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郡縣一統錦中華
次日上朝時,王綰又奏道:“陛下,秦國一統,方圓萬里之遙。可是燕、齊、楚三國距離關中最遠,朝廷不好管理,臣恭請陛下分封幾位王子為王,前去鎮守。這樣,王子即能得到封賞,邊遠之地又平安無事,真是兩全其美。”群臣聽了王丞相的建議都表示贊同。可是有一人持反對意見,此人就是廷尉李斯。李斯今年已經六十二歲了,因文才出眾,嬴政很是器重。此時見眾人都勸始皇帝分封王子,他卻反對道:“陛下,萬萬不可再實行分封制啊!想想周朝初年,周王所封的侯王很多,可是到了後來,這些侯王彼此互相攻伐,天子也無法控制,以致出現了國內紛爭的局面。現在秦國剛剛建立,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就可以了,不應該再實行分封制啊!”
李斯的話剛說完,王綰反駁道:“周武王伐紂成功,建立周朝就大封功臣。如今陛下重新平定了海內,功臣在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不封賞就是違背古制。陛下的王子很多,又拿什麼來封賞他們?”李斯坦然道:“這好辦。各位王子和功臣用奉祿和官爵重重地賞賜就行了,若再度置王封侯,很不妥當啊!”隗狀也認為不封賞不行。始皇帝沉默良久,道:“六國已經統一了,不論遠近都是秦國的土地,正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後再不能稱他們為國家,只能稱為某某地。國家實行分封制好,還是郡縣制好,這關係到秦國的安危興衰,不可草率下結論。眾愛卿下去再好好討論一番,明日早朝時再議。”群臣齊聲稱是。
次日上朝,群臣依然贊同分封制。李斯仍然堅持郡縣制。始皇帝沉默了半天,他抬起頭來,用那睿智的目光掃視着階下的百官,然後非常自信地說:“從五霸爭雄到七國紛亂,各國之間互相用兵,戰亂不休,兵禍延綿,天下生靈苦不堪言。後來周天子幾乎是名存實亡,這是因為侯王存在的緣故啊!孝公用商鞅變法之時,就已經倡導郡縣制。朕幸好憑恃着先王的威靈,一統六合。現在若再度封王置侯,是自樹其敵,萬不可行。廷尉的建議非常正確啊!不過,諸位將軍平定六國,功績卓著。尤其是朕的愛將王翦老將軍,朕怎能忘記他?從前商鞅封為商君,張儀封為武信君,蔡澤封為剛成君,魏冉封為穰侯,范雎封為應侯,呂不韋封為文信侯,但他們只享受封地上的賦稅,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而不就國,這與周朝的分封大不相同了。朕現在也效法古制,大封功臣。”於是和博士們議定,封王翦將軍為武城侯,王賁為通武侯,父子二人進爵為徹侯。趙亥為建成侯,將軍成為昌武侯,馮毋擇為武信侯,進爵為倫侯。始皇帝又說:“諸位愛卿與朕一起治理國家。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朕不再封賞各位王子,這也不算是違背古制了吧,啊?”群臣聽了始皇帝的話,只好稱讚說:“陛下英明,現在廢除封建舊制,推行郡縣之局,這將是千秋不衰的盛事啊!”
始皇帝聽了大家的稱讚,滿心歡喜道:“廷尉李斯建議實行郡縣制,非常附合秦國的國情,現將李斯也進爵為通武侯。”李斯聽后大喜謝恩。始皇帝又道:“郡縣制度由來已久,它是隨着我國的強大而出現,也是秦國的舊制了。以前惠王設了漢中郡,昭襄王設了南郡、黔中郡、南陽郡,庄襄王設了三川郡和太原郡,讓有才能的人擔任郡守。朕是開天闢地以來的第一位皇帝,也應該效仿古制,在全國推行郡縣之局,將天下劃分成郡。郡守掌管一郡的事務,郡丞和郡尉分管文武之事。監御史考察全郡的官吏。郡下是縣,全縣的事務由縣令掌管,縣丞和縣尉所管之事與郡丞和郡尉相同。另外,朕不能忘記歷代先王的功勞,着官員在渭水南岸修建祖廟,建章台宮,朕要祭祀先祖。朕還想在咸陽的北阪仿建六國的宮室,往東延伸宮殿群,把六國擄來的美女、鐘鼓、佳石、異木等奇珍寶玩全部填置其間,從而使秦國成為天下名副其實的第一強國!”他那尖炸的剛音在空曠的咸陽大殿內迴響,聲音震顫着每個角落。根據始皇帝的決定,明詔天下:秦國廢除了周代的分茅封建之制,實行郡縣制,將全國劃分成三十六郡。
根據郡縣制度,郡守是一個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郡丞輔佐郡守管理全郡的行政事務和刑獄,郡尉負責全郡的軍事和治安,而郡御史又負責考察全郡的官吏,嚴密注視各級官吏對朝廷政令執行的情況。郡以下的行政機構是縣和道,內地叫縣,偏遠地區叫道,縣和道是平級的,官制略同。還規定:縣令是一縣之長,享受萬戶以上封邑,萬戶以下的叫縣長。縣下設鄉、里、亭等機構,鄉和里是行政機構,亭是治安組織。鄉又設三老、嗇夫、游繳等官吏。三老負責宣講法令和教化民眾的事務,嗇夫負責徵收賦稅和審理訴訟的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務,游繳負責巡邏和治安的事務。鄉下設里,里正負責組織生產。亭與鄉、里並無隸屬關係,是治安系統的基層組織,屬縣尉和郡尉的派出機構。亭有亭長,主要職責是管理治安。這樣強化了郡縣制,使地方官吏權利互制,都不能攬權,朝廷管理地方的權利大大加強。
在朝廷,皇帝大權獨攬,一切官吏的任免由他決定。為了維護嬴氏的一姓統治,防止大權旁落,始皇帝還運用了分權制衡的統治策略來駕馭群臣,就是設制了三公和九卿。三公指丞相、國尉、御史。九卿是奉常、太僕、少府、郎中令、治粟內史、典客、衛尉、廷尉、宗正。丞相是百官之首,分左右,是一官二制,互相制約。丞相的權利又要受到御史大夫的節制,丞相的軍權又為國尉分割,重要官員在地位、職責和權利方面都處於互相牽制的狀態,改變了以往執政大臣平時治民,戰時帶兵,出將入相的傳統,從體制上防止了權臣專橫的局面,從而使軍政大權集於皇帝一人之手。
數月後,皇帝又發佈了幾道詔令:改稱老百姓為黔首或黎民;議定統一的法律制度,以《秦律》為國家大法;規定了長度、重量、容量的標準;國家之幣分為二等,黃金為上幣,以鎰計量,二十兩黃金為一鎰,銅錢為下幣,每枚為半兩,形狀是方孔圓形,定為全國流通的錢幣使用。同時廢止六國刀形、布形、蟻鼻錢等各種形狀的舊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做為器飾寶藏之用,不再作為貨幣流通;還統一了文字,全國通用小篆,以李斯書寫的《倉頡篇》,胡毋敬的《博學篇》為標準,頒行全國,作為文字模板,同時廢除了六國的文字;天下各郡縣的官吏,清查各地戶口。凡是世家貴胄,富戶及地方名士,一律勒令遷居咸陽,以便就近監察;又將天下險要地方的關塞和大郡的城郭,堡壘全部夷平,打通了各通道。一系列的詔令都是始皇帝和他的大臣商議后頒佈實行的,全國人民積極響應,國家實現了真正的統一。歷史上稱始皇帝為秦始皇。李斯追述秦始皇的功勞說:
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攻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
世無萬數,施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
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