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寧死不遷 上

【第69章】 寧死不遷 上

?李漼自己並不知道,他的這個輕率決定將會搞出一場軒然大波。【無彈窗.】

且說李建出長安后經陸路至揚州,乘海舟南下,到任崖州是在咸通七年的正月十二。

此時整個海南島最大的官員是崖州招討使范聞松,按理說李建這個經略使當主政,而招討使主要負責治軍,可這范聞松早年也是京官,因為在王宗實扶立李漼的政治大戲中站錯了隊,這才被放至崖州,卻是早就在設法脫離苦海。也就是李建才將到任,范聞松便疏通了各路關節,以告病求醫的方式暫卸了招討使的職務,赴江南求醫養病去了。

因此,李建也就順理成章頂着經略使的名頭將整個海南島的軍政大權一把抓在手中。

話說回來,此時海南島的形勢也頗為複雜。

首先是兩漢在海南的統治持續時間並不長,而且是逐漸退縮的,三國到南北朝期間,對海南島的統治更是有名無實。可以說唐以前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的統治極不穩定,郡縣的設置時斷時續,統治地域也未及全島。

唐武德五年(622年),隋將馮容(洗夫人孫)率所部投降,獻土大唐,其地分為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其中崖、儋、振三州在海南島。而當時崖州又領四縣,分別是:顏城、澄邁、臨機、平昌,州治在顏城(今瓊山市)。儋州領四縣:義倫、昌化、感恩、富羅,州治在義倫(隋珠崖郡治,今儋州市)。振州四縣:寧遠、延德、臨川、陵水,州治在寧遠。三州共十二縣,隸屬高州總管。

到了貞觀元年(627年)在崖州置都督府,督率崖州、儋州、振州的軍事,都督由崖州的刺史兼任。貞觀五年從崖州中分出瓊州,領五縣:瓊山、臨機、萬安、富雲、博遼,州治在今之瓊山市。龍朔二年又以瓊州和振州一部新設萬安州,領四縣:萬安、富雲、博遼(割自瓊州)、陵水(割自振州),州治在萬安(今萬寧市)。天寶年間,改瓊、儋、振三州為郡,不久,又改為州。

到唐未,海南島共設置了五州二十二縣,其中崖州轄三縣:舍城、澄邁、文呂,州治在舍城(今海口市瓊山區)。瓊州轄五縣:瓊山、臨高、曾口、樂會、顏羅,州治在瓊山。振州轄五縣:寧遠、延德、吉陽、落屯、臨川,州治在寧遠。儋州轄五縣:義倫、昌化、感恩、洛場、富羅(毗善),州治在義倫(今儋州市)。萬安州轄四縣:萬安、陵水、富雲、博遼,州治在萬安(今萬寧市)。

待至貞元元年(785年),升瓊州為都督府兼五州的招討游奕使,取消崖州都督。咸通五年(864年),在瓊山南境黎峒(今定安縣境)置忠州,不久廢。

可你別看整個海南島此時有五州二十二縣,但實際上只有五個州府有少量漢民和唐軍,各縣之中絕少見漢人。而且此時整個海南島上居住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是俚人(黎族),總人口不過二十餘萬,連半個長安的人口都比島上的人多。

而且各縣基本上也都處於自治的狀態,大唐派去的官員少得可憐,幸虧當地的俚人相對來說比較遵紀守法,各縣大多都是縣官帶家眷和個把書吏守着縣衙,手下的衙役都不齊。

李建到任后,各縣的官員並未因他的是新任上官而前來拜見,理所當然認為他這經略使也是來釣魚養老的。李建也不以為意,而是開始着手清查州庫的各類賬目。李建掌長安一地政務經年,對這些方面自然是輕車熟路,不過旬日便查實了府庫中積存有大量的錢糧,還有不少經海南島周轉安南的軍資。

隨後,李建以縣學的名義舉行了一場考試,選拔出二十餘名漢族的讀書人晉為書吏,又張榜選了百餘名孔武有力的俚人作為衙役,開始了他的經略之路。

還別說,在種田方面李建相當有天賦,雖然他這輩子沒看過什麼穿越,可套路卻是無師自通。他並沒有急着按照黃盛的意思去搞鹽、鐵、人,而是帶着書吏和衙役巡查全島,一個縣一個縣的走訪,清查司庫,處理積案,對於一些連衙役都不齊備的縣府大加申飭,更將各地積存的錢糧都取了出來,募集當地俚人民壯修葺城防,整治街道。

這個做法自然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歡迎,而且李建開出的工錢又極為豐厚,很快就收買了人心。

用了差不多兩個來月的時間將全島巡視一遍后,李建也順路查看了黃盛圈出的鹿回頭,見此地果然開闊平坦並且渺無人煙,便就地徵募了兩百俚人就在鹿嶺上修建了一座木寨,將此地圈了起來。

李建返回治所后,便開始在海口灣(今秀英港)建築海港碼頭,而修建碼頭招募民夫的文告傳遞至各縣后,自然得到了當地俚人的擁護。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有三萬多青年民壯涌至舍城,而此時整個海南島的俚人也不過二十餘萬,可見李建的號召力有多大。

與此同時,二舅的傳教工作也展開順利,雖然海南島的俚人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但對佛教也不陌生,很快二舅就用不要本錢的聖光術砸出了近萬的信徒,並從其中選出了近千的信眾秘密遷往鹿回頭建設曬鹽場。

在信仰的號召之下,信眾們爆發出的勞動熱情自然不可小視,在一窮二白、無技術無指導無實物參照,僅憑黃盛寫下的數百字描述和一張草圖,就在鹿回頭岸邊修出了差不多二百餘畝面積的曬鹽場。

整個曬鹽場以青石為基,青磚鋪設,共分六層,階梯狀的鹽場將海水按照濃縮程度的不同進行調製,雖然期間遭遇過一次颱風,鹽場被颱風帶起的巨浪沖毀,但很快二舅便領着信徒將其修繕,此時每月可以曬出上好海鹽近萬斤,已由李建安排了唐軍水師的官船運往廣浙販售。

可以說,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李建這才算是剛剛在海南島上打開了局面,此時李漼一道聖旨要將他遷安南,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李漼自己並不知道,他的這個輕率決定將會搞出一場軒然大波。【無彈窗.】

且說李建出長安后經陸路至揚州,乘海舟南下,到任崖州是在咸通七年的正月十二。

此時整個海南島最大的官員是崖州招討使范聞松,按理說李建這個經略使當主政,而招討使主要負責治軍,可這范聞松早年也是京官,因為在王宗實扶立李漼的政治大戲中站錯了隊,這才被放至崖州,卻是早就在設法脫離苦海。也就是李建才將到任,范聞松便疏通了各路關節,以告病求醫的方式暫卸了招討使的職務,赴江南求醫養病去了。

因此,李建也就順理成章頂着經略使的名頭將整個海南島的軍政大權一把抓在手中。

話說回來,此時海南島的形勢也頗為複雜。

首先是兩漢在海南的統治持續時間並不長,而且是逐漸退縮的,三國到南北朝期間,對海南島的統治更是有名無實。可以說唐以前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的統治極不穩定,郡縣的設置時斷時續,統治地域也未及全島。

唐武德五年(622年),隋將馮容(洗夫人孫)率所部投降,獻土大唐,其地分為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其中崖、儋、振三州在海南島。而當時崖州又領四縣,分別是:顏城、澄邁、臨機、平昌,州治在顏城(今瓊山市)。儋州領四縣:義倫、昌化、感恩、富羅,州治在義倫(隋珠崖郡治,今儋州市)。振州四縣:寧遠、延德、臨川、陵水,州治在寧遠。三州共十二縣,隸屬高州總管。

到了貞觀元年(627年)在崖州置都督府,督率崖州、儋州、振州的軍事,都督由崖州的刺史兼任。貞觀五年從崖州中分出瓊州,領五縣:瓊山、臨機、萬安、富雲、博遼,州治在今之瓊山市。龍朔二年又以瓊州和振州一部新設萬安州,領四縣:萬安、富雲、博遼(割自瓊州)、陵水(割自振州),州治在萬安(今萬寧市)。天寶年間,改瓊、儋、振三州為郡,不久,又改為州。

到唐未,海南島共設置了五州二十二縣,其中崖州轄三縣:舍城、澄邁、文呂,州治在舍城(今海口市瓊山區)。瓊州轄五縣:瓊山、臨高、曾口、樂會、顏羅,州治在瓊山。振州轄五縣:寧遠、延德、吉陽、落屯、臨川,州治在寧遠。儋州轄五縣:義倫、昌化、感恩、洛場、富羅(毗善),州治在義倫(今儋州市)。萬安州轄四縣:萬安、陵水、富雲、博遼,州治在萬安(今萬寧市)。

待至貞元元年(785年),升瓊州為都督府兼五州的招討游奕使,取消崖州都督。咸通五年(864年),在瓊山南境黎峒(今定安縣境)置忠州,不久廢。

可你別看整個海南島此時有五州二十二縣,但實際上只有五個州府有少量漢民和唐軍,各縣之中絕少見漢人。而且此時整個海南島上居住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是俚人(黎族),總人口不過二十餘萬,連半個長安的人口都比島上的人多。

而且各縣基本上也都處於自治的狀態,大唐派去的官員少得可憐,幸虧當地的俚人相對來說比較遵紀守法,各縣大多都是縣官帶家眷和個把書吏守着縣衙,手下的衙役都不齊。

李建到任后,各縣的官員並未因他的是新任上官而前來拜見,理所當然認為他這經略使也是來釣魚養老的。李建也不以為意,而是開始着手清查州庫的各類賬目。李建掌長安一地政務經年,對這些方面自然是輕車熟路,不過旬日便查實了府庫中積存有大量的錢糧,還有不少經海南島周轉安南的軍資。

隨後,李建以縣學的名義舉行了一場考試,選拔出二十餘名漢族的讀書人晉為書吏,又張榜選了百餘名孔武有力的俚人作為衙役,開始了他的經略之路。

還別說,在種田方面李建相當有天賦,雖然他這輩子沒看過什麼穿越,可套路卻是無師自通。他並沒有急着按照黃盛的意思去搞鹽、鐵、人,而是帶着書吏和衙役巡查全島,一個縣一個縣的走訪,清查司庫,處理積案,對於一些連衙役都不齊備的縣府大加申飭,更將各地積存的錢糧都取了出來,募集當地俚人民壯修葺城防,整治街道。

這個做法自然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歡迎,而且李建開出的工錢又極為豐厚,很快就收買了人心。

用了差不多兩個來月的時間將全島巡視一遍后,李建也順路查看了黃盛圈出的鹿回頭,見此地果然開闊平坦並且渺無人煙,便就地徵募了兩百俚人就在鹿嶺上修建了一座木寨,將此地圈了起來。

李建返回治所后,便開始在海口灣(今秀英港)建築海港碼頭,而修建碼頭招募民夫的文告傳遞至各縣后,自然得到了當地俚人的擁護。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有三萬多青年民壯涌至舍城,而此時整個海南島的俚人也不過二十餘萬,可見李建的號召力有多大。

與此同時,二舅的傳教工作也展開順利,雖然海南島的俚人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但對佛教也不陌生,很快二舅就用不要本錢的聖光術砸出了近萬的信徒,並從其中選出了近千的信眾秘密遷往鹿回頭建設曬鹽場。

在信仰的號召之下,信眾們爆發出的勞動熱情自然不可小視,在一窮二白、無技術無指導無實物參照,僅憑黃盛寫下的數百字描述和一張草圖,就在鹿回頭岸邊修出了差不多二百餘畝面積的曬鹽場。

整個曬鹽場以青石為基,青磚鋪設,共分六層,階梯狀的鹽場將海水按照濃縮程度的不同進行調製,雖然期間遭遇過一次颱風,鹽場被颱風帶起的巨浪沖毀,但很快二舅便領着信徒將其修繕,此時每月可以曬出上好海鹽近萬斤,已由李建安排了唐軍水師的官船運往廣浙販售。

可以說,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李建這才算是剛剛在海南島上打開了局面,此時李漼一道聖旨要將他遷安南,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怒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怒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69章】 寧死不遷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