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 索要邊鎮 (2)
既然答應割讓中山、河間二鎮給金國了,朝廷已經催辦過好幾次了,並派人陪同金人去接收,但負責守城的官員不執行,將朝廷派去的官員趕出了城池。作為聖上,欽宗趙恆為什麼一直不肯明確且堅定地將中山、河間二鎮割讓給金國?一來,欽宗捨不得;二來,許多大臣反對。
從欽宗個人來講,那是祖上打下來的江山社稷,來之不易,豈能輕易就割讓給他人?從主戰的大臣們來講,太原、中山、河間乃北方邊鎮,在邊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絕對不能割讓給敵國。把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割讓給金國,就等於自動打開了北方邊防的大門,任由敵軍進入,敵國兵馬就可毫無阻擋地直驅汴京,後果不堪設想。
但朝廷中一些身居高位的主和派大臣卻極力主張割讓中山、河間二鎮。在這些主和大臣們看來,割讓中山、河間二鎮,可維護和金國的關係,若因朝廷拒不割讓中山、河間二鎮而惹惱了金人,招致金人再次南下,估計連汴京都不保,又如何能保全中山、河間二鎮?!既然到那時不能保全二鎮,還不如現在就割讓於金人,避免因此而引發戰端。
為了儘快將形勢穩定下來,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等主和派多次奏請欽宗,請求儘快將中山、河間二鎮割讓於金人。對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等人的奏請,從當前形勢上講,欽宗覺得應該答應,應該儘快割讓中山、河間二鎮,避免與金國發生戰事;從欽宗個人情感上來講,割讓中山、河間於金人,萬萬不可接受。太原是金人奪去的,沒有辦法;中山、河間就在朝廷手中,為啥要割讓給金人?
對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等人的奏請,欽宗猶豫不決,不予明確答覆。
耿南仲等人見欽宗既不說要割讓中山、河間於金人,又不說不割讓中山、河間於金人,心裏就非常焦慮,怕夜長夢多,生出事端,遂以前期戰事損耗巨大,朝廷無力承擔大量閑置兵馬的開支為由,將河北一帶禁軍裁減、令其復原回鄉。
耿南仲等人的這一做法,一來是為了討好金人,二來是給欽宗施加壓力,促使欽宗同意儘快割讓中山、河間。
耿南仲等人裁減北方邊鎮兵馬的舉措,引起主戰派極大不安。中山知府詹度、河間知府陳遘就特別不滿意。前番金軍入侵,朝廷即派人令詹度、陳遘割讓中山、河間,詹度、陳遘拒不執行命令,一直堅守着中山、河間二鎮,以至於二鎮一直在宋朝手中,金國因此非常不滿意,催促着宋朝朝廷交付中山、河間二鎮。
現在,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等人以戰事損耗大,朝廷財力不足為由,裁減河北禁軍員額,令詹度、陳遘等人非常不安。對耿南仲等人的相令,詹度、陳遘自然是不執行,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甚是惱怒,遂停止了中山、河間的兵馬供給,想以此逼迫詹度、陳遘裁減兵馬。
詹度、陳遘無奈,只得求助朝廷中的主戰大臣。他們求助的人就是回京復命的河北轉運使李綱、開封府牧張叔夜、御史中丞秦檜等人。
詹度、陳遘分別修書於李剛、張叔夜、秦檜。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汴京。等詹度、陳遘派出的人到了汴京,才知道李綱、張叔夜已被朝廷貶黜出京,主戰派中最有影響力的也就剩下御史中丞秦檜了。
中山、河間的信使見李綱、張叔夜已出京任職,遂趕忙感到秦檜府邸,將詹度、陳遘的親筆書信,交給秦檜。
秦檜接到詹度、陳遘的書信,從中得知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等人裁減河北禁軍員額的情況,甚是憤怒。
河北乃宋金爭端前言陣地,把河北的兵員裁減了,將來如何應對金人的入侵?這個仗還怎麼打?靠誰去打?這不是自毀長城、自費武功嘛!簡直是禍國殃民!
秦檜氣得渾身顫抖,一夜都沒睡着覺,索性爬起身來,展開紙張,給欽宗上了一份奏摺:
臣御史中丞秦會之啟奏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吾自政和五年考中進士,入朝為官,深受太皇、聖上器重,先後擔任太學學正、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職。臣為官之際,正值秘書丞趙良嗣、樞密使童貫聯金滅遼、簽訂宋金盟約之時。毀棄與契丹一百餘年的友好關係,結盟虎狼般的女真,本就不是一個好的計謀,其結果是唇亡齒寒,失去外部屏障。此乃故事,多提無益,然卻是教訓,理應吸取。目今,宋金交惡、金狗犯俺大宋,軍民慘遭塗炭,江山社稷為之動搖。臣雖非武人,然外敵入侵之際,也願獻七尺身軀,即是戰死沙場也在所不辭,以報效朝廷及聖上知遇之恩。
臣以為,食君俸祿,擔君之憂;國難當頭,當盡忠保國,斷不能首鼠兩端,陰圖它謀。近日,臣聞太師耿南仲、太宰張邦昌、同平章事唐恪等人,擅自裁減北部邊鎮兵員,削弱邊關禁軍力量,對金狗獻媚奉迎,卑躬屈膝,賣國求榮,實乃可惡至極,有失大宋國格,有損朝廷形象,當予撤職查辦,嚴懲不貸。
啟奏聖上:三關兩鎮,乃國家藩衛;若論三關兩鎮地理位置之重要,又尤以中山、河間為重。太原既失,乃力不如人;中山、河間尚由朝廷掌控,邊關將士十四守城,精神可嘉。若割讓中山、河間於金人,乃自去屏障;試想,若金人一旦背約,朝廷憑什麼抵禦金人?以臣之見,萬不可割讓中山、河間二鎮;萬不可裁減北部邊關之兵員。目今之計,當檄令天下勁旅集結於京城周邊,加強北部邊關之防衛力量,充分利用黃河天塹以阻敵;既使是宋金再次發生戰事,也當堅固城守以遏敵攻擊,阻斷黃河以斷其歸路,集結勁旅以圍殲痛擊。想我大宋,北有幽燕屏障,中有黃河天塹,南有湖廣糧倉,尤有運河漕運;一旦有事,精銳之師,四面而至,圍敵於狹窄地帶,予以痛殲,有甚不可?!臣泣血懇請聖上,萬不可聽信耿南仲、張邦昌、唐恪之流之謬論,貽誤朝廷之江山社稷。
叩請聖裁!
御史中丞秦檜靖康元年七月廿一日
秦檜的此份奏摺,不可謂不誠懇,深深打動了欽宗趙恆,堅定了趙恆內心絕不割讓中山、河間二鎮於金國的決心;令趙恆為難的是,如何應付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等人的奏請。對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等人的奏請,欽宗趙恆也多次權衡過,覺得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等人主張賠償、割地,也非是秦檜所言的賣國求榮,實乃不願意與金國發生戰端。很明顯,戰事一開,勝敗難料,也不得不慎重從事。
欽宗又猶豫起來,不知該如何定奪,遂想徵求下太皇趙佶的意見。
欽宗更衣,出了大殿,前往後宮,去見太皇趙佶。
欽宗趙恆見到太皇趙佶,請安畢,說起北部邊防及割讓中山、河間二鎮之事,請求趙佶的意見。趙佶聽畢,忙道:“你是聖上,一切由你定奪,為父現在不過問任何政事了。”
趙佶返京前,曾有傳言,說太皇趙佶欲復辟,欲再登帝位;所以,在欽宗請求主意的時候,太皇趙佶趕忙說了上番話,以澄清自己欲復辟嫌疑。
太皇趙佶自返京后,深居後宮,整日和鄭皇后廝守在一起,連他最喜愛的明妃娘娘李師師都沒再去見。不是太皇趙佶不想念李師師了,也不是太皇趙佶收斂了風流的毛病,而是通往杏花樓的潛道被欽宗趙恆派人給堵死了。欽宗之所以堵死皇宮通往杏花樓的潛道,也非是反對太皇趙佶再去私會李師師,而是為安全起見,不想留下任何能進入皇宮的通道。畢竟非常時期,不得不小心。
對太皇趙佶的情況,作為兒子的欽宗是知道的。當時,太皇禪位之時,欽宗就不想繼位,無奈太皇懇請,作為兒子,欽宗不得不允;現在請太皇複位,太皇都不會答應的,哪來太皇復辟的事情?!無非是耿南仲、張邦昌、唐恪等人製造的傳言而已。
所以,對太皇趙佶復辟之事,欽宗不信;他當初之所以表面上相信,乃是為了排擠和貶黜李綱、張叔夜等人。把太皇股肱之臣給貶黜了,太皇靠誰去復辟?
欽宗心裏有數,所以在聽了太皇趙佶的話后,忙道:“兒皇唯太皇之意為是。太皇在上,目今金人索要金帛及中山、河間二鎮甚急。金帛事小,可窮盡汴京之所有,滿足金人;然中山、河間二鎮乃北方屏障,若割讓中山、河間二鎮於金人,北部邊關門戶大開,一旦宋金之間發生戰端,恐毫無防備之力了;然朝廷已答應割讓中山、河間二鎮於金人了,現毀約棄盟,不予中山、河間二鎮於金人,恐生事端。兒皇懇請太皇給予指示。”
太皇見說,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