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嚴陣以待
持劍第五百零一章嚴陣以待大魏安遠樓,倒不是一個什麼多麼神秘的組織,相較於樓外樓,江湖廟堂對於安遠樓的傳言都很多。
不過對於安遠樓樓主就沒幾個人知道了。
安遠樓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不算是江湖組織,樓里諸多人員都是因着詩詞歌賦而集中到一起的,據說安遠樓樓主建立組織的目的也是為了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將志同道合之人聚在一起,不失為一件愜意之事。
安遠樓中有人的文人才子良多,但名不經傳的人也不少。
有些人不是詩詞文章做得不好,他們只是缺少一個契機。
所以想要加入安遠樓,憑一首親自撰寫的詩文,通過了便行。
起初加入安遠樓的人寥寥無幾,但噹噹朝大學士孟房嵐加入后,趨之若鶩者不勝凡幾。
漸漸地,隨着越來越多有名氣的文人加入,一時間使得進入安遠樓成為一件炙手可熱的事。
不過這些文人才子的事終究引起不來更大的喧鬧,畢竟在大魏,武之一道才最受人追捧。
詞人劉過,今年三十有七,三年前憑藉一首多令詞《蘆葉滿汀洲》加入了安遠樓。
據說這首次還入了安遠樓樓主的眼,讚譽良多。
劉過雖年紀不小也依舊未能成名,但不代表他的詩詞才情一般。
不拘一格的中年詩人劉過胸中才情頗多,他常對酒當歌,邀月作賦。
家國正值多事之秋,江湖人可略盡綿薄之力,可如劉過這般手無縛雞之力的詩人只能通過筆下詩詞表達心中悲憤。
而劉過與其他詩人不一樣的是,他主動北上,想去看看那些被柔然擄掠過的家園狀況。
西北之地的慘狀被朝廷封鎖,沒能大規模地流傳出去,但那些願意親自前往看一看的人自是能感受到那般蕭瑟。
關中以西北甚至更西北都曾是中原之腹地,所住百姓良多。
此次被柔然人踐踏的故土導致數十萬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一個人北上的劉過這一路看過太多太多的辛酸,這不是他第一次來,但前後之變化令人瞋目。
原本該是繁華之地的各處如今儼然變成一片蕭索,城內外空蕩蕩,再看不見多少人氣,有些實在沒地方去的人則選擇在柔然人離開后頂着危險返回,但那點人氣如何能遮掩悲涼。
讓劉過第一次駐足觸動的地方是那西北汾陽郡流光城,流光城還在傳雲關西北,其實離着關內也不遠,算是柔然大軍肆虐的最後幾個地方,也是受災最嚴重的區域。
騎着一匹瘦馬凄凄慘慘趕到流光城的時候劉過真的被眼前的景象嚇到了,按理說該是一座不大不小繁華的縣城之地,如今入眼處竟是半點人煙也沒有。除了隨處可見散落的屍體,再無那活人。
在流光城下,劉過下馬。
敞開的城門讓劉過在城外就能一眼看到城內的景象,大抵是觸目驚心。
流光城其實才遭了肆虐不久,所以空氣中甚至還瀰漫著一股淡淡的血腥氣。
駐足城外的劉過久久不曾挪動步伐,一步也走不了。
劉過身旁的瘦馬像是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情,也跟着悲鳴了幾聲。
長道西風瘦馬,只差那一抹西下的斜陽。
劉過算是那斷腸人,只是他又該為誰而傷感呢?
如劉過這般,扛着危險遊走在西北之地的詩人詞人不多,且大多來自安遠樓。
他們傷感,他們悲涼,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所熱愛的家與國已經在破碎邊緣了。
劉過直到最後那抹殘陽落盡他還是沒有進入流光城,算了下次再來吧,他如是想到。
欲買桂花同載酒,
終不似,少年游。
劉過啊劉過,世道怎麼變得如此快,那個大魏又去了哪裏?
————
北魏,洛陽。
逐漸穩定的河西之內的地區讓元恪重拾了一些信心,但這些信心都只是短暫的。
平城陷落,太廟被毀的消息傳回朝廷。
那一日早朝,文武百官本以為皇帝會因此而龍顏大怒,但奇怪的是,皇帝語氣溫和,沒有任何動怒。
早朝過後,三公被元恪留下。
雖然清河崔氏被驅逐出了大魏,但崔浩並沒有因此而受牽連,反而皇帝隱隱有委以重任的跡象。
御書房內,元恪靠在龍椅上神色疲憊,顯然這些日子他承受的壓力也不小。
片刻后,崔浩率先開口道:
元恪聞言抬眼看了看三人,之後示意隨侍一旁的東灣退下。
東灣離開后,元恪緩緩道:
崔浩道:
為了拱為邊地,元恪甚至不顧阻攔又從護衛京城的部隊中又調集了一批人去。
崔浩說完,一旁的太尉元爽也開口道:
元恪聞言點了點頭,說來他到底是一國之君,有些事由不得他不多上心。
這時候,盧文渺也跟着提醒道:
得了盧文渺的提醒,急忙的元恪這才想起李成仁。
元恪道:
幾人久居廟堂,對於這般江湖事知識甚少,更多的是道聽途說。
元恪問完,崔浩最先道:
元恪聞聽此言,眼前一亮。
崔浩則繼續道:
崔浩等三人自然看得出元恪的提防,畢竟這一萬多江湖人的力量勝過四五萬常備軍不止。
元恪心有隱憂也情有可原,他道:
這些非是元恪所願,但木已成舟,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他啊。
元恪一句說完,崔浩等幾人並沒有接話,元恪見狀便又道:
聞聽此,元恪自顧自地笑了笑,
崔浩聞言搖了搖頭,
元恪聞言點了點頭,如今已別無他法。
之後,元恪又問及平城一事。
平城原本自身就頗為敏感,所以聽到元恪此刻提起,三人下
意識交換了眼神。
崔浩神色不改,鎮定自若道:
元恪聞言倒也沒什麼變化,他隨即又問道:
崔浩道:
崔浩是站在了大局觀的角度去看待此事,說是一點沒有在意元恪的心思也沒錯。
簡而言之,崔浩就是覺得那些牌位丟了也就丟了,它們就只是個牌位,等日後收復平城,再制新的未嘗不可。
這話若是深究,說是大逆不道都可以。
所以,盧文渺和元爽在聽到崔浩毫無遮掩的表達事,頓時心驚,也就只有崔浩敢這麼說了。
元恪聞言,沉默良久,他大概也是心有思量只是此刻在坐那最後的抉擇。
這一日,洛陽城的天氣極好,五月多的日子,天氣漸漸炎熱,時令也漸漸來到了夏天。
洛陽的繁華依舊不減,只是隨着時間日長,對於北方局勢的擔心越來越少了。
沈況和元大光在不久前提前北上去了邊境,沒有跟隨大部隊一起。
而在停留洛陽的那些日子,知道時雨和湘兒安全后沈況也便沒了後顧之憂,對於刺殺什麼淑珍公主一事也早已忘卻腦後。
在洛陽,沈況見到了許久不見的姜凝。
解決了關風郡以及東海城之事後姜凝回了趟樓外樓,與父親談了談。
姜太玄直言日後凡事姜凝可以自己做主,樓里的力量也可以隨意調用。
元大光在見到姜凝后也難免收起了性子,與見到掌柜的暮秋不同,見到姜凝元大光多了些拘束,但那是因為主僕的關係。
又是重逢,又是喜悅。
姜凝告訴什麼來之前她特意走了一趟靈山城又去看了看林晚照,對於姜凝細緻入微的考慮,沈況心頭一暖,沒什麼多餘的表達,只一個簡單卻溫暖的擁抱。
姜凝也沒有推開沈況,任由他抱着自己。
這一次姜凝北上一來是打算與沈況一起,二來也是她自己想去北方殺一殺柔然人。
當然,那些都是身後事,如今愛人在前,當是那多情旖旎,月下花前最重要。
獨孤南喬在之前與父親獨孤崇一起北上離開了,當時姜凝已經到了洛陽,他們三人一起去見了獨孤崇。
對於沈況之事,獨孤崇自是早就知道,故而見到姜凝他倒是沒什麼反應,發而與姜凝話起家常,問了問他父親姜太玄。
因為北線戰事吃緊,所以獨孤崇在洛陽只做逗留,他所率領的軍隊甚至都沒有在洛陽停留。
沈況與獨孤崇是見過好些次的,作為未來的老太上,獨孤崇也推心置腹與沈況說過些心裏話。
這一次臨別前獨孤崇也有所囑咐,自是希望沈況能在北邊奮力殺敵。
大魏如今局勢好也不好,壞也不壞,一切結局還得看日後發展。
河西之地,宇文泰率軍又重新佔據了酒泉郡,酒泉以西昌馬河及一直連通到的玉門關、陽關之地也都有所部署。
有了上一次教訓的宇文泰這一回不再將兵力太過分散,昌馬河沿岸宇文泰只駐紮了兩隊堪堪五千人的兵馬,剛好各自與酒泉和兩關相互呼應。
柔然那最後聚集的八萬多大軍眼看着就要到達柔然原本駐地北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