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香火盛

圍棋香火盛

一個九段棋手,倘站在大街旁的樹下觀看初學者圍棋遊戲,他會是什麼感覺?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是“在段”的專業棋士。但據我已看到的資料,有的白國手黑國手,會蹲下來和小孩子在枰上調侃“擺招兒”。或許他會含着微笑聽周圍的看客評論盤上形勢是非。或者會目注棋盤陷入沉思——他當然不是在考量這盤棋,是回憶起了當年他自己的經歷吧?

琴、棋、書、畫都是我們國學中的風雅事。但是,這裏頭有非常細微的人文心理區分,就是圍棋本身具有的人民性、大眾化和它的普及性,是別個學術藝術中不能類比的。誰都可以來一下。棋藝的高低不必掛懷。絕頂的國手和國際手,與平民共享圍棋之樂,和諧而自然地相處——謂予不信?若有人在你面前亂彈琴,他水平不高,撥弄幾下就會聽得你心煩意亂;他的字畫看不得,偏要寫,偏要送你,你不好意思力拒,會滿腹假笑連聲道謝“珍重”收下,然後帶回去,然後……在衛生間處理掉它……就是我吧,我在文學界是幾段?我同樣不知道,有些個文學愛好者,帶上他的稿子“請二老師指教”,甚至興高采烈地朗誦他的“詩”。我當然要忍耐。心裏是個“掩耳而逃”的想法,卻裝出很欣然的樣子“聆聽”,這份難受不足與外人傳……我讀蒲松齡的《聊齋》中有《司文郎》一篇,把這種痛苦形容得淋漓盡致,令人捧腹。

圍棋界有沒有這樣的心態?我想也是有的,高端棋手之間名韁利鎖所羈,那自然也是不能免俗。然而民眾與專業棋手,總的來說是和諧同樂的那樣一個境界。你若走進大觀園,可以看到丫頭們、小姐們在那裏“趕圍棋耍子”。賈府的四個小姐,元、迎、探、惜,她們的貼身丫頭分別叫“抱琴”、“司棋”、“侍書”、“入畫”,只有司棋一人有大段的情節,悲惻纏綿的藝術表述,其中有沒有曹公社會理念的應合?這是不好說的一件事。怎麼的?其餘三位就沒有一個……介入她們的情感生活?獨獨就凸顯了一個“司棋”!

我從一九五八年學會圍棋,到今年垂垂五十年矣。確實無疑的,一直是臭不可聞的屎棋。那原因絕非我“不勤奮”。我至今每天還要上網,和屎棋們殺上兩盤。我有老師,是我的爸爸凌爾文,他是搞政工一生,一生也是屎棋。從我的經歷看,過去有說法“圍棋非四十年不能成器”是個誤區,應該改成“圍棋非高手指點不能成器”,“圍棋二十歲前不能成器就完了”。由我倡導,我去部隊當兵時也教了幾個徒弟,很遺憾,他們也都成了終生酷愛圍棋的“屎棋群”。

屎棋有屎棋的快樂,一樣的樂不可支。我的棋友們下棋,一律的“見小忘大”,一律的“圖近疏遠”,一律的沒有大局觀,同樣的粗疏,同樣的貪吃,同樣的顧首不顧尾,大家一律都是臭棋。也許有段的棋手們站在旁邊會一個莞爾,或一個忍俊不禁。但那有什麼干係呢?如果在網上,已經臨敗之際,突然發現對手破綻,一按鼠標,“轟”的一聲絕響,提掉對方一大片子兒;或者偷襲成功,突破防線安全殺人敵陣,享受“所向披靡”那種英雄快意;或玩弄個小詭計小花樣捏造出個金雞獨立之類的玩意兒——我的一個朋友,他專門在盤上製造“倒提”,千方百計玩這樣把戲。你只消識破,他永遠也不會成功。但他敗而不餒,下一盤棋仍樂此不疲,一旦不小心被他吃掉棋一片,他會高興得呵呵大笑……我經常有這樣的事,在網上眼見敗局已定,瞧定對手一個疏忽,殺吃他一條大龍,真的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樂不可支。尤其對手一遍又一遍地反覆懇求“悔棋”,我則一遍又一遍地用鼠標點按“NO”,心裏的滋潤就別提了。只是這樣的對局,當對手要求“再來一盤”,你絕不可答應,否則會敗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孔子講“殷有三仁”,箕子、微子、比干。三仁者不同道,仁而已也,何必同?圍棋也一樣,高段起手贏半目,高興啊!中級的殺條大龍,高興啊!還有屎棋們,“倒提”你一塊,高興啊!同是高興,不在乎檔次之高下,身份之雲泥。殺屎棋之快樂在《儒林外史》中有出色的藝術表述,高手是“將遇良材”,屎棋與屎棋何嘗不是“棋逢對手”?

我寫小說有些名氣后,有不少青年作家也出了他們的得意之作,有人讓我評論“文學多元化”的現象,我說了這樣的話,“允許大狗叫,同樣允許小狗叫,各種狗都叫,看誰叫的妙。”鄭州王冠軍八段請我寫字,我寫了“棋道即天道,人間第一趣”,就是這個意味。棋,屬於“人間”,無論廟堂無論地攤,共享真趣。

棋道,樂乎哉?樂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間世
上一章下一章

圍棋香火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