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辯
第二日,張溫向季漢朝廷辭行東歸,劉禪賜下金帛,又命百官相送,因此諸葛亮在城南郵亭設宴踐行。酒至半晌,忽有一人乘醉而入,對着諸葛亮長揖過後,不待人請,入席就坐。張溫見此人無禮向諸葛亮問道:“丞相,此乃何人?”諸葛亮答道:“此乃益州學士,姓秦,名宓,字子敕。”
來人正是秦宓,他本在家中小酌,可不知為何諸葛丞相屢屢遣人催他前來赴宴,東吳使者張溫要走了他雖知曉,可是之前他無官無職並不識得此人,就算丞相已有意讓他出仕益州別駕,但畢竟還未落地,故而丞相催他前來的用意讓他很是費解。不過他畢竟為人瀟洒不羈,拋卻這些計較,徑直前來赴宴,只作吃喝之備。
本來楊清見張溫都要走了,秦宓還未現身,以為那問對的名場面就不會發生了,他還自顧自地在那唏噓嘆惜,不曾想秦宓竟然還是來了。前兩日他才去秦宓家拜謝過舉薦之恩,今日又見着面,因此待其落座,楊清連忙向他舉杯致意。
張溫微笑道:“既稱學士,不知曾學事否?”這些天蜀中百官對他恭維不斷,因此除了諸葛亮等數人,張溫對其他人是頗有傲慢之意的。且他本是才藻俊茂之人,在東吳也以辭對見長,這時見秦宓一副學問大家、風流名士做派,心生不服,欲與這位益州學士論個高低,也好宣揚江東的文氣。
秦宓拿起酒杯搖晃地走到張溫面前,笑道:“蜀中三尺小童尚且就學,何況是在下?”張溫又道:“公何所學?”秦宓正色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張溫心道此人好大的口氣,不是在此吹噓捆風,就是確有真憑實學,不過此人得諸葛丞相看重,恐怕真是位大才,如此尋常學問怕是難不倒他,當以天道問之。想到此處,抖擻精神,出言問道:“公既出大言,請讓溫以天問之?”秦宓喝了口酒,右手一攤,道了聲請。
眾人見二人比較學問,皆是降低聲音,唯恐聽不到東西兩大名家的高論。諸葛亮面露微笑,並不阻止,實際上秦宓就是他故意請來的,這些時日在他授意下眾人皆對張溫極其拉攏,他恐此人生了輕視蜀中百官之心,故而在臨別之際有意讓秦宓前來準備在文學上壓一壓張溫,一拉一壓之下更能讓此人增加對蜀中的好感。因此他只微搖着羽扇,側目相待。楊清也是放下手中筷子,傾耳相聽,這個場面他盼望了許久,可不能錯過。
很快張溫出言問道:“天有頭乎?”秦宓回道:“有頭”
“在何方也?“
“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
張溫又問道:“天有耳乎?”
“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
“天有足乎?”
“有。詩云: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
張溫見接連三問皆難不住此人,思索片刻,又大聲問道:“天有姓乎?”秦宓答道:“有。”
“何姓?”
“姓劉。”
“何以知之?”
“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
秦宓之答暗合了劉漢天命,張溫自是知曉,為了搬回一城,又問道:“日生於東乎?”秦宓清楚此問之意乃是說天命在東邊的孫吳,不過這難不倒他,隨即笑道:“雖生於東而沒於西。”秦宓此答也是絕妙,又壓東吳一頭,張溫無語不能對。此時二人答問如響,滿座皆驚,而張溫見秦宓應聲而出,言辭犀利、道通理達,心中也是大為敬服。
秦宓又反問道:“先生既以天事下問,必能深明天理。昔日混沌既分,陰陽分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至共工氏戰敗,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既輕清而上浮,何以傾其西北乎?又未知輕清之外,還是何物?願先生教我。”
此問之難恐秦宓自己亦不知,張溫無言以對,避席謝道:“不想蜀中如此多俊傑,今聞公論,令在下頓開茅塞。”諸葛亮怕張溫羞愧,開解道:“席間問對,乃玩笑耳,惠恕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不必在意唇齒遊戲。”張溫見諸葛亮為自己解圍感激不已,又向諸葛亮頻頻敬酒。
秦宓見問對已完,正欲返席,卻見楊清微笑不言、似有所悟,於是又走到楊清席前,給他斟了一杯酒後笑道:“看明之神情似乎能回答我適才之問,不如說給諸公聽聽。”秦宓最後問題的答案眾人也想過,卻都感難以回答,此刻見近日聲名鵲起的這位楊主簿似乎有答案,不自覺看了過來,就連諸葛亮和張溫也是如此,靜待楊清如何回答。
楊清沒好氣地瞪了秦宓一眼,這老頭倒是眼尖,他雖憑後世知識能夠回答,但此刻也不願在此出風頭,畢竟人張溫才是今日的主角,有秦宓出來展現蜀中的才氣也就罷了,他何必再多此一舉呢。只是無法,此刻眾人目光皆聚於他身上,故也不得不回道:“子敕先生,小子是有些想法,只是不知對與不對,既然公想聽,那在下就試言之。”
他站起來,朗聲說道:“太上云:夫鴻蒙分判,陰陽始列,輕清上浮者為天,其質陽也;重濁下凝者為地,其質陰也。其實這些皆是大體而論,正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天這輕清者也會生出重濁,地這重濁者也會生出輕清,故待西北不周山這一天柱折斷,天傾西北也是自然耳。至於天外是何物?家師曾言天外仍有天也,諸天氣盪,以道合之,孕生日月星辰生靈無數矣。”
眾人聞言皆感驚奇,不知這位楊主簿是從那習得的學問,細品之下又覺大有道理,皆想這楊明之雖然年輕卻不愧為丞相看重之人,以前不服楊清之人此時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才華確非尋常。楊清答完,秦宓是最高興的,不住地拉着楊清飲酒,諸葛亮也是暗暗點頭,目露讚許之色。
張溫見此也不得不感嘆蜀中大才何其多也,上有諸葛丞相,下有鄧芝、秦宓、楊清等輩,此次回吳定要提醒主公與蜀結盟、共抗曹魏才是正道啊。他見天色已不早,起身告辭,諸葛亮又囑託了幾句,就送張溫、鄧芝二人離去,鄧芝復往東吳是去答禮的,並再申盟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