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新劇

第六十一章 新劇

景湛:把手給我,前程後路都別問,我帶你回家。

這一風波過去后,姜渺低調進組。

沒有一點報道,沒有一點宣傳,就連粉絲後援會也不知道姜渺接下來的行程是什麼。

姜渺這次演的劇是國內著名導演張偉曄的新片《米朵的猜想》。

張偉曄導演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是對中國電影貢獻最大的第一人,他奠定了中國藝術電影在國際電影的輝煌,又開啟了中國商業大片時代,堪稱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張導早年在歐洲三大電影節連戰連捷,以非凡的藝術才能,先後獲得兩座威尼斯金獅獎一座柏林金熊獎、一座康城評委會大獎、一座康城技術獎、一座威尼斯評委會大獎,一座柏林銀熊獎,也讓葛洪和鞏琳分別加冕康城影帝和威尼斯影后;其中,有部電影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提名。

這些作品為國際電影界打開了認識中國的窗口,也為中國電影贏得了世界級的聲譽,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國際影壇對中國和黃種人的偏見,澤惠當時後世無數的同行與後輩。

迄今為止,其餘內地導演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加起來的所有獎項成就,也不過堪堪與90年代的張偉曄相當。

來,同樣也只能和張偉曄戰個平手。

當國門開放,香港商業片和荷里活大片相繼來襲的時候,同輩和後輩導演們還都在繼續追隨早年張偉曄的腳步,拍攝各種鄉土題材影片,一門心思去國際爭獎,因此在票房競爭中,被荷里活和港片打得一敗塗地,競爭力甚至比不上錄像廳和DVD。各大院線奄奄一息,電影院都不知拆了多少。

新千年伊始,眼看剛剛起步的中國電影市場,就要步了台灣電影和日本電影的後塵,一邊是藝術電影在國際屢屢獲獎,一邊是本土市場幾近乾涸,無人問津。

此時又是張偉曄導演,懷着對中國電影的責任感,以敢為天下先的無畏精神,不計個人毀譽,從零開始改弦更張,拍攝出一部在中國電影史上意義無與倫比的《無畏》。

該片不止是在國內獲得的年冠記錄,保持4年後才被他自己的另一部大片,給更新,而且以3100萬美元的成本,在北美、日韓等世界各地都登頂票房冠軍,在全球收割票房合計1.77億美元,而且還獲得奧斯卡外語片提名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以及柏林電影節的特別創新獎,被包括《時代周刊》在內的多個世界權威媒體,評為年度世界最佳影片,從此開啟了華語商業大片時代,真正拯救了整個中國電影,功勛蓋世,惠澤至今。

然而,也正是《無畏》票房和口碑的巨大勝利,讓無數從業者和自詡為“公知”的文青影評人,對張偉曄導演的成就在“羨慕嫉妒恨”之餘,更必欲除之而後快。

在那些文青影評人看來,張導不再去拍反映中國落後面貌的鄉土文藝片,而改拍獲得巨大票房成功的商業大片,便是“一心賺錢,背棄藝術理想”;

張導在影片中倡導的家國情懷,對一代偉人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國家,奠定我華夏民族千秋基業的崇敬,更被那些懷着對體制深刻不滿的“公知影評人”們解讀為“屈從權力、獻媚體制”,是以大批特批。

更有許多追名逐利之徒,則純粹就是把批判和抹黑張導這個中國電影最傑出代表,當做了彰顯自己眼光、見識如何高明的手段。

早年網絡尚不發達,紙媒仍有相當影響力,廣大公眾對電影的認識也有所欠缺。這些從紙媒駕臨網絡,喜歡在雲山霧裏裝腔作勢的“影評人”們,也相當程度上掌握了評價電影的話語權。

於是在他們的所謂“影評”中,《無畏》《八面埋伏》這些在國際影壇頗受好評、獲獎和提名無數、海外票房更遠高於本土票房的作品,居然都成了堆砌色彩、劇情套路、故事蒼白的“爛片”!

《無畏》:《時代周刊》評為年度最佳影片,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柏林電影節技術創新獎;

有史以來,所有華語片在奧斯卡獎總共只有七次提名,其中張偉曄一人就提名三次。

所有華語片在金球獎,總共只有12次提名,其中張偉曄一人提名五次。

這些本是極高的成就,竟也被某些鍵盤“影評人”嘲諷成“一門心思要拿奧斯卡,簡直不自量力”。

而這些影評人背後,更不知有多少眼紅張偉曄成就、一心要扯他下馬、取而代之的電影界同行在推波助瀾。

據說,日本NHK電視台拍攝過一部講解中國電影的專題紀錄片里,許多自命不凡的中國電影導演,但凡碰頭開會時,天天討論的話題,就是如何換着新花樣,去黑張偉曄。

一直要到2008年,先是汶川大地震,十萬子弟兵們浴血犧牲,拯救蒼生力挽天瀾,軍民情深血溶於水;然後是張偉曄導演的奧運會開幕式,黃鐘大呂,煌煌史詩,五千年輝煌燦爛文明,如畫卷一般鋪展,不但震驚世界,激發了無數網民自發的愛國熱情。

愛國網友們的聲音才逐漸佔據上風,歷時數年的激烈交鋒,到2012年後,我輩愛國者才終於逐漸佔據了主流。

這一場沒有硝煙的輿論戰,大而言之,可以說關繫着國家民族命運,短兵相接、刺刀見紅;

張偉曄導演更從一個純粹的電影人,不但變成了一個為國為民操辦典儀的巨匠,而且升華成了一個向全世界弘揚中華文化的藝術大師。

張偉曄,歐洲三大電影節的3座最高獎,3座次高獎,2座技術獎,奧斯卡獎的3次提名,金球獎的5次提名,英國最高獎和意大利電影最高獎的得主,國內電影獎項的隆高表彰。

從開始有準確票房統計排名以來,張偉曄導演電影,一共獲得中國電影市場的4次票房年度冠軍,4次票房年度亞軍,合計15次票房年度前十名。無論商業上還是藝術上,都取得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而且從《無畏》起,張偉曄導演的古裝片,就是全世界最能代表中國電影、最能獲得海外票房的金字招牌。

不止是《無畏》在全球市場大獲成功,包括他的其他電影,其他各國票房同樣遠高於國內票房,這幾部古裝大片的票房全是大賺。

甚至可以說:21世紀以來的華語影壇,票房成功的導演不勝枚舉,但不算已經完全混荷里活的導演,真正敢說自己是在為全世界影迷拍片的中國電影大師,也就張偉曄導演一人。

張導對成本的精確控制和投資回報,在國內大導演里是NO1的。

作為演員,張偉曄主演電影《井上》,還一舉獲得了金雞獎、百花獎、東京電影節的三座影帝獎盃。

作為電影人,他獲得了開羅電影節、蒙特利爾電影節、上海電影節等三個A類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傑出貢獻獎;當選過歐洲三大電影節之威尼斯電影節主席,柏林電影節的評委,和聖塞、東京兩大A類電影節的主席。對華語影壇的同行和後輩,張偉曄更一直不遺餘力地提攜,努力為所有中國影人去爭取利益。

眼看如今讓無數電影人賺得盆滿缽盈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才讓更多人恍然意識到當年張偉曄的遠見卓識,他的貢獻恩澤後世,他的功績萬眾頌揚。

在網絡大發展,智能手機大普及,人人可為自媒體,每個人都是影評人,億萬“小鎮青年”才決定電影人飯碗、是電影人上帝的時代;曾經由少數文青“影評人”,便能決定一部電影風評歷史地位的時代,早已經一去不復返。

對過往那些自以為掌握了電影評價話語權,一直輕視鄙視漠視票房價值的文青影評人,或許最痛苦最落寞的時代也莫過於此。

如今,這位年近七旬、早已獎項等身、功成名就的老人,早已淡看了票房成敗,他已經可以坦然將承擔中國電影市場的重任,交託給那些創造幾十億票房奇迹的傑出後輩。

張導多次表示,每部新作的票房,只要能收回成本,對得起投資人便好。

張偉曄現在拍片,便是和時光去競逐朝夕,只欲完成自己未了的藝術理想,而對影片藝術性上的細心雕琢,依舊是努力突破自我,求新求變,而這部自傳性質的電影《米朵的猜想》,正是通過男主角和女主角的一生,對自己電影生涯起點的不忘初心的追憶。

張導此前曾透露時隔四年,再次啟用新的“曄女郎”,但具體新的曄“曄女郎”是誰,媒體們也不知道。

這也是張導時隔多年,再次涉及文藝片。

姜渺也曾去試鏡張偉曄導演的電影,也曾想過,像其他“曄女郎”一樣,本來平平無奇,卻因為演了張導的電影,而一舉成為當紅演員。

她最想合作的導演就是張偉曄,但是之前都呢個機櫃,如今能夠演張導的電影,她一定要好好演。

不過這部《米朵的猜想》如今只公佈了男主角趙熠和范程的角色。

《米朵的猜想》寄予了張偉曄導演對電影、對膠片時代的感情和敬畏心。

影片的故事靈感來源於導演自己的早期經歷。

大幕落下,燈光亮起,十里八鄉齊聚共赴光影之約。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電影是人們極為珍視的“精神食糧”,看一場電影是如同過年一樣的大事,是照進人們貧乏生活里一道光。

導演將深藏腦海的膠片時代的記憶進行了更為深情的表達,構成了一個聚焦大時代小人物的現實主義故事,充分彰顯了人文情懷。

可以說,《米朵的猜想》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是對電影的一場盛大的告白,更是對所有愛電影的人的一次致敬。

姜渺一直覺得,張偉曄導演是中國最棒的導演,她希望自己能有幸和張偉曄導演合作,而這一次《米朵的猜想》在籌備初期,徐文華導演就曾向張導推薦過姜渺,最終,在層層篩選下來,最後在姜渺和另一位女演員之間,張導選擇了姜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作精影后的逆襲日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作精影后的逆襲日常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新劇

%