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昭儀殊勝 中

【第66章】 昭儀殊勝 中

?李漼到底是怎麼想的別說黃盛猜不透,就連徐貴妃這個枕邊人也是兩眼一抹黑。【全文字閱讀.】

不過,因為此事而歡喜的人卻不少,譬如李保幾位已經封王的兄長。李漼膝下的兒子不多,如今已封王者有魏王李佾、涼王李侹、蜀王李佶,郢王李偘,獨剩下李保和最小的李儼還沒有封王。

李漼單獨給李保找老師,又讓黃盛這個小狀元伴讀的消息剛傳出來,四人都是相當的震驚,不過這幫人打小就玩宮斗,玩到現在都沒被人玩死,自然有他們的強項,因此很快就查出李漼給李保安排的兩位教習都是國子監中出名的廢物活寶,心中不由大安。至於李漼找女官做妹娘的教習這事,反倒沒有一人放在心上,對他們而言有威脅的也就是李保,妹娘連顆香蔥都算不上。

而且,好消息還一個接着一個,很快內宮中又傳出了李漼準備徙王的消息。徙王也就是將他們這些封了王的皇子外放出去,封王之時各位皇子的封號也既是他們的封邑,比如說蜀王就是封的故蜀之地,而魏王就是封的故魏之地。

這個消息對於幾位皇子而言,既是喜也是憂,喜是因為他們終於能夠脫出長安這座天字第一號的牢籠,從此天高任鳥飛,憂的是若是近期之內宮掖有變的話,他們將失去繼承大統的絕佳機會。

不過從憲宗起,每一次的大位更迭都少不了血雨腥風,他們現在一個個都被困於宮禁之中,既聯絡不上朝中大臣,也沒有外戚幫襯,留在長安就是籠中之鳥,牢中困獸,若是將來大位有變,而他們不小心還站錯了隊,便只有人頭落地的份兒,想做太平王爺也未必可得。

所以,幾位皇子在得到消息之後便大勢收斂,只盼着李漼早日將他們外放出去。

而四位皇子中,唯一不高興的人自然不是別人,正是郢王李偘。雖然最早被他指派去徐貴妃處下夾竹桃的小太監已經被他叫人推進井中滅口,然後他又叫人將負責滅口的人二次滅口,可他還是惶惶不可終日。

就事實而言,他存心想要毒殺的只是徐貴妃一家,他幼年喪母,自小由宮人帶大,極是羨慕李保這樣有母親關懷的弟弟。可他又生在帝王之家,從小耳濡目染,行事不由魯莽狠毒了一些,當得到消息說他下的毒不但毒了徐貴妃一家,甚至連李漼也中了招,當時他差點就被活活嚇死,慌亂中更是手持佩劍在所居的宮苑中亂走,在畏罪自殺和殺出皇宮這兩個選項中舉棋不定。

幸好時候李漼沒有公開追查,他又本是在徐貴妃一家中招之前就將投毒的小太監滅口,所以直至此時事情都沒有敗露。不過他千算萬算,卻算不到自以為天衣無縫的隱秘之事其實早就因為他當日的失態之舉而暴露了出去,此時別說李漼、徐貴妃這些當事者早已知道,就連他的幾個兄弟也都知道了。

所以,李偘現在很不高興,因為這毒殺兄弟父皇的把柄讓他在諸王面前毫無進退的餘地,他現在反倒不想被分封出去。

也就在幾位皇子的惶惶不安中,內監終於傳來了消息,李漼決定在冬至祭天後為四王分別遴選王妃,成婚後徙王封邑。

咸通六年的冬至日,正是十一月二十六。

按照唐制,這祭祀前首先要舉行“大射”儀式,這是天子祭祀前為選擇祭祀人而舉行的射祀。大射禮結束后,祭天儀式隨後開始,分為祭掃、升陛、奠玉帛、薦毛血、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燔燎、賜胙等九項議程,全過程歷時約三個時辰左右。

作為五品的官員和皇子伴讀,原本黃盛也是要一同觀禮,不過李可及卻是以需要黃盛幫助籌備大演為名,將他借調了出去。李可及自然沒有說謊,因為這最終大演的舞台設定、曲目流程、過場轉換,卻都是在黃盛指導完成的。

首先,本次大演的場地雖然還是在大明宮內,但卻一改平素的設定,將舞台建在了太液池中。而李漼和百官觀賞的位置也從麟德殿的台階上搬到了池畔搭起的立體觀禮台,使得觀賞視角呈俯視的狀態。

另外,原本的大演開場時間也從祭天結束后的下午時段改成了入夜後,在舞台兩邊設置了六座高低不一的燈台,更配置出了四座內鑲銀鏡的射燈塔,為舞台提供了必要的燈光效果。

而這一切,毫無疑問都是出自黃盛的手筆,他之所以如此懂行,全是得益於他曾經工作過的搬家公司長期外包演出舞台的裝卸工程。

李可及也終於摸索出了四相琴的演奏方法,不過卻不是將琴架在頸下,而是如奚琴一般抱在懷中,對此黃盛覺得也好,全部照搬山寨味道就太重了。而李可及也不愧是有着此時頂級歌唱家和演奏家名頭的牛人,也不過月余的時間,就把四相琴拉得好似真是他研究發明的一般。

入夜,李漼引着群臣,攜徐氏、王氏兩位貴妃徐徐登上了觀演高台,自有司儀宣佈大演開始。

這唐朝的歌舞娛樂,極盡三千年華夏風物,所謂美輪美奐、精益求精,雖然一部《耀舞長安》被拍成了宮斗戲,但裏面許多描寫唐朝歌舞的場景卻多出自古文獻和唐時壁畫,從其中可見一斑。

卻說李可及排定的節目表,開場舞便是著名的《鳳來朝》,只見近百舞優着百色羽衣圍繞在一位扮演鳳凰的舞娘身邊翩翩起舞,而身穿金紅二色交織而成的綵衣,扮作鳳凰的舞娘則在四座射燈塔的重點凸出下做傲視群鳥之態,將鳳凰的高傲和高貴刻畫得淋漓盡致。

最後,鳳凰化作一抹長虹,在百鳥的簇擁下飛向觀禮高台,獻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條幅。

隨後安排的節目,多以曲藝雜耍為主,直待夜入二更,這才聽司儀報幕,下一個節目便是壓軸大戲《秦王破陣樂》。

李可及排的《秦王破陣樂》,除了在人選上有所創新用了邊軍悍卒,在形式上與之前的無數個版本並沒有什麼不同。不過,當隆隆戰鼓被一身血勇的百戰邊軍悍然敲響,一股子來自西域荒漠的彪悍之氣巍然如狂風一般橫掃而至,讓人從骨子裏感覺熱血沸騰。

鼓樂聲中,一隊身穿大鎧,披甲持戟的唐軍從舞台兩側以急急風的走勢魚貫而出,隨即成陣,演左圓、右方,先偏、后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之鎮,隊形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每擊必大喝一聲:殺!

李漼到底是怎麼想的別說黃盛猜不透,就連徐貴妃這個枕邊人也是兩眼一抹黑。【全文字閱讀.】

不過,因為此事而歡喜的人卻不少,譬如李保幾位已經封王的兄長。李漼膝下的兒子不多,如今已封王者有魏王李佾、涼王李侹、蜀王李佶,郢王李偘,獨剩下李保和最小的李儼還沒有封王。

李漼單獨給李保找老師,又讓黃盛這個小狀元伴讀的消息剛傳出來,四人都是相當的震驚,不過這幫人打小就玩宮斗,玩到現在都沒被人玩死,自然有他們的強項,因此很快就查出李漼給李保安排的兩位教習都是國子監中出名的廢物活寶,心中不由大安。至於李漼找女官做妹娘的教習這事,反倒沒有一人放在心上,對他們而言有威脅的也就是李保,妹娘連顆香蔥都算不上。

而且,好消息還一個接着一個,很快內宮中又傳出了李漼準備徙王的消息。徙王也就是將他們這些封了王的皇子外放出去,封王之時各位皇子的封號也既是他們的封邑,比如說蜀王就是封的故蜀之地,而魏王就是封的故魏之地。

這個消息對於幾位皇子而言,既是喜也是憂,喜是因為他們終於能夠脫出長安這座天字第一號的牢籠,從此天高任鳥飛,憂的是若是近期之內宮掖有變的話,他們將失去繼承大統的絕佳機會。

不過從憲宗起,每一次的大位更迭都少不了血雨腥風,他們現在一個個都被困於宮禁之中,既聯絡不上朝中大臣,也沒有外戚幫襯,留在長安就是籠中之鳥,牢中困獸,若是將來大位有變,而他們不小心還站錯了隊,便只有人頭落地的份兒,想做太平王爺也未必可得。

所以,幾位皇子在得到消息之後便大勢收斂,只盼着李漼早日將他們外放出去。

而四位皇子中,唯一不高興的人自然不是別人,正是郢王李偘。雖然最早被他指派去徐貴妃處下夾竹桃的小太監已經被他叫人推進井中滅口,然後他又叫人將負責滅口的人二次滅口,可他還是惶惶不可終日。

就事實而言,他存心想要毒殺的只是徐貴妃一家,他幼年喪母,自小由宮人帶大,極是羨慕李保這樣有母親關懷的弟弟。可他又生在帝王之家,從小耳濡目染,行事不由魯莽狠毒了一些,當得到消息說他下的毒不但毒了徐貴妃一家,甚至連李漼也中了招,當時他差點就被活活嚇死,慌亂中更是手持佩劍在所居的宮苑中亂走,在畏罪自殺和殺出皇宮這兩個選項中舉棋不定。

幸好時候李漼沒有公開追查,他又本是在徐貴妃一家中招之前就將投毒的小太監滅口,所以直至此時事情都沒有敗露。不過他千算萬算,卻算不到自以為天衣無縫的隱秘之事其實早就因為他當日的失態之舉而暴露了出去,此時別說李漼、徐貴妃這些當事者早已知道,就連他的幾個兄弟也都知道了。

所以,李偘現在很不高興,因為這毒殺兄弟父皇的把柄讓他在諸王面前毫無進退的餘地,他現在反倒不想被分封出去。

也就在幾位皇子的惶惶不安中,內監終於傳來了消息,李漼決定在冬至祭天後為四王分別遴選王妃,成婚後徙王封邑。

咸通六年的冬至日,正是十一月二十六。

按照唐制,這祭祀前首先要舉行“大射”儀式,這是天子祭祀前為選擇祭祀人而舉行的射祀。大射禮結束后,祭天儀式隨後開始,分為祭掃、升陛、奠玉帛、薦毛血、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燔燎、賜胙等九項議程,全過程歷時約三個時辰左右。

作為五品的官員和皇子伴讀,原本黃盛也是要一同觀禮,不過李可及卻是以需要黃盛幫助籌備大演為名,將他借調了出去。李可及自然沒有說謊,因為這最終大演的舞台設定、曲目流程、過場轉換,卻都是在黃盛指導完成的。

首先,本次大演的場地雖然還是在大明宮內,但卻一改平素的設定,將舞台建在了太液池中。而李漼和百官觀賞的位置也從麟德殿的台階上搬到了池畔搭起的立體觀禮台,使得觀賞視角呈俯視的狀態。

另外,原本的大演開場時間也從祭天結束后的下午時段改成了入夜後,在舞台兩邊設置了六座高低不一的燈台,更配置出了四座內鑲銀鏡的射燈塔,為舞台提供了必要的燈光效果。

而這一切,毫無疑問都是出自黃盛的手筆,他之所以如此懂行,全是得益於他曾經工作過的搬家公司長期外包演出舞台的裝卸工程。

李可及也終於摸索出了四相琴的演奏方法,不過卻不是將琴架在頸下,而是如奚琴一般抱在懷中,對此黃盛覺得也好,全部照搬山寨味道就太重了。而李可及也不愧是有着此時頂級歌唱家和演奏家名頭的牛人,也不過月余的時間,就把四相琴拉得好似真是他研究發明的一般。

入夜,李漼引着群臣,攜徐氏、王氏兩位貴妃徐徐登上了觀演高台,自有司儀宣佈大演開始。

這唐朝的歌舞娛樂,極盡三千年華夏風物,所謂美輪美奐、精益求精,雖然一部《耀舞長安》被拍成了宮斗戲,但裏面許多描寫唐朝歌舞的場景卻多出自古文獻和唐時壁畫,從其中可見一斑。

卻說李可及排定的節目表,開場舞便是著名的《鳳來朝》,只見近百舞優着百色羽衣圍繞在一位扮演鳳凰的舞娘身邊翩翩起舞,而身穿金紅二色交織而成的綵衣,扮作鳳凰的舞娘則在四座射燈塔的重點凸出下做傲視群鳥之態,將鳳凰的高傲和高貴刻畫得淋漓盡致。

最後,鳳凰化作一抹長虹,在百鳥的簇擁下飛向觀禮高台,獻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條幅。

隨後安排的節目,多以曲藝雜耍為主,直待夜入二更,這才聽司儀報幕,下一個節目便是壓軸大戲《秦王破陣樂》。

李可及排的《秦王破陣樂》,除了在人選上有所創新用了邊軍悍卒,在形式上與之前的無數個版本並沒有什麼不同。不過,當隆隆戰鼓被一身血勇的百戰邊軍悍然敲響,一股子來自西域荒漠的彪悍之氣巍然如狂風一般橫掃而至,讓人從骨子裏感覺熱血沸騰。

鼓樂聲中,一隊身穿大鎧,披甲持戟的唐軍從舞台兩側以急急風的走勢魚貫而出,隨即成陣,演左圓、右方,先偏、后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之鎮,隊形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每擊必大喝一聲: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怒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怒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66章】 昭儀殊勝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