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大唐遊俠 上
?【第04章】大唐遊俠
這一日的入學面試,勉為其難算是過了。【全文字閱讀.】
畢竟外父李建的官階擺在那裏,雖然“託夢教子”對後世之人而言荒誕不經,但在這個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時代,大家還是抱着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來看待。
更何況看人看事也是看外父李建的面子,何人又有膽質疑他說謊誆騙?
隨後,便由老先生受了黃盛的進學拜師之禮,老先生姓董名廷字文松,算起來也是長安書院的老生徒,一生歷經大考十二[1],無一得中,老來便只能在書院中授業為生。雖說這董廷自己考不上進士,但他教出的學生里中進士者卻是有十數位之多,自然他在長安書院裏的地位也就水漲船高,大有後世所謂高考特級教師的風範。
拜了老師,領了書院制式的筆墨紙硯和細布青衫,便算是正式的書院學子,雖然是幼兒園科。
此後黃盛每天的辰時就要起身,由門頭李壽送往書院,到了書院先早讀半個時辰,然後進朝食,再由先生考察各人功課,一番獎懲之後先生領讀新課,講解授業。至午時再進午食,而後小憩,下午卻是不用讀書了,分班習君子六藝。
所謂君子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也。
六藝是中國古代君子的六門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關於六藝教育的實施,是根據學生年齡大小和課程深淺,循序進行的。並且有小藝和大藝之分。書、數為小藝,系初級課程;禮、樂、射、御為大藝,系高級課程。
所以,黃盛和一班年歲相仿的小屁孩便只能在房中玩算籌兒,高年級的學長們則可以到書院外面的小校場裏練習射箭。
連續上了一個旬日的學后,黃盛既沒表現出什麼天賦異稟,也沒屈居人後,算是成功混進了學童的隊伍里。
說實話,黃盛前世因為家境所迫,早早的便輟學打工,對上學一事還是有些歡喜的,但幾個月下來,天天背着什麼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性子再好的人也會煩悶,畢竟身體雖然還是五歲的幼童,但智商思維是如假包換的成人,裝嫩裝個一時半會還行,裝久了自己也會吐的。
轉眼已經是咸通五年的四月,初八這天是釋門的浴佛節,書院也隨了俗禮給學生們放了假,四娘將二姐和黃盛打扮一新,領着兩個丫鬟和福嬸坐着李壽架的馬車去往平康坊的菩提寺禮佛。
說起菩提寺,這還有一個分說。
這平康坊是長安歌妓最為聚集的地方,類似於後世的紅燈區,而坊內有名的佛寺菩提寺,則是是當年畫聖吳道子留下畫壁最多的寺院:食堂前東壁上畫有《色偈變》和《禮骨仙人圖》,畫技精湛,“天衣飛揚,滿壁風動”;佛殿內槽後壁上,畫有《消災經》,樹石古險,令人稱奇;佛殿內槽東壁上,畫的則是《維摩變》,亦不落俗套。
而這座寺院之所以吸引吳道子,一是因為它坐落在平康坊,附近多娛樂場所;二是因為這裏的主持深知吳道子的嗜好,總是在兩廊下陳列美酒百壇,以吸引其到來。但值得一提的是,平康坊菩提寺內雖然留下吳道子的畫跡最多,但是卻沒留下其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
而更為吸引長安人前來禮佛的緣由倒是不是牆上的壁畫,而是菩提寺中的俗講。
俗講是唐代流行的一種說唱藝術,主要是表演場地自然是佛教寺院。多以佛經故事等敷衍為通俗淺顯的變文,用說唱形式宣傳一般經義,其主講者稱為“俗講僧“。
隨着佛教的傳播,印度佛教徒在誦經中講說和歌唱並用的方式也傳到中國。唐朝是傳播佛教思想的隆盛時代,僧侶將佛經譯成文雅的經文;為向人們進行宣講,又把經文和其中的動人故事編成通俗文字加以演唱,先用說白散文敘述事實,然後用歌唱(韻文)加以鋪陳渲染,甚至在大一些的寺院之中,還會讓比丘佛徒穿上各種裝束載歌載舞,再現佛經之中的各種經典一幕。
這種演唱佛經的形式,稱“俗講”,即通俗講經之意。其文字腳本稱“變文”,即改編的佛經之意。如《阿彌陀經變文》、《大目乾蓮冥間救母變文》等。同時,長篇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已具有說唱的雛形。民間的這種傳統和佛教的唱經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這種宗教性的說唱藝術。
四娘出自官宦之家,對藝術的欣賞水平還是有着較高的層次,領着孩子們虔誠禮佛之後,便聽了一場俗講。這場俗講的主題是《父母恩重》,一位眉清目秀,年紀大約三十齣頭的俗講僧用娓娓道來,循循善誘的形勢講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其風格比起德剛雖然差了太多,但在這個時代卻也算是牛人了。
甚至黃盛還發現聽俗講的女眷大多媚眼如絲的盯着那俊俏和尚,心思根本就不在故事之中,根本就是衝著這眉清目秀的帥和尚來的。甚至於他發現四娘看那和尚的眼神之中,似乎也有着幾許曖昧。
不過想來,四娘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在這個時代寡婦改嫁雖然不似宋明以後那般嚴苛,但帶着兩個孩子家世門檻又有些高,合適的對象還真不好找。
所以,黃盛只能忍了。
聽了半天之後,一場俗講算是結束,雖沒有出現粉絲給帥和尚送上花籃銀兩的瘋狂場面,不過黃盛卻是注意到帥和尚下台時,至少有七八個女子尋機靠了上去,將手絹塞入僧袍之中。
出了寺院,四娘沒忙着乘車離去,反倒領着二姐黃盛逛起了寺院門口的街市。街市上百貨豐富,由於這平康坊本是娛樂街區,所以攤位之中多售賣女兒家用的胭脂水粉、頭簪束帶,可逛了沒幾步,四娘突然渾身一震停了下來,怔怔的看着街市前方。
黃盛不知其中緣由,便也抬眼看去,只見四娘眼中之人身穿一襲圓領葛色長衫,頭系青色襆頭,腰束銅釘革帶,足登鹿兒軟皮靴,牽着一匹全身烏黑,只在四蹄上各有一叢白毛的健碩駿馬。只不過相貌老了些,眼眉中顯了老態,鬍鬚的長度與外父相差無幾,估算着年歲至少也得是四十齣頭。
很快四娘就醒過了神來,拉着二姐黃盛就擋在來人跟前,喚道:“郎君還請留步,敢問郎君可是姓黃?”
來人也是愣神,細細看了四娘之後,卻是沒認出來:“某確是姓黃,娘子喚某何事?”
“恩公!”四娘低喚一聲,便要拉着二姐黃盛下拜,來人一聽卻是明悟,急忙上前虛扶,但在看了黃盛之後卻是“哎吔”一聲驚叫道:“此子……”
四娘忙拉過黃盛,向此人分說:“恩公莫慌,吾兒那日受了重創,雖是當場氣絕,可天爺見憐,半夜之時卻又活轉過來。”
這人聽了嘖嘖稱奇,而四娘也婉轉告知將賠償的金餅全做了藥費云云。黃盛不知此人是誰,自然沒興趣細聽兩人敘話,恰巧街邊又正好有販賣胭脂香胰的攤販,他便掙脫四娘掌握跑去觀看。
四娘跟此人敘了好一會後,來人便託辭有事,告辭便走。這娘仨隨後又逛了會街市,這才坐上李壽的馬車,打道回府。
此後的時日,黃盛便在家與學院之間兩點一線日夜穿梭,至於二姐也在家中跟着四娘學起了女訓刺紅,外父每月給的十五貫例錢雖算不得大數,但足夠一家人支用,且有了福嬸操持伙食,娘仨也漸漸有了富態,便是以往臉瘦的二姐也胖了一圈,小臉頰兒堆起了嬰兒肥。
一晃眼,便到了這年的八月中秋。
中秋之夜,外父本是差人來喚,想要一家團聚,但四娘卻是謝了。只讓福嬸在後院擺上了香案,一家三口草草用了夜食,便在院中賞月。
哪知天下之事無巧不成,卻說月正中天之時,黃盛與二姐依偎在四娘身畔,正聽四娘說著嫦娥月宮之中的事兒,這院牆之外卻突然飛進一物正巧砸在了四娘的頭上,就聽四娘哎喲一聲,險些被這物砸得昏死過去。
黃盛急忙摸來一看,卻發現是一個裝有硬物的布袋兒,打開裏面裝的竟是百十枚制錢和幾塊散碎銀子。也在這時,後院牆頭突然探出了一個腦袋,這腦袋上面繫着黑色的襆頭,下面繫着一方黑色面巾,只露出一雙濃眉大眼。
見四娘以手撫額,指縫中似有血跡,這人急忙連聲告罪,跟着竟又拋了兩個布袋進來,便扭頭隱入了黑暗之中。
見四娘被銀錢砸破了頭,黃盛忙讓哇哇大哭的二姐去喚福嬸,還好四娘受創不重,僅是在額上被砸破了一個小口兒,讓李壽放了創葯后便止住了血。看着蒙面人拋來的布袋,李壽滿臉的苦笑,這讓黃盛生出了好奇:這半夜用錢袋砸人的傢伙,究竟是要作些什麼勾當?
“小郎君,這人定是遊俠兒!”李壽將錢袋中的銀錢一股腦倒了出來攤在桌上,略略一算,這每隻袋子裏莫約有五六百文的制錢和三兩多的散碎銀子。
“遊俠兒?”黃盛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
****
[1]:進士科三年一考,稱大考,皇帝因為天時人事所開的恩科不計其中。
PS:滿地打滾求收藏求推薦啦!
【第04章】大唐遊俠
這一日的入學面試,勉為其難算是過了。【全文字閱讀.】
畢竟外父李建的官階擺在那裏,雖然“託夢教子”對後世之人而言荒誕不經,但在這個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時代,大家還是抱着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來看待。
更何況看人看事也是看外父李建的面子,何人又有膽質疑他說謊誆騙?
隨後,便由老先生受了黃盛的進學拜師之禮,老先生姓董名廷字文松,算起來也是長安書院的老生徒,一生歷經大考十二[1],無一得中,老來便只能在書院中授業為生。雖說這董廷自己考不上進士,但他教出的學生里中進士者卻是有十數位之多,自然他在長安書院裏的地位也就水漲船高,大有後世所謂高考特級教師的風範。
拜了老師,領了書院制式的筆墨紙硯和細布青衫,便算是正式的書院學子,雖然是幼兒園科。
此後黃盛每天的辰時就要起身,由門頭李壽送往書院,到了書院先早讀半個時辰,然後進朝食,再由先生考察各人功課,一番獎懲之後先生領讀新課,講解授業。至午時再進午食,而後小憩,下午卻是不用讀書了,分班習君子六藝。
所謂君子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也。
六藝是中國古代君子的六門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關於六藝教育的實施,是根據學生年齡大小和課程深淺,循序進行的。並且有小藝和大藝之分。書、數為小藝,系初級課程;禮、樂、射、御為大藝,系高級課程。
所以,黃盛和一班年歲相仿的小屁孩便只能在房中玩算籌兒,高年級的學長們則可以到書院外面的小校場裏練習射箭。
連續上了一個旬日的學后,黃盛既沒表現出什麼天賦異稟,也沒屈居人後,算是成功混進了學童的隊伍里。
說實話,黃盛前世因為家境所迫,早早的便輟學打工,對上學一事還是有些歡喜的,但幾個月下來,天天背着什麼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性子再好的人也會煩悶,畢竟身體雖然還是五歲的幼童,但智商思維是如假包換的成人,裝嫩裝個一時半會還行,裝久了自己也會吐的。
轉眼已經是咸通五年的四月,初八這天是釋門的浴佛節,書院也隨了俗禮給學生們放了假,四娘將二姐和黃盛打扮一新,領着兩個丫鬟和福嬸坐着李壽架的馬車去往平康坊的菩提寺禮佛。
說起菩提寺,這還有一個分說。
這平康坊是長安歌妓最為聚集的地方,類似於後世的紅燈區,而坊內有名的佛寺菩提寺,則是是當年畫聖吳道子留下畫壁最多的寺院:食堂前東壁上畫有《色偈變》和《禮骨仙人圖》,畫技精湛,“天衣飛揚,滿壁風動”;佛殿內槽後壁上,畫有《消災經》,樹石古險,令人稱奇;佛殿內槽東壁上,畫的則是《維摩變》,亦不落俗套。
而這座寺院之所以吸引吳道子,一是因為它坐落在平康坊,附近多娛樂場所;二是因為這裏的主持深知吳道子的嗜好,總是在兩廊下陳列美酒百壇,以吸引其到來。但值得一提的是,平康坊菩提寺內雖然留下吳道子的畫跡最多,但是卻沒留下其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
而更為吸引長安人前來禮佛的緣由倒是不是牆上的壁畫,而是菩提寺中的俗講。
俗講是唐代流行的一種說唱藝術,主要是表演場地自然是佛教寺院。多以佛經故事等敷衍為通俗淺顯的變文,用說唱形式宣傳一般經義,其主講者稱為“俗講僧“。
隨着佛教的傳播,印度佛教徒在誦經中講說和歌唱並用的方式也傳到中國。唐朝是傳播佛教思想的隆盛時代,僧侶將佛經譯成文雅的經文;為向人們進行宣講,又把經文和其中的動人故事編成通俗文字加以演唱,先用說白散文敘述事實,然後用歌唱(韻文)加以鋪陳渲染,甚至在大一些的寺院之中,還會讓比丘佛徒穿上各種裝束載歌載舞,再現佛經之中的各種經典一幕。
這種演唱佛經的形式,稱“俗講”,即通俗講經之意。其文字腳本稱“變文”,即改編的佛經之意。如《阿彌陀經變文》、《大目乾蓮冥間救母變文》等。同時,長篇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已具有說唱的雛形。民間的這種傳統和佛教的唱經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這種宗教性的說唱藝術。
四娘出自官宦之家,對藝術的欣賞水平還是有着較高的層次,領着孩子們虔誠禮佛之後,便聽了一場俗講。這場俗講的主題是《父母恩重》,一位眉清目秀,年紀大約三十齣頭的俗講僧用娓娓道來,循循善誘的形勢講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其風格比起德剛雖然差了太多,但在這個時代卻也算是牛人了。
甚至黃盛還發現聽俗講的女眷大多媚眼如絲的盯着那俊俏和尚,心思根本就不在故事之中,根本就是衝著這眉清目秀的帥和尚來的。甚至於他發現四娘看那和尚的眼神之中,似乎也有着幾許曖昧。
不過想來,四娘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在這個時代寡婦改嫁雖然不似宋明以後那般嚴苛,但帶着兩個孩子家世門檻又有些高,合適的對象還真不好找。
所以,黃盛只能忍了。
聽了半天之後,一場俗講算是結束,雖沒有出現粉絲給帥和尚送上花籃銀兩的瘋狂場面,不過黃盛卻是注意到帥和尚下台時,至少有七八個女子尋機靠了上去,將手絹塞入僧袍之中。
出了寺院,四娘沒忙着乘車離去,反倒領着二姐黃盛逛起了寺院門口的街市。街市上百貨豐富,由於這平康坊本是娛樂街區,所以攤位之中多售賣女兒家用的胭脂水粉、頭簪束帶,可逛了沒幾步,四娘突然渾身一震停了下來,怔怔的看着街市前方。
黃盛不知其中緣由,便也抬眼看去,只見四娘眼中之人身穿一襲圓領葛色長衫,頭系青色襆頭,腰束銅釘革帶,足登鹿兒軟皮靴,牽着一匹全身烏黑,只在四蹄上各有一叢白毛的健碩駿馬。只不過相貌老了些,眼眉中顯了老態,鬍鬚的長度與外父相差無幾,估算着年歲至少也得是四十齣頭。
很快四娘就醒過了神來,拉着二姐黃盛就擋在來人跟前,喚道:“郎君還請留步,敢問郎君可是姓黃?”
來人也是愣神,細細看了四娘之後,卻是沒認出來:“某確是姓黃,娘子喚某何事?”
“恩公!”四娘低喚一聲,便要拉着二姐黃盛下拜,來人一聽卻是明悟,急忙上前虛扶,但在看了黃盛之後卻是“哎吔”一聲驚叫道:“此子……”
四娘忙拉過黃盛,向此人分說:“恩公莫慌,吾兒那日受了重創,雖是當場氣絕,可天爺見憐,半夜之時卻又活轉過來。”
這人聽了嘖嘖稱奇,而四娘也婉轉告知將賠償的金餅全做了藥費云云。黃盛不知此人是誰,自然沒興趣細聽兩人敘話,恰巧街邊又正好有販賣胭脂香胰的攤販,他便掙脫四娘掌握跑去觀看。
四娘跟此人敘了好一會後,來人便託辭有事,告辭便走。這娘仨隨後又逛了會街市,這才坐上李壽的馬車,打道回府。
此後的時日,黃盛便在家與學院之間兩點一線日夜穿梭,至於二姐也在家中跟着四娘學起了女訓刺紅,外父每月給的十五貫例錢雖算不得大數,但足夠一家人支用,且有了福嬸操持伙食,娘仨也漸漸有了富態,便是以往臉瘦的二姐也胖了一圈,小臉頰兒堆起了嬰兒肥。
一晃眼,便到了這年的八月中秋。
中秋之夜,外父本是差人來喚,想要一家團聚,但四娘卻是謝了。只讓福嬸在後院擺上了香案,一家三口草草用了夜食,便在院中賞月。
哪知天下之事無巧不成,卻說月正中天之時,黃盛與二姐依偎在四娘身畔,正聽四娘說著嫦娥月宮之中的事兒,這院牆之外卻突然飛進一物正巧砸在了四娘的頭上,就聽四娘哎喲一聲,險些被這物砸得昏死過去。
黃盛急忙摸來一看,卻發現是一個裝有硬物的布袋兒,打開裏面裝的竟是百十枚制錢和幾塊散碎銀子。也在這時,後院牆頭突然探出了一個腦袋,這腦袋上面繫着黑色的襆頭,下面繫着一方黑色面巾,只露出一雙濃眉大眼。
見四娘以手撫額,指縫中似有血跡,這人急忙連聲告罪,跟着竟又拋了兩個布袋進來,便扭頭隱入了黑暗之中。
見四娘被銀錢砸破了頭,黃盛忙讓哇哇大哭的二姐去喚福嬸,還好四娘受創不重,僅是在額上被砸破了一個小口兒,讓李壽放了創葯后便止住了血。看着蒙面人拋來的布袋,李壽滿臉的苦笑,這讓黃盛生出了好奇:這半夜用錢袋砸人的傢伙,究竟是要作些什麼勾當?
“小郎君,這人定是遊俠兒!”李壽將錢袋中的銀錢一股腦倒了出來攤在桌上,略略一算,這每隻袋子裏莫約有五六百文的制錢和三兩多的散碎銀子。
“遊俠兒?”黃盛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
****
[1]:進士科三年一考,稱大考,皇帝因為天時人事所開的恩科不計其中。
PS:滿地打滾求收藏求推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