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說服
老太太沉思着,老臉皺得像白胖胖的包子。
喃喃道,“跟孟家結親明明是好事,有了那麼強大的倚仗,伯府怎麼會被人陷害。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國公府不應該坐視親家倒霉而不伸把手。”
江意惜心裏冷哼,再聰明會算計,若被富貴迷了眼,也就變蠢了。那個大利不看自家受不受的住,人家是否真心愿意給,要了不該要的,是會倒大霉的。
前世就是如此。
她死了,死的半年前聽說江伯爺因犯錯被削爵罷官,江三老爺也受累降職……
江意惜提醒道,“祖母,結親是結好。若結了怨,會事得其反。孟三公子是衛大夫人的獨子,又是勛貴子弟中的佼佼者,小小年紀就中了秀才,只等明年中舉人,是成國公府用來聯姻高門的。捏着鼻子娶我這個門第不高的孤女,能甘心嗎?
“這不是他們的本意,應該是老公爺記着我爹的情,逼迫他們答應。若咱們應下這樁親事,就招了成國公和孟大夫人的恨了。他們不僅不會幫咱們家,還會往死里整。而且,若我們推了婚事,江家姑娘賴上孟三公子的謠言就會不攻自破,對咱們家的不好影響也會降至最小。”
前世,孟三公子被硬逼着娶了江意惜,心裏不痛快,也不好好用功了。在次年秋闈時未中舉,孟大夫人等人又把這筆帳算在了江意惜身上……
江老太太一聽,的確是這麼個理兒。老成國公歲數大了,不管事,也不知能活多久。孟老太太是個老好人兒,鮮少管家事。成國公府的實際掌權者是成國公夫婦。若不顧及他們的想法強把惜丫頭嫁進去,別說他們不會給自家好處,怎麼整兩個兒子都不知道。
想到二兒子,江老太太的眼圈有些泛紅。她知道,三個兒子中老二最有出息,可惜了,英年早逝。其實,二兒小時候她還是喜歡的,可長大后卻不聽她的話,一定要娶那個不要臉的賤女人。哪怕那個女人死了,也不願意再娶,連妾都不要……
老太太強壓下心事,目光滑向江意惜,眼珠轉動着,從頭頂看到裙下,再把目光移到她的臉上。
五官妍麗,肌膚賽雪,眸子明亮,氣質如蘭。哪怕安安靜靜站在那裏,也看出得別有一番氣韻,如畫中走出來一般。這樣的人才,就是丟進京城貴女堆里,也排得到前面。
老太太一直知道江意惜是幾個孫女中長相最好的一個,今天才發現,她出落的如此明**人,還如此有遠見。
小妮子長大了,遠遠超出她的預期……
這麼一顆好棋子,廢了真是可惜。
老太太臉上有了笑意,招手道,“好孩子,過來坐在祖母身邊。”
江意惜走過去坐在老太太身邊,老太太拉着她的手放在自己膝蓋上。
老太太嚴肅,這種親熱的舉動只在長孫女江意慧和小孫子江斐身上有過。乾燥顫抖的手讓江意惜非常不適,極力壓下把手抽出來的衝動。
老太太問道,“依惜丫頭之見,若成國公夫婦明天真的來求親,我們該如何拒絕?若他們沒來,我們又該如何對應?”
江意惜故作為難地抿了抿嘴,搖頭道,“孫女愚鈍,不知具體該如何處理。祖母見多識廣,大伯和三叔為官多年,肯定比孫女想的多。我只知道,我爹既然託了夢,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為了這個家,也為了我自己,我絕對不會嫁給孟三。”
明天成國公夫婦來提親,老太太肯定更加相信江辰託夢的事,
不敢答應親事。如何推拒,如何消除成國公夫婦的怒氣,就是老太太和江伯爺的事了。
至於成國公夫婦沒來提親,老太太不是已經決定把自己趕去莊子了嗎?
江意惜能夠預見的是,不管成國公夫婦來不來提親,只要江意惜嫁不進成國公府,老太太都會把她攆去莊子避風頭,只是待遇不同而已。還有一個好處,出了這件醜事,老太太不會忙着給她說親事……
老太太看看江意惜,倒是顧家的丫頭。
她拍拍孫女的手,“你爹託夢這事誰都不許說。好了,你回去吧。”
江意惜起身給老太太屈了屈膝,轉身走出房門。
雨還在下,滴滴嗒嗒,倒是比剛才小多了。
水露拿着油紙傘,兩人沿着游廊向灼園走去。府里游廊四處連接,只有一小段的路會淋雨。
廊下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紅燈籠,燈籠泛着紅光,在風中飄搖着,也把那一處的雨霧照得格外清晰。
江意惜唇角微勾,暗暗鬆了一口氣。想了三天三夜的難事,解決了一半……
這就是未卜先知的好處。
老太太閉目思索許久,才睜開眼睛對綠綢說道,“去,讓人把伯爺背來這裏,我有急事。”
江三老爺在京郊西大營任職。那裏離家有幾十里的路程,江三老爺只在休沐時回家。有急事,老太太只能同大兒子商量。
若真如惜丫頭所說,成國公夫婦明天來提親,自家絕對不能高攀。拒絕的同時,還要想法子減少成國公夫婦的震怒,最好再能要點利……
江洵等在離如意堂不遠的拐角處,見姐姐來了,迎上前問道,“姐,祖母怎麼罰你的?真的要趕你去莊子?”
看到活生生的弟弟站在面前,江意惜鼻子泛酸。
她從懷裏掏出帕子,擦去他頭髮上的雨水,笑道,“出了那件事,我也想去莊子住一段時日。你休沐了,就過去找我。”
見姐姐願意去莊子,江洵也就不抱屈了。再聽姐姐主動讓他去找她,笑的見牙不見眼。姐姐變了,變得喜歡自己了。
江意惜又道,“你明天晌午來灼園吃飯,我讓人做你喜歡吃的豬大腸。”
前世江意惜非常看不上江洵喜歡吃豬大腸,覺得那東西腌臢噁心,聽到名字都想吐。
重活一世終於想通了,既然弟弟喜歡,自己為何不將就一下他?同一種事物,用不同的心境去對待,結果或許會有不同。
江洵樂得大嘴咧到耳後根,連連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