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風流,從來不是我的全部

杜牧:風流,從來不是我的全部

杜牧:風流,從來不是我的全部

01

就要離開揚州了,杜牧心中忽然很不舍。自己明明一直期盼回到京城的,畢竟,在那裏才能更好地為大唐帝國發光發熱嘛。可這失落的情緒又從何而來呢?在淮南幕府主牛僧孺為其特設的送別宴上,杜牧心不在焉地胡思亂想着。

“牧之啊,你文采出眾、氣概豪邁,此去自然前程遠大,我唯一擔心的是……”

說到這裏,牛僧孺微微沉吟,欲言又止。

“大人有何指教,請直言,晚生自當洗耳恭聽。”

“我擔心你正值華年,不免流連風月。如若不加節制,因此傷了身體,誤了前程,則未免得不償失啊!”

杜牧聽罷,手中酒杯微微一顫:“晚生平日向來檢點有加,萬不敢勞煩大人掛懷。”

聞聽此語,牛僧孺笑而不答,緩緩抬手擊掌,很快有侍從持上一個小小書匣,按照指示置於杜牧案前。“算臨行前送你的薄禮一份,打開看看吧。”

杜牧依命打開書匣,發現裏面厚厚一摞,全是街頭士卒的信函密報,不禁狐疑重重,拆閱幾封后,則瞬時滿面羞慚:“某夜,杜書記宿怡紅院,無恙。”

“某夜,杜書記宿麗春樓,其間與一醉酒無賴為某花魁爭執口角,我等設計將無賴引出,杜書記四更歸來,無恙。”

“某夜,杜書記宿瀟湘館……”

愈往下看,杜牧心中愈是羞愧無已。幾年來自己在揚州風月場上順風順水、風頭無兩。不論在哪家青樓楚館都能獨佔花魁,偶遇地痞流氓找碴兒,也總能陰差陽錯地勝出,還道自己真是文采武功,舉世無雙,沒想到全仗幕主大人暗中派人跟蹤護衛……

02

領導如此苦心愛護,杜牧心中自然大為感激。不過,既然領導都知道了,也就沒必要再遮遮掩掩,宴席散場,他便徑直來到揚州的十里長街與紅粉知己們一一話別。兩首情意款款的贈別詩正是由此而生:

贈別二首

其一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是啊,揚州令自己戀戀不捨的,自然不是大材小用的幕府生涯,而是那些在政途失意時,為自己的生命盪起陣陣溫暖漣漪的柔情女子。可惜自己終究沒有能力給她們一個歸宿,回到長安后,每當想起揚州的這段放浪生涯,杜牧總還是感懷不已: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你看,就連給揚州的好友發信息,都是滿屏的羨慕嫉妒:秋夜月明,老友你又在哪裏和美人們笙簫作樂、流連忘返呢?(我猜潛台詞可能是:那些年我愛過的妹子們啊,你們都還好嗎?是否也常常想起我……)

字裏行間是藏不住的多情與懷念,其實杜同學又何必如此艷羨老同事,所謂天涯何處無芳草,雖然離開了揚州,但你的風流艷聞不也一直沒有斷嘛。

03

回到長安后,杜牧升任監察御史,不久後分司東都洛陽。洛陽有位名叫李聽的土豪官員,某天計劃在家中舉辦一場高規格的歌舞盛宴。傳聞其府中歌妓過百,美女如雲,洛陽名士們早都神往已久,紛紛流着哈喇子等請帖。

遺憾的是,我們的男一號杜牧卻並不在受邀之列。因為御史是監督類職位,這種吃喝玩樂(說不定還是公款)的活動誰敢叫上監察員一起啊,那不是傻嗎?!一般的御史碰上此類活動,也大都心照不宣,主動迴避。可我們風流倜儻的杜同學不一樣,歌舞宴樂實在太是他的菜了,怎麼能眼睜睜地錯過呢?不行,必須給自己加戲。

於是,宴會當天一大早,杜同學就故作幽怨地在朋友圈發佈狀態如下:“哎,今天好閑哦,聽說李大人家裏有派對,要是我也能被邀請就好啦!”還非常貼心地@了一下李聽。話都暗示到這份上了,誰還好意思不請?李聽趕緊差人給杜牧送上了邀請函,這是一個很快便讓他追悔莫及的決定。

收到請帖后,杜同學意氣風發,款款而來。落座后連飲三杯,而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李大人,聽說貴府有位紫雲姑娘,閉月羞花,萬里挑一,是哪一位呢?”

李聽聞之,面有得色地指給杜牧看:“如何,可還入得了御史法眼?”

杜牧抬眼望去,不由得連聲讚歎:“果然國色天香,名不虛傳!自古才子配佳人,李大人若肯將其贈給在下,必成千古佳話!”

此語一出,席上即刻撲倒一片,席下則是花枝亂顫。杜牧卻旁若無人,意態閑逸,豪飲一杯后,興之所至,即席賦詩:

兵部尚書席上作

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偶發狂言驚滿座,三重粉面一時回。

僅靠一言一詩便輕鬆佔盡風頭,杜牧想必得意得緊。而李聽心中則是萬馬奔騰,暗暗不快:哥們兒你是從魏晉穿越來的嗎?還是《世說新語》看多了?!開口就要人,我送還是不送……很顯然,這位李大人還不足夠了解我們的杜同學,如果他聽聞杜牧在湖州的另一段風流逸事就會發現,自己的遭遇實在不算啥。

04

杜牧早年在宣州幕下任職時,聽說湖州多麗人,便跑到湖州遊玩。恰好湖州刺史崔君是他的鐵杆好友,對他此行所圖自然心知肚明,便提前把湖州所有名妓都召來,想給杜牧一個大大的驚喜。(嗯,人生得此知己,足矣!)沒想到杜同學眼高於頂,將所有佳麗環視一周,連連搖頭:“美艷有餘,靈動不足,都不是我喜歡的氣質類型哇。”

崔君一聽,臉上登時就掛不住了:想我堂堂大湖州,難道還挑不出一個能讓你心動的女子來?!為了捍衛湖州佳麗的口碑和形象,崔刺史決定傾全城之力,務求為杜牧覓到一個容貌氣質雙絕倫的曠世佳人,順道也扳回一點面子。

要說崔刺史也是十分有創意,居然打着豐富市民娛樂活動的幌子,專為杜牧在湖邊舉辦了一場龍舟競渡。當日萬人空巷,熱鬧非凡,湖岸上熙熙攘攘,佳麗雲集,實為男青年們尋芳覓翠的好時機。杜牧就這樣在人群中慢走細看,足足挑了一整天,竟還是沒發現哪位湖州女郎可令自己眼前一亮。

眼看紅日西下,人群漸漸散去,杜牧無奈地對崔刺史聳聳肩:“有勞哥們兒了,看來是杜某人與湖州佳麗無緣啊!”(這話聽起來可以說是非常欠死了!)

崔刺史簡直鬱悶到想罵娘:你妹的,這都不行,還想讓我怎麼樣啊!

正在賓主雙方盡皆悵然之時,忽聽一陣清脆笑聲從湖面傳來,杜牧循聲望去。只見夕陽映照下,金子般滾動的湖面上一葉輕舟蕩漾在近岸的荷花叢中,船舷上一名十三四歲的少女,赤足戲水,咯咯嬌笑,說不盡的天真爛漫。船中央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婦人無奈地搖着頭,望向少女的目光中卻滿是寵溺。

05

真是夢一般縹緲美好的畫面啊。杜牧怔怔地望着,忽覺內心毫無來由地被一股溫柔的力量擊中了。崔刺史連喊了幾聲“牧之賢弟”,杜牧都置若罔聞,一動不動。崔君頓時心下明了,喜上眉梢,趕緊差人將少女和老婦人請上岸來。激動之餘,也來不及多做鋪墊,直截了當地問向老婦人:“貴千金年方几何?可曾婚配?”然後指着杜牧道:“我這兒有位大名鼎鼎的才子,對貴千金一見傾心,本刺史有意成此美事,不知您意下如何?”

天上忽然掉下個活蹦亂跳的女婿,老婦人顯然毫無思想準備:“小女尚且年幼,恐是不妥啊……”那少女早已羞澀難當,躲在了母親身後。

杜牧心機一動:“不是即刻成婚,只是想先訂下婚約,待她長大成人再行婚娶之禮。”

老婦人轉頭將杜牧細細打量一番,見其舉止瀟洒,清俊挺拔,實不失為良人佳婿。但事關女兒終身幸福,卻也草率不得,於是猶疑道:“若是公子將來違約失信,又當如何呢?”

“十年之內,我必來此地為官。若是失信,夫人盡可另擇佳婿。”

事情就這樣敲定下來了。此後斗轉星移,世事飄零,杜牧在晚唐的政治泥潭中掙扎前行,等到終於申請到湖州刺史,距當年的湖畔之約已過去十四年了。多情的杜牧仍然心懷希望,派人尋訪少女一家,想要踐行婚約。可最終卻只有老婦人前來謁見,兩手中還各牽了一個皮孩子,杜牧一看,什麼都明白了:“她已經嫁人了吧?”

“是啊,十年之約,公子未來,只能另作他嫁了。”

自己失信在先,夫復何言,杜牧長嘆一口氣,傷感悵惘中寫下一首詩:

嘆花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這樁湖州逸事真假與否,並無定論。不過因了這則故事,“綠葉成陰子滿枝”卻從此成了“女子已成婚生子”的代名詞,而且尤用於男子形容曾經心儀過的女子。

比如,據說萬眾偶像蘇東坡年少時暗戀過自己的堂妹(堂妹和表妹不一樣,古代也沒法娶),中年再見心中隱痛,就曾化用此詩之意寫下:

羞歸應為負花期,已是成陰結子時。

這可不是我信口開河造蘇東坡的謠(沒這個膽兒),此說乃是東坡粉絲會會長林語堂先生考證出來的。(蘇軾:哈哈,隱藏得那麼深,還是被發現了!叫人家這張老臉以後往哪兒擱喲!)

06

講了這麼多杜同學的風流段子,想必大部分直男同學(尤其是單身狗們)早已經義憤難當,恨不得拍案而起了:為啥哥找對象的路上,就沒碰上牛僧孺那麼好的領導,也沒有崔君那麼給力的哥們兒?!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如果你具備和杜牧一樣的家世才華,相信我,這樣的好事也會找上你。還記得我們之前聊杜甫杜大叔時,提到的“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名門望族京兆杜氏嗎?沒錯,你猜對了,小杜同學和老杜一樣,也是出自京兆杜氏。更確切地說,幾百年前大杜小杜是一家,他們有個共同的遠祖叫杜預,就是那個文武全才,樣樣精通的西晉“杜武庫”,杜大叔是其十三世孫,杜牧是其十六世孫。(這麼說來,唐詩圈子真是小啊,不僅大杜小杜是一家,李白、李賀、李商隱也都說自己出自隴西李氏,嗯,都是牛氣哄哄的皇室血脈……)

我們知道,杜甫一向對自己的遠祖杜預崇拜不已。而杜牧不同,人家不用仰望幾百年前的老祖宗,因為在他眼前,就有個成就堪比先祖的牛人爺爺——史籍《通典》作者、三朝宰相、太保致仕、岐國公杜佑。

杜牧出生時,爺爺還高居宰相,所以小杜同學是名副其實的高幹子弟,從小就住在長安城中心超一流的黃金地段,高官顯貴雲集之地——朱雀大街安仁坊。此外,杜家在長安城南5A級風景區終南山下還有豪華別墅,“亭館林池,為城南之最”。對自己貴盛無比的門第家世,杜牧當然也自豪得很:

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別怪小杜同學高調,我掐指一算,這哥們兒確實是我寫到目前為止,家世背景最牛的一位!(雖然三李都宣稱自己是皇室血親,但實際上,跟人家正統皇室別說八竿子,就是兩百竿子也夠嗆能打得着了。)

07

顯貴家世已足以令人慨嘆命運的不公,更氣人的是,拼才華人家居然也所向披靡。

小杜同學二十二歲就寫出了諷刺唐敬宗大興土木的經典名篇《阿房宮賦》,雄文一出,立時名動京城。在今天,這篇名作入選高中語文課本(有沒有立刻想起當年“背誦全文”的噩夢),在當年,則讓杜牧直接獲得了保送進士的資格。

說到杜牧以賦取士,也有個蠻精彩的故事。大家要知道,唐朝科考,達官貴人是可以提前向主考官舉薦人才、內定名次的,比如廣為人知的玉真公主力薦王維。而杜牧因為《阿房宮賦》一戰成名,爭着舉薦他的人居然有二十幾位!其中,最賣力的當屬太學博士吳武陵。(此人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還記得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最後一句嗎——“同游者,吳武陵……”,沒錯,就是這位熱心人!)

為確保一舉功成,吳博士煞費心機,特意選在主考官前往洛陽監考的送別宴上做舉薦(人多不好賴賬)。到場之後,吳老先生對着滿座高朋一上來就先賣了個十足的大關子:“呀呀,不得了,最近我太學院出了件大事情!諸位可有耳聞?”

見眾人一頭霧水,吳博士立時調動起全身的戲劇細胞,神秘兮兮道:“前幾日啊,老夫上朝途中見有十幾位太學生圍在一起揚眉拍掌,興奮異常。一個個口中念念有詞:‘哎喲!縱橫捭闔,文采逆天!’

‘牛!我還是回家種紅薯吧,這輩子望塵莫及。’

諸如此類誇讚之語不絕於耳,老夫好奇心起,便過去湊了個熱鬧,你們猜怎麼著?”

“怎麼著?”席上各位不禁追問。

吳武陵卻不動聲色地把懸念更進一步:“結果呀,老夫竟也興高采烈地加入了討論,連早朝都沒去上啊……”

說到這兒,吳博士抬起頭來,一臉的悠然神往之色,彷彿思緒又回到了幾天前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究竟何事連吳老的腳步都絆得住?”主考官崔郾忍不住發問,座上諸位亦是齊聲附和。吳武陵見氣氛已醞釀得差不多,便大夢初醒般道:

“讓老夫和太學生們如痴如狂的乃是一篇奇文啊!就是最近大火的《阿房宮賦》,想必諸位同僚都已欣賞過了吧?”

“在下孤陋寡聞,竟不知曉。”

此語正中吳武陵下懷:“諸位官高事忙,無暇披覽也屬正常,所謂奇文共賞,不如由老夫為大家朗誦一遍,大家點評一二,亦是樂事一樁啊!”

說到這兒,不待他人表態,吳博士從袖中取出詩賦,便高聲朗讀起來: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四句一出,座中各位均是心中一顫:開篇便高度凝練,起勢雄健,大手筆啊!

吳武陵見大家神色嘉許,不由得更加抑揚頓挫起來: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

·長橋卧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嘖嘖,把阿房宮寫得如此巍峨壯麗,盛態丰姿,所寫如所見,想像力實在非同一般啊!”崔郾不由得口出讚歎。

等聽到“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時,大家又無不為歷史興衰而扼腕紛紛,搖頭嘆息。而令滿座宿儒驚嘆到極致的,則是末尾那石破天驚般的奇思洞見: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精闢啊!精闢!”

“通篇駢散相間,文辭絢麗,實為難得一見之奇文!”

“全文筆勢跌宕,馳騁上下,且寓意托諷,鞭辟入裏,非識見不凡之人不可為啊!”

……

通篇讀罷,不等吳武陵發問,大家便急不可耐,紛紛發表聽后感言。

見此情形,吳博士趁勢而上:

“崔侍郎,若本次科考可見此等文章,當如何?”

“必可奪魁!”(太好了!等的就是這句話!)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此篇文賦的作者,正是本期待考舉子之一,名為杜牧,年方二十六歲,如此難得一見之青年才俊,請侍郎務必取其為今科狀元!”

故事講到這兒,我們必須說,吳博士已經儘力了。但最終結果是,杜牧並未當成狀元,而是名列第五。因為吳博士千算萬算卻忘記先下手為強,前四名早已被其他達官貴人搶先預訂!不過,這也很不錯了。想想同樣才華橫溢的李商隱,因為出身寒微,考了五次才中,找誰說理去?

08

對小杜同學了解越多,我猜大家心裏的憤慨就愈重:家世好,才華高,卻整天只知道廝混青樓,歌舞宴樂,小杜同學,你對得起誰?!

說到這兒,我彷彿已然看到杜牧穿越千年時光,向著大家連連跺腳:朋友們,誤會,誤會啊!嗯,關鍵時刻我必須出來主持正義了。大家想想看,一個人能寫出《阿房宮賦》這樣借古諷今、憂慮時政的文章,怎麼可能不胸懷大志呢?

事實上,小杜同學不僅壯志凌雲,還追求文武全才。沒錯,正如李白認為自己最大的才能在政治,小杜同學則認為自己最大的才華在排兵佈陣。除四書五經之外,杜牧從小就研讀兵書,關心國家軍事動向,還曾為《孫子兵法》作注。且其絕非是紙上談兵型的書獃子,他曾兩次向朝廷獻計平虜,均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全勝!

但人生又怎麼可能沒有無奈呢?晚唐臭名昭著的“牛李黨爭”,不僅讓李商隱深受其害,杜牧同樣難得倖免。還記得開頭對小杜愛護有加的牛僧孺嗎?此人系牛黨首領,杜牧與其交好,後來則必然為宰相李德裕所不容,所以即使李德裕曾採用過杜牧的平藩妙計,卻依然對他並不重用。

其一生仕途雖較李商隱要好得多,但絕大部分時間也是外放為地方刺史,遠離京城核心政治圈,軍事層面的理想和抱負自然無從施展。那些風花雪月、偎紅倚翠的風流軼事,又何嘗不是壯志難酬后的苦中作樂和自我放逐呢?

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首詩一向因“青樓薄倖”四字而被大家津津樂道、浮想聯翩,可又有幾人讀出了背後那無所事事、年華虛度的失落與自嘲呢?

09

其實,除了流連風月,杜牧更多還是將情懷寄托在評古論今的詩作中,在文字世界裏過一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癮。博通古今加持卓越的軍事洞見,讓杜牧的詠史懷古詩總是觀點新奇,別具特色。

比如盡人皆知的項羽烏江自刎之事,多數人對此都是如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式的讚美,而杜牧的評論卻和傳統看法卻大相逕庭,極具新意: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此外,還有更具名氣的《赤壁》一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后兩句歷來傳誦甚廣,與其說此詩是暗諷周瑜勝曹有偶然之因,不如說是小杜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心中塊壘:我杜牧身負奇才,深通兵法,如能得遇明君,一展所長,建功立業也是分分鐘的事兒!

有時,就連徜徉在鶯歌燕舞、美景如畫的江南之地,杜牧也不忘懷想前朝舊事: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開篇只十四個字,就勾勒出一幅江南千里春色圖,感覺王希孟已哭暈在廁所。到了堪稱懷古聖地的金陵,更有神級作品面世: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此詩不僅是杜牧七絕代表作,更有評論家推其為唐人七絕之首。寫得確實太絕了,以至後人再到秦淮簡直無從下筆,比如王安石的大作《金陵懷古》,就赤裸裸地化用: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不僅懷古詠史詩獨樹一幟,其他題材小杜往往也能別出心裁,比如意在言外、含蓄雋永的《秋夕》,絕對是我讀過的意境最美的宮怨詩: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的七絕歷來備受推崇,不過講了這麼多,我心目中的壓軸之作卻尚未出場。最珍愛的東西,當然要留到最後。

10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沒錯,在我眼裏,杜牧詩作中最動人的,是這篇精粹別緻的《山行》。裏面沒有借古諷今的犀利,也沒有懷才不遇的憤懣,只用最簡單的筆觸,描繪出一幅色彩明快的寒山秋色圖。

我想,這首詩該是寫於杜牧晚年吧。裏面每一個字都那麼平和醇美,有一種與命運和解后的怡然、從容。人生一世內,何必多悲愁。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這一生,已然足夠洒脫自在。帶着對這個世界的愛離開吧。

852年,四十九歲的杜牧焚燒掉自己大部分詩稿,自作墓志銘,然後瀟洒而去。

詩至晚唐,多萎靡傷感,唯杜牧豪情不羈,俊爽峭健,如清人劉熙載所語:“其詩雄姿英發,細讀杜牧,人如其詩,個性張揚,如鶴舞長空,俊朗飄逸。”

是啊,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盛唐有李白的海濤天風,就有杜甫的沉鬱頓挫;晚唐有李商隱的巴山夜雨,就有杜牧的楓林紅葉。

喜愛杜牧,他是晚唐風華流美的一首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多值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間多值得
上一章下一章

杜牧:風流,從來不是我的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