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滿朝文武,束手無策
崇禎十七年,三月。
李自成的部隊已經逼近北京城,沿途城池紛紛或破或降,眼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攻到京師。
大好河山,紛紛破碎;朝堂之上,一片驚慌。
今日已有探子來報,闖賊仍然來勢洶洶,攻勢絲毫不減。
顯然是試圖直搗黃龍,畢功於一役!
這般局勢之下,大明......還能撐得了幾天?
“諸位大臣,朕該如何是好?該派何人迎戰闖賊?可有幹將願請纓出戰!”
崇禎求助一般地望着滿朝的文武百官,想要尋求應對之法。
但是他從期盼一直等到絕望,底下的臣子們也沒有任何一人出列應對。
所有臣子都站立原位,低頭盯着自己的腳尖,安靜地跟全是死人一樣。
“滿朝大臣,竟無一人有謀,無一人有勇?!”
崇禎臉上的表情逐漸癲狂,看着堂下一個個陌生和熟悉的大臣,心中逐漸怨憤。
為了這祖宗傳下來的大明基業,他朱由檢夙興夜寐,廢寢忘食,為了省錢,連宮裏的婢女都辭退了!
而朝堂之上,這些被他寄予厚望,全心信任的臣子,竟然在關鍵時刻連站出來的勇氣都沒有!
朕要你們有何用!
見仍然無人應答,崇禎惡狠狠地盯着排在百官前列的首輔,立身咆哮道:
“魏藻德,你身為首輔,值此國家危亡之際,竟拿不出半點主意?!”
聽見皇上點了他的名,魏藻德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皇上,臣前幾日才擔任首輔,事關重大,如何敢輕言獻計!”
這番話說得言辭懇切,崇禎被堵得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是啊,朝堂之上,還有什麼能戰之臣?上一任首輔都才擔任了月余便能力不足被更迭,滿朝文臣武將,又有誰還能擔下重任?
甚至滿朝文武,又能有幾人有所擔當?!
“若孫閣老還在,該多好......”
崇禎怔怔地自言自語。
唯一能戰之臣,曾擒獲闖王高迎祥,大破十五股起義軍的孫傳庭,已經於五個月前陣亡於潼關,享年五十一歲。
國難之際,朝中竟再找不出一位能擔當重任的肱骨脊樑!
這是亡國之象啊!
“陛下,南下吧,闖賊勢大,實難抵禦啊!”
堂下一名不知是哪個派系的臣子站出,勸崇禎南下偏安。
此言一出,立刻有臣子站出來反對。
“大明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此祖宗宗法也,違背便是不孝!爾等讓陛下南下,陛下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從太祖朱元璋開始,便定下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的祖訓。
意思便是可以敗,可以輸!
但是身為大明的皇帝,萬不可未戰先怯,怕死投降!
兩百年來,這條祖訓已經深入到了明朝的血脈之中,儘管出了一位位離經叛道、荒誕無稽的皇帝,但是無一人違背此例。
若是哪位皇帝膽敢自請偏安、移都陪都,那青史之上必定留下罵名!
但是,眼下,闖賊兩路兵馬氣勢洶洶,摧城拔寨。
一路殺來除了在周遇吉所領的寧武關外損兵折將之外,幾乎無所阻礙。
尤其是逼近宣府之後,更是守將望風而降,堅守京城,怕是實難守之!
偏安?列祖列宗,太祖......
崇禎思緒流轉,大喝一聲,斷然拒絕南下。
“不必爭吵,朕不可能逆我大明祖訓,棄北南下的!哪怕是戰死,朕也誓與大明共存亡!”
“朕問你們的,是如何應對闖賊的兩路大軍,若有破敵之策可以速速獻上,遷都之事不必再議!”
為帝近二十載,崇禎一怒之下,帝威展露無疑。
儘管大明已經搖搖欲墜,但是在這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崇禎的威勢照樣將爭吵不休的大臣們鎮住!
前一秒還激動得引經據典說個不停的朝臣,在這聲咆哮之後,再次恢復了死寂,一個個盯着腳尖,不發一言。
憤怒咆哮的崇禎,如同怒吼的雄獅一般,等閑不敢直視。
“可有人許朕拒敵之計?”
崇禎再次發問。
“辜孕奇,你乃兵部郎中,可有戰計?”
“局危,臣實無計謀,萬死!”
花白頭髮的辜孕奇側步跪地,頭緊緊貼着地面,話畢便不再發一言。
崇禎無比失望地看着他好幾秒,移開視線,轉向文臣隊列前的另一人。
“黃錫袞,你乃清東閣大學士,可有計謀?”
“臣老矣,無計可施,罪該萬死。”
出列,蒼蒼白髮,一品大臣,但問計的結果,卻是下跪又多一人。
“王命岳......”
......
一聲聲點名問計,得到的結果卻是大殿之中一個個沉默跪地的身影。
每一聲點名都有人應,但每一聲問計都是空問。
文臣最前排,尚書首輔大學士,博學多識大才子,一個個全都無計可施,只得在皇帝問及之後跪伏在地,萬死謝罪;
武勛最前排,護國大將軍,百戰精銳士,當前局勢之下,除了空話危言,拿不出任何有用的辦法,甚至無人敢自告奮勇,保衛京都!
崇禎心中的急切,在這一聲聲萬死聲中,徹底化成了絕望。
國朝養士三百載,得到的卻是危難時刻,無一人能挺身而出!
‘終究,朕要成為亡國之君了嗎?太祖啊,由檢不孝!這大好河山朕救不了,只能您親自出手,重鑄江山了!’
崇禎一時之間竟有心灰如死,無力挽回之感,哀嘆一聲不再點名問策:
“我大明祖訓,君王死社稷。此次闖賊來犯,既然諸大臣皆無對策,朕便御駕親征!若國朝將陷,便讓朕與國共存亡!”
“來人,為朕立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