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黃巾之亂一

第一章 黃巾之亂一

清晨,鉅鹿城外三里處。

“兄弟們,隨我衝進鉅鹿城內!殺光貪贓官吏!”

伴隨着李臨突如其來的一聲暴喝,數以萬計的民兵沖向鉅鹿城門!

官兵見對方來勢洶洶,聲勢浩大,紛紛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漢朝的軍隊,不過如此,兄弟們,沖!!!”

很快,李臨便率領着聲勢浩天的軍隊衝破了城門,直奔城內而去。

而鉅鹿城內,由於張角的策劃和組織,鉅鹿城內的所有大小官吏早早便被抓了個齊全。

但見大小官吏一字排開,跪倒在地,哀嚎聲此起披伏,祈禱着那不可能的放生和救贖。

張角手持九節杖,身着太平清領道袍,端起一碗符水,口中默念咒語。

良久,將符水緩緩灑倒在了地上,用以祭天,老天似有回應,漸漸下起了瓢盆大雨。

見此情景,大家更加相信,眼前的張角着實為仙人下凡,順應天命,高舉起義大旗!

“臨兒,天時已到,暴雨將至,誅殺貪官!”

“諾!!!”

李臨頃刻間手起刀落,眼神和行動中沒有透露出一絲憐憫,親自斬殺了那一排官吏……

公元184年,正值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宏在位之際。

由於東漢的腐敗,導致宦官專政,大量的賣官鬻爵,使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一片烏煙瘴氣之下,勢必會導致百姓們的觸底反彈,破釜沉舟般的反抗!

於是乎一句口號,響徹了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隨即而來的便是,張角掀起了一場震動天下的農民起義。

張角軍皆頭裹黃巾,象徵黃天,該軍隊也稱為黃巾軍,史稱黃巾之亂。

黃巾軍規模甚是浩大,聚眾三十餘萬人,張角將黃巾軍劃分為三十六方。

其中,大方萬餘人,小方亦有六、七千餘人,每方設有一位渠帥領軍。

李臨,便是這三十六方渠帥之一,深得張角信任,統領軍隊萬餘人。

而這李臨並非生於東漢末年,他在千禧年出生,是個00后,今年22歲。

在一次入西藏的登山之旅中,不慎摔倒墜落懸崖。

再次醒來時,已經來到了公元183年,也就是黃巾之亂拉開序幕的前一年。

那時的張角,還正在廣泛宣傳《太平經》。

他反對剝削、斂財,主張平等互愛的學說、觀點,深得窮苦百姓的擁護。

此外他還有兩個弟弟,叫張寶和張梁。

也被派出去遊歷四方,發展徒眾,“以善道教化天下”。

李臨自幼酷愛歷史,對於東漢末年,直至司馬家起事,建立晉朝,

這一系列的歷史事件均有所了解。

很清楚地知道,黃巾之亂避無可避,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

既然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混進官兵的隊伍,對黃巾軍進行壓制。

當今之計只能先假裝做個張角的信徒,他時若遂凌雲志,再自立門戶也未嘗不可。

畢竟做個信徒,當個起義的兵,也比時下民不聊生,任人宰割的百姓要好上一些。

靠着這股念想,李臨在這個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世界努力摸爬滾打着,學習着古人的生活方式。

從一個有車有燈的現代城市,到一個連電都沒有的世界,確實吃了不少苦頭……

並且這段時間裏,李臨還一路打聽鉅鹿城的大致方向,往那個方向趕去。

憑藉自己對歷史的了解,李臨知道張角是鉅鹿人,黃巾起義的主要據點便是在鉅鹿。

終於有那麼一天,二弟張寶遊歷來到了李臨暫時歇腳的村莊。

只見那張寶一身青衣,嘴中念叨着“免費治病,普渡眾生”,在村莊裏來回蕩悠。

村莊本身就貧窮落後,平日裏就是連個山野大夫都不曾見得。

村民生了病,若是小病尚可自愈。若是患了大疾,此生基本就要畫上句號了。

這番見到個活醫生,患病的村民哪裏顧得上這人是否醫術高超,聽聞是免費的便一擁而上了。

那李臨卻在一旁默不作聲,細細觀察,倒要看看這廝有多大能耐。

此刻尚不知眼前這人,究竟是張角本尊,還是弟弟張梁或者張寶,又或者是其他相關的人……

張寶出來遊歷前,跟着哥哥張角學習了不少。

在民間傳統醫術的基礎上,加以符水、咒語,為人治病,並以此為掩護,大肆宣傳招納信徒。

這張寶治病,也會挑活,專找病輕好醫的下手,搞些簡單的藥草搗碎,

放入熱水中混合,最後貼上一道符咒在碗底。

這村民喝了貼着符咒的藥草水,被告知隔日便可見效,回家好生歇息。

而那些患了大疾的村民,張寶會解釋自己暫時沒有那麼多的藥草,

日後會再次歸來醫治,同時會為這患疾的村民祈福。

這一幕幕,李臨都盡收眼底,心道:好傢夥,我以為真有什麼法術,

這也不過如此,要是我懂點藥草,我也能來這一套。

但是現實就是如此無奈,李臨不懂也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學得藥草的運用和知識。

便只能看着心痒痒,暫時無法培養自己的勢力和信徒。

可張寶這一路走遍四方,閱人無數,

而且張寶生性謹慎小心,早早就察覺到了有人在暗中偷窺自己。

張寶先發制人,沒有給李臨過多的思考時間,

發難道:“小子,我看你身上並沒什麼病疾,站這作甚呢?”

李臨深知眼前這人得罪不起,

若是得罪了,將來要在黃巾軍里混個一官半職,恐怕也要遭到排擠。

“在下聽聞村裡來了個活菩薩,免費為人治病療傷,故在此觀望,

敢問尊姓大名,為何要幫助我們?”

“我乃是鉅鹿人士,距離此村莊約五十里,名叫張寶,

聽從家師旨意,救死扶傷,以保各地平安樂業。”

果不其然,李臨的判斷是正確的,當即接嘴道:

“在下李臨,原本是華亭縣人士,自幼父母雙亡,故在外漂泊流浪。”

(三國時期,現如今的上海為華亭縣,陸遜曾因為戰功封華亭侯。)

“哦,怪不得,我聽你口音也不像是本地人,

看你衣着破爛不堪,面黃肌瘦的樣子,我相信你說的是實話。”

這張寶一方面看李臨說話的時候情真意切,

另一方面他的確也是衣不裹體,窮酸消瘦,根本對自己構不成危險,便放鬆下了警惕。

此刻的李臨,表面看似平靜如水,實則內心慌張不已。

這張寶在歷史記載里也沒被過多描述,也沒被讚揚過多有才華,沒想到也是個人精。

要不是自己在腦海里演練過無數次,見到這些人的時候,該怎麼應對,恐怕剛才已經露出了破綻。

看來以後但凡是被載入史冊的文臣武將,都需謹慎面對,個個都是有一手的人物。

當然張寶也只是一時放下了戒備,並沒有信任李臨的打算,但是張寶需要在此地留宿一夜,

畢竟要等到藥草展現效果,令眾人拜服,才可以開始宣傳道教。

而李臨也是早早就知道張寶的心思,便主動安排道:

“張寶先生,你願意無償幫助我們這些難民,在下感激不盡。

如若不棄,今夜請留宿在此,你我二人痛飲一番,我這就去為先生備上酒菜。”

張寶猶豫了片刻,道:“那就謝過李臨兄弟了,我便在此留宿過夜。”

嘴上是勉為其難地答應了,張寶心裏是在犯嘀咕的,

這他娘的窮鄉僻壤,讓老夫席地而睡不成?

睡覺還則罷了,眼一閉也就熬過去了,可是這吃啥呢?

只不過這張寶對眼前的小子也有些許興趣,他也想看看這小子能備出什麼樣的酒菜來。

李臨小時候也是玩過彈弓彈珠的小屁孩,也是個爬樹掏鳥窩的頑皮鬼,說罷便急匆匆上山去了。

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拎着一隻兔子,夾着幾隻麻雀下山來找張寶了。

至於酒水,鉅鹿一帶的百姓大部分以釀酒賣酒為生,

李臨從那些被張寶治療過的病民家中,輪番討了幾口剩酒,東拼西湊硬是整了小半壺。

這一下有酒有肉,可把張寶高興壞了,

別的不說,如果能拉這小子入伙做個信徒,至少是能夠有吃有喝。

這一夜兩人吃得分外高興,促膝長談,聊天論地,互相都被對方的見解和想法驚艷到了。

在李臨眼中,其實張寶也算是個有學問的人,天文地理等等都有所涉獵,

甚至軍學、排兵佈陣方面張寶也算是小有心得,只不過是大家都沒實操的機會。

而張寶也是大為震驚,想不到這落魄的小村莊也算是卧虎藏龍,這不起眼的小子,

聊起軍事,聊起內政,居然都有不錯的底子,興許將來真能為自己大哥張角所用。

所謂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張寶心想,這李臨可能是舉於村了。

次日,那些被張寶治療過的病民,果然有所好轉,但沒有全部好透,不過這藥草的確是有效。

當張寶再次出現在病民面前,大部分病民都跪倒在地,拜謝張寶的恩情。

而張寶也就此順水推舟,開始宣傳起太平道教,在眾人心裏埋下了日後起義的種子。

這一次受傳教的村民約有500餘人,並且十分敬仰張寶,張寶自己心裏也頗為滿意。

而他最滿意的是,他覺得李臨也被自己成功“洗腦”了,

可能當下還沒徹底信服,但至少也是看得出來,李臨日後也會響應他的號召。

如此良才,若能為己所用,美哉美哉。

此刻李臨提出要和張寶一起回鉅鹿,參與更多道教修行。

實則也是為了進入太平道的中心地帶,好儘早有偶遇幕後主腦張角的機會。

而張寶回曰:

拒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思謀安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思謀安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黃巾之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