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文明交流

第六百九十七章 文明交流

除了商賈與退役軍人,遷徙的另一大主力是僧人。

唐代是佛門最興旺的一個時代。

由朝廷組織譯場,翻譯佛經,歷朝相沿,直到憲宗元和六年才終止。

取得了豐碩成果,基本完成了對佛教的改造,漢傳佛教進入倭國,還一度反傳回天竺。

文成公主入藏,漢地佛教也因此進入吐蕃。

在大食法沒有興起之前,西域曾遍地是佛國。

歷史上,于闐與喀喇汗爆發了殘酷的宗、教戰爭,歷經四十年,自此天山南北只有大食法。

而現在,佛門幾乎成了華夏的文明符號。

當然,道門更能代表華夏文明,甚至是華夏哲學。

但道門在歷史上長期扮演不光彩角色,漢末張角太平道、西晉惠帝天師道(五斗米教)李特、李雄父子,東晉安帝天師道孫恩。

到了唐代,儘管朝廷大力扶植道門,但道門卻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反而用丹藥搞死了好幾位皇帝。

太宗、憲宗、穆宗、武宗、宣宗皆嗑藥而死。

其中憲宗和武宗是真的可惜了。

大唐剛剛復興,就有道人來勸李曄嗑藥。

而真正有本事的道士,都隱居在山林間。

道家的主旨便是清靜無為,與萬物不爭。

一個宗、教的興盛,除了上層的支持,還需要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出現。

佛教有釋迦摩尼,大食法有莫罕默德。

道門恰恰缺少這樣的一個聖人。

道門在民間的傳播也大有問題,教理教義沒有佛教完備,自洽性差。

偶爾出現一兩個高人,也大多超然物外,當起了山頂洞人,對傳教也沒什麼興趣。

而凡是出現在朝堂、民間的,大多是神棍和騙子。

華夏向來是世俗世界,對宗、教神權沒有那麼多追求。

李曄自然也沒興趣扶植任何宗、教。

但所有的宗、教要為大唐所用,服從於華夏文明。

現在,佛教西進,正好服從於大唐的利益。

既可以抵禦大食法、西方教的侵襲,也可以加強與華夏文明的聯繫。

黠戛斯人、吐蕃人、突厥人、回鶻人多參悟參悟佛法,多吃吃齋,就能少砍人。

在中土實行了嚴厲的宗、教管控之策,限制了僧人的人數,但在西域,李曄放開管制,允許他們放開手腳宣揚佛法。

為了增加他們的積極性,李曄恢復了十大德制度,只要能在諸異族中傳法成功,便可獲“大德高僧”的稱號。

中土僧人們欣然而往。

倘若能如後世黃教在草原上遍地開花,李曄不介意冊封一兩個僧王出來。

與此同時,大食法和西方教也追到了長安,希望大唐不能一如當年的盛唐一般,允許他們在長安建立寺院。

很多事情,如果不能讓它站在陽光下,它就一定會鑽入陰影中。

控制在眼皮子底下,總比讓他們暗中野蠻生長強吧?

而且這個時代的傳教士都是各文明中的精英,沒有一定的文化肯定不能勝任。

李曄有意把他們變成大唐的兩個窗口,可以眺望西邊的兩大文明。

太宗高宗玄宗,都曾允許過他們來長安發展。

貞觀六年,天方人旺各師,西方至聖之母舅,護送天經《古、蘭經》入大唐,太宗聽講經論道,頗有實學,敕建大清、真寺。

但三百年過去了,他們也沒見他們發展成洪水猛獸。

大唐的文化自信便在於此。

無論是大食法還是西方教,真正有吸引力的是中亞,突厥、回鶻、葛邏祿這些草原上野蠻人,沒啥文化,唐末全面內卷,也就讓大食法佔了便宜。

對李曄而言,只要限制宗、教野蠻生長即可。

不鼓勵不提倡也不排斥。

當然,也僅僅是允許他們在長安建寺,傳經授教等一切活動都要得到朝廷的允許。

至於西域和昭明國,則是堅決打擊。

李曄發下嚴令,不允許大食法和西方任何教派的存在。

對以往的信眾課以重稅,以經濟手段逼迫他們逐漸放棄大食法。

河中狂信者紛紛西遷,讓黑衣大食回了一口血。

不過黑衣大食前所未有的恭順,承認了大唐對河中、呼羅珊的佔領。

拜占庭屢次派遣使者,拉攏大唐。

而可薩人,內部面臨大分裂,一部分人主張重拾突厥人的身份,回到華夏文明圈。

一部分則主張遷都克里米亞,遠離大唐與契丹。

沒有人敢在軍事上挑釁大唐。

看着長安越來越多的西方商人,李曄覺得是時候開展文明的交流了。

任何時候,都要睜眼看世界。

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古天竺人發明了數字,阿拉伯人推廣,並傳到了西方。

事實上,這個時代隨着大食法的蓬勃發展,大食人法的哲學、倫理學、邏輯學、建築學、科學、醫學和藝術都有極高的造詣。

特別是醫學領域,解剖學藥理學已經取得一定進展。

後世西方所謂的文藝復興,其實大量借鑒了大食法文明。

而只有睜眼看世界,才能不被世界拋棄。

為此,李曄組建龐大的使團,從尚學中挑選文武精英,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入大馬士革,然後入綠衣大食,一部分入君士坦丁堡,進入法蘭克三國。

尚學經過這麼多年的拓展,也開了格物、醫學、算術、農學、外語等科,但幾千年的文明慣性不是一朝一夕能更改的。

絕大多數大唐精英們,還是想着科舉做官。

不過這也為底層子弟們讓開了道路,大唐有四千萬人口,總能出一些異才。

李曄三番五次下令地方選拔這些人送入長安。

這麼多年的積累,也算勉強有個樣子了。

大明宮也漸漸有了學術氛圍。

種子一旦種下,終究會成長。

國勢上升,大唐所有的一切都在上升。

連即將進入思辨階段的儒學,也煥發了第二春。

書生們對教化萬方的狂熱,不亞於佛門。

中土人科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被擠下去,是以,他們的目光逐漸轉向了西域和河中。

漢唐的書生通常是一邊砍人一邊讀書的。

哪裏有利益,哪裏就有人前仆後繼。

在李曄的刻意引導下,落第的書生們紛紛轉向西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一個昂揚的大環境下,人人都抬起了頭。

7017k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苟出一個盛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苟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七章 文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