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將者以玄德取天下乎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勿或行或隨或炅或吹或強或挫或壞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奢
——錦書道德論
“這第二十九章斷句不難,將幾或頓開即可。”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勿或行、或隨、或炅、或吹、或強、或挫、或壞、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奢。”
/////////////////////////////////////////////////////////////////////////////////////////////////////////////////////////////////
“第二十九章中對這幾個“勿或”之事就需要仔細琢磨了。我的譯文或有些過於簡單粗暴。供你參考而已。”
“將軍想要奪取天下而因此發動了戰爭。
我預見(看見)他不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天下)。
天下是(九鼎鑄成的)神奇有靈性的器物。
並非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行為,就能得到他。
強行去奪取就會失敗,
奪取到的人也會很快失去他。
請不要有橫行霸道、有隨心所欲、有炅焚燃城、有自吹自擂、有強奪豪取、有屈於挫折、有毀壞公器、有墮落不振(這些行為)。
因此賢能的人會捨棄過分追求、捨棄自大自負、捨棄奢靡浪費。”
“怎樣,是否覺得有些簡單?”
“是的。十分簡單易懂。”
“文章是簡單的。所謂大道至簡,簡單,說明了這是篇好文章。但說到易懂,就未必如你所想的那般簡單了。”
秦無敵微微一笑:“古往今來,很多的政權變更交替都是通過戰爭而獲取的。而李師卻在文中否認了戰爭取得的天下的可能,你說,是他錯了,還是這取天下之人錯了。”
“師父,是我錯了。”
“哦,何錯之有?”
“我還沒有悟透這篇文章,就認為他簡單易懂,所以是我說錯了。”
“嗯,那麼就由你再自行好好悟悟。今天的課上到這裏結束。”
“唔,謝謝師父。”
目送秦無敵離開,秦深翻開筆記再次開始細細研讀。
將軍想要取得天下就發動了戰爭,我預見他不能夠得願所償。
師祖如此肯定,憑藉的是什麼理由呢?
天下乃是神奇的靈器啊,不是可以通過戰爭就能得到的。這寫在明面的理由,能成為理由嗎?
這天下不僅包括了土地,還有無數的人心。所謂的靈,是指人心所向嗎?還是指這天下所有的生靈?
對了,師祖認為將軍不會被生靈們認可,這其中關鍵之點就是發動戰爭。
挑動戰爭是不對的。
所以李師才會認為古今多少人想要挑動戰爭去獲取天下,不都是失敗了嗎。
看那千年之前發動戰爭的精靈族之下場。勝利的一方,不是發起戰爭的人,而是被動防禦反擊的人。
強大的實力,能鎮壓蠻橫奪取天下,生靈們會被懾服,但是並不會真心認可。所以李師認為真正地取得了人心,才是真正取得這天下。
所以師祖才會接著說,看那些伸手搶奪,又失手不能執的失敗者們的情形。
德沒有與其位相配的霸主,最後敗亡的下場比比皆是啊。秦皇政、楚霸羽、元可汗、闖王李等等曾經都是何等的英雄,卻都各自黯然飲恨而終。
是他們不夠強大嗎?不是。是他們不顧天下,強行要戰的行為,讓他們願不能了,敗在自己手中。
所以師祖才勸阻說,不要有橫行霸道、有隨心所欲、有炅焚燃城、有自吹自擂、有強奪豪取、有屈於挫折、有毀壞公器、有墮落不振這些導致失敗行為。
強行發動了戰爭取得了勝利戰果,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也就都在師祖的預料之內了。
四處去燒殺劫掠,又怎會不引起生靈們產生憤慨。
乾涸的鮮血和淚水滲入泥土,不會因時間而抹去。仇恨的種子被種下,總會有發芽的時候。
真正的歷史,不會因謊言而被掩蓋。
獲得天下,得像軒轅祖、周天子等古代聖賢那樣,捨棄過分追求、捨棄自大自負、捨棄奢靡浪費。
德與行相匹配,才會獲得天下的認可,才能長久地執掌天下。
這才是正確的以德讓天下拜服之道。
戰爭,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所以得天下者,全之為上,其次戰勝之,其下滅之。
“滅之者,兩敗俱傷,其道難長,勝亦敗同之也。”
於草堂論道后,秦深來到了後山交呈功課。
“戰爭,不會是一個人的事。”
將棋子輕投回棋罐子內,陳閑對秦深的考校道:“取天下者為何?戰爭又為何?”
秦深愣了愣,隨即答道:“學生不取,是以不知。”
陳閑微微一笑:“你師父割與你一席之地,可不是說不取就可以的。你想故作不知,難矣。
你師父取天下,因為這天下之人需要在這雙子星上生存繁衍。吾取天下,是為我虛族亦需要生存的空間。
這天下,從來都不是一件能平和交換的資源。一方起則一方落,這是陰陽盛衰之道。”
“老陳,你這是在為難我的徒弟啊。他連正式領主資格都未曾取得,又談何取天下之?”秦無敵輕合上秦深的作業。
“不然,天下之何以為天下。就妙在其天下二字,亦大可小,不一而同。
上古之天下者,不越崑崙,不過七雄。而後闊之天山以南,圈於東海之濱。而如今之天下者,雙子之星上聯邦之土盡廓。
觀這天下之大,也不過是宇宙中之滄海一粟。若將這天下,縮地成寸,也不過是你爭我奪的這方寸棋盤。
秦深既然統領之一地,便是有一領之天下。既得天下之領,豈可輕言無知。”
秦無敵苦笑吩咐:“既然陳師要考你,你且盡心答來。有何不明之處,我等自然會為你解惑。”
“這樣好嗎?我的領地可是連領主府都未曾建好啊。”秦深腹誹了一句后,挺正身體認真回答道:“取天下者,或為資源,或為欲想,皆吞噬之道所致也。
而學生若取天下,因被迫也。
師祖誡曰,天下有靈,不可強奪。
故吾之欲不在天下,吾之志不在天下,吾之心亦不在天下。
天下之大,在於科技之長。科技的進步,拓寬了管理的空間。從村落到邦國,從邦國到盟洲,再從盟洲到星球。
這是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
沒有相應的科技水平與管理辦法,就不能實現真正的統治整個天下。
目之所及,手之所攬,心之所安。
學生能力之所及有限,所以學生的天下,尚未真正達到一領之地。
至於戰爭這種掠奪資源的手段,學生以為此不是吞噬之道的必要方式。
若取天下,當首推盡量以不戰之戰取之。資本與利益的最大化,還能讓自己脫離危險之外,這無疑是最優先的。
上古從外出狩獵轉成游牧、圈養、耕種等模式,就是戰轉不戰的典型。
人總是從初生之好戰,變成成長之非戰。這就是因為明白好戰易夭之道。
彼常戰不折,傷潛於其身。此乃殺敵過百,自損其半也。是故以非戰之戰為上。
非戰者,備戰不怠。若非戰不可,則應之可戰。以此為戰,合可以守天下,開可以取天下。
故,不爭天下,是以不戰而取之。祖師謂之聖賢也。”
“哈哈,答得不錯。當飲此杯以資汝道。”聽秦深如此對答,陳閑大感滿意。將虛族的根基置於其領,對秦深好好考校並指點一番,此乃兩全其美之事。
“李師慈悲,不喜爭戰。故道傳於世,不爭不畏。道有神也,感於其心,以主天下之器。
故天下有靈,不以強德,不居弱道。道強而德不堪,執天下不可久。德明而道過柔,執天下不可勝。
以三國爭霸而論之,蜀地有德者,吳地生道者,卻皆敗之於魏。何者,魏道強且配以德之故也。
李師誡者八項,紀者三綱。何故?執天下者,行當正,德當配。民心所向,靈歸其位,道器方成。
是以執天下者,奢不過民眾,大不越民意,甚不超民心。天下執之以德,行止於心,心止不隨;炅止於炊,吹止於口;強止於外,挫止於內;壞止於小,墮止於初。
道小且不明,德微且不察。何以成其大,何以鑄其深?以此。”
“你明白了?”秦無敵對秦深發問。
“徒兒聽懂了。”
“懂了?”秦無敵笑罵到,“我看你沒懂啊。少不得再提點你一下。
欲取天下者,千千萬萬,不止其一。而天下歸一,當何去何從?故而有資格者,以道之強大,以德之深遠。
像我與他,從眾多人選之中決勝而出。當今這眾多種族之共天下,其實就是炎族與虛族之爭也。
他虛族與我炎族爭此天下,皆為生存。即可皆生,是以共存,此乃道也。
但天下於我手中,則炎族保無憂。天下於他手中,則虛族保無求。
我勝於他,是以虛族屈於你之領下。
虛族握於你之領下,是以小姑娘陳曉曉才從於草堂之內學道。
你若是不明不察,墮之道弱而落以德微,陳曉曉則會率虛族取而代之。
是以你是我炎族之繼,不可敗於虛族之小姑娘也。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你若是與陳曉曉取天下以戰,則其他虎視眈眈之人選,會可能行螳螂撲蟬,黃雀在後之舉。”
“我明白了。”秦深大汗而答,“師父如今掌管天下,徒兒定當與眾師兄一道為師父分憂。”
“嗯,不錯。看來你是真的明白了。
行之以道,束之以德。切記,切記。
這天下,不是我一人之天下,而未來之天下都是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