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造蒸汽輪船和擴建重工業

第九十二章 造蒸汽輪船和擴建重工業

搞定下龍灣的事,給下龍灣城留下一個團作為守衛,給方鴻一留下100名工人作為骨幹,顧二帶着楊七和其餘的人員返回關度。

有了煤礦,有了蒸汽機,顧二要造蒸機輪船。

顧二找來李子慶、劉二江,問他們:“500噸級別的造船技術你們吃透沒有?”

李子慶說:“早就吃透了,只等師傅你下令。”

“好,如今給你倆一個任務,造500噸蒸汽動力輪船,這是圖紙。另外,你倆抓緊時間研究1000噸級和2000噸級的造船技術。小船在海上航行太顛簸,不舒服,我們要抓緊時間造出更大的船。”

接到任務的李子慶和劉二江回到造船廠立即行動。

第一步是要造一個新的船塢。五百噸級的船長度都超過了四十五米,寬度超過了八米,原有的船塢太小,造不了這個級別的船。

經過研究,設計的新船塢,長六十米,寬十米,深四米。天車系統不像以前一樣用木結構的,直接設計為鋼架工字梁,起吊裝置為定滑輪和動滑輪組。

設計好船塢之後,兩人向顧二打《建造新船塢申請報告》。

顧二在報告上批示:同意。請唐維祥調派工程施工人員建造,請鋼鐵廠、水泥廠、磚窯廠按需要提供材料。

拿着顧二批示的報告,兩人去找唐維祥要工人,跑鋼鐵廠、水泥廠、磚窯廠調配物資。

唐維祥調來500工人挖了5天,才把坑挖好。接着鋪紅磚,抹水泥,又花了5天。然後架設天車系統,因為鋼樑之間有多處要用鉚接結構,花的時間略長,用了十二天。

總之,前前後後花了二十二天時間才把新船塢建好。

但是,還不能立即造船,因為鋼鐵龍骨還沒有送到。

李子慶、劉二江跑去找鋼鐵廠負責人蔡小乙、丁三強,摧促鋼鐵龍骨。

丁三強說:“你們來催我可是找錯人啦,我雖然負責鋼鐵廠,但我主要管的是煉鐵車間,生產鋼鐵龍骨是鑄造車間的事,你們應當去找李大成。〞

兩個人於是又跑去找李大成。

鑄造車間很熱,李大成正滿頭大汗地在工作。

李子慶、劉二江等李大成稍空,把他喊到車間外面,催要鋼鐵龍骨。

李大成一臉無奈的說:“你們也看到了,鑄造車間忙得很。前段時間一直在忙着給你們鑄造工字梁和滑輪,前幾天才開始鑄造龍骨。這個龍骨除了中間一根粗大的主龍骨之外,邊上的肋骨縱橫交錯有幾十根。主龍骨已經鑄造好了,你們今天可以運回去,但肋骨全部造好還得再等三天。”

三天後,龍骨運到了造船廠。單個的龍骨配件重量普遍都達到了四五百斤,用天車系統把他們吊起來然後慢慢地一節一節的鉚接裝配。

架好龍骨,鋪船的外殼,然後裝配內部結構,在機艙裝好鍋爐和蒸汽機,最後給船刷上油漆。

從顧二下達建造任務,到第一艘蒸氣輪船下水,整整花去了三個月的時間。

接下來造船廠一面繼續生產五百噸級的蒸汽輪船,一面開始準備建造千噸級的蒸汽輪船。

當造船廠開始造蒸汽輪船的時候,顧二已經感覺到現在重工業生產產能太小,趕不上生產需要。

顧二和劉大光商量,將福建農戶調一部分進三原區農莊和河間區農莊,將原有的農莊工人替換出來。

因為這些工人經過了幾年的掃盲運動,都具備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並且受基地供養多年,具備了較高的忠誠度,適合將他們充實進工業工人隊伍。

用這個方法,將兩千多名工人充實進了工業工人隊伍。

另外,擴大生產,鐵礦石的產量也必須相應的提高。鴻基煤礦有20000安南民扶,從中撥了3000人,連家屬一起調到涯州鐵礦。

第一個煉鐵高爐已使用一年多時間,磚石外殼的高爐使用壽命短,快到期了。而且,由於工業產能的擴大,第一個高爐鐵的產量已供應不了生產需要。

在顧二佈置生產500噸級輪船時,第二代高爐也開始建造。

先是鑄造高爐外殼。

這次要建造的高爐,按顧二的設計,直徑4米,高16米。

這個高爐有效容積200.96m,是第一代高爐的11倍。

這就是工業升級的力量。

第一代高爐,是從無到有,實現的是零的突破。所以,第一代高爐小。

但只要實現了零的突破,工業升級的力量就十分巨大。

如今關度基地蒸汽機技術已突破,真正進入機械動力時代。有了機械動力,工業這頭怪獸力量十分驚人。

在這次工業升級中,鑄造車間由原來的幾十號人增加到幾百號人,天車和運輸系統由人力升級到蒸氣動力。鑄造能力由原來只能鑄造幾百斤的坯件,到現在能鑄造幾噸重的坯件。

煉鐵技術支撐了鑄造車間的升級,現在鑄造車間的升級為煉鐵技術升級又提供了條件。

新設計的高爐外殼總重100多噸,按1米一截來鑄造,分成16截,每截重量達6.25噸。這麼重的坯件,在鑄造車間沒有升級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生產的。即使是在如今已經升級的鑄造車間,生產這麼重的坯件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還有一個挑戰,就是外殼的安裝起吊。每截6噸多的重量,不是腳手架能承受的。必須在在高爐地基周圍建4個20米高的磚柱,並架上起重絞鏈,用機械動力拉動絞車,這才能把爐殼吊起,一截一截的拼裝。

儘管困難很多,挑戰很多,但顧二勢力花了8個多月的時間,把新的高爐建造好了。

投入生產後,新高爐每天出12爐鐵水,每爐鐵水30多噸,每天產量達400多噸。

在建新高爐的同時,還建了配套的鍊鋼轉爐。以前受機械動力的制約,鼓風和轉動力量都不夠,只能採用坩堝鍊鋼法。現在條件成熟了,這次重工業生產升級,直接一步跨越到了轉爐鍊鋼。

由於獲得了鴻基煤礦,關度基地進入蒸汽動力時代。進入蒸汽動力時代,重工業生產迎來一次大踏步的升級。

崇禎六年十一月找到鴻基煤礦,崇禎七年十一月完成第一次重工業升級。

“都是煤的功勞啊,要不然也沒有這麼快完成第一次工業升級。安瀾國,看在你們為我提供的鴻基煤礦的份上,將來對你們也不能太差了。”

心情不錯的顧振漢自言自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建基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回到明末建基地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造蒸汽輪船和擴建重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