高中進士。歷年來各省解元,就沒有落榜過。
自然而然對待魏閑的態度就有所不同,他們本次會試不一定高中,但是魏閑卻能高中,自然得好好對待。
“此言非也,我儒家聖人孔聖人,不也是武林高手,所以才定下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這騎馬、射箭兩項可就在其中。”魏閑聞言,卻是反駁道,直接拿出孔聖人。
“荒謬也,孔聖人豈會是武林高手,荒謬!”其他學子聞言,紛紛憤怒的斥責,要知道孔子在儒生心中是溫文爾雅,是和藹可親,是仁慈的代表,怎麼可以說孔子是武林高手呢。
“大家勿急,且聽我一一道來!”魏閑淡笑道:“《史記.孔子世家》就有記載,言: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可見孔聖人長得高大威猛,孔武有力。這一點可以在《呂氏春秋.慎大》、《列子.說符》可以得到證實,《呂氏春秋.慎大》有言: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可以力聞。《列子.說符》有言: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
“《論語·述而》也道: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淮南子·主術訓》記載: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弘,勇過於孟賁,足躡與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魏閑對此早已準備,說得是一套一套的,讓這些書生聽得一愣一愣的,感覺真的是像那麼一回事,明明不相信但是魏閑引經據典,有理有據,他們竟是一時之間辯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