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綵衣
看着李祐在那裏炫耀,王躍等人心裏更恨了,暗自道:“今日便讓你顏面掃地!名聲狼藉!”
他一臉緬懷地說:“突然想起來,許久未與殿下一起吃酒了,每每憶起吾等一起喝酒的日子,何等的痛快呀。”
“所以,今日特來邀殿下一起鳳來樓赴約。”他說得冠冕堂皇。
有人緊隨其後,補充了一句,“在下可聽聞,因殿下許久未去鳳來樓,綵衣姑娘可是想念得很,每日以淚洗面。”
他故作君子姿態,似乎做了一件天大的善事。
“得知我等前來,綵衣姑娘特意讓楊媽媽送來一份信,望殿下勿忘了綵衣。”
信,自然是他們通過老鴇求來的,就是怕李祐不答應,先前被拒絕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也只是為了增加一點兒勝算。
給他們這麼一說,李祐腦海當中,浮現一位妙齡女子,身似拂柳,楚楚動人。
前身確實薄情寡義了一點,已全然忘了這一茬,若非王躍說起,李祐根本想不起來。
前身將之視為一個玩物,但女子卻要付出一生!
本來,身為清倌人,未來還能託付良人,做一房小妾,如果是個好人家,會有幸福的下半輩子。
但是,當她被貼上李祐的標籤后,只能在金鳳樓養着。
老鴇可不敢讓燕王看上的人去接客!
定也希冀着,憑她攀上王爺這層關係。
直到,她被李祐徹底忘了,便會淪為最低賤的妓子,而鳳來樓這些年養她花的錢,在她沒了利用價值之後,老鴇必定會加倍討回來的。
等到她年老色衰,未來身世有多悲苦,可想而知!
“唉……”
李祐暗自嘆息一聲,接過信封,撕開封口,有一股淡淡的香氣漂亮,信紙上帶着一絲脂粉氣。
一行行秀娟的字體,躍然紙上,十分地養眼,俗話說見字如見人,這字很符合她的氣質。
而她的句里行間,透着一些刻板的思念之情,但更濃的是幽怨氣息,李祐將她徹底給忘了,一晾就是兩個月,她有任何情緒也不為過。
不過,王躍他們沒有想着,這一次自己真的賭對了。
他李祐,不再是那個玩弄別人為樂之徒,他又正確的三觀。
雖說這是前身的鍋,但完全斷絕聯繫,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況且,既然繼佔據前身的身體,理應為他做的事做出彌補,彌補之前所犯的錯誤。
這是接替前身人生應有的責任。
李祐不能完全坐視不理,“好吧!也忙了這麼久了,今日便隨王兄,去吃一頓花酒。”
說句大實話,他也的確想見識一下青樓。文人騷客筆下的秦樓楚館,究竟是什麼樣的?
穿越古代一趟,不見識一下大青樓文化,實在是妄在世上走一遭。
之前,他一心想得到李世民的認可,自然不會做出格的事,後來便是各種事在忙,根本沒有去想這一茬。
今日,終於能夠實現了。
當馬周得知,李祐要去喝酒的時候,他一臉激動,問:“師父,學生可否同去?”
他可是好酒之人,王府什麼都好,吃飽穿暖,還有人伺候着,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沒有酒。
這幾天,那可把他給饞壞了!
“你便留在府上,好好做實驗。”李祐自然不會答應的。老師帶着學生去逛青樓,這像話嗎?
其實,是他目光短淺了,完全將青樓視為齷齪之地。
當然不否認有齷齪之事,但也並非全然如此,它還能聽曲兒看舞,也可以很高雅。
不過,這也怪前身,憑他以往紈絝的性子,自然和高雅不沾邊。
即使知道了,李祐亦不會同意的,總覺得心裏怪怪的。
平康坊。
李祐乘坐的馬車,剛一靠近,遠遠的便嗅到一股脂粉氣。
雖然還是下午,但休息半天的青樓,已經開始營業。
等到了晚上,才是平康坊最熱鬧的時候,整個坊張燈結綵,長安唯一不受宵禁限制的坊,徹夜不休。
青樓門口,總有一群鶯鶯燕燕,招呼着來往的客人。
他在馬車上還看到,閣樓上有依欄而坐的女子,會輕擺着綉帕,逗弄着路上的行人……
他還看到一些青澀的半大小子,被樓上姑娘勾了勾手指,頓時滿臉通紅,低着頭不由加快了腳步。
“一看就是沒見過世面的。”李祐心裏判斷。
一瞬間,引得整個巷子裏哄堂大笑,甚至有摟着女子桃腰肢的男子,嘲笑着,“呦!小子還是個雛兒!哈哈哈……”
鳳來樓前,李祐剛一現身,立馬便引起了轟動!
不只門口招攬客人的姑娘,就連樓內的姑娘,也一起涌了出來,把李祐團團圍住。
一時間,他身邊陣陣波濤洶湧,宛如一群麻雀在耳邊嘰嘰喳喳……
“王爺可是許久未來了,奴家還以為你把人家忘了呢。”
“你看,人家想你都想瘦了。”
老鴇楊媽媽,很快便迎了出來,她是個半老徐娘,十分豐盈,走了一顫一顫的,“奴家怎麼說今早兒喜鵲叫呢,原來是王爺大駕光臨。”
“您不知道,這些日子您沒來,綵衣日日以淚洗面,可算把您給盼來了……”
不僅僅是鳳來樓的姑娘,對面姑娘也在招呼着。
不等楊媽媽把話沒說完,對面老鴇便殺了過來,“王爺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只想着鳳來樓,把金鳳閣的姑娘給忘了……”
李祐是平康坊的常客,有“幾個”相熟的姑娘不算什麼。
只是,他沒想到自己這麼受歡迎!
其實也不難理解,先不說他過往的風流事迹,就憑琉璃閣東家這層身份,自然是姑娘們眼中的香餑餑。
要知道,如今平康坊的恩客們,送金銀玉石的早已落伍了,那是次一等的客人才送的東西,頭一等的禮物正是那琉璃鏡。
李祐若知道,以他樸實的性格,一定會將此行的目的,拔高一個高度。
“這哪是喝花酒的,自己乃是來考察市場的!”
老鴇的眼界更長遠,憑琉璃閣、蝗災獻策二事,便知這位殿下不簡單,而陛下為他選魏徵為師,足以見他對李祐的重視。
至於李祐問住了魏公,這便值得商榷了,老鴇是熟悉這位王爺的。
小道消息不可全信!
她們自然想攀上這個高枝,保持良好的關係,對自己有益無害。
這邊李祐剛一到平康坊,那邊李世民已經得到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