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皇子殿下
李建成微微瞪大了眼睛,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目光盯着李承道。
“你剛才說什麼?”
“父皇,皇爺爺已經答應退位,馬上您就是皇帝了。”李承道特意叫將“父皇”兩個字重重發音叫出來。
“咣當!”
李建成手中的長劍突然從手上脫落,摔在了大殿之上。整個人彷彿都像是置身於夢境當中。似乎並不敢相信眼前的這一切都是真的。
直到李淵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輕輕的拍着他的肩膀,“沒有想到你們兄弟二人終究還是走上了這一步,原本我還擔心你會被世民所殺,可是你有個好兒子替你擋住了這一災……”
形式已經明明白白的擺在了眼前,李淵倒是很爽快的下了詔書並蓋上了玉璽的大印,隨後將這道大唐皇朝帝位傳承的聖旨交到了兒子李建成的手裏。
“從今天開始朕就要以享天年,大唐天下的基業可就交到你的手裏了。”
李建成這才回過神來,仔細的將聖旨上的每一個字再一次的看了一遍。極力的抑制着心中的喜悅,立馬衝著李淵俯身下拜。
“兒臣謹遵父皇旨意,一定會給大唐一個太平盛世。”
當他起身時兩行晶瑩剔透的淚水,順着銅鼓色的皮膚臉頰滑落。
自打李淵騎兵進入長安以後,他受封太子一直坐鎮朝中幫助開國皇帝李淵處理朝中大事,所以後期平定王世充、再戰劉五周、甚至和竇建德一決雌雄的幾場重要的戰役全部都是二弟李世民指揮作戰。
也正是因為如此,秦王李世民身邊聚集了大量的精兵猛將。甚至在民間和朝廷的威望都遠遠的要高於他這個堂堂的太子。
這些年來,李建成一直在惶恐不安中度過。太子,乃儲君,這是多少皇子夢寐以求的位置。可這個位置又要面對多少血雨腥風……
“父皇……”
李承道小心翼翼的看着李建成的臉色,“父皇馬上就要登基為帝開闢一個新的大唐盛世,此時應該振作精神,高興才是……”
其實李承道的內心也百感交集,因為曾經大唐歷史上第一個榮耀盛--“貞觀之治”的開創者李世民死在了他的手裏。
就是因為他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段歷史,但是李承道的內心無所畏懼。因為他非常有信心,即便沒有李世民,他依然可以還大堂一個盛世名君。
李建成微微的平復了心情,眼下正是大唐政權交替的重要時刻。既已登基帝位,那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捉拿秦某李世民的殘餘留黨羽、安撫朝野內外眾人,使得大唐的政權能夠平穩的過渡。
“薛萬徹。”
“末將在。”
“朕命令你帶領三千雨林軍精銳接管京畿拱衛……”
“魏徵聽命。”
“臣在。”
“朕命你立馬起草詔書,昭告天下以安撫民心……”
望着從容不迫,指揮有方的李建成,李承道的嘴角微微向上一揚,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歷史上定息王的謚號為“戾”,即“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可是他偏不,一定要向後世證明李建成的真實才華。
李建成安排完一切穩定朝政的事情之後又將一副探究的目光轉向李承道的身上。
“兒臣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承道嚇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雖然眼前這個身處龍椅的人是她的親生父親。而且這一次的玄武門之變,也是因為他的原因才得以絞殺李世民,可畢竟帝王的疑心是最重的。
“你……”
李建成略微沉思一番后,淡淡的開口,“退朝之後,你隨朕來一趟御書房。”
“是。”
李承道暗暗地鬆了一口氣,誰能想到大唐王朝的歷史,從此以後就由他來改寫。雖然眼下是走了一步危險的棋,但如若不然將會使他們父子慘死在秦王李世民的刀下。
想起秦王李世民,李承道的心頭再一次籠上一層陰霾。雖然李世民被殺,但是他手下的18元開國功臣又該怎麼處理呢?
不行,這些近兵強將必須要儘快的收入到自己的麾下,一旦這些人合起伙來造反,將會讓大唐王朝再一次陷入動蕩不安。可是這些人畢竟都是和李世民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好兄弟,想要說服他們又談何容易呢?
但如若將這些人全部都殺盡,倘若國家在遇到危難的時期,又有誰能夠挺身而出,有能力帶兵打仗呢?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困擾着他,一時之間很難做出抉擇。
不知不覺中,李承道走到了御書房的門外。權衡利弊下考慮決定勸說李建成留下開國18功臣。
“參見大皇子。”
門外的太監畢恭畢敬李承道到行禮,因為眼前的這個人,與其說他是大皇子,倒不如說是未來的太子殿下。玄武門一戰李承道立了受功,一時間成了朝野上下受人關注的焦點。宮裏面的人哪一個又不是人精呢?
“有勞。”
李承道可從來都不敢託大,越是在這種關鍵的時刻,就越要裝出一副謙虛有禮的樣子。別看這些太監,只不過是宮裏面伺候人不起眼的人物而已。但若在皇帝面前吹上幾句枕邊風,恐怕也可以改寫一個人一輩子的命運。
這樣的事情歷史上發生可不在少數,李承道剛剛從刀口上逃出來的人,又怎麼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雖然眼下外面的風聲傳得緊,但李建成一天沒有下正式冊封的聖旨,他一天就僅僅只是大皇子。即便就是成了太子殿下,是否能夠平安的過度到皇位之上?那還是了難說的事情。
在御前太監的引領之下,李承道進入了御書房。他剛剛推開門,就看到李建成帶着一臉凝重的臉色,站在窗戶邊上。整個人彷彿是在思考着什麼,好像對於她進來的腳步聲絲毫沒有任何察覺。
“啟稟陛下,大皇子殿下來了。”
“嗯。”
“而臣李承道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