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關東人家
第二天,老譚剛要給老四打電話,老四的電話進來了。
老四說萬方門的關東人家找一個廚師長,叫他去看看。
老四是省城一家連鎖餐飲的出品總監,做得很好,有名,和老譚一起學廚師時的兄弟。當初他們一共哥四個,現在老大、老二不幹這一行了,只有他和老四還在干。
關東人家在北三檯子萬方門那裏,離松山路三公里。前身是幼兒園,幼兒園的前身是老根山莊。那時老譚是山莊廚師長,張麗是經理。
非典來了之後老闆把山莊兌了出去,成了幼兒園。如今幼兒園黃了,又成了飯店,張麗在那當經理。
張麗,老譚在省城工作時的老搭檔,倆人在一起合作過雪岳山燒烤、老根山莊、臨江軒。自從老譚去外地之後就再沒合作過。
接完老四電話后老譚合計,張麗在關東人家當經理,啥情況應該清楚,先給她打個電話問問。
張麗說她不知道招廚師長的事,可能是老闆臨時決定的。跟老譚說現在的廚師長是跟着老闆干十來年的兄弟,不可能換。然後介紹了關東人家現在的情況。廚房六十多人,規模挺大。經營的是本地家常菜和農村土菜。亮點是小笨雞現宰現殺,水庫野生魚,最吸引人的是小毛驢拉磨,水豆腐、豆腐腦現場製作。
存在的問題是廚房菜品質量上不去,上菜速度慢,客人催菜現象嚴重,和前台的配合不到位,處於脫節狀況。
目前生意每月一百二十多萬,不賠錢狀態也不賺錢。但潛力很大,每個月賣一百五十萬應該可以,如果管理上去,一百八十萬不成問題。
飯店整體投資四百萬,房租每年八十萬。
老闆姓徐,四十歲。管人事的叫張娟,老闆的老部下。採購是老闆叔叔,會計是老闆朋友李姐,庫管是老闆大姨姐。
張麗任前台經理,李爽任樓面經理,周曉梅答應過去做營銷經理。
李爽,張麗老部下,在老根山莊的時候是樓面經理,老譚在濱海時她是分店經理。
周曉梅,老譚同學加親戚,論着叫老譚小叔,在濱海時是總店經理,和張麗是好姐妹。
給老譚介紹完關東人家的基本情況后張麗說:“你過來看看,和老闆談一談,我認為這地方不錯,有發展潛力。以前老根山莊的時候咱倆都能做起來,這也能做起來。”
老譚說:“好,我一會兒過去看看。”
聽張麗的意思現在關東人家有廚師長,並且是老闆兄弟,那就不可能換。但老四說那裏招廚師長,怎麼個意思?
管他呢,先過去看看再說。
半小時后,老譚站在關東人家大門口。
和以前的老根山莊不一樣了。老根山莊的時候大門口是一個高大門樓,門樓兩邊掛着大紅燈籠,正中間懸挂着一塊實木做的牌匾——老根山莊。
現在門樓不在,大門兩側是兩根古色古香的門柱,柱上掛着黑底金子的實木條板,正好組成一副對聯。
上聯是:三畝地,一頭牛;
下聯是:老婆孩子熱炕頭。
橫批在後面的主樓上:關東人家。
老譚對這裏的一切都非常熟悉,畢竟工作過一年時間,當初的老根山莊是全國連鎖的第一家店,他是第一任廚師長,也風光一時。回到過去工作過的地方,不禁有些感慨。
走進大門后沒急着進主樓,先繞着正樓轉一圈。
正樓東邊是員工車庫,西邊是保安室,後面是員工寢室。
員工寢室是一棟四十米長的小二樓,以前員工都住在二樓,下面的房間全閑着。現在二樓依然是寢室,一樓從西往東分別是消防水箱室、飼養室、庫房、青菜間和員工餐廳。
飼養室門開着,一頭黑毛驢正在吃草,看到有生人站在門口響亮的打了個噴嚏。老譚笑了,覺着挺好,有這頭驢顯得大院像個庄稼院,有鄉村味道。
轉了一圈回到正樓門口,推門進去。
穿着藍色碎花小襖的迎賓員微笑着上前問:“您好先生,請問有預定嗎?”
“沒有,過來找老闆談點事。”老譚說。
“您好,我們老闆在四樓辦公室,我領您上去。”
“不用,我自己上去,你忙吧,我先看看。”
迎賓員微笑着點點頭,老譚往裏走,心想這迎賓員被張麗訓練的到位,合格。
大廳中央是菜品展台,展台左邊是大鍋燉菜明檔,右邊是豆腐坊,後面是涼菜和面點明檔,正好形成一個弧形點菜區。
點菜區旁邊是雞舍和魚塘,雞舍養着三十多隻小笨雞,魚塘里養着江鯉魚、鯰魚、黑魚、草魚。魚塘邊有兩個木桶,裏面是野生大泥鰍和牛蛙。
整個點菜區的風格很關東,實木裝修,給人粗獷豪放的感覺。
菜品展台長方形,底高八十厘米,上面階梯式三層菜檔,每層四十道菜品。
老譚圍着展台轉了兩圈,上面的菜品百分之九十是家常菜,有鍋包肉、溜肉段、糖醋裏脊、糖醋排骨、木須肉、軟炸裏脊、紅燒排骨等等,也有幾道潮流菜,比如荷塘月色、腰果西芹。
張麗說上菜速度慢,客人總催菜。上菜慢有個原因,一是廚師力量不足,炒不出去;二是費事的菜太多,半天做不出來。甜品菜屬於費事菜,一般都做得慢,費時間。
老譚仔細看了一下展台上的甜品菜,有拔絲地瓜、拔絲山藥、拔絲三樣、拔絲大棗、五彩糯米棗、拔絲芋頭、翻沙芋頭、雪綿豆沙,一共八個甜品菜。
老譚心裏合計甜品菜太多,一桌點一個就夠廚師忙活的,肯定影響上菜速度。並且還有雪綿豆沙,這是最費事的一道菜,忙的時候能上去就不錯了。另外菜品也多,一百二十道,這還只是熱菜,不包括涼菜和面點呢,加上涼菜和面點更多。
雖然店大,五千平,但菜也太多了。這樣就形成備料過多,砧板工作量大,在配菜上浪費時間。原料每天賣不空,形成積壓,出現生意火爆不掙錢的現象。
成本都在原材料上壓着,冰櫃賣不空就盈不了利。
甜品菜過多,菜品過多,也許是造成上菜慢的原因。但在沒見到廚房內部情況的時候,老譚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他來到大鍋燉檔口。
裏面站着一個四十來歲的女的,頭上扎着藍色碎花頭巾,身上穿着藍色碎花對襟小襖,腰上圍着碎花圍裙。衣服東北農村大嫂打扮,乾淨利落,很打眼兒。
檔口三口大鍋,第一口鍋燉的是酸菜大骨頭,第二口鍋是小雞燉蘑菇,第三口鍋是待客菜。
看到待客菜老譚笑了,這個菜是他在老根山莊的時候研究的,賣火后在三檯子流行開來,漸漸傳到了市裡,當初也風靡一時,很多飯店來學。等到了濱海客人有些不認,很多菜還是有地方差異的。
仔細瞅了瞅鍋里的待客菜,老譚有些搖頭。做得走形走樣,雪裏紅太長,味道不好進。丸子大小合適,但不是他要求的肉粒丸子,一看就是圖省事用現成的肉餡做的,死丁丁的沒口感。雞蛋也是煮熟了直接放進去的,沒經過油炸悶燒,和煮雞蛋沒什麼區別,有點濫竽充數。
還有一個最大的敗筆——油大。
然後來到涼菜檔口。
涼菜間有點小,面五個員工,有的在擺檔,有的在給黃瓜打皮。地中間堆着一筐黃瓜和一袋白蘿蔔,由於空間小,員工從上面邁來邁去,顯得擁擠凌亂。
明檔玻璃外面是展檔,已經擺上了四盆小菜。分別是臘八蒜、醬油小菜、美極蘿蔔和家常泡菜。
還有四個不鏽鋼方盤,其中兩個擺着剛熏好的豬蹄子和雞爪子,另外兩個空着,應該還有沒熏好的。
涼菜間和面點間挨着,面點間也五個員工,都在做準備工作。
涼菜間和面點間都沒有爐灶,老譚心想沒有熱加工幹活不方便,耽誤事。這是裝修時設計失誤,對廚房來說是硬傷。
面點展檔上擺着玉米面小餅子、酸菜蒸餃、芹菜蒸餃、金絲餅、玉米面發糕、黑米面發糕和小窩窩頭。
都是粗糧主食,看上去挺好,有農家氣息。
來到豆腐坊跟前兒。
整個豆腐坊完全按着農村豆腐坊設計的,很有煙火氣息。
一共兩個屋,外屋地中間安着一盤老石磨,石磨桿上架着驢套,驢套包子掛在牆上。靠窗戶的地方有個門,估計那頭黑毛驢就是從這個門進出,不用走大廳。門旁邊掛着面錦旗,上面寫着“任勞任怨優秀員工”。
老譚笑了,心說可不任勞任怨咋地,毛驢也不敢反抗呀。
裏屋靠南牆的地方是一口熬豆漿的大鍋,上面正壓着豆腐。一對中年夫妻在裏面,男的從豆腐籠里往外撿壓好的豆腐,女的打掃衛生。
門口擺着兩個大保溫桶,裏面是豆腐腦和水豆腐。
雞舍、魚塘、豆腐坊連成一片,到這裏和到了農家院一樣,很有農村氣息。
這個區域是整個點菜區的亮點,最吸引人。城裏孩子大多沒見過毛驢,到這吃飯能見到毛驢應該是件
很開心的事,並且還能見到豆腐的整個製作過程,吃到新鮮的豆腐腦水豆腐,不一般的體驗。
把整個點菜區看完,老譚準備上樓,張麗正好從二樓下來,看到他笑吟吟的走過來。
老譚看着走過來的張麗臉上露出微笑,五年沒見,這個女人更漂亮了。
一身得體的職業裝很好的勾勒出女人的線條,凹凸有致的身材散發著成熟的味道。短髮幹練,眉角上揚,一雙美麗的眼睛充滿着溫情和智慧,翹起的嘴角把內心的喜悅毫無保留的顯露出來。
兩個人走到跟前兒,相視一笑,不約而同的伸出手,緊緊地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