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鎮茶峒

邊鎮茶峒

像南方普普通通的邊寨山鎮一樣,茶峒也只是那麼一種:清清的瓦,春天生滿了綠苔;夏天曬得如頁岩般發亮。

褐色的木板,豎著就成了牆,裝一對軸心就是門,橫着擺便成了閣樓。

風吹雨打,自自然然古色古香,自自然然人們叫它古鎮。但是,茶峒卻還是有與其他古鎮不一樣的地方。

它二溪合一,三條河谷卻分割了三個省份:湘、川、貴。人們可以一足踏三省:那是河中的沙灘地。

夏天,光屁股的孩子爬滿了這小沙洲,你分不清他們中哪個是湖南、哪一個是四川或者貴州的。

邊城人並不去分辨省份,這與他們的生活並不重要。只是外來客感到驚奇,總是河這邊走走,河那邊逛逛。

其實,河的兩岸都是一樣的,山山長滿了油桐、松樹、樅樹和芭茅草,都是大大小小的岩石,一塊青一塊褐,由那萋萋芳草所被覆。

坐在南岸聽這河水嘩嘩流,躺在北岸聽這河水嘩嘩流,都同樣的美好動聽。

因為山空,因為水秀,這水的聲音就清香撲鼻,由這山飄到那一山,由山麓一級級響到山頭。

你就感受到有一條溪水長年流淌在周圍是多麼多麼的好。一條大木船從南邊的小碼頭駛向北岸的小碼頭。

人多時,南邊碼頭的石級上站了一排排人,北邊碼頭的石級上也站了一排排人。

更多的時候,兩邊石級上都空蕩蕩的,只一兩個人或背着背簍、或叼着旱煙袋、或抱着一頭小豬崽,既不招呼渡工,也不忙着過渡,只是坐着或站着,拿悠閑的眼神望對岸的船慢慢飄過來。

渡工是一個年過半百的男人,有人來了,他就操着一根木條,樣子像擂槌。

只是中間有一道斜口,卡着綱纜,輕輕地那麼一使勁,船就晃悠悠動起來了。

就這麼來來往往,春去秋來,從不間斷。有這邊女子嫁到那一邊,有那邊小夥子來這邊對歌,這一條河,既給兩岸的人帶來不便,也帶來樂趣。

划龍舟是要比一比的,賽歌時是要爭一爭的。你來我往,就有友誼如這水長流;你等我盼,就有情如這山長青。

外來客看到這古船,就要來來往往坐上幾次,那貪戀的神態,似乎怕快了滋味都難嘗到。

我正是這樣一來。去年夏天,坐在這條木船上,把渡工的木棒借過來,就這樣拉得一頭大汗。

惹得河中光屁股的孩子圍着船划來游去,打起水花,被陽光照得扎眼。

正午的古鎮卻出奇的靜。只有蟬鳴與鳥唱,鸕鶿在樹蔭下浮在水面像一團棉花。

花的狗黃的狗黑的狗都伸着大舌頭躺在屋檐下懶洋洋地看着你。黑咕隆咚的木屋裏,掰玉米的編竹笠的人總慢悠悠,品味着一種什麼滋味。

看着你忙,這頭走到那頭,把一條曲曲折折悠長無盡的青石街叩得橐橐而響。

與我同行的一位北京姑娘。她是第二次來茶峒,這麼山高水遠地趕來,就是因為她讀了中文系,中文系裏學了那一本沈從文的《邊城》,《邊城》裏的那一個翠翠,於是就來了。

帶着美麗的幻想,卻被這夏季的陽光曬得頭昏眼花。於是,我們又爬上那條木船,那木船有一個大大的木篷遮陽。

我忽然悟出沈老為什麼會把這裏寫得這麼美,知道了為什麼有人來了一次又一次。

只要我一閉上眼睛,那照得見魚尾的水,那綠得如水的山,那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調,那古色古香木樓里的炊煙……又都美得使人喘不過氣來。

世上的東西就是這樣怪,美,也是這樣的讓人捉摸不透。我想,因為沈從文離開了湘西,他才發現了湘西的美。

美是距離。茶峒之行,我永遠記住了這一個寂寞又偏遠的古鎮,它那從悠悠歲月里走出來的不同風姿,它那與千萬個普通古鎮不一般的內蘊,讓我長久回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路上的祖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路上的祖先
上一章下一章

邊鎮茶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