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金陵之戰
青年問道:“師父,你認識那老頭?”
李濟塵答道:“嗯,有一些淵源,一個沒骨氣的傢伙。”
青年繼續纏着說:“那人是不是已臻化境,師父您說說唄。”
李濟塵有點出神,頓了一晌后,緩緩說道:“師父八歲被領入金陵派,那時正是姜齊最強盛之時,金陵派是南唐國的國派,而且作為天下第一門派已經很久了,很多中小門派都依附着金陵派,剛才那老人姓遲名源,和我差不多年歲,是金城派掌門弟子,金城派當時是金陵城裏的第二大派,表面上是本派的附庸,但事實上是陳氏用來掣肘我們的,齊國快要攻到廣陵江時,南唐尚有二十萬水師,水師戰力遠在北齊之上,那金城派都是貪身怕死之輩,一力慫恿李氏投降,也希望在改朝換代之時取代金陵派的地位。陳氏建國百餘年早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過審時度勢的本事倒是不小,聽了金城派的讒言,在賣了幾位主戰的忠臣之後,勾搭上了齊國南征主帥,也就是現在吳王的祖父,總算保住了陳氏一脈,還成了齊國的三大世家之一。而金城派也迅速擴張,處處壓制金陵派,那時金陵派出了不少叛徒改投了金城派。後來姜琮興武舉,楊征為首的六魔尋釁天下門派,當時遲源已是金城派掌門人了,估計剛剛通了八脈,他很想讓金城派得到朝廷認可,更是從金陵派挖走了兩名長老,希冀在與六魔的三戰中能取得一勝,只是最終三戰慘敗,兩年後金城派就因財力問題解散了,他遲源後來也沒有從軍從政,想不到縮頭烏龜一樣做了陳家的護院。”
青年繼續問首:“師父,那遲源現在是個什麼水準?他當年出戰了嗎?當年金陵派戰績又如何?”
李濟塵說道:“那年應該正是此人心氣最高之時,他壓軸想挑戰楊征,後來三招而敗,但不以為恥,反而引以為榮,後來得知,楊征本以為金城派名聲在外,總有些壓箱底的本事,不想那掌門人全力而為的三招如此不堪,更是接不了自己只出了三分力的半招,故在考評龐大的金城派時一點都不留情面,直接將金城派打入凡塵。我估計遲源應是得知真相后壞了心性,這麼多年還在八脈徘徊,遲遲進不了湧泉之境。那時我們金陵派規模雖然小了很多,好在底蘊尚存,三戰勉強算是兩平一負,在六魔的考評榜上排名第二,才有了現在獨立的地位。”
“師父,能再說說金陵派和六魔的那三戰嗎?”
“當時的金陵派已遠不如昔了,為了維持門派,無奈取了個巧,想用田忌賽馬之策,讓實力最強的大師兄先戰,也就是現在盧掌門的師父,也虧得六魔打過金城派后輕敵,派出了實力最弱的姜杉,就是現在的太子爺先出戰,姜杉雖年紀輕輕,但盡得雲門派真傳,最狠的是鬥志極其強悍,我師兄佔盡上風卻無法取勝,若要分出勝負想必就是生死之戰了,師兄仁義,主動收手,算是打了個平手。”
青年男子道:“嗯,這一戰我聽家裏人說過。”
李濟塵接著說:“第二戰是我掌門師叔和二魔何青山之戰,何青山是華山派弟子,華山、全真、金陵三派鼎立百餘年,姜氏立國后,華山派凋零得比金陵派還慘,不曾想出了何青山那樣的天才,我掌門師叔當時已踏入御風境,何青山只是湧泉中境,八脈之上本就鳳毛麟角,到御風境者更是屈指可數,但境界只是內力的劃分,並不等同與戰力,何青山追隨楊戰黃沙百戰,技擊之術無與倫比,那一戰雖然只一柱香時間,但看得為師心神蕩漾,一生受益。何青山風姿卓絕,既重鍊氣,又重練體,出手行雲流水,無懈可擊,師叔一開始就處於下風,只能憑深厚內力苦苦支撐,在重壓之下,也將本門絕學發揮得淋漓盡致,技窮之後更是坦然認輸。那一天對決之後,何青山與我師侄三人復盤到深夜,為人極其光明磊落,決不像是賣主求榮的宵小之輩,我金陵派能有今日之成就,與何青山那一夜的深交功不可沒。”
從山門到寺廟的山道平緩寬闊,領取賑粥的兩列隊伍在山道左側,李濟塵三人隔了一丈左右在山道右側,三人邊談邊走,比隊伍的速度更慢,李濟塵停頓了一下話語,望向左後方的賀齊舟,賀齊舟對那三人的對話極感興趣聽,故意走得很慢,此時已經掉到了隊伍的最後方,當聽到何青山這個名字,一股莫名的憤怒湧上心頭,表情有了些猙獰,而林川卻是一句也聽不真切,只是知道賀齊舟在聽對面的竊竊私語,也只是默默跟着。
前方寺廟裏已點起了燭光,賀齊舟看到李濟塵投來的異樣目光,心想,不好,偷聽被發現了,吐了吐舌頭,向那明明已是七老八十的“中年人”拱了拱抱拳的雙手,以示歉意,心想可惜後面估計聽不到什麼了,下次找到陸寶根那個混蛋一定要他好好講講楊征他們的故事。
李濟塵身邊的青年人也有所察覺,詫異地問道:“師父,那兩個傢伙能聽到咱們說話?是不是學過暗藏氣機的法門?我怎麼看那個個子高點的出手時只是用了腕勁,連一絲內力都沒使上?”
李濟塵其實聽到賀齊舟對衛進賢招式的評價時就有點刮目相看,更是欣賞賀齊舟那飛石一擊的時機手法,故而不刻意壓低聲音,對身邊的青年說道:“你看得很准,他們沒有隱藏氣機,這類功夫一般都是大門派的不傳之秘,而且沒有六脈的功力根本就學不會,只有一種人是例外,那就是時時刻刻故意隱藏氣機,控制脈動、呼吸,通過長年的訓練也可能瞞過比自己境界高的人。”
青年人道:“是不是間諜、刺客這種人?”
“不錯,碰到這種人要萬分小心,他們往往能靠偷襲,戰勝比自己高兩三個境界的高手”,李濟塵接著說:“那小子境界太差,但聽力、目力比你要好,遠超六脈的水準,唉,可惜了。”
那青年不服氣地回頭瞪了一眼賀齊舟,賀齊舟一邊還在暗暗慶幸他們說話並不避着自己,聽了李濟塵的話,就想起了陸寶根,湧上了一肚子的冤氣,心想,是不是自己一脈不通,那老小子就再也不現身了?
許姓青年繼續問道:“師父,你還沒說你自己的那一戰呢。”
李濟塵看了一下心澄方丈,說道:“說來慚愧啊。”
老方丈接過話題說道:“老衲那一日也在場,大齊朝廷最終目的的就是將天下武學收歸國有,故誠邀當地名門正派觀戰,以此震懾這些門派。真珠先生那一戰絲毫不比前一場遜色啊。老衲能瞧出真珠先生那時已進入湧泉境,而楊征的境界卻從始至終都沒看出。
金陵派的功夫講究正大光明、后發制人但遇到生死相搏時卻過於平穩,真珠先生在金陵派中好似異類,並不拘泥於師門所學,對招式功法總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改進,對敵往往能因人而異,出手迅猛果斷,這點與楊征、何青山他們反而更加類似,雖然境界比前兩位同門稍低,但戰力絕對不弱。
這一戰雙方都是用劍,李先生應該是吸取了前一戰的教訓,一出手就是雷霆之擊,一樣的招式卻是不一樣的節奏、力度,甚至還融入了前面兩戰對方用過的招式,楊征應是始料未及,接連退了二十餘步才穩住身形,真珠先生搶攻了四百餘招,居然沒有一招是重複的,而楊征就這樣硬生生接下了這四百餘招,連一招都沒有還手。嘖嘖,真是攻得行雲流水,守得滴水不漏,前一戰看得不過癮,這一戰那真叫精彩啊。然後……”
“然後有一招我重複了,這一招是雨打芭蕉,其實還是有點變化的,不是我使不出別的招式,只是覺得這一招可能有機會繼續壓制對方。”李濟塵接過話題繼續說:“接着楊征就出招了,可能是看到這一招重複的,有了預判,更多的可能是以為我技窮了,不願再浪費時間”。
“老衲覺得兩者的成份都有一點,但前者的可能更大一點,那四百多招真是太驚艷了。接着楊征就遞出了兩招劍法,這兩招老衲三十餘年都未曾忘記,可憐三十餘年過去好似又從未記起。”
李濟塵接着道:“楊征對我那一招雨打芭蕉視而不見,迎上半步,口中輕輕念出兩個字:“風起”,然後提劍輕輕向上撩起,呵呵,我自鳴得意的那一招頓時化為烏有,一股似狂風般的劍氣隨着他劍尖上提向我湧來,我能感到無數的劍尖從四面八方襲來,明明知道是虛中帶實的招數,卻無論如何也不知那實招在何處,情急之下以劍代刀,使出了潑風刀法,用實招在四周築起堤壩。果然,我們雙劍沒有沾到一點,他那一招全變成了虛招,一招尚未使完,他的劍剛提到胸口又上前一步,遞出第二招,嘴裏輕念“雲涌”二字,寶劍似波浪般顫抖着橫削過來,一陣陣劍意如雲霧般從潑風刀的間隙滲入。這時我心裏其實差不多已經絕望了,但想到金陵派兩百年基業就在這一戰了,就狠了狠心,將體內所有真氣都貫注到劍尖,撤去所有屏障,迎上去直刺對方胸口,想搏得個兩敗俱傷,而楊征僅僅是將橫削的劍一轉腕,就格開了我的搏命一刺,然後……”李濟塵對那一刻記憶猶新,講到此處忽然陷入沉思。
“然後怎麼了?”三個聲音幾乎同時響起,原來賀齊舟和林川不知不覺脫離了隊伍,漸漸走到了方丈三人身後幾尺的距離,兩人和瘦削青年同時發問。
“然後楊征遞出了第三招,輕喝一聲“山崩”,寶劍似大刀一般從頭頂劈落,我已提不出一絲真氣,無數劍氣刺得我只能閉眼,下意識地舉劍格擋,我知道像他那樣的招式一經使出,是絕對收不住的,那時是我第一次感到死亡即將降臨。然後……”李濟塵又停頓了一下。
“又來?然後呢?”賀齊舟嚷道。
方丈接著說道:“然後我看到楊征一劍下劈,李先生舉劍格擋,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爆裂聲,李先生倒在三丈開外,楊征的御賜寶劍斷為九截。楊征扔掉手上斷劍,說了兩個字:“平手,”轉身就離開了。金陵派達到了兩平即一勝的最低要求,保住了山門的獨立性。真珠先生一戰成名,“北元寶、南真珠”開始名聞天下。”
“其實是前兩招我已竭盡全力,當楊徵發現我已無抵抗之力時,第三招已經使出了一大半,他強行將外溢的真氣全部收回,連那柄御賜寶劍都承受不住這一招的霸道真氣而炸裂開來,反噬之力估計使自己也受了內傷,反而我卻只是受了一點輕傷。後來楊征同意將那柄斷劍贈於金陵派,我們仔細研究過那柄劍,是真正的神兵利器,別人都以為是被我的劍震斷的,呵呵,能將那樣剛中帶柔的寶劍震成寸斷,楊征至少是到了御風境了,但他大部分時候只用八脈巔峰的實力來接招,說實話,真的全力施為,我絕對接不了他三招。那日只有何青山留了下來,復盤了雙方的所有對戰,然後何青山將楊征所用的三招毫無保留地贈與本派,說是因為我接住了兩招,所以就贈送兩招,然後說他從我最後刺出的那劍中體悟出了一直困擾他的一個難題,所以第三招算是交換。那套劍法源自華山,經楊征和何青山改進后脫胎換骨,威力無雙,掌門師叔和我們師兄弟兩人對何青山和楊征更加嘆服,我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以這三劍為基礎,結合金陵派的功法特點,新創了廣陵七劍,從而奠定了擠身六大門派的根基。那柄斷劍現在成了本派鎮派之寶,不僅僅是因為從它開始才有了廣陵七劍,更是源於楊征通過何青山的贈言:“劍如君子,寧折不彎,家國天下,我輩武夫若無大智,豈可無大勇?”,老掌門欣然取其“大智大勇、寧折不彎”八字為我派宗旨,世間門派均稱他們六人為毀門奪派的六魔,但對重塑我派而言,稱為六仙絕不為過。”
“師父,弟子明白了”,許姓青年低頭說道。
心澄方丈亦道:“善哉,老衲受教了。”
眾人早已在廟門口停下了腳步,心神激蕩的賀齊舟說道:“何青山那叛徒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