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泥牛入海

第96章 泥牛入海

耶律德光看了趙延壽一眼,仰頭望向一群變換着隊形飛向北方的大雁,像對魏王又像對鳥兒,說道:

“求和么?朕正等着呢。”

戰爭與和談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又像是兩條平行的道路,同時並存,並通往同一個目的地。有人說戰爭是談判的施壓手段,也有人說談判是戰爭的騙人花招,其實都是對的。就像這次南伐,談了一年多,癥結是稱臣還是不稱臣,談判解決不了,於是開打。之所以訴諸武力,因為雙方都認為通過武力可以達到談判桌上達不到的目的。至於什麼時候回到談判桌,是剛一開打雙方就對敵我實力有了重新認識,為了避免更大損失,談判讓步,還是僵持不下直到拼個你死我活,就憑雙方或明白或糊塗的權衡判斷了。

德光彷彿預料到這一幕,也許他在等待的東西中就包括這一項。談判一年半解決不了的問題,出兵一個月就解決了,這仗也算沒有白打。他的目光回到滿頭大汗,衣冠不整但精神抖擻的趙延壽身上。這位平時非常注重儀錶的魏王為什麼要親自來報告?派個小校把使者送來就行了,最多讓副將來報告一聲也就足矣,此人做事從來深思熟慮,看來一定是有話要親口對皇帝說。

“石重貴答應稱臣了嗎?”

“是的。信使要見皇上,只聽他說了這麼一句,其餘他沒講,臣也不敢多問。使者正被送到御帳,就在後面。臣以為這是大事,特意先趕來報告。”

“你親自來,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說?”

皇帝不無揶揄地笑着問道,魏王的臉似乎紅了一下,隨即便坦然了,說道:

“陛下明鑒,臣在前線,晉軍哨兵說話都聽得見。要是對方進攻,要不了半個時辰就殺到了,不能不關心是和是戰。皇上會答應姓石的嗎?”

“你說呢?”

“陛下,萬萬不能!不是因為陛下答應過臣取代姓石的臣就反對講和,而是不能讓不忠不義的狗東西欺騙皇上。”

他偷覷了一眼皇帝的臉色,見那上面並沒有顯出厭煩之意,便接著說下去:

“狗東西早幹什麼去了,給了他一年多的時間都不肯答應,大軍打到這兒了知道害怕了,太晚了!御駕親征不是打獵,幾十萬大軍出動也不是捺缽,他現在說同意稱臣了,回頭又變卦怎麼辦?如果皇上答應了,他會覺得反叛不需要付出代價,還會一叛再叛。難道皇上收了兵再次出兵么?”

“那你的意思呢?”

“皇上,一次不忠,百次不容。求和不是不行,他要繼續做皇帝也不是不可以,但陛下,一定要讓他付出代價,要讓他知道反叛的後果不是輕易承擔得起的,讓他記一輩子,記幾輩子。背叛盟約,挑起大戰如果不付出慘重代價,誰都可以輕言造反了。”

德光看着對面那張輪廓分明的臉,心想,做事要負責任,一國之君如何能恣意妄為,做錯事必須付出代價,背叛盟約,挑起大戰這樣的大逆不道,當然要加倍懲罰。然戰爭到底是誰挑起的?也許當初過分屈辱的盟約就是禍根,也許是國內有人唯恐天下不亂有意煽風點火,就是這位魏王又何嘗不是推波助瀾的罪魁禍首呢。不過,現在要算的是石重貴的帳,他必須承擔最大的責任。

“什麼樣的條件你覺得才能收兵呢?”

魏王彷彿胸有成竹:

“讓他割讓河北。”

“直到黃河?”

“對!陛下。”

想不到白面書生般的人竟有這麼大的胃口。那就包括了腳下站着的土地,包括了唐末鎮定、滄景、魏博幾個河北最大的藩鎮。想當年劉仁恭就做過這樣的美夢,他已經打下了滄景,又付出犧牲數十萬士兵的生命的代價去打魏博和鎮定,招致了慘敗。德光轉念一想就明白了,如果提恰如其分的要求,就不是趙延壽了。他說不是惦記着取代石氏,實在是言不由衷。他最怕南伐半途而廢,石重貴繼續坐龍廷,那他豈不是白忙活。提難以接受的要求,仗才能打下去,打到中原易主才是他的目標。此人心有七竅,八面玲瓏,唯一不變的怕就是這一個痴念吧。

魏王最聰明之處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坦白,又說道:

“臣信不過石重貴,更信不過他身邊的小人。就是他不想反,那些人也會鼓動他反,一個傻乎乎的臭小子能識別得了好賴?皇上,臣在契丹八年了,是忠是奸,臣的五臟六腑陛下都看透了吧。如果臣代替姓石的做鎮開封、守衛中原,會永遠效忠陛下,世世代代都不會背叛,皇上可以高枕而眠。陛下,給臣半年,不,三個月,臣保證拿下開封。”

趙延壽知道皇帝派了麻答去接應楊光遠,在他看來,皇帝根本用不着期待那個白眼狼,自己的燕軍分分鐘都可以吃掉對面的晉軍,殺到開封。等待只是貽誤戰機。現在石重貴求和,他最怕皇帝一口答應,那不但開封龍椅沒份,就連剛剛得到的魏王也得原封不動退回,回去接着當自己的燕王。所以無論如何也要阻止和談成功。

德光再一次上下打量起魏王來,只見他穿着皺巴巴的軍袍仍似玉樹臨風,那張汗污仍難掩丰采的臉透出真摯的忠誠。這位在後唐出身卑微,以養子身份寄人籬下,卻當到駙馬、官至樞密使的奇才,來到契丹八年,又從一個戰俘一躍成為魏王。人人都喜歡他,上至太后、太子,下到芸芸武將,除了有直接利害衝突的安端等,幾乎沒有敵人,連和他觀點對立的老樞密忽沒里也沒說過他的壞話。包括自己,聽他說這番野心畢露的話,並無反感,還覺得他說得有理,真是不知此人究竟憑的是什麼。這些念頭一閃而過,皇帝沉下臉,嚴肅道:

“朕知道了,你回去吧,守好前線,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小心。一邊談判一邊發動進攻的時候多着呢。”

使者是個小校,帶來的也是口信,只是投石問路。如果皇帝有意,對方便會派正式使者來談。不知這是石重貴還是景延廣的主意,是君臣一致的行動還是分歧爭執之後的結果。雖是試探,皇帝也要召集重臣商議,大臣們並不知道魏王的態度,和他的目的也是南轅北轍,卻不約而同地都反對接過橄欖枝。拖了一年半不肯低頭的晉帝這會兒認輸,所有的人都覺得太晚了。武將們本來就手癢,一心想打仗立功、封妻蔭子,這會兒更被輕而易舉的勝利、勢如破竹的猛進和敵人在武力面前屈服刺激得血脈賁張。就連持重惜戰的老忽沒里都欲罷不能。德光將澶州小校打發回去,讓他告訴石重貴:

“想要講和可以,然條件不是從前了,除了繼續遵守盟約里的所有條款,自然包括繼續稱臣,還要增加新的內容:割讓河北的恆、定二州,並且要景延廣和桑維翰親自來談。”

皇帝和魏王及諸將不同,他的內心深處希望談判繼續。這一仗並不像迄今為止表現出來的,和武將們以為的那樣好打,談和未嘗不是一條出路。當然不能僅僅退回到盟約就算完,然要石晉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也並不是一定要如第一次還價所說的那樣。談判就是要談,必須討價還價。然小校一去,便如同泥牛入海。不知石重貴和景延廣是根本就沒有和談的誠意,還是缺乏外交上的經驗,以為敵人開出的條件既不能答應就沒有了談判的餘地,反正是三天過去都沒有迴音。

耶律德光不能再等。如果談判不能繼續,開戰就是必然,進攻才能掌握主動。更重要的是,大軍深入必須速戰,拖延只對晉軍有利。山東的消息不能再等,因為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也不知道結果是好還是壞。

二月二,龍抬頭,急不可待的魏王終於等來出兵的命令。第二天天還沒亮,在冰雪剛剛融化的魏州平原上,一條黑色的人流就像抬起頭的巨龍一樣,悄悄伸向對面的晉軍陣地。魏州和澶州之間的這片土地,被當地人稱為戚城,大概古代這裏曾經有過一座城鎮,如今卻是一片只有低矮丘陵的廣袤平川。

趙延壽站在望樓之上,緊張地觀察戰局。自己布署的長龍陣從東到西伸延,再向兩翼迂迴包圍了晉軍的防線。他原來最擔心的是敵人像流水一樣運動起來,將長龍切斷,分割包圍。然令他驚喜的是,敵人的陣地從東到西分為三段,各段都像腳下生了根似地死守陣地。皇帝答應的五萬援軍及時趕到,他手裏有了十萬兵馬,敵人兵力差不多相當。他下令手下兩名大將各率兩萬五千人馬,包圍東西兩段,一名副將率領其餘的五萬兵馬形成優勢兵力,集中對付中間的三萬敵人。

趙延壽的注意力集中於中間戰場,只見常年都在打仗的晉軍戰鬥力並不弱,然差在戰術獃滯,一味嚴防死守缺乏機動性;己方訓練有素的金戈鐵馬,在戰陣中驍勇兇猛地疏忽來去劈刺衝殺,加上人數上佔優勢,漸漸佔了上風。

暗淡的太陽高高在上,冷眼看着人間的相互廝殺,一點也不影響它的悠然腳步,很快就爬上中天。中間戰場傷亡慘重,屍橫遍野,血流漂杵,晉兵損失倍於趙軍,眼看就要被擊潰。魏王在望樓上激動得搓手跺腳,不停地轉着圈子,口中喃喃道:

“快,快吃掉它!”

突然,南邊煙塵滾滾,衝過來一彪晉軍,大概足有兩萬人馬,前面一桿黑邊黃底的大旗上清晰綉着一個大大的“石”字。

“石重貴臭小子親自上陣了么?”

趙延壽盯着大纛下面的騎手,看不清相貌,只能辨別出是一個身材敦實、動作矯健的年輕人。只見他殺入西邊戰團,頓時打破了原來的勢均力敵,實力頓增的晉軍奮力殺出包圍快速向南撤退,趙軍緊追不捨,晉軍突然向東轉頭,殺向晉軍被打得接近崩潰的中間戰場。生力軍的加入令中段垂死掙扎的敵人士氣大振,一時間喊聲震天,血光飛濺。東邊的晉軍不知怎地也改變了戰術,不再痴守陣地,而是疾速向南突圍,然後轉向西邊,加入中段戰團。中間戰場變成一團混戰,圍外有圍,攻守難分,晉軍變得格外激昂頑強,燕軍漸漸優勢不再。天色變得昏暗,士兵們的饑渴疲憊從喊殺聲越來越弱中反映出來。再戰下去也是勝負難分了,鬧不好自己還會吃虧,魏王心不甘情不願地命人傳令收兵。

回到南樂帥帳,趙延壽只喝了一杯參茶,沒顧上吃一口東西,就帶上衛隊騎馬飛奔元城,親自去向皇帝報告戰況。

六十里路,快馬跑了兩個時辰,到的時候天已黑盡。皇帝立刻讓人將他引到議事帳。進去一看,忽沒里和蕭翰、安團、兀欲也在,眾人的臉上都掛着霜,帳中氣氛沉悶。皇帝的輕鬆顯然是裝出來的,大聲道:

“趙愛卿,你來了。還沒吃東西吧。來人,給魏王拿吃的來。”

趙延壽感動得要流出眼淚,說道:

“皇上,今天這一仗沒打好,臣對不起陛下。本來應該贏的,要不是後來那批人馬趕到,我們已經勝了。”

“你知道那是誰嗎?”

“打着石重貴的旗號,不知道是誰,難道是景延廣?”

“是石重貴。”

“他親自上陣了?這小子會打仗?”

“就是他,還真小看他了。樞密院的偵騎抓了一個晉軍的通信兵。讓忽沒里給你說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96章 泥牛入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