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悲天憫人的朱允炆
次日,天剛剛破曉。
大明皇宮,奉天門外。
文武百官總計約五百多人,已經列好長隊,等‘三通鼓’后,便以此進入。
今日已經是第四日了,自大明開國以來,從未出現過連着四日早朝未開的情況。
在等待的過程中,已經有不少官員,開始竊竊私語。
五百多人的規模,看上去極為龐大,而這還是因為朱元璋前些年殺的大臣太多了。
像禮部尚書,到現在還沒人繼任,其他職位的空缺,就更多了。
朱元璋在廢除丞相制度后,最擔心遭人蒙蔽,所以現在的早朝規定,凡是在京人員,都必須參與。
哪怕是回京述職的官員,也必須要參加早朝。
遲到,未到,都會遭人彈劾。輕則罰俸,重則三十大板加罰俸。
除此之外,朝會對於禮儀要求嚴格,朝會也是從禮儀方面樹立皇帝在大臣面前威儀的一項重要儀式。
三通鼓后,奉天門外,文武百官依次從左右側門進入。
過了奉天門,便是奉天殿了。
奉天殿,上蓋琉璃金瓦,雙檐重脊,雕樑畫棟,朱漆描金雕花的門窗,在陽光下發出熠熠光芒,便是俗稱的‘金鑾寶殿’。
奉天殿大門緊閉,門外有司禮監數位太監等候。
這個時候,便是等待皇帝的時刻。
如前幾日般,即使陛下不在,也得等候一炷香后,司禮監太監才會宣佈退朝。
不過四天未上早朝,雖然大臣們感受到輕鬆了許多,可是幾乎人人手裏都積壓了一批奏疏。
目前的大小事情,都是由朱元璋一言而定,四天足以拖出來很多事了。
就在侯朝的大臣們,以為今天又是不上朝的一天時。
奉天殿裏,傳來一聲威嚴的聲音:“宣!”
隨着聲音的響起,大殿正門打開,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從裏面走了出來,長聲道:“陛下有旨,眾臣上朝!”
群臣聞言,精神一震,此時奉天殿外的值守太監,將左右側門打開。
文武百官,小步依次入內,路過門口時,便會將袖中準備好的奏疏,放入太監們準備好的籃子裏。
待上殿後,出列上奏時,太監就會講奏疏交由皇帝。
正門口,劉和目不斜視,昂首挺胸,靜靜的等待着百官入內。
待百官全部進入后,這才返身回到大殿中。
劉和返殿這一段,極為講究,先是小步快速進入,待差不多到站立的位置后,腳步便會放緩。
當他轉身的那一剎那。
群臣稽首再稽首,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卿平身!”
朱元璋坐在金台龍椅上,司禮監的太監則迅速將奏疏準備好。
“咱這幾天,有些重要的事情去了,早朝耽誤幾天,咱想看看,是不是咱不在了,諸卿就懈怠了。劉和!”
“臣在!”
“給咱查查,今天諸卿是否都到齊了。”
“臣遵旨!”
朱元璋一聲令下,劉和帶着數位太監,立刻開始清查到朝人數。
在查遲到,未到這一塊,朱元璋從不放鬆。
按朱元璋的意思,‘咱都到了,你能有什麼理由不到’。
所幸大臣們都是謹慎小心,如履薄冰,並沒有因為四天沒上朝,敢整什麼么蛾子。
“回稟陛下,諸位大臣皆已入列。”
聽到劉和這句話,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道:“即是如此,那便開始上奏吧。”
隨着朱元璋說完。
下面的大臣便有人出列:“稟陛下,臣有本奏!”
“上奏!”
..........
東宮門外,
朱允炆站在門口,目光看向奉天殿方向,輕輕的嘆息一聲。
自被宣佈立為皇太孫后,朱允炆就有了參與朝政的資格。
但是這個資格,卻在半個月前,就被司禮監通知,以皇孫年幼,當以讀書為重的原由,取消了朝政的資格。
當然,這件事和朱安看上去並無關係,只是因為朱允炆在早朝的時候,對於幾件政事的處理,讓朱元璋有些不滿。
這才讓朱允炆再回去多多學習。
“黃先生,你說還有多久,皇爺爺才會允許我再次參與朝政。”朱允炆有嚮往的說道。
“殿下放心,有希直先生的教導,不需要多久,殿下的學問就能越發的深厚,待到陛下考校時,定能讓陛下刮目相看。”
“便是那個時候,就是殿下再次入朝之事。”黃子澄極為自信的說道。
昨日上午出發,近乎黃昏時候才返回宮中。
期間朱允炆一直在和方孝孺探討儒家學問。
臨走的時候,黃子澄悄悄問方孝孺對殿下的看法,果不其然,方孝孺對殿下極為滿意。
黃子澄相信,有方孝孺這等連陛下都稱讚的儒家名士幫助,太孫殿下在各方面,都會有巨大的提升。
重得陛下喜愛。
“我昨日聽宦官們說,皇爺爺有旨意下達到尚衣監,準備新的袞服。”朱允炆嘴角含笑,恰似無意說起此事,臉上卻有些得意。
這等意味,黃子澄哪裏能不明白。
畢竟太孫殿下,目前十幾歲的年紀,知道某些事情后,難免有些得意。
黃子澄奉承道:“恭喜殿下,賀喜殿下,這必然是陛下在為殿下準備九月冊封的袞服。”
“最近陛下那邊,我聽有消息說,似乎找到幾種極為重要的作物,產量驚人。”
“據說畝產有千斤之多,便是如此,陛下才對殿下有些許的忽視。”
“如今政務完畢,心中依舊想着殿下。”
對於高產作物的事情,黃子澄也有所耳聞,說起此事,倒是鬧了一出笑話。
便對朱允炆講述這宮外的事情。
前幾天陛下召五位尚書大人進宮,因皇宮內外消息傳遞極難。
導致幾位尚書大人家人誤以為被陛下賜死。
等了兩天還沒消息,直接就辦起了喪事。
棺槨都準備好了,只等着屍首送回,便是下葬。
因為是五位在職的尚書,甚至還有幾位大學士一同遇難,這便導致聲勢搞得挺大。
當尚書大人,還有大學士們回家的時候,發現宴席都擺好了。
就等着吃席了。
朱允炆聞言,卻是沒有笑,反而有些悲天憫人的意味。
在朱允炆看來,這等君臣笑話,皆是因為皇爺爺殺戮過甚才引發的。
只是身為孫兒,遵循儒家禮法,不得在背後議論家中長輩,所以這才閉口不談。
黃子澄看得分明,頓時對太孫殿下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